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以《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教材为依托,围绕教材中“明辨”栏目的十个相关问题进行论证和阐述。通过深入剖析教材“明辨”栏目中的具体问题,旨在澄清大学生的认识误区,为教师破解和解决学生思想困惑提供一种思路,为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把握教材提供有益参考,为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完成释疑解惑工作提供有效途径。 作者简介 孙艳秋,法学博士,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主持和参与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等教科研项目10多项,在《思想教育研究》《江苏高教》《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当代青年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曾获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2013年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讨会二等奖,第十五届全国高校青年德育工作者论坛优秀论文奖以及2021年安徽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称号。 目录 第一问: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过时了吗? 一、人生追求的内涵 二、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三、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 四、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永不过时 延伸阅读 【资料1】 为人民服务 【资料2】 央视海采又来了:我拿什么奉献给你?可是他们回答的 不仅仅是奉献 【资料3】 原上海第十七棉纺织厂工会副主席黄宝妹——一生听党话 为国作奉献 【资料4】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累计派遣41万余人 【大一新生书说】 主题讨论: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过时了吗? 第二问:当代青年能否选择“躺平”? 一、“躺平”的概念解析及形成机制 二、“躺平”的社会后果 三、如何消解“躺平” 延伸阅读 【资料1】 “躺平”可以理解,但需要超越 【资料2】 “躺平”:青年亚文化的情绪表达 【资料3】 被放大的“躺平”,不变的仍是奋斗 【资料4】 引导“躺平族”珍惜韶华奋发有为 第三问:消费越多,人生就越幸福吗? 一、对幸福的两种误解 二、关于幸福的科学阐释 三、如何收获人生幸福 延伸阅读 【资料1】 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资料2】 别掉进“消费主义”陷阱 【资料3】 幸福源自奋斗 执著成就梦想——记“全国劳模”李永山 第四问: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 第五问:当代青年还需要艰苦奋斗吗? 第六问: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还需要爱国主义吗? 第七问:为什么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平等? 第八问:道德万能?道德无用? 第九问:道德模范太高大,不可学吗? 第十问:为什么说“党大还是法大”是个伪命题?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