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神人之间(黄金时代的罗马皇帝)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王卓珲
出版社 文化发展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将视角落在了罗马帝国的早期,也就是罗马黄金时代的皇帝们身上。这些大权在握的皇帝们性格迥异,政治追求以及生活爱好各不相同,他们的“成神”之路也大相径庭。不过正是由于这些或感人、或可笑、或荒诞、或可敬的奥古斯都,才造就了形形色色的罗马帝国,铸造了两百年的黄金时代。那么这些皇帝将如何左右帝国的未来?他们在皇权扩张的路上又能走多远?本书将带领大家走近奥古斯都们的“成神之路”,重新审视和评估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
作者简介
王卓珲,芝加哥大学古典学硕士,现于耶鲁大学攻读古典学和历史学博士。其研究方向为罗马共和国晚期至罗马帝国时期的行省制度与地方货币政策。曾为澎湃新闻私家历史专栏撰文,著有《人情社会与庇护制度:罗马的立国根基》《庇护制度:罗马共和国中前期的“防御性”扩张》《银币登场:第二次布匿战争与罗马经济体制的转型》《古罗马钱币:信用货币在西方世界的诞生》等文。
目录
第一章 分崩离析的罗马共和国
第二章 屋大维:第一位奥古斯都
第三章 提比略:皇权如枷锁
第四章 盖乌斯“卡利古拉”:喋血街头的荒诞暴君
第五章 克劳狄乌斯:残疾人的封神之路
第六章 尼禄:艺术家皇帝
第七章 加尔巴:昏着频频的老贵族
第八章 维特里乌斯:贪吃无罪,怀璧其罪
第九章 韦帕芗:祖传税务员变祖传皇帝
第十章 提图斯:昙花一现的明君
第十一章 图密善:皇权即神权
第十二章 涅尔瓦:温文尔雅的年迈弱主
第十三章 图拉真:戎马一生的“最佳元首”
第十四章 哈德良:云游四方的守业皇帝
第十五章 安敦尼·庇护:不识甲兵的贤君
第十六章 马可·奥勒留:哲学家皇帝
第十七章 康茂德:放权又自大的角斗士皇帝
第十八章 黄金时代的罗马皇帝
后记
序言
作为一个还在成长中的
西方古典历史学子,我一直
对当今人们看待罗马帝国的
视角与观点有着十分浓厚的
兴趣。因为在西方的罗马帝
国时期,欧亚大陆的另一端
也有着繁荣昌盛的汉帝国,
难免让人想要将两者拎出来
对比。不过有时会有一些人
太过执着于寻找罗马帝国与
中国古王朝在制度、文化、
军事、经济上的相似之处,
而忽略了罗马文明本身的特
色。当涉及“共和国”“帝国”
“皇帝”“行省”等概念时,也
难免代入我们自身的现代观
念与我们自身对中国历史和
皇帝的认识。这对于看待罗
马帝制与皇帝而言,难免有
失公允。于是我想尝试着从
大家熟悉的一些概念出发,
站在罗马人的立场和角度,
来介绍他们眼中的罗马历史

我想在读者正式走进这
本书之前,先在前言里聊一
聊我完稿之后对这本书的看
法,我在写书时所考虑的立
场和角度,以及这本书采用
的叙事手法所固有的盲点与
缺陷。这本书的核心思想,
一言以蔽之,便是我希望能
从罗马人的角度来叙事,讲
述罗马人眼中的罗马皇帝,
并对皇帝在帝制中的角色定
位进行进一步探讨。
首先要澄清一下,这里
所谓的罗马人,指的是拥有
罗马公民权,拥有罗马或希
腊家族姓氏,生活在帝国中
前期并且把罗马城看作帝国
中心的人。符合这三点的人
,才是前文中所称呼的“罗
马人”。之所以在这本书的
格局内强调“罗马人”身份的
原因主要来自材料的局限性
。本书中所引用的大部分历
史材料都来自罗马史学家和
生活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希
腊史学家。这也就导致他们
所提供的观点从一开始就代
表了当时罗马人与希腊人对
罗马皇帝的看法。那么此书
自然也难免与材料一样有着
相似的局限性。
在此书中,我采用的叙
事手法更倾向于为读者呈现
一手史料内的皇帝。我倾向
从文献史料出发,还原当时
人们眼中的罗马皇帝,而非
一味地追求还原一个更客观
真实的罗马皇帝。这并不代
表这一手法彻底放弃了论证
,只是在二者之间,我会有
选择地展示当代人们眼中的
皇帝。举个例子,当我引用
苏埃托尼乌斯、塔西佗、维
克多等史学家时,我并不会
每次都从语言学与历史编纂
学的角度去分析他们记载的
真实性,而是会把他们原文
的内容呈现给读者。这样既
能减少我主观上对材料筛选
的程度,又可以让读者更直
观地认识史料内的皇帝。这
一叙事手法的优点在于,读
者可以把这些一手史料看作
了解罗马皇帝的一扇窗户,
通过这扇窗户,今天的我们
所看到的光景将在一定程度
上与两千年前罗马人眼中的
光景重合。不过缺点也是明
显的,毕竟直接呈现出的一
手史料内容与经过学者反复
推敲考究过的内容还是会有
一些出入。不过为了更好地
表达皇帝的个性,也为了能
更直观地表达罗马人的价值
观,我认为这种叙事手法是
值得的。
这本书采用的叙事手法
也有一些固有的盲点与缺陷
。首先便是本书中的大部分
材料都是源于文本,但是文
本只是古典历史研究中的一
部分。一手史料固然占有一
席之地,但是现如今有越来
越多的研究是基于非文本材
料,如古钱币、纸莎草、碑
文、建筑遗址等。我个人作
为一个古典经济史学子,大
部分的时间都倾注于把古钱
币、碑文与文本研究相结合
上。物质遗产与文献所带来
的信息与讲述的故事自然天
差地别。因本书基于一手文
献,便忽略了其他材料所带
来的信息。不过考虑到本书
的初衷,即讲述罗马人眼中
的皇帝,以文本为基础更容
易构建叙事的框架。
这个叙事手法所带来的
另一个盲点便是省略了行省
人民眼中的罗马皇帝。如同
我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中所说
,每个皇帝在不同的行省人
民的眼中都不太一样,这也
就导致了如果我从行省人民
的角度出发,那么叙事的结
构将不停地在各个行省之间
来回切换,这样并不有利于
本书线性的叙事结构。不过
日后如果有机会,我也会考
虑从各个行省人民的立场出
发,来讲述他们眼中的罗马
皇帝。
本书的目的也不仅仅是
想单纯地向大家呈现罗马人
眼中的世界与皇权,同时也
是对罗马帝制以及皇权本身
的探讨。“罗马皇帝”这一称
呼从屋大维建立帝制开始便
一直很难落实到一个单一的
头衔,有的人会认为“胜利
的将军”(Imperator)代表
“皇帝”(Emperor),但是“
胜利的将军”这一头衔在共
和国时期便一直存在,并用
于称呼那些为共和国击败外
敌的执政官们。
亦有人会认为“奥古斯都
”(Augustus)代表皇帝,
因为自屋大维被元老院授予
这一头衔之后,历任罗马皇
帝都会被元老院授予“奥古
斯都”这一头衔。也有人认
为“恺撒”(Caesar)这一头
衔代表皇帝,因为自屋大维
改名为“恺撒”之后,历任皇
帝都以“恺撒”自居。还有人
认为皇帝头衔中那些象征着
实权与荣誉的头衔才代表皇
帝,如“保民官之
权”(Tribunicia Potestas)
,“行省行政权”(Proconsul
),“元老院元
首”(Princeps),“共和国
之父”(PaterPatriae)与“
大祭司”(Pontifex Maximus
)等。
但事实上,无论是从对
皇权的认识
导语
知名译者陆大鹏诚意推荐,罗马帝国黄金时代18位皇帝列传屋大维、尼禄、韦帕芗哈德良,康茂德等罗马帝王的传奇人生。在这条“由人成神”之路上,在他们“神人之间”的摇摆中,能窥见罗马由“黄金”转向“铁锈”的蛛丝马迹吗?奥古斯都缔造了辉煌,也见证了陨落。
后记
犹豫了很久,毕竟是自
己的第一本书,还是想写一
个后记,与大家分享一下写
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同时
也想衷心地感谢那些在写作
过程中给我提供过帮助的朋
友们与老师们。如果没有他
们的帮助和鼓励,我想我应
该写不完这本书。
最初萌生写罗马皇帝这
个想法的时候是2018年,
那个时候在学习之余,偶尔
会给澎湃新闻的私家历史栏
目投稿。一开始只是抱着试
一试的心态,看看读者们会
不会对西方古典历史这个题
材感兴趣,后来被私家历史
的编辑熊丰老师告知反响还
不错,于是从2018年中旬
开始,便长期给私家历史投
稿。最开始只是投一些单一
主题的文章,比如屋大维的
制度改革,罗马共和国早期
的领土扩张,布匿战争时期
共和国的经济体制转型之类
的。真正开始认真为这本书
做准备差不多要到2019年
年末了。
记得2019年10月初的时
候,私家历史负责与我对接
的责编熊老师来芝加哥玩,
我刚好也在芝加哥附近,于
是就一起在唐人街吃了个晚
饭。吃饭时,我们聊起了现
在人们对罗马帝国以及罗马
皇帝的认识,以及现在国内
主流的罗马历史大众读物。
我还记得当我说,罗马人自
己都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就
进入了帝制,拉丁语中“皇
帝”一词也并不统一,并且
也有很多种解释的时候,他
兴趣盎然。我们那天聊了很
久,最后他提议让我在私家
历史开一个“罗马皇帝”栏目
,用罗马人的立场来讲述他
们皇帝的故事,我们一拍即
合,随后我便开始着手整理
稿子,年底时我在私家历史
上连载了此书中屋大维的稿
件。
“罗马皇帝”这一系列在
私家历史上一直刊载到卡利
古拉。2020年年底,熊老
师离职了,我一度陷入了短
暂的迷惘。熊丰老师在我写
作的初期给我提供了极大的
帮助,作为责编,他不仅仅
会帮我修改稿件,每次也都
耐心地听我表达写作的想法
,当文中有表达不清晰的情
况时,他也会第一时间以读
者的身份给我反馈。毫不客
气地说,如果没有熊老师的
鼓励和支持,便不会有这本
书。这也是为什么他离职之
后,我写作的热情曾一度降
到冰点。
在我短暂的迷惘期中,
行距文化的武新华老师通过
熊丰老师联系到了我,她对
我在私家历史刊载的稿件表
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询问
我有没有写书的计划。经过
几次交流之后,她对这一系
列很感兴趣,我也重燃了自
己写作的热情。但由于是第
一次写书,经常把握不好叙
事的节奏,我会时不时地陷
入十分具体的历史讨论中,
回过头来时发现反而影响了
阅读的体验。
武老师为人十分友善,
但对待写作却有着严格的高
标准,其他在她“麾下”的作
者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武
王”。作为此书的“内测”读
者,武老师给我提出了许多
难能可贵的写作经验,引导
我深入浅出,避免写出晦涩
难懂的稿件。在反复被武老
师“退稿”和改稿的过程中,
我痛并快乐着。当看到完整
的初稿时,我对武老师只剩
由衷的感激。这本书有两个
贵人,第一个是澎湃新闻的
熊丰老师,第二个是行距文
化的武新华老师。
除了武新华老师和熊丰
老师之外,我还想感谢文化
发展出版社的冯语嫣老师,
在审稿过程中给我反馈了许
多细节上的问题,我不胜感
激。我还要感谢我的发小周
嘉阳,好友吴中琪,以及我
在芝加哥大学历史系的学长
何彦霄。他们三位是本书最
初的“内测”读者,在我整理
稿件的时候给我提供了大量
的读者反馈,大大地帮助了
我将稿件修改得更通俗易懂
,我在此向他们致谢。我还
要特别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历史研究所的胡玉娟老
师,感谢她在百忙之中审读
此书,并给我提供了大量的
修改意见,让我十分感动。
最后要感谢的是我的父亲王
学军与母亲董瑞姝,由于这
本书的大部分稿件都是在疫
情期间完成的,我的父母在
生活上给我提供了极大的支
持,好让我能专心学习,专
心写稿,我对他们的感激之
情很难用只言片语表达,此
生铭感不忘!
最后,希望大家能喜欢
这本书,也希望这本书能给
各位读者提供一个新的立场
来看待这个两千年前的西方
文明。从罗马人的视角去了
解他们的文化、传统、制度
,以及价值观。最后的最后
,感谢所有支持和帮助我的
人,也谢谢正在阅读此书的
你,祝你们早安,午安,晚
安。
王卓珲
2022年5月19日
于芝加哥大学
书评(媒体评论)
《神人之间》这部历史
作品展示了一幅罗马帝国“
黄金时代”诸王朝的全景图
。讲述从奥古斯都到康茂德
共18位罗马皇帝的故事,其
独特之处在于大量引用塔西
蛇、苏埃托尼乌斯、卡西乌
斯·狭奥、普鲁塔克等古代
作家的叙述,力图客观呈现
罗马人眼中的罗马皇帝的形
象,并启发读者在阅读过程
中思考:古罗马的“皇权”概
念与古代中国的皇权概念有
何不同?罗马皇帝们如何试
探皇权的边界?“神化皇帝”
是一种宗教信仰,还是政治
效忠行为?
——胡玉娟 中国社会科
学院世界历史研究院研究员
这部《神人之间》的风
格有点像汤姆·霍兰(不是
那个蜘蛛人)的作品,是基
于古籍本身(塔西伦、苏埃
托尼乌斯等)的叙述史,基
本上不引入当代的研究。罗
马帝国皇位传承的故事,本
身就足够精彩,现在得到了
一次精彩纷呈的重述,更是
如虎添翼。全书从奥古斯都
讲到康茂德,令人觉得很不
过瘾。希望王卓珲老师能把
罗马皇帝的故事继续讲下去

——陆大鹏 知名译者
精彩页
第一章
分崩离析的罗马共和国
王治与共和
罗马城始于台伯河岸东边的一座小城。相传埃涅阿斯带领特洛伊难民四处游荡,受尽苦难后最终到达意大利半岛。埃涅阿斯在台伯河西南部几十里的地方建立了一座名为阿尔巴隆伽(Alba Longa)的城市。这座城与后来的罗马城相隔不到百里。罗马城的创始人,罗慕路斯与雷慕斯便是埃涅阿斯的后人,他们被逐出阿尔巴隆伽(Alba Longa)之后,于公元前753年建立了罗马城。
埃涅阿斯的故事虽然只是一个传说,但是台伯河岸边的这座小城却成了西方古典史中最耀眼的辉煌。罗马人最开始时如希腊诸城邦一样,由国王统治,故称此时期为罗马王政时代。看似国王制度与希腊城邦十分相似,但是其性质却截然不同。
罗马的国王既不能传位,又不能独断专行。再专制的国王,也必须要通过元老院才能实施政策。罗马人也坚决不许家族王朝的存在。如果国王逝世,那么将由元老院选举其中的一名成员成为新的国王。这一制度也成了罗马王治的独有特色。
尽管国王由元老院选举,但在经历了两百年的王治政权后,罗马人终于还是无法忍受王治下权力的高度集中。他们于公元前509年推翻国王,建立了以元老院为首的共和政府,史称罗马共和国。值得寻味的是,致使罗马人建立共和的原因并非像中国改朝换代时的那样凄惨。既没有民不聊生,饿殍遍野,亦没有外戚当权或是异族入侵。让罗马人对王权忍无可忍的原因是国王之子侵犯了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妻子不堪受辱,含泪自杀。这件事激起了所有贵族与平民的愤怒,他们誓死抵制王权。在将国王残党驱逐出罗马之后,他们也歃血立誓,罗马永不容国王。
共和国建立之初,虽然历经王治的两百年耕耘,依然只是一个台伯河岸边上的小城。不同于王政时代的是,共和国早期,罗马人根据王政时代遗留下来的传统,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制度。政治上,代替王治的元老院贵族与新建立的平民议事会形成制衡,平民与贵族之间达成了微妙的平衡。社会上,基于“责任”(Pietas),“纪律”(Disciplina),“信用”(Fides)与“严肃”(Gravitas)等传统价值观,诞生了庇护制度。
庇护制度可以理解为一种社会契约,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人情世故。与中国传统的“欠人情”“还人情”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形式上十分相似,但性质上却略有不同。如果说中国的人情味是不成文的规矩,那么罗马的人情则是牢牢锁住每个人的社会法则。在罗马,欠下的人情是必须要还的,这既是责任亦是义务。而人情这一行为,也被罗马人沿用到了制度、政治与外交上,给予人情的一方也被称为“庇护人”,而欠人情的一方则为“被庇护人”。父亲为家庭提供收入,所以父亲是家族的庇护人。贵族替平民打仗,为平民申诉,所以贵族是平民的庇护人。罗马为其他国家提供军事援助,所以罗马是其他国家的庇护人。
也正是因为这种庇护制度,共和国政府有着十分稳定的社会结构,并且开始在今后的四百年间快速扩张。公元前343至公元前290年,三次萨莫奈战争让罗马成为整个意大利半岛的庇护国。公元前264至公元前215年,前两次布匿战争让罗马成为西地中海的庇护国并且建立行省制度。而后的两次伊利里亚战争与四次马其顿战争更是一举让罗马成为整个地中海的军事霸主。
这些新占领的土地为罗马带来了巨额的财富。共和国得以用行省的税收来加大军队的数量与规模,军事霸主的地位也在不断稳固。但是在带来收入的同时,不断增加的土地与日渐庞大的军队,让单一的行政制度倍感吃力。这一时期的罗马军队,由拥有土地的罗马公民组成,他们出则为兵,入则为民。然而常年的征战导致大面积的土地无人耕种,便给了意大利本土的贵族可乘之机。贵族们开始大面积收购出征在外士兵们的土地,中饱私囊。这也直接导致了数以万计的退伍军人无家可归。行省数量的增加又直接滋生了议员们的腐败与分裂。这时的共和国真正到了危急存亡之秋,平民哀鸿遍野,贵族互相残杀。而这一切,都可以从一位替平民着想的保民官讲起。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6: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