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儒家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儒家心学及其意识依据)/中大哲学文库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张祥龙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张祥龙先生儒家哲学史讲演讲稿汇总之一,是第四卷《儒家心学及其意识依据》。作者以现象学的方式对从先秦到晚明的儒家哲学发展历程做了系统的重新阐释,既是现象学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也是对中国传统儒家哲学的创造性再阐释,开启了中国古典哲学进入现代哲学话语的新可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思想史意义。
作者简介
张祥龙,山东大学哲社学院教授,北京大学退休教授。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92年获美国纽约州立布法罗大学哲学系博士学位。曾担任国际中西哲学比较学会会长、北大现象学研究中心主任、北大外国哲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主要著作有《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海德格尔传》、《从现象学到孔夫子》、《思想避难:全球化中的中国古代哲理》、《孔子的现象学阐释九讲》、《先秦儒家哲学九讲》、《拒秦兴汉和应对佛教的儒家哲学》、《复见天地心——儒家再临的蕴意与道路》等。
目录
开篇辞
第一讲 儒家心学出现的条件(一):古代印度的正统心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吠陀》和《奥义书》中的心学
第三节 《瑜伽经》:修心之法
第二讲 儒家心学出现的条件(二):印度佛教心学
第一节 释迦牟尼的唯心证悟
第二节 唯识学的基本主张和来源
第三节 阿赖耶识的原时间性和转识成智
第三讲 儒家心学出现的条件(三):禅宗和本心意识的当代理解(威廉·詹姆士)
第一节 禅宗
第二节 什么是本心?如何识本心?
——詹姆士的解说:显潜意识的边缘交汇
第四讲 华夏心学:《周易》和道家心学
第一节 《周易》提供的心学土壤
第二节 老庄心学
第五讲 北宋心学
第一节 周敦颐
第二节 程颢
第三节 谢良佐
第六讲 南剑三先生和陈白沙
第一节 杨时
第二节 罗从彦
第三节 李侗
第四节 陈白沙
第七讲 王阳明的人生与开悟经验
第一节 王阳明一生概述(一):出生至贬谪贵阳
第二节 王阳明一生概述(二):复起、平叛和晚年学说的确立
第八讲 王阳明生平特点分析
第一节 王阳明的家庭与亲人
第二节 王阳明的个性和身体
第三节 王阳明为学行教的阶段
第四节 王阳明悟道的特点
第九讲 王阳明“知行合一”说(一)
第一节 “知行合一”说的要义:吾性自足,吾心即理
第二节 知行合一于心体诚现时
第十讲 王阳明“知行合一”说(二):现象学阐释
第一节 “知行合一”说的要害:对象与价值的共生
第二节 知行关系的现象学分析(一):胡塞尔的视野
第三节 知行关系的现象学分析(二):舍勒的新解
第四节 对象/价值、知/行的合与分
第五节 《五经臆说》残篇如何佐证龙场之悟和“知行合一”?
第十一讲 王阳明“致良知”说(一):“致良知”的含义及与“知行合一”的关系
第一节 “致良知”之义
第二节 “致良知”与“知行合一”的关系
第十二讲 王阳明“致良知”说(二)
第一节 新视野中的“致良知”之义:回到生命情境时晕中的原发意向构造
第二节 致良知之法的得与失
第三节 致良知与禅宗的悟得心体的比较
第十三讲 “四句教”和阳明学中的弱普遍主义倾向
第一节 王阳明的哲理新贡献
第二节 “四句教”的出现
第三节 王阳明提出“无善无恶心之体”的理由(一)
第四节 王阳明提出“无善无恶心之体”的理由(二)
第五节 王阳明学说中的普遍主义向度
第十四讲 阳明后学的分流
第一节 “四无”与“四有”:钱德洪致良知的工夫论
第二节 王龙溪的“良知见在”说
第三节 对王龙溪良知见在说的批评
第十五讲 罗近溪以赤子之心致良知:宋明心学的又一高峰
第一节 王心斋的安身立本、日用是道学说
第二节 罗近溪的生平和悟道
第三节 罗近溪学说宗旨(一):孝悌慈的人生依据与《周易》解证
第四节 罗近溪学说宗旨(二):赤子之心
第五节 对罗近溪学说的总评
结语
主要引用文献
后记
序言
这一套《儒家哲学史讲
演录》由四部讲稿组成,讲
课和加工的时间约一纪,即
从2007丁亥年至2019己亥
年。前三次授课在北大,最
后一次在中山大学的珠海校
区。前三部曾经出版,而第
四部是初次付梓。
“儒家哲学”是一个有些
困难的话题,因为“儒家”思
想常被视为相当日常化的伦
理学,缺少纯思辨素质,而
“哲学”,如果以希腊哲学为
范本,那么其基底就是形而
上学化的思想追求,与“孝
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相距很远。所
以就有过将儒家哲学化的努
力,比如尽量寻找其中的“
范畴”和“形而上”的维度,
或者通过哲学的分科而看出
儒家的“宇宙论”“价值论”之
类的特点。我应对这个难题
,用了不同的方式。首先,
不是将儒家硬拉进西方传统
哲学的框架,反而要更加原
本地理解她,让她更自由、
尽性地回返到自己的时代、
文本和意识的“江湖”(《庄
子·大宗师》)中去。其次,
合理地延展哲学的边界,让
它也包括当代哲学的新视野
,比如生命哲学、实用主义
、过程哲学、某类分析哲学
,特别是现象学(胡塞尔、
舍勒、海德格尔、梅洛一庞
蒂、列维纳斯、德里达等人
的哲学)①:而且还要包括
科学哲学(特别是库恩的哲
学)、认知科学、物理学、
人类学和人工智能的新进展
和新启发。哲学只意味着对
终极问题的边缘探索,以什
么方式来做都可以。
在世界的各种哲学和大
宗教中,儒家或儒学占有一
个极其独特的地位,即:她
不只是文明思想的产物,还
体现着前文明的人类意识特
点。前文明的打猎一采集时
代占据整个现代智人历史(
三十万年)的绝大部分,正
是我们的人性形成期。而那
个时代最突出的人文特点,
就是家庭是唯一有效的社会
结构方式,家族和部落都是
其衍生体。所以,那个时代
里,家庭关系,特别是亲子
关系,是最根本也最普遍有
效的人际关系。儒家的全部
学说就建立在它之上,“仁
者人也,亲亲为大”(《中庸
》二十章),“孝”因而被认
为是全部德行的源头(《孝
经》)。人类产生过的重大
学说中,只有儒家是如此自
觉地以“家”为根本的,即便
在她的最高追求如“圣人感
人心而天下和平”(《周易·
成·彖》)中,家也并不缺席
(“取女吉”)。但儒家毕竟出
现于农业文明,她以此为立
足点而沟通前文明,因而在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礼记·大学》)的视野
中升华了家与孝,使之更加
广大精微。如果我们不带有
强烈的西方传统哲学、宗教
和政治的偏见来阅读华夏古
代文献,就会越来越深入地
感受到儒家这种深远的思想
视域,她突破了仅仅几千年
的文明时限而进入智人人性
的形成期,因而意蕴极其丰
厚持久,“先天而天弗违,
后天而奉天时”(《周易·乾·
文言》)。此套《讲演录》
即志在追随和显示这种人性
与天时的哲理江河,观察和
玩味它在儒家哲学家们那里
浇灌出的思想花朵和果实。
二十世纪是儒家文明的
急剧衰落期,但也是西方非
形而上学的新哲学的出现期
,乃至某种繁荣期。正是这
些哲学开辟出的生命化、现
象学化和语言转向的哲理视
野,以及新科学(量子力学
、意识流心理学、人类学、
人工智能等)发现的助阵,
为我们重新理解儒家哲理打
开了一片既是新的又是特别
古老的思想天地。其中,“
时”“情”“乐”“语言”“文本…‘
潜意识”“人类婴儿的不成熟
”等,是领会儒家思想妙处
的一些把柄或入口。二十一
世纪的人类思想将会有更戏
剧化的演变,甚至突变,但
儒家哲理最背运的时候似乎
已经过去。尽管现在也有人
在预告人类家庭的灭亡,但
这个“去家”过程已经不再是
按“历史发展规律”发动的理
想化巨浪,而是个体主义的
经济、科技和社会思潮对家
庭的侵蚀;虽然也有高离婚
率和机器人(在电影中)生养
孩子所引起的一惊一乍,但
毕竟还有让人类良知在半夜
里复苏的时间或契机。
此套《讲演录》的主要
内容跨越两千年,从春秋的
孔子到明代的王阳明和罗近
溪,涉入的哲学家不是特别
多,但重要的发展脉络,尤
其是各家的独特思想风格和
哲理意趣,都得到了大不同
于以往的层层揭示。读者用
心读过此书,或许会强烈感
到,儒家的哲学生命还远远
未到可盖棺论定的时候。
最后要说明的是,此套
《讲演录》能够结集出版要
感谢中山大学哲学系和商务
印书馆的大力支持,尤其要
感谢责任编辑李强、魏雪平
先生和王璐女士专业、细致
、认真、负责的编辑工作。
张祥龙
己亥年春写于畅春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3: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