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信仰的力量--浙江英烈七十人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浙江古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由中共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编写,搜集整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时期浙江大地上涌现出来的70位英烈的生平事迹,其中包括革命英烈、劳模标兵、优秀军人等。集中展现了浙江深厚的革命历史以及浙江对“红船精神”的继承与弘扬。
目录
邵飘萍
贺威圣
金佛庄
谢文锦
汪寿华
宣中华
王家谟
潘小梅
叶天底
张秋人
卓恺泽
徐玮
沙文求
季步高
金贯真
童祖恺、童润蕉
徐英
赵刚
曹素民
柴水香
卓兰芳
郭凤韶
殷夫
柔石
杨贤江
雷高升
陈寿昌
潘漠华
梁柏台
钱壮飞
卢子敬
黄富武
李得钊
吴先清
邱老金
宣侠父
俞秀松
金维映
朱镜我
任光
叶廷鹏
张麒麟
刘英
何云
施奇
孙晓梅
朱程
谢用卿
郁达夫
蒋忠
华健
方长泰
朱枫
毛杏表
金耳世
周平
卢国屏
赵尔春
蔡永祥
鲍寿根
吕士才
汪秀福
傅永先
严发奎
夏继良
徐永法
黄东华
王伟
李学生
孟祥斌
序言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为中国革命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作出重大贡献的英雄先烈,中
共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组织力量编写了《信仰的力
量——浙江英烈七十人》。
浙江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
的各个时期成千上万的浙江儿女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
强、人民幸福献出了宝贵生命。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
们不怕牺牲、奋勇杀敌;在白色恐怖的地下斗争中,他们
机智勇敢,负重前行;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平凡
岗位上,他们公而忘私、迎难而上;在人民利益面临损失
的紧要关头,他们舍生忘死,杀身成仁。他们是中华儿女
的优秀代表,他们是伟大民族精神的集中展现。习近平总
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
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本书收录的70位英烈,就是民
族的英雄,就是国家的先锋。
青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烈们虽已逝去,但他们的英
雄事迹将永远为人们传颂,他们的精神已熔铸成民族的魂
魄,激励着人们再接再厉、奋勇向前。先烈们热爱祖国、
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敢于牺牲的高贵品格,以及对民族
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强烈责任感,是一笔永不褪
色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今天我们战胜新的艰难险阻、走
好新的长征路是强大的精神感召。吟咏烈士事迹,传承烈
士精神,可以使我们每个人接受一次心灵上的洗礼、思想
上的升华,对每个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
记使命,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义重大。
导语
本书搜集整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时期浙江大地上涌现出来的70位优秀共产党员的生平事迹材料,所选优秀共产党员包括革命英烈、劳模标兵、改革开放杰出人物等,集中展现了浙江大地深厚的革命历史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体现了浙江“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的时代风采。
后记
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进一步加强爱
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我们编辑了《信仰的力量——浙
江英烈七十人》一书。
收录本书的大部分是浙江籍英烈,也有长期在浙江革
命或工作并牺牲在浙江的外省籍英烈。收录新民主主义革
命时期英烈50位,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0位,改革开放时期
10位。部分传记已在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辑的《不
朽的战士》(第一、二集)、浙江省民政厅编辑的《碧血丹
心》,以及《中国力量一全国道德模范纪实》《杭州英烈
》《镇海英烈》等书中刊载,收录本书时,编者对各传记
作了修订。
由于掌握资料及编者水平所限,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
免,请读者谅解并不吝指正。
编者
2019年8月14日
精彩页
邵飘萍
邵飘萍(1886-1926),幼名新成,学名锡康,又名振青,字飘萍,笔名阿平、素昧平生。1886年10月11日出生于浙江东阳县大联镇紫溪村。
邵飘萍天资聪颖,5岁时随父读私塾,他勤学苦读,善于思索,爱好提问,因此才智日进,不到9岁就能写诗作文。14岁到金华应考秀才,名列榜首。1906年秋,邵飘萍考入浙江省立高等学堂,与邵元冲、陈布雷等人同窗。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尤以文、史两课见长。这时他开始给上海《申报》写稿,不久被聘为该报通讯员。
邵飘萍从浙江省立高等学堂毕业后,先是在金华中学和长山书院教授国文、历史。后来,由于他认识到报纸在社会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便辞去教职到杭州办报,1911年被杭辛斋聘为《汉民日报》主编,次年春接任经理兼主笔,走上了新闻救国的道路。不久,被浙江新闻界推为省报界公会干事长。他以《汉民日报》为阵地,撰文抨击袁世凯的专制暴政。 “二次革命”失败后,革命处于低潮。邵飘萍身处逆境,不顾个人安危,接连在《汉民日报》上发表文章,推崇孙中山的革命主张,抨击挞伐盗民国之名、行专制之实的袁世凯;揭露袁的爪牙浙江军政执法处处长许畏三迫害革命者、残杀无辜的罪行。1913年8月反动当局恼羞成怒,就以参加“二次革命”嫌疑罪,查封《汉民日报》,逮捕了邵飘萍。经过多方营救,他才得以保释出狱。他出狱后,为寻求救国之路,暂避袁世凯的迫害,买舟东渡。在亡命日本期间,曾登门拜谒孙中山,并与黄兴以及同乡陈英士、黄赝白相稔熟,与李大钊等人结成文字之交。他身在异国,心忧国难,在华侨和留日学生中奔走呼号,曾与同校的潘公弼、马文车等人组织“东京通讯社”,继续进行反袁活动。
1916年春,上海新闻界为加强倒袁力量,电邀邵飘萍归国。他毅然放弃学业,返回祖国。旋即主持《时报》《时事新报》等笔政,投人护国倒袁的决战。同年,他受史量才之聘,任《申报》驻京特派员。到北京后,他每日给《申报》发稿两三千字,或披露北洋军阀内部钩心斗角、争权夺利的情况,或反映在军阀政府统治下,人民悲惨、痛苦的生活……这些报道,事实有据,文笔清新活泼,形式不拘一格,大受读者欢迎,一时《申报》“北京特别通讯”风靡全国。
1918年10月5日,邵飘萍邀集同人志士创办《京报》,实现了他自办报纸的夙愿。他勉励同仁“辣手做文章”,并书写“铁肩辣手”四个大字悬于编辑室内。在《京报》上,他宣传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思想,反对封建专制独裁,揭露当时权贵们以权谋私、争权夺利的恶行,呼吁国民共除祸国殃民的军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漠视中国的利益,决定将原来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无条件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慨。1919年5月3日晚7时,邵飘萍出席在北京大学法科礼堂举行的有1000多名学生和北京各高校代表参加的“五三”晚会,并首先发表演说。他阐述了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经过和原因,分析了山东问题的性质以及当时的形势,最后大声疾呼:“现在民族危机系于一发,如果我们再缄默等待,民族就无从挽救而只有沦亡了。北大是最高学府,应当挺身而出,把各校同学发动起来,救亡图存,奋起抗争。”与会青年热血沸腾,法科学生谢绍敏当场断指血书“还我青岛”四字,悬于台上。当天夜里,他又赶回报馆,连夜撰写新闻与评论,于“五四”当天在《京报》上发表。此后,他又在《京报》上设置大块专栏,揭露当局卖国罪行。
邵飘萍在五四运动时期引人注目的活动和对革命青年的重大影响,使反动当局大为恼火。不久,即以扰乱京师治安、侮辱政府等罪名,下令通缉邵飘萍,并于同年8月21日封闭了《京报》。邵飘萍辗转多地后再次东渡日本,经其报界挚友张季鸾推荐,为《朝日新闻》所聘。
在日本,邵飘萍放眼世界,开始重新探索救国之路。他潜心研究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并为自己历经坎坷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而激动万分。他如饥似渴地阅读马克思、列宁的著作,认定“社会主义社会有必然可以实现之趋势”,于是撰写了《新俄国之研究》和《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这两本书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重要著作,出版后很快地销售一空。
1920年7月邵飘萍获悉段祺瑞在直皖战争中败北垮台后,立即辞去《朝日新闻》的工作,启程回国。邵飘萍回到北平后,四处奔波,筹集资金,购置设备,准备《京报》的复刊工作。经过三个月的努力,《京报》在10月复刊。
邵飘萍一直与李大钊等人交往密切频繁。当时李大钊等为收集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文献,成立了“亢慕义斋”,邵飘萍精通日文,曾帮助日文翻译组校订一些马列著作的译本。192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发起非宗教运动,邵飘萍为出版《非宗教论》一书提供了不少义务援助,特意在《非宗教论》一书上刊登广告,从经济上资助它的出版发行,为非宗教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北方区党组织的好评。
1923年,党领导的震惊中外的“二七”大罢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5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