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午夜禁语》收录了斯蒂芬·金的四部中篇小说,皆为恐怖主题,独具幻想风格,故事如梦境般光怪陆离。在气氛的营造方面,再次展现了其高明的写作技巧。字里行间的离奇情节、紧张气氛和社会阴暗面的剖析,反衬出人性深处的微光。 飞机意外时空穿越,畸形的“兰格利尔”吞食着已经消失的过去,幸存的乘客如何才能逃脱它们的捕食;一次意外的顶替演讲、一次意外的图书馆时空旅行,让一位中年商人与两本逾期未还的书籍卷入与一个吸食生命的恶魔般的图书馆怪物的斗争;作家莫顿·雷尼突遭生活变故,跌入情绪低谷的同时,又莫名其妙被陌生人指控剽窃了他的故事;男孩的生日礼物不止是一台普通的拍立得,无论在哪里对焦,都拍到一只黑狗,连续的成片里,狰狞的黑狗也在不断逼近…… 午夜一点到四点每个小时讲一个故事的独特结构展开想象和叙事,每个故事相对独立,又存在隐秘的联系。每到夜晚,时光变化,打破了我们对现实的概念。当现实与虚幻间的窗户破碎时,守望者们目瞪口呆,在他们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力给出了一个个出乎意料的答案…… 作者简介 斯蒂芬·金,1947年生于美国缅因州波特兰市,后在缅因州州立大学学习英语文学。1973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魔女嘉莉》,随即大获成功。迄今已出版四十多部长篇小说和两百多篇短篇小说,代表作有《肖申克的救赎》《绿里奇迹》《它》《重生》《守夜》以及“黑暗塔”系列等,被《时代》周刊誉为“无可争议的惊悚小说大师”。有超过百部影视作品取材或改编自他的小说。2003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颁发的“杰出贡献奖”,2004年获“世界奇幻文学奖”的“终身成就奖”,2007年获美国推理作家协会“爱伦·坡奖”的“大师奖”。 《它》于1986年在美国出版,迄今已逾30年,魅力经久不衰,最新改编同名电影(中译名《小丑回魂》)上下两部分别于2017年和2019年上映,票房成绩不俗。 目录 午夜将至:开场白 兰戈利尔 秘密之窗,秘密花园 图书馆警察 太阳狗 序言 哦,看,我们都在这 里,我们成功地回来了, 我希望你们到这儿来会开 心,和我一样开心。这让 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既然 讲故事是我谋生的一种方 式(也让我保持头脑清醒 ),我就把它讲给你听。 今年早些时候(我在 一九八九年七月下旬写了 这篇文章),我在看波士 顿红袜队对密尔沃基酿酒 人队的比赛时被电视吓呆 了。密尔沃基酿酒人的罗 宾·扬特站在本垒板上时 ,波士顿的一名棒球解说 员说,他很惊讶扬特才三 十出头。“有时候,就好 像扬特最早为阿伯纳·道 布尔戴安排了边线。”当 扬特面对红袜队投手罗杰 ·克莱门斯时,评论员内 德·马丁是这么说的。 “是啊,”乔·卡斯提格 里昂附和道,“我想他高 中毕业后立即加入了酿酒 人,一九七四年开始为他 们打比赛。” 我猛地坐了起来,差 点打翻一罐百事可乐。等 等!我在想,等我一下! 我的第一本书是在一九七 四年出版的,就在不久前 !为阿伯纳·道布尔戴安 排边线是什么鬼扯? 然后我意识到,我们 对时间流逝的感知是多么 个人化(这也是本书中几 个故事里反复出现的主题 )。的确,在我的主观印 象中,一九七四年春天《 魔女嘉丽》的发表(其实 就在出版两天后,棒球季 正式开始,一位名叫扬特 的青年为密尔沃基酿酒人 队打了第一场比赛)似乎 不是很久以前的事,而只 是回头匆匆的一瞥;但还 有其他方法来计算日子, 有些方法会让你觉得十五 年可能确实是相当长的一 段时间。 一九七四年,福特还 是美国总统,伊朗还有国 王,约翰·列依还活着, 猫王还在,唐尼·奥斯蒙 德大声与他的兄弟姐妹引 吭高歌。人们发明了家用 录像带,但只能在几家试 销店买到;业内人士预测 ,索尼的测试版录像机将 很快超越其竞争对手VHS 。未来人们租看电影和在 图书馆租看小说一样普遍 的想法才刚刚萌芽。石油 价格已经涨到了令人难以 置信的高水平,普通汽油 的价格是每加仑四十八美 分,无铅汽油的价格是五 十五美分。 那时候,我的头发和 胡子还不是白的,现在大 二的女儿才四岁。而弹蓝 调竖琴的大儿子现在比我 还高,留了一头茂密如山 米.海格般及肩卷发的他 当时刚穿上幼儿训练裤。 至于我的小儿子,他现在 正在参加少年棒球联盟冠 军赛,担任投手和一垒手 ,得在三年后才出生。 时间就是有这种可笑 的、可塑的性质,所有的 东西迟早都会回到它最初 的位置。你上了公共汽车 ,你以为你不会走远,也 许最多穿过城镇,但在一 瞬间,上帝!你漂洋过海 来到了另一个大陆。你觉 得我的比喻幼稚吗?我还 认为最可怕的事情是:这 根本不重要!时间的神秘 感是如此完美,即使我这 么无聊的描述也依然没有 减少它的奇怪和挥之不去 的感觉。 近年来,有一件事没 有改变,我想这就是为什 么我(或许还有扬特)有 时也会觉得时间从未流逝 。我仍然做着同样的事情 :写故事。关于写作,我 还有很多事情不知道;写 故事仍然是我的最爱。哦 ,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我 爱我的妻子和孩子,但我 仍然很高兴找到这些特别 的路走下去,看看谁住在 那里,他们在做什么、对 谁做,甚至为什么要那样 做。我仍然喜欢奇怪的事 物,喜欢事情越来越清晰 、规律逐渐成形的美丽时 刻。故事中总有尾巴,而 这野兽移动得很快。偶尔 ,我会失手让它溜走,但 当我抓住它时,我会紧紧 抓住它……这感觉真的很 好。 这本书在一九九〇年 出版的时候,我已经在这 个行业十六年了。在我成 为美国文学界可怕的怪物 之后很久,在我写作生涯 的半途,我也不知道为什 么出版了一本名为《四季 奇谭》的书。这本书收集 了四篇过去没有发表过的 短篇小说,其中三篇不是 恐怖故事。出版社欣然接 受了这本书,但我想他们 心里一定有所保留,就像 我一样。结果证明我们不 必担心。这位作家偶尔出 版一本天生走运的书。对 我来说,《四季奇谭》就 是这样一本书。 这本书中的一个故事 《尸体》被改编成了畅销 电影《伴我同行》。这是 继《魔女嘉丽》之后,我 的作品改编成电影最成功 的。《伴我同行》的导演 罗伯·莱纳是我所知道的 最勇敢、最聪明的电影制 作人。我很自豪能和他一 起工作。同时,我对莱纳 在《伴我同行》成功后所 组建的团队城堡岩制作公 司非常感兴趣……我的老 读者一定很熟悉这个名字 。 书评人大体上是喜欢 《四季奇谭》的,他们几 乎每个人都批评过其中的 一篇,但既然大家挑剔的 故事并不一样,我想我还 是可以忽略的,不受批评 的影响……我做到了。事 实上,我不是每次都能这 样。大多数书评都说《魔 女嘉丽》确实是一部糟糕 的作品,最后我不得不承 认它可能没有我想象的那 么好(但我并没有为此而 少赚版税)。我知道许多 作家说自己从不看关于他 们自己作品的评论,或者 即使看到不好的评论,他 们也不会难受。我确实相 信世界上有这样的两种人 。但我是另一种人。我总 是在想书评是否不好。如 果真的很糟糕,我总是觉 得很难释然,但我不会难 过太久。只要我在书里写 导语 午夜时分是代表着平静与危险的分水岭,当万物被黑夜拢入怀中,分不清是现实还是梦境。正是这样,于此时发生的故事才更震慑人心。在平稳的两声心跳之间,另一种现实随即坠入相对静止的一瞬。 普通的睡眠结束,睁眼即是不普通的故事。以时空和睡眠为机制,来回切换而推动的故事脉络与人生进程。时间是治愈一切、走向光明的良药,还是在阴影中发酵恐惧的酵母? 不同场景下的生死关头,是牺牲还是自保,是直面还是逃避?斯蒂芬·金笔下的主人公以其真实而诚挚的反应,展露出光影中棱镜般的复杂人性。 作者借荒诞惊奇的叙事,对变动的人性、流动的人生与瞬息万变的现实社会进行了多重的深刻思考,富有寓言色彩。 书评(媒体评论) 四个斯蒂芬·金将在午 夜唤醒你……无可争辩的 杰作。 ——《华盛顿时报》 他似乎有永远用不完 的魔力……这四个故事证 明了斯蒂芬·金作为迄今 为止高人气优质作家的品 格。 ——《芝加哥论坛报 》 斯蒂芬·金首先是一个 故事大师,这些故事会抓 住你,且不会让你逃脱… …它们有自己的悬念、暴 力和炫目特效。然而,使 它们独一无二的……是他 故事中的主人公们面对未 知时,可信且时常令人感 动的反应。 ——《华盛顿邮报》 精彩页 晚上十点十四分,布莱恩·恩格尔驾驶着“美国骄傲”7号航班停在二十二号登机口,准时熄灭“请系紧安全带”的灯号。他从齿问长吁一口气,这才解开肩上的安全带。 他已经不记得上一次在飞行结束时感到如此轻松又如此疲惫是什么时候了。他头痛得厉害,已经计划好了晚上要干什么。回到韦斯特伍德后,他既不去机师休息室喝点什么,也不吃晚餐,甚至不洗澡。他打算倒在床上连续睡十四个小时。 从东京飞往洛杉矶的重要航班“美国骄傲”7号航班因强风和洛杉矶机场典型的拥挤状况而延误。……布莱恩心想,如果不把波士顿的洛根机场算在内的话,洛杉矶机场可以说是美国最糟糕的机场。更糟糕的是,在飞行的后半段,增压系统出现了问题。一开始是轻微的,后来逐渐恶化到可怕的程度,几乎到了可能发生爆炸和爆炸减压的地步……还好没有继续变糟。有时这样的问题会突然而神秘地稳定下来,这回就是如此。现在在驾驶舱后面下飞机的乘客们一点也不知道,在今晚从东京起飞的航班上他们差点变成肉酱,但是布莱恩晓得……而这让他头痛得厉害。 “马上开始检修这该死的,”他交代他的副驾驶,“他们知道问题在哪里,对吧?” 副驾驶点点头。“他们不喜欢,但他们确实知道。” “我不在乎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丹尼。我们今晚差点死了。” 丹尼·金恩点头,他知道的确如此。 布莱恩叹口气,一只手上下摸着脖子。他头疼得像是有颗蛀牙。“也许我太老了,不适合做这行了。” 当然,这是每个人在谈论他的工作时都会说的那种话,尤其是在一次糟糕的轮班结束时。布莱恩很清楚自己干这行绝非年纪太大,他四十三岁,刚刚进入飞行员的黄金时间,然而今晚他几乎快要相信自己干不动了。天啊,他好累。 有人敲了敲驾驶舱的舱门。领航员史蒂夫·瑟尔斯在座位上转过身,没有站起来就打开了舱门。一个穿着美国骄傲航空公司绿色运动夹克的男人站在那里。他看起来像登机口的工作人员,但布莱恩知道他不是。这人名叫约翰·迪根(也或许是詹姆斯·迪根),美国骄傲航空公司驻洛杉矶国际机场的营运副主管。 “恩格尔机长吗?” “什么事?”心中的防御感立刻跑了出来,他的头痛突然发作了。他的第一个念头是他们要把机舱压力泄漏的责任推给他。这不是出自逻辑思考,而是因为紧张和极度疲惫。他当然是在胡思乱想,现在他就是胡思乱想的心态。 “机长,恐怕我有些坏消息要告诉你。” “是不是关于机舱压力泄漏的事?”布莱恩的声音太尖锐了,有些正在下飞机的乘客因此环顾四周,可这会儿他做什么都晚了。 迪根摇头:“是你妻子的事,恩格尔机长。” 一时间,布莱恩完全不知道那个人在说什么,只能站在那里,目瞪口呆地看着他,感觉自己非常愚蠢。后来他才搞懂。他指的当然是安妮。 “她是我的前妻。我们十八个月之前离了婚。她怎么啦?” “她出事了。”迪根说,“也许你最好到办公室来一趟。” 布莱恩看着他,很想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在经过了漫长而又紧张的三个小时之后,这一切都显得异常不真实。他抑制住了想对迪根说“如果这是电视上那种偷拍的整人节目,那就让他见鬼去吧”的冲动。当然不是。航空公司的高层不喜欢恶作剧和游戏,尤其不会整差点在空中出事的飞行员。 “安妮怎么了?”布莱恩听见自己又问了一次,这次声音更柔和了,他意识到副驾驶正小心翼翼地同情地看着他,“她没事吧?” 迪根低头看了看他锃亮的鞋子,布莱恩明白这确实会是一个非常坏的消息,那就是安妮远比“不怎么样”严重太多。他明白了,却觉得不可思议。安妮只有三十四岁,身体健康,生活习惯严谨。他还不止一次地认为,她大概是波士顿甚至整个马萨诸塞州最清醒的司机…… 现在他听见自己在问别的事,而且真的像——好像有个陌生人走进了他的大脑,把他的嘴当作了扬声器。“她死了吗?” 约翰·迪根或者詹姆斯·迪根左顾右盼,好像想要找人帮忙,但只有一个空姐站在舱口正在祝福下机旅客在洛杉矶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她时不时焦急地看向驾驶舱,可能在担心同样的事情,或许在担心早先布莱恩脑中闪过的同一件事……由于某种原因,机组人员要为让飞行的最后几个小时成了一场噩梦的缓慢压力泄漏负责。迪根只能靠自己了。他又看了看布莱恩并点点头:“是的……恐怕是的。请跟我来好吗,恩格尔机长?” P1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