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希勤往事(第2卷)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谢幕 |
出版社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一九四六年四月二十八日,对财一家真是双喜临门。一喜是财的大女儿韩素芹,生了一个七斤三两的大胖小子,这是韩素芹生了三个丫头后,终于生了儿子,婆家高兴得大摆宴席,而且,还请了娘家爹赴宴,同时,还送给了娘家爹两只羊,让财高兴得掉下了一串眼泪…… 作者简介 谢幕:诗人、作家、剧作家、评论家。男。原名:郭治军。曾为国内外华语诗人、作家撰写评论(序、跋、巡礼)300余万字。曾出版评论集《品评与赏析》(63万字)、《奇迹与奇葩》——山东评论特辑(50万字)、《白山与黑水》——黑龙江评论特辑(50万字)、《光辉与光荣》——安徽六安评论特辑(26万字)等;曾出版诗集《情脉与血脉》(22万字)、诗集《感慨与感悟》(12万字)、长诗集《感动的日子》(2万余行73万字)等:纪实传记文学《风雨人生》——潘俊德纪实家族史(10万字)、纪实报告文学《哈尔滨速度》(38万字)、纪实文学《战神之首无敌航母秘密档案大全集》(38万字)、纪实传记文学《最后一个青帮大佬太爷张仁奎》(33万字)、纪实文学《日落要塞》——日本关东军霍尔奠津要塞(30万字)等;散文集《感觉的盛宴》(26万字)等;长篇小说《中国维和女警在科索沃》(35万字)等,总计500余万字。曾创作三十集电视连续剧《靠山寨》(70万字)、二十四集微电影剧本《二十四孝故事》系列(20万字)、电影文学剧本《义士安重根》(5万字)等(另有30余部800余万字作品集待出),曾主编“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文集《和平鸽。橄榄枝》”“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文集《醒狮与腾龙》”“哈尔滨解放七十周年纪念文集《传承与传奇》”、紫丁香文丛(10本)、雪龙文丛(3本)、黑水文丛(3本)。中国散文诗学会理事、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长白山诗词协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电影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戏剧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曲艺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楹联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萧军研究会副会长、黑龙江省地方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黑龙江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创作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黑龙江雀作家协会文学评论专业委员会委员。哈尔滨市党史研究会会员,哈尔滨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哈尔滨市文联全委会委员、晗尔滨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哈尔滨市文学艺术评论学会副主席、晗尔滨市道里区文联副主席、哈尔滨市道里区作家协会主席、哈尔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目录 序言 大记忆·大手笔·大作品 ——序作家谢幕的长篇小说《希勤往事》(第二卷)……王文力 第一章 翻身解放,穷苦人当家做主;新事新办,新生活旭日东升 第二章 披肝沥胆,冷风暴劈头盖脸;热心暖肺,热炕头暖出幸福 第三章 憨实敦厚,守诺言仁义诚信;要步,于文化热情高涨 第四章 横行,姜乐田猖狂叫板;保卫果实,工作队针锋相对 第五章 人心惶惶,乌云压顶城欲摧;谣言四起,欲组还乡团 第六章 重兵压境,姜乐田入地无门;速战速决,灭救出人质 第七章 深入土改,根重煮夹生饭;贯彻大纲,确认土地所有权 第八章 参军当兵,父母送子妻送夫;告别乡亲,齐大姐奉命南下 第九章 起早贪黑,庄稼人不辞辛苦;巾帼建队,妇女能顶半边天 第十章 强词夺理,胖大嫂胡搅蛮缠;奋勇向前,何惧难本色 第十一章 任劳任怨,刘孝珍认认真真;阵风阵雨,乔大风专横跋扈 第十二章 因循守旧,守财奴墨守成规;开取,新思想气冲霄汉 第十三章 倾盆大雨,小土房东倒西歪;一家有难,众人援手暖心间 第十四章 生老病死,车轴汉丧妻丧母;自主命运,朱小花甘当后娘 第十五章 小葱大酱,米饭焖出姐妹情;蔫头耷脑,死猪不怕开水烫 第十六章 保家卫国,驱虎狼不怕牺牲;抗美援朝,志愿军正义之师 第十七章 老弱病残,无劳力自顾不暇;买马拴车,门路广强者更强 第十八章 私心作怪,争劳力拉帮结伙;纠偏匡正,强帮弱携手 第十九章 雷厉,郭献壁力主宣传;,骆子结经验 第二十章 互助合作,好经验省委上报指示,大方针一锤定音 第二十一章 大势所趋,合作化势在必行;新时新意,新感觉别有风味 第二十二章 农业丰收,送公粮积极踊跃;热情高涨,合作社前程似锦 第二十三章 新人新事,两姐妹嫁两兄弟;喜上加喜,模范 第二十四章 八大代表,于文京议政;天安门上,亲切接见 尾声 发展壮大,合作社从初到高;金光大道,幸福生活比蜜甜 后记 永恒的纪念·永远的感谢 序言 前言 (—) 二○一七年九月十四日, 我陪同哈尔滨市王兆力去双 城区调研,见到了希勤村罗 正龙,他把作家谢幕的长篇 小说《希勤往事》(第二卷 )校样给我,有四五厘米厚 ,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我很 兴奋,也很感兴趣,因为, 作家笔下的希勤村,我很熟 悉,也很有感情。 早在一九九八年至二一 年,我任希勤乡,在那里工 作三年,这个地方土改后称 为双城县第十三区。后来, 因为“希勤村”上了《选集》 (第五卷),“十三区”就改 名为“希勤乡”了。 一九九八年抗洪抢险时 ,在松花江大堤上,我认识 了罗正龙,当时他是村委会 主任,带领希勤村民工战斗 在大堤上,不怕困难和艰险 ,很好地完成了抗洪任务。 之后在工作中,我对罗正龙 的为人有了更深的了解,他 是一个踏实能干的基层干部 ,而且有思想,有工作能力 。 《希勤往事》是一部有 关农村历史的小说,因为希 勤真有历史中的一个“大记 忆”,值得希勤人骄傲和自 豪,也是双城人的骄傲和自 豪;是哈尔滨人的骄傲和自 豪,也是黑龙江人的骄傲和 自豪。 (二) 一九五五年七月三十一 日,在召开的省、市、地会 议上,做了《关于农业合作 化问题》的报告,在报告中 说:“黑龙江省双城县希勤 村的经验很好,我看就这样 办吧,全面规划,加,这就 是我们的方针。” 于是,“希勤村”就成为“ 中国农业合作化村”。 的这篇《关于农业合作 化问题》的报告,后收入《 选集》第五卷。 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积 极倡导发展农业合作化,逐 步地把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 化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 合,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具有 中国的农业合作化思想。新 中国成立后,以变革农村所 有制为轴心,在广大农村开 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业合 作化运动,这场运动大体经 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 社三个阶段。农业合作化的 实践,改变了农业的生产关 系,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调动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 热情,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为国家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推动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 在合作化运动中,双城 组织县、区联合工作组深入 十三区希勤村(原新正黄旗 五屯行调研。当时,希勤村 在建社的过程中,出现排斥 贫困农民入社骨干过分集中 、互相争骨干、社员闹不团 结的现象。工作组深入调查 、制订计划,既办代替,又 不放任自流,把工作放在培 植村党支部的工作上,依靠 党支部团结办社的骨干积极 分子,在村支于文化的带领 下,引导群众走共同富裕的 道路,不抛弃贫困农民和老 弱劳动力,把劳动力、牲畜 的强弱尽量做到合理搭配, 把全村的农户都吸收到各合 作社里来。 当时,省委一方面肯定 了双城县希勤村农业合作化 运动的成果与经验是合作化 大发展方面的创举”,另一 方面高度赞扬了希勤村办社 的经验,省委及结了希勤村 “全面规划,加”的经验,并 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上报中央 ,得到了的肯定和批示,中 央召开了省、市、地会议, 会上做了报告,在全国范围 内推广希勤村的经验,号召 全国学习希勤村。 党的七届六后,高级社 在全国迅速发展起来,在这 一运动中,黑龙江省双城县 希勤村在全国起到先导作用 。希勤村村支书于文化因此 成为当时全国典型,于文化 当选为“中共八大”代表。 二九年,希勤村发展农 业合作社被中央党校、中国 社科院、中国新闻周刊评选 为新中国经济发展中六十件 大事中的第七件。 希勤村成为全国农业的 一面旗帜,也是黑龙江省农 村社会主义革命的一块丰碑 。成为希勤人、双城人,成 为哈尔滨人的“大记忆”,成 为大家 …… 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 合作组织”,来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历史的巧合,就 使得我们必须认结农业合作 化的经验教训,这对于今天 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历 史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 义。 站在希勤村农业合作化 经念馆,你会感觉到那段历 史的波澜壮阔。 那的确是那一代人心中 的“大记忆”。 作家谢幕在这部长篇小 说《希勤往事》(第二卷) 中,艺术地呈现了希勤村那 段光辉的历史,作品场景既 有小中见大的思想脉络,又 有大中见小的历史缩影,在 人物性格塑造上,既鲜明又 生动,其情节也是曲折而生 动,达到了人性的展现和人 物性格的内心告白,给人以 身临其境的感觉。作家谢幕 在用一个村的历史,讲述那 个地域中“大记忆”的故事, 其实,将“大记忆”写到书里 ,才可以传承下去,这才是 为重要的。 听说作家谢幕要写长篇 小说《希勤往事》(五卷六 册)三百万字,这也是个“ 大工程”,好在这个“头”开 得很好,作家谢幕的写作顺 序是先写第二卷,之后写第 三卷、第四卷、第五卷,后 写卷(上下册),希望作家 谢幕再接再厉,一鼓作气, 完成这项“大工程”。 在长篇小说《希勤往事 》(第二卷)即将扬帆书海 之际,表示祝贺! 此为序。 导语 一九五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省委书记、市委书记、地委书记会议上做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毛主席在报告中说:“黑龙江省双城县有一个希勤村的经验很好,我看就这样办吧!全面规划,加强领导,这就是我们的方针。”本书以一九四五年至一九五六年这段时间为历史背景,描写了希勤村如何走合作化道路,即从土改到互助组,从初级社到高级社。 后记 永恒的纪念·永远的感谢 当我写完长篇小说《希 勤往事》(第二卷)最后一个 字时,放下笔,我感到特别 兴奋,但也觉得很累。当我 抬起头时,看到了挂在墙上 的日历,我一惊,这一天正 是二○一七年九月九日,毛 泽东主席逝世四十一周年纪 念日,我心潮澎湃,我不知 道这是不是一个巧合,还是 冥冥之中的天定之日。我是 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 一代。从小就受到爱国主义 教育,从小就崇拜英雄。我 知道,新中国是用千千万万 的英雄先烈,抛头颅,洒热 血换来的,而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旗,是用革命烈士的鲜 血染成的,从小我戴的红领 巾就是红旗的一角,我们热 爱新中国,我们热爱毛主席 。 放下笔时,微信里铺天 盖地传来了纪念毛主席逝世 四十一周年的诗词、文章和 歌曲…… 于是,我就打开手机, 我一首一首地听了《太阳最 红,毛主席最亲》《毛委员 和我们在一起》《红军战士 想念毛主席》《井冈山的太 阳》《遵义会议放光辉》《 咱们的领袖毛泽东》《蝶恋 花·答李淑一》《东方红》 《浏阳河》《绣金匾》《请 茶歌》《我爱北京天安门》 《北京的金山上》《满怀深 情望北京》《挑担茶叶上北 京》《向着北京致敬》《颂 歌献给毛主席》《毛主席的 光辉》《毛主席是咱社里人 》《战士歌唱毛主席》《世 世代代铭记毛主席的恩情》 《毛主席的话儿记在我们的 心坎里》《毛主席是各族人 民心中的太阳》《红太阳照 边疆》《阿佤人民唱新歌》 《青稞美酒献给毛主席》《 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翻 身农奴把歌唱》《草原升起 不落的太阳》《万泉河水清 又清》《唱支山歌给党听》 《毛主席走遍大地》《毛主 席的恩情唱不完》《十想毛 主席》…… 我一首一首地听,我的 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手机 听没电了,我立刻充电,在 我充电时,我却听到很多家 的窗里传出了“歌唱毛主席” 的歌声,这更让我感动,这 是永恒的纪念,毛主席逝世 四十一年了,可他老人家永 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我写这部长篇小说《希 勤往事》第二卷,其历史背 景就是从一九四五年至一九 五六年间,毛主席率领中国 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直 至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 日本无条件投降。一九四九 年十月一日,毛主席在天安 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地 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了!中国人民从此结束了中 国近代史上的百年耻辱,中 国人民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 和社会主义建设。 一九五五年七月三十一 日,毛主席在中共中央召开 的省委书记、市委书记、地 委书记会议上做了《关于农 业合作社问题》的报告,毛 主席在报告中说:“黑龙江 省双城县有个希勤村的经验 很好,我看就这样办吧,全 面规划,加强领导,这就是 我们的方针。” 从此,希勤村就成为“中 国农业合作化第一村”。 长篇小说《希勤往事》( 第二卷),就是以一九四五 年至一九五六年这段时间为 历史背景,描写了希勤村如 何走合作化道路,即从土改 到互助组,从初级社到高级 社。 而希勤村走合作化道路 的带头人就是村支书于文化 ,后被选为“中共八大”代表 ,到北京参政议政,在天安 门上,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 见。这是希勤村的光荣,这 是希勤乡的光荣,也是双城 的光荣;这是哈尔滨市的光 荣,也是黑龙江省的光荣。 二○一六年五、六、七月 间,我受哈尔滨市文联、哈 尔滨市作家协会指派,被借 调在哈尔滨市委组织部。组 织部组织了六个“两学一做” 调研组,我分在第一组,第 一组负责双城区、南岗区、 延寿县。在双城区调研期间 ,在希勤乡和希勤村举行座 谈会时,发现了“希勤村”的 光荣历史,当时乡、村领导 听说我是作家,就希望我能 给希勤村写一部书,因为调 研两区一县用了两个多月的 时间,我义用二十余天写了 十余篇调研报告,之后,我 又用三个月时间写了一部诗 集《诗影老道外》被黑龙江 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评为“黑 龙江省精品图书出版工程资 金资助项目”。 丁酉春节过后的一日, 我给希勤村领导打电话,罗 正龙书记说正想要找我商量 写书之事。 于是,从二○一七年三月 初开始两个多月的时间,我 多次去希勤村采访,并拟写 作大纲,开始立项、写作, 直到九月九日才写作完这部 长篇小说《希勤往事》(第 二卷)。可以说,这是一次 接受教育的历程,在采访中 深受感染,写作中深受感动 ,我感受到希勤人那种昂扬 向上的精神,那种不服输、 不怕困难的信心和毅力。这 也是我写作的动力,希勤村 的那些人和事、那段历史, 真是让人难忘和牢记。 写出这部书,也是对历 史的一个交代。 这是一部弘扬主旋律、 讴歌社会主义制度、赞美先 进人物、赞美英雄、赞美劳 动模范的颂歌,这部书具有 很强的史实性、文学性,具 有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这也是这部小说中希勤 人希望能将自己的历史,呈 现给世人和留给历史的原因 。作为永恒的纪念,希勤人 认为值得这么做! 特别感谢中共哈尔滨市 委常委、秘书长王文力在百 忙之中为这 精彩页 (一) 一九四六年四月二十八日,对韩进财一家真是双喜临门。 一喜是韩进财的大女儿韩素芹,生了一个七斤三两的大胖小子,这是韩素芹生了三个丫头后,终于生了儿子,婆家高兴得大摆宴席,而且,还请了娘家爹赴宴,同时,还送给了娘家爹两只羊,让韩进财高兴得掉下了一串眼泪。父亲给取了“进财”这个名字,可他一辈子也没进财,他给地主钱满仓扛了大半辈子大活,也没进来“财”,最后因为欠地主的债太多,不得不将女儿韩素芹抵给地主钱满仓的儿子做小,可惜,几年里生了三个丫头蛋子,让钱家十分不满,拳打脚踢成了家常便饭,鼻青脸肿的韩素芹都不敢跟娘家人哭诉,只得背地里哭哭。这次是丈夫喝醉了酒后,把韩素芹按在柴火垛才怀的儿子,如果丈夫不喝酒,韩素芹根本不被丈夫瞧上一眼。而那次也是丈夫没把韩素芹当妻子,还以为打野食奸了一个大姑娘,因为韩素芹不反抗,反而被丈夫感到没意思而踢了两三脚。可在韩素芹怀孕期间,婆婆放出话来说,如果再生丫头,那就给休了。直到韩素芹生了儿子,钱家才有了点笑模样,钱老爷子一高兴,破天荒地赏了韩素芹娘家两只羊,这也是韩进财“进”的最大一笔“财”了。因为亲家要请,韩进财不敢不去,去了也只是坐在角落的桌边,胡乱地吃了一口就回来了。韩进财在回家的路上还沉浸在幸福之中,这是他活到如今吃得最好吃的一次,或者说看到那么多好吃的嚼瓜,真是开了眼。其实,他还有点后悔,怎么没一样吃一口哇,因为,他只吃了几口他跟前的几样菜,他根本不敢把筷子伸长,更不敢站起身来去夹菜吃,所以,只能看看而已,但这看看也让他很满足了。 另一喜是韩进财的大儿子韩树森突然回家了,这让全家人喜得哭成一团。十年前,大儿子突然失踪,说是在双城被抓了劳工,不知送到哪里,当时就有人说,被抓了劳工,就等于死。因为就没看到有劳工能活着回来的。为此,韩进财的老婆韩常氏都哭瞎了一只眼,整天是以泪洗面,哭了受苦的女儿后,又哭失踪的儿子,哭来哭去,就哭瞎了一只眼,身子骨也差不多哭散了,眼泪都哭干了。可现在,母子俩抱做一团,这一回,母亲却泪水哭成了河,站在一旁的父亲也喜极而泣。这一喜让韩进财像进了财似的喜上眉梢,儿子韩树森虽然瘦得皮包骨,但毕竟还是活着回来了。 双喜临门,可韩家却哭成一团,像开了闸门的水,一泻而出,没有谁能拦得住。 “儿呀,这几年你到哪去了,咋才回来呀?”母亲韩常氏问。 “唉,能活着,能活着回来就已经谢天谢地喽!”韩树森说:“一起被抓去了四五十人,就我一人还活着,其他人都死了,想想都后怕。”说着,韩树森不觉打了个冷战,眼睛也顿时直了,失去了仅有的那么一点点光芒,突然的沉思让韩树森痛苦不堪,没有人理解韩树森此时此刻的恐惧,那惊魂的一幕幕,让他心惊肉跳,他不想回忆,也不敢回忆。 其实,韩树森上有一个哥哥,刚出生三天,起名叫“韩树根”。可刚起名三天的“韩树根”就抽了角羊疯,抽了一天一夜,这个“根”就抽死了。抽死时,身子几乎缩成了一团,韩进财本想给捋直,可掰了几下,只听骨头“叭叭”直响,母亲韩常氏说别掰了,别掰坏了,该啥样就啥样吧,就这样,韩进财将刚起了名字的“韩树根”裹了席子,埋在了屯西的乱死岗了,没了这个“根”,母亲哭了一个“月子”。韩树森还有一个弟弟,叫“韩树岭”,十岁那年,掉进了屯西边的“西大塘”里,淹死的那天正是大哥韩树根角羊疯抽死的那一天,屯里的人说,这是哥哥韩树根怕孤单,来找弟弟韩树岭做伴。母亲哭了一阵子,听说这弟弟韩树岭是给哥哥做伴,也只得认命了。后来又想,行啊,能给哥哥做伴也算死得值了,所以,哭了几年也就不哭了。后来几年以后才生了弟弟韩树林。父亲说名字起大了,压不住,这“林”也就不算小了。两年后,生了妹妹韩素芹,这个“素”和“树”同音,因为丫头要出门子,是外姓人,不能犯一个字,但父亲说家丁不旺,字不同音同吧,这也是父亲找个瞎子算了一卦给这丫头起的名。韩树森与韩树林差九岁,韩树林与妹妹差三岁。韩树森与妹妹是一个属性,而属鸡的还有母亲韩常氏。 “行了,别哭了,这哭的日子也该哭到头了!”还是母亲韩常氏停止了哭声说。 这一阵哭,哭出了所有的委曲和不幸。自从共产党来到这正黄五屯后,特别是工作队的齐干部坐在她家炕沿上跟她说了好几回大道理后,她的心突然有一天开了点窍。齐干部说就叫齐大姐吧,于是,齐大姐就成了正黄五屯的大姐了。不管是大人在哪个辈上的,都习惯称齐干部为齐大姐,听齐大姐说改天换地了,要当家做主了,日子有盼头了。果然,女儿韩素芹盼来了小子,也盼回来了儿子韩树森。真是来了好日子,好日子应该高高兴兴地过,所以,不能哭。 四月末的正黄五屯依然是一派肃杀的景象,房头地脑,远林近沟,到处是自雪皑皑,平滩上的积雪虽然已经有些融化,但草芽儿还没有萌发出来,枯黄的衰草茎叶,还在料峭的寒风中瑟瑟发抖。四处露风的韩家,刚刚哭完之后,大家还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