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成语/少年版中国经典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出版社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这本书,收录了两百多条中国古代成语。这些成语的典籍出自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也就是经书、史书、诸子、文学四类;时间涵盖先秦、两汉、六朝等各个时期。虽然历史上的成语远远不止这些,但读者还是可以管中窥豹,从这些极少的样本中体会成语的基本特点,了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甚至思考一些关系到我们语言文化根本的问题。
在有些篇目后面,有一些延伸阅读的环节,包括“历史多知道”“经典小课堂”“文化小通识”“历史猜猜看”“诗词巧点拨”“人物小卡片”“逸闻小趣事”等。内容既有一些关键历史常识的补充,也有对文中所涉及诗词的点拔、鉴赏;既有对历史思维的引导,也有对传统义理的解读。
作者简介
徐尚衡,常州教育学院教授,传统文化专家。著作、改编作品有《急智故事200篇》《成语学习词典》《中国典故》《梦游死亡谷》《孙子兵法》《资治通鉴故事》等。
目录
《中国成语》导读
安步当车
按图索骥
暗度陈仓
拔苗助长
百步穿杨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百闻不如一见
半面之交
半途而废
包藏祸心
抱薪救火
杯弓蛇影
背水一战
逼上梁山
比肩继踵
鞭长莫及
别无长物
宾至如归
兵不厌诈
兵贵神速
不耻下问
不得要领
不寒而栗
不翼而飞
才高八斗
沧海桑田
车水马龙
车载斗量
程门立雪
赤膊上阵
出尔反尔
出人头地
初出茅庐
唇亡齿寒
大笔如椽
大义灭亲
待价而沽
得陇望蜀
得心应手
得意忘形
东窗事发
东山再起
东施效颦
东食西宿
东涂西抹
对牛弹琴
对症下药
咄咄逼人
咄咄怪事
放虎归山
分道扬镳
分庭抗礼
奉公守法
釜底游鱼
覆水难收
改过自新
甘拜下风
高山流水
狗尾续貂
刮目相看
鬼斧神工
害群之马
汗流浃背
鹤立鸡群
后来居上
后生可畏
囫囵吞枣
狐假虎威
画龙点睛
画蛇添足
淮橘为枳
黄粱美梦
鸡鸣狗盗
既往不咎
家徒四壁
价值连城
渐入佳境
江郎才尽
狡兔三窟
结草衔环
金屋藏娇
锦囊妙计
尽善尽美
噤若寒蝉
惊弓之鸟
井底之蛙
酒池肉林
举案齐眉
开门揖盗
刻舟求剑
空中楼阁
口蜜腹剑
胯下之辱
困兽犹斗
滥竽充数
狼子野心
老马识途
老牛舐犊
乐不可支
乐不思蜀
乐此不疲
乐极生悲
离群索居
利令智昏
励精图治
两袖清风
论功行赏
马革裹尸
马首是瞻
芒刺在背
盲人摸象
毛遂自荐
每况愈下
门可罗雀
靡靡之音
名落孙山
目不识丁
目无全牛
沐猴而冠
南柯一梦
南辕北辙
囊萤映雪
呕心沥血
抛砖引玉
鹏程万里
破釜沉舟
七步之才
其貌不扬
奇货可居
骑虎难下
千变万化
千金买骨
前倨后恭
黔驴技穷
请君入瓮
求田问舍
曲高和寡
人面兽心
人人自危
日暮途穷
如火如荼
如鱼得水
如坐针毡
阮囊羞涩
塞翁失马
三顾茅庐
三令五申
三人成虎
三纸无驴
上下其手
甚嚣尘上
生吞活剥
声色俱厉
尸位素餐
拾人牙慧
束之高阁
数典忘祖
双管齐下
水滴石穿
司空见惯
死灰复燃
四面楚歌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贪小失大
谈虎色变
弹冠相庆
螳臂当车
天下无双
天衣无缝
投笔从戎
投鞭断流
图穷匕见
推心置腹
退避三舍
完璧归赵
玩火自焚
亡羊补牢
网开一面
望梅止渴
望洋兴叹
危若累卵
为虎作伥
未能免俗
卧薪尝胆
萧规曹随
小鸟依人
小时了了
笑里藏刀
行将就木
虚与委蛇
悬梁刺股
学富五车
言过其实
言必信,行必果
掩耳盗铃
叶公好龙
一不做,二不休
一饭千金
一鼓作气
一箭双雕
一毛不拔
一鸣惊人
一窍不通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网打尽
一叶障目
一字千金
衣不解带
依样葫芦
以卵击石
以貌取人
亦步亦趋
迎刃而解
庸人自扰
优孟衣冠
有名无实
余音绕梁
愚公移山
与虎谋皮
与人为善
越俎代庖
凿壁偷光
债台高筑
招摇过市
昭然若揭
朝三暮四
郑人买履
之乎者也
纸上谈兵
纸醉金迷
指鹿为马
中流击楫
终南捷径
壮士断腕
捉襟见肘
走马看花
坐怀不乱
《中国成语》阅读挑战赛
参考答案
序言
为少年儿童讲中国故事
莫砺锋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事业中,继承和弘扬优
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
的意义。中华传统文化的普
及工作必须从少年儿童开始
,这已取得教育界乃至全社
会的共识。然而中华传统文
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针
对少年儿童的普及工作究竟
从何处着手呢?大致说来,
中华传统文化主要包括器物
文化、制度文化与观念文化
三大类。器物文化,包括与
其共生的科技文化,总是不
断发展、后来居上的。万里
长城曾经有力地抵御了游牧
民族对华夏的侵扰,今天我
们仍可登临长城来感受先民
坚苦卓绝的精神,却不会再
去修筑类似的国防屏障。祖
冲之在世界上最早将圆周率
推算到小数点后七位,而且
保持纪录长达近千年。今天
我们仍会敬仰祖冲之的伟大
成就及科学精神,但现代数
学家借助计算机已将π值推
算到小数点后十万亿位。制
度文化是随着社会进步不断
演变,与时俱新的,从隋唐
至清代,朝廷机构都是分成
六部,但如今的国务院即使
实行大部制,又怎能只设六
个部?历代的书院曾经培养
了无数英才,明代东林书院
里那副“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的著名对联至
今为人传诵,但书院制显然
已经不符合现代的教育体系
。所以当我们继承传统文化
的精华时,最重要的对象应
是观念文化。观念文化是整
个文化体系中最核心的深层
结构,是我们的祖先思考万
事万物所形成的精神产品,
是列祖列宗的意识形态、价
值判断和思想结晶。中华传
统文化中蕴含着无数宝贵的
观念遗产,值得我们继承、
发扬,例如重视自然环境的
生命观,以“民胞物与”的态
度看待地球上的一切生命;
既重物质也重精神的价值观
,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保
持对精神境界的希冀;既重
视群体也重视个体的道德观
,使儒家的大公无私与道家
的个性自由形成互补;见贤
思齐的学习态度,愿意学习
并善于吸收其他文化的长处
;见隐知微的忧患意识,重
视国家、民族的灾难和隐患
而决不讳疾忌医;等等。这
些观念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
有价值的历史正能量,能为
我们实现民族复兴提供积极
的思想资源,我们必须让广
大少年儿童及早开始接触它
们。
那么,针对少年儿童的
传统文化教育应该采取什么
方式呢?毫无疑问,主要方
式便是阅读承载着观念文化
精华的历代经典。但是考虑
到少年儿童的古文水平和理
解能力有限,直接阅读原典
具有相当大的困难,我们特
地设计、编写了这套以运用
白话讲述故事为主要方式的
“少年版·中国经典”。众所
周知,“讲故事”是人类文化
活动的重要内容,是早期人
类为积累经验、传授技能而
发明的重要传播手段。以色
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
在《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
帝》中指出:现代人类的祖
先智人如何能战胜包括尼安
德特人在内的其他同一属的
物种?主要是得益于语言文
字的发明与讲述故事的手段
的进步。正是通过讲述故事
,早期人类才能传播观念,
进而组织人力进行大规模的
合作。在中国文化的范畴内
,“六经皆史”的命题说出了
古代经典皆重在记事的客观
事实。阐述思想、传播观念
固然不一定要通过“讲故事”
,但讲故事无疑是非常有效
的重要手段。孔子有言:“
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
行事之深切著明也。”他亲
自撰写《春秋》,是为了“
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
纪”,让后人通过史实来了
解治国理政的道理和辨别是
非的标准。从司马迁到司马
光,后代的优秀历史学家几
乎都将孔子视为撰史的楷模
,《史记》与《资治通鉴》
中的一些内容因此入选本丛
书。史部以外的其他经典,
如《诗经》《论语》《孟子
》《吕氏春秋》等书中也包
含着大量生动的故事,从而
一并入选。需要稍作说明的
是,有些小说、神话类作品
也入选本丛书,它们所讲的
故事可能出于虚构,为何也
能介绍给少年儿童呢?我们
认为,虚构虽然常被看作文
学独有的性质,其实也是历
史学家经常采用的叙事手段
。正如海登·怀特在《后现
代历史叙事学·作为文学仿
制品的历史文本》中所说:
“历史学家可能不愿将其著
作视为从‘事实’到‘虚构’的转
译,但这的确是他们的著作
的一个作用。通过对特定系
列历史事件进行不同的情节
建构,历史学家赋予历史事
件以各种可能的意义,这也
是其文化的文学艺术能够赋
予它们的东西。”比如《史
记》中关于程婴、公孙杵臼
不惜一切代价去挽救“赵氏
孤儿”的动人故事,在《左
传》《国语》中并无记录,
可能是出于司马迁的虚构。
这个故事虽因不符史实受到
后代学者的批评,但它在民
间广泛流传,在元人纪君祥
的笔下成为著名杂剧后,更
是妇孺皆知,影响深远。到
了当代,在京剧、潮剧、秦
剧、豫剧中皆有同名剧目,
深受广大百姓之喜闻乐见。
此外,法国文艺复兴作家伏
尔泰改编而成的《中国孤儿
》,早已使赵氏孤儿的故事
走向世界,成为其他民族了
解中华民族道德观的重要窗
口。所以说包含虚构在内的
叙事是文学家与历史学家共
同拥有的表现方法,不过前
导语
本书收录了少年时期应知晓的常用成语,从故事说掌故、说成语,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让我们从成语故事中了解中国古代的传奇轶事和历史典故。本书“释义”对成语中个别字词和整体含义列出了详尽的解释,“出处”标明了这条成语最早或最广为人知的文献来源,“例句”让读者了解成语的正确用法,并通过寓教于乐的成语故事读者将更清晰地了解成语的含义,还让读者了解成语中包含的哲学道理。常州教育学院徐尚衡教授用通俗典雅的语言赋予中国成语以新的生机,希望读者阅读这本书后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享受语言美感的陶冶,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进而激发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主编并作序,文史研究者叶蓬担任导读,设计历史多知道、经典小课堂、人物小卡片、诗词巧点拨、文化小通识等知识延伸栏目,巩固阅读成效、发散阅读思维,引导读者做开放性的阅读探索。
精彩页
安步当车
【释义】
安: 不慌忙;步: 走,步行;当: 当作。慢慢地走,当作坐车。
【出处】
《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
【例句】
李原《水城威尼斯》:“游客乘火车或驾驶汽车到桥头就要下车,即使是国家元首也要弃车入市,或安步当车,或搭上每10分钟一班的公共汽船……遨游水城。”
【故事】
有一天,齐宣王接见名士颜斶(chù)。颜斶进了王宫,齐宣王说:“颜斶,走到我这里来。”颜斶站着没动,也说了声:“大王,走到我这里来。”
左右大臣说:“反了!反了!你怎么能这样跟大王说话?”
颜斶说:“要是我走上前去,就是我畏惧权势;要是大王迎了上来,就是大王亲近贤士。与其让我畏惧权势,不如让大王亲近贤士。”
齐宣王强压着怒火,说:“你说说看,是国王尊贵,还是贤士尊贵?”
颜斶回答:“当然是贤士尊贵。从前秦齐两国交兵,秦军攻入齐国境内,秦王下令:‘有谁胆敢在柳下惠坟地周围五十步范围内砍伐树木,处死罪。有谁得到齐王的脑袋,封万户侯。’由此看来,活着的国王的脑袋,还不如死去的贤士的坟头。”
听了这些话,齐宣王顿时哑口无言。过了好一会儿,齐宣王自言自语地说:“哪能侮辱贤士啊,今天我是自取其辱。”
随后,齐宣王客客气气地接见了颜斶,想请颜斶到朝廷里做官。颜斶说:“我是山村里的人,过惯了自由自在的生活。肚子饿了吃饭,就跟吃肉一样有滋有味;没事时慢慢地步行,就跟坐车一样舒服;安安稳稳地生活,就跟享受富贵一样快乐。大王还是让我回去吧。”
【逸闻小趣事】
苏轼《东坡志林·赠张鹗》载:好友张鹗向苏轼请教养生之良药,苏轼便向他介绍了战国时的古方。那药方只有四味药: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张鹗一脸疑惑,这是什么药方?苏东坡笑着对他说,这是养生秘诀。其实,这个古药方是苏轼从《战国策》“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生发出来的,是他在磨难中对生活的领悟。后世的方家认为,这剂“养生药”包含了心态、睡眠、运动、饮食四个方面,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这四点,就能够长寿了。
按图索骥
【释义】
索: 寻求;骥: 骏马。按照图样去寻找骏马。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找要找的人或事。
【出处】
《汉书·梅福传》:“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选举之法取当时之士,犹察伯乐之图求骐骥于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
【例句】
北村《伤逝》:“她从张九模的通讯录上查到一个外贸系统的离休干部,姓陈,她按图索骥,找到了老干部的家。”
【故事】
汉代的梅福,是一位著名学者。他很有才学,却不被重用。有一次,他上书给汉成帝,提了许多整顿朝政的建议。在选拔人才这个问题上,他认为: 时处汉代,却仍然沿用夏商周时选拔人才的办法,这就好像按照伯乐画的图样到市场上去买千里马一样,是不能选拔出优秀人才的。
伯乐,本是天上的一颗星的名字,据说,伯乐负责掌管天上的神马。春秋时,有个名叫孙阳的人,能根据马的长相判断出马的好坏。大家非常佩服孙阳的本领,称他为“伯乐”。
有一次,伯乐路过虞坂这个地方,看到一匹千里马,拖着笨重的盐车在爬坡。那马累得口吐白沫,不停地喘着粗气。伯乐走上前,一边抚摸它,一边流着眼泪,暗暗叹息:“马主人不知道这是匹千里马,让它干这样的粗活重活,真是太可惜了!”
伯乐年老的时候,根据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写了一本《相马经》。这本书仔细说明了千里马的体貌特征,供后人学习参考。
他的儿子看了这本书,花了好长的时间把千里马的额头、眼睛、身架、蹄子等特征背下,然后按照书上所说的去找千里马。有一天,他兴高采烈地从外面跑回来,向他父亲嚷道:“我可把千里马找到了!”
伯乐要他说说,找到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好马。儿子说:“这匹千里马的长相不错,额头、眼睛、身架跟《相马经》上写的一样,就是蹄子有点儿毛病,不怎么像。”说完,他从口袋里掏出个癞蛤蟆。
伯乐知道儿子笨,也没责怪他,只是说:“你找来的这匹‘马’喜欢跳,可它驾不了车啊。”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