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解析德国学前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框架、教学方案,呈现生动详实的项目式学习案例 由德国巴伐利亚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费纳科斯教授,组织众多教育专家与实践教师一同编撰,填补德国国家教育大纲与教师具体教学实践之间的空白。 作为一本指南手册,本书专门针对那些认为儿童使用新科技媒介是有害的主流偏见,提供一套完整的媒介素养教育理论框架。包含早期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框架、适宜儿童的基本教育原则和项目教学法。 本书为媒介领域的教育目标搭建了一个框架体系。它评估了德国现有的各种教育大纲,呈现补充了国际范围内相同类型的多种活动方案,重视并应用了当下该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除了观点和理念上的解读,本书还提供了大量来自于实践的具体项目案例,能够有效指导教师如何开展早期媒介素养教育,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找到参照依据,将广义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实际可操作的教育活动。 作者简介 瓦西里奥斯·伊曼努埃尔·费纳科斯(Wassilios E. Fthenakis)教授 心理学、教育学、人类文化学博士,德国著名教育家; 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教育顾问,被誉为德国幼教之父; 曾任德国巴伐利亚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32年,德国教育学会学前教育委员会主席; 被德国、美国、意大利、希腊、俄罗斯等国多所大学聘为教授、客座教授、荣誉教授。 他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理论的深入研究、起草的教育政策建议与教育方案深刻影响了德国、欧洲乃至世界上很多国家,是社会文化理论学派合作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 目录 序一:在学前STEM教育目标与教学实施方案之间搭建桥梁 序二:我们可以向德国学前教育学什么? 引言 概述:“建构自然知识”项目 1 及早开始的教育:媒介素养教育从早期开始 1.1 教育大纲提出了哪些要求? 1.2 建立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框架 1.3 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 1.4 学前教育阶段的基本教育理念 2 媒介素养教育涉及什么:基本立场 2.1 借助媒介,以积极主动、有创造性与合作性的方式学习 2.2 在游戏中使用媒介、学习媒介 2.3 借助媒介,提升掌握学习方法的能力 2.4 借助媒介,实现跨领域的整合学习 3 儿童知道什么和学习什么: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3.1 媒介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3.2 儿童如何感知、理解媒介信息 3.3 媒介与性别身份的逐步确认 3.4 媒介与儿童的学习过程 4 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 4.1 丰富的媒介类型 4.2 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 5 共同建构的学习过程:项目教学法和元认知对话 5.1 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5.2 项目的主题 5.3 项目的计划和准备 5.4 项目的实施 6 媒介素养教育的项目:来自实践的案例 6.1 项目案例1 为幼儿园拍一部电影: 孩子眼中的幼儿园 6.2 项目案例2 制作一部动画片: 电视世界里的孩子 6.3 项目案例3 让孩子穿越电视屏幕 6.4 项目案例4 魔法森林里的电脑 6.5 项目案例5 认识和熟悉电脑 6.6 项目案例6 使用媒介来记录、反思和呈现:森林项目 6.7 项目案例7 创编一个幻灯片故事: 朋友 6.8 项目案例8 录制一个有声故事: 大巨人和小矮人 6.9 项目案例9 表达与记录个人审美:带着数码相机进博物馆 6.10 项目案例10 从创编故事到戏剧表演:咪啰和魔法石 6.11 项目案例11 用电脑绘制故事 6.12 项目案例12 掌握表征符号和组织会议:幼儿园全体大会的筹备、主持与记录 6.13 项目案例13 面向家庭的媒介素养教育:家庭媒体中心 7 项目合作伙伴 8 参考文献 8.1 实用手册、项目介绍与活动总结报告 8.2 网络资源 8.3 德国各联邦州的教育大纲 8.4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