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萌发于19世纪中期的现代主义运动是对传统审美的全面反叛,小说、绘画、诗歌、戏剧、音乐、舞蹈、建筑、设计、电影,几乎所有艺术形式皆在这场运动中被彻底颠覆。近两百年来,现代主义余韵未消.当年的文化先锋仍深刻影响着我们今日的文化生活。 现代主义运动缘何而起?为何具有如此强大的魅力和能量?在这本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中,彼得·盖伊将现代主义这个看似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为一个个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或一件件名垂艺术史的经典作品。他以波德莱尔为这一波澜壮阔的研究揭开序幕,追溯了现代主义最初如何以革命者的姿态出现于巴黎。随后,毕加索的绘画、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盖瑞的建筑等等轮番出场。盖伊在书中将它们或相互比较,或相互融汇,以博学且风趣的笔触为读者呈现了一场异彩纷呈的盛会,而现代主义发展、壮大直至衰退的过程在其中得以清晰显现。 作者简介 彼得·盖伊(Peter Gay),德裔美国史学家,耶鲁大学荣休教授。1923年生于柏林,后移民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曾于此任教。著作等身,研究广泛涉及启蒙运动、中产阶级等诸多社会文化史领域。曾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美国历史学会杰出学术贡献奖、美国艺术与文学院金奖。早期代表作之一《启蒙时代》(The Enlightenment: An Interpretation)在文化史研究领域具有典范意义,五卷本《布尔乔亚经验》(The Bourgeois Experience: Victoria to Freud)是其晚年最重要的作品。 目录 前言 现代主义氛围 “推陈出新!” 误读现代主义 一组先决条件 第一部分:创始人 1 专业的反传统者 现代生活的英雄主义 为艺术而艺术 2 不妥协者与剧团经理人 1900 看世界的新方式 中间商的教育者角色 第二部分:经典 3 绘画与雕塑——突如其来的疯狂 自我陶醉:富于表现力的内心探索 自我陶醉:德国人 神秘的现代主义 无政府主义者与独裁者 毕加索:单人乐队 L.H.O.O.Q 反模仿 4 小说与诗歌——心脏搏动之间歇 新小说 反抗贝内特先生 四位现代主义大师 卡夫卡 诗人中的诗人 5 音乐与舞蹈——自由之声 序言 现代主义者:先行者 现代主义者:阿诺德?勋伯格 现代主义者:斯特拉文斯基 小巨人们 巴兰钦时代 6 建筑与设计——机械,人类社会的新来客 “建筑最重要” “房子就是让人生活在其中的机器” “优美的比例与可行的简洁” “希特勒是我最好的朋友” “美只待我们去发现” 7 戏剧和电影:人之因素 “混球!” 一部自传及其他 新人 唯一完全现代化的艺术 第三部分:尾声 8 独行客和野蛮人 反现代的现代主义者:追随新神 反现代主义的现代主义者:家乡天才 反现代的现代主义者——位北欧哲学家 野蛮人:希特勒德国 野蛮人:斯大林的苏联 野蛮人:墨索里尼的意大利 9 死而复生? 扫除陈迹 创意时代 成功 生存的迹象 终曲 以及毕尔巴鄂的盖瑞 参考文献评述 致谢 索引 序言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现 代主义,包括其兴起、繁 荣和衰落。读者们不难发 现,本书乃是一本历史书 ;虽然在必要的时候,我 会忽略年代,但是主导方 向还是从过去到现在按年 代顺序一章一章地讲述, 并且每章之内也都是按照 这样的顺序。说本书是历 史书还有一个原因,那就 是,我并没有拘泥于对小 说、雕塑和建筑等进行刻 板的分析,而是将现代主 义大师们的作品放到他们 生活的时代中去。 然而本书并非现代主 义的通史,因为将现存的 浩如烟海的资料囊括于一 本书中几乎是不可思议的 ,否则就只能被缩减成一 堆粗略的梗概。为何在现 代主义小说家中我没有讨 论威廉·福克纳和索尔·贝 娄?为何在现代主义诗人 中我没有讨论威廉·巴特 勒·叶芝和华莱士·史蒂文 斯?为何在现代主义画家 中我没有讨论弗朗西斯· 培根和威廉·德·库宁?我 又为何对作为画家的马蒂 斯只字不提,而只把他归 为雕刻家?我可以跳过作 曲家阿隆·科普兰和弗朗 西斯·普朗克或者建筑师 理查德·诺伊特拉和埃利 尔·沙里宁吗?在那么多 划时代的电影导演中,难 道我只讨论其中四位就指 望把他们全都涵盖了吗? 我为何没有讨论戏剧和摄 影这两个领域呢?如果是 写一本通史,我就应该讨 论所有这些内容。但是, 正如我在绪论篇“现代主 义氛围”中所说的,我关 注的是现代主义者们所共 同拥有的东西,以及培养 或压制他们的社会条件。 因此,我将画家和剧 作家、建筑师和小说家、 作曲家和雕刻家看作现代 主义时期不可或缺的元素 之范本。但是,我又对这 些内容进行筛选,从而得 出对现代主义的可行性定 义,包括其范畴、界限和 最具特征性的表达方式。 首先我必须声明,在筛选 的过程中,我没有被自己 的政治观点所左右,即使 有也是无意识的。毕竟, 我对诸如法西斯主义者克 努特·汉姆生、顽固不化 的高圣公会教徒T.s.艾略 特以及歇斯底里的反女性 主义者奥古斯特·斯特林 堡等重要的现代主义者都 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虽然 我反对他们的意识形态, 但我认为他们都是举足轻 重的见证者。然而,正如 我之前所说,这项研究的 目的不是要将现代主义的 所有流派和代表人物编写 成一本庞大的目录册,而 是要考察它们在文化中的 存在,从而尽可能地探求 它们是否共同组成一个一 致的文化实体。我借用开 国元勋们的口号:合众为 一(E pluribus unum)。 但是弗洛伊德应该放 在哪里呢?难道他终究还 是不属于最引人注目的现 代主义者中的一员?如果 评估一下弗洛伊德的品位 ,我们当然不会给他安上 这样的头衔。在绘画、音 乐和文学方面,他是个十 足的中产阶级保守派。他 欣赏易卜生,却对斯特林 堡三缄其口;在健在的小 说家中,他喜爱技巧娴熟 、敏感有余但先锋派精神 不足的约翰·高尔斯华绥 ,却仿佛对弗吉尼亚·伍 尔夫的作品闻所未闻,尽 管伍尔夫夫妇是他的英国 出版商;从他墙上挂的画 中看不到一丝对奥地利现 代主义画家克里姆特或者 席勒的呼应,而他的家具 摆设也显示出他丝毫不为 维也纳现代主义者的实验 性设计所动。他与他的阶 级普遍认可的社会文化立 场之间的原则性对立则反 映在别处。 确实,当我们谈到整 个20世纪对于弗洛伊德观 点(特别是对性的观点)的 勉强而且常常是矛盾的接 受时,他被视为离经叛道 者的不屈形象很快变得鲜 明起来。如果说弗洛伊德 对于人类这种动物的现在 和过去的大部分观点在今 天看来平淡无奇的话,那 是因为整整一个世纪中, 高尚的社会已经向他逐渐 靠拢,而且已经采纳了精 神分析词典中的短语—— 同胞争宠(sibling rivalry) 、防守策略(defensive maneuver)、消极攻击 (passiVe-aggressive)—— 虽然并没有明确予以承认 。因此,把从1902年开 始,每周聚集在弗洛伊德 维也纳寓所里的第一批志 同道合的同行们形容为先 锋派心理治疗师的说法并 不牵强,特别是在周三讨 论会渐渐演变成维也纳精 神分析协会之后。在一个 信心十足的创新者的坚定 领导之下,它总是与传统 的医学和精神病学不断地 斗争。我们可以看到,第 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未来 主义领袖人物F.T.马 里内蒂和120世纪20年代 的超现实主义代表人物安 德烈·布勒东,也占据着 相似的位置。他们是各自 流派中的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 说对于现代西方文化的影 响并未彻底显现出来。尽 管这种影响并非直截了当 ,但肯定可以说是巨大的 ,特别是对于中产阶级知 识分子而言,他们的艺术 品位也不可避免地与现代 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紧密地 交织在一起。父母与孩子 们对诸如婴儿从何而来之 类的敏感话题畅所欲言; 家庭的含义变得松散,未 婚男女同居一室的现象不 再像以前那样惊世骇俗; 一度被视为性变态的男女 同性恋们也越来越多地得 到了社会的认可;虽然对 于人类攻击欲可以造成的 破坏程度的认识与日俱增 ,但是近来的苦难历史告 诉我们,这种认识还不足 以影响国家政策;还有其 他一些类似的文化习惯的 变化。不过不可否认,在 一些领域里,弗洛伊 导语 文化史学家彼得·盖伊集合一生学问之精华,用一本书轻松解读现代主义的所有艺术领域! 大家著史的典范读本!举重若轻,视角独到,以点带面地探寻现代主义异彩纷呈的发展史。 博学风趣的睿智之作!文笔优雅,译笔流畅,披露现代艺术家及作品背后引人入胜的精彩内幕。 备受赞誉的精美设计!图文并茂,细节丰富,精装彩插,高雅精美,纯木浆内文纸触感柔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