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的关键,就是不要揠苗助长!
孩子的成长有其自身的内在驱动和规律,他们需要有意识地与外部世界充分互动,才能成长为独立的个体。因此,家长要避免从成人的角度理解孩子,不要试图“教”孩子成长。
《童年的秘密》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成长、发展的生存本能,培养孩子的关键,就在于尊重孩子的本能。孩子在本能的指引下,会通过自己的方式在实践中学习、探索世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童年的秘密 |
分类 | |
作者 | (意)蒙台梭利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儿童教育的关键,就是不要揠苗助长! 孩子的成长有其自身的内在驱动和规律,他们需要有意识地与外部世界充分互动,才能成长为独立的个体。因此,家长要避免从成人的角度理解孩子,不要试图“教”孩子成长。 《童年的秘密》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成长、发展的生存本能,培养孩子的关键,就在于尊重孩子的本能。孩子在本能的指引下,会通过自己的方式在实践中学习、探索世界。 作者简介 玛丽亚·蒙台梭利(1870年~1952年),意大利杰出的儿童教育家和改革家,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她创办了“儿童之家”,提出“敏感期”“精神胚胎”“有吸收力的心灵”等极富革命性的教育理念,她的教育思想绽放着生命的美丽、散发着人性的光辉。对此,德国教育界高度评价蒙台梭利是“教育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没有几个人能够像她一样。” 现在,蒙台梭利的相关著作,已经成了20世纪西方最卓越、最科学、最完善的早教经典之一,在全球有几十种译本,畅销百年,影响着全世界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 目录 前言 儿童,社会问题 第一部分 第1章 儿童的世纪 第2章 被控诉的成人 第3章 生物学插曲 第4章 新生儿 第5章 天赋本能 第6章 精神胚胎 第7章 微妙的心理建构 第8章 秩序 第9章 智力 第10章 成长道路上的斗争 第11章 行走 第12章 手 第13章 节奏 第14章 人格的置换 第15章 运动 第16章 理解缺失 第17章 爱的悟性 第二部分 第18章 儿童的教育 第19章 重复练习 第20章 自由选择 第21章 玩具 第22章 奖励与惩罚 第23章 安静 第24章 尊严 第25章 纪律 第26章 教学的开端 第27章 身体状况 第28章 结果 第29章 家境优越的儿童 第30章 教师的思想准备 第31章 偏离 第32章 逃避 第33章 心理障碍 第34章 治愈 第35章 依赖性 第36章 占有欲 第37章 权欲 第38章 自卑感 第39章 恐惧 第40章 说谎 第41章 对身体的影响 第三部分 第42章 成人与儿童的冲突 第43章 工作本能 第44章 两种工作的特征 第45章 主导本能 第46章 以儿童为师 第47章 父母的使命 第48章 儿童的权利 序言 儿童,社会问题 近些年,对童年的研究 悄然成为一场社会性运动, 我们无法确切地指出是由哪 位伟人为这场变革吹响了号 角。确切地说,它就像火山 爆发时喷出的岩浆,自然而 然地把火种带到各个角落。 其实,所有影响深远的社会 运动的诞生过程大多如此。 毫无疑问,科学在这场巨变 中功不可没,它是促成儿童 研究运动的决定性力量。最 初,得益于卫生学的进步, 儿童死亡率大大降低,而后 科学研究又揭示了沉重课业 压力对儿童造成的巨大伤害 ,儿童沦为教育的牺牲品, 几乎可以视为是被判了无期 徒刑的囚犯,因为人类的童 年时期恰恰是随着校园生涯 的结束而画上句号的。 在当时的儿童卫生学研 究中,孩子们全是一幅幅可 怜的形象,紧绷的神经,昏 沉的大脑,疲惫的背影,压 抑的内心,一副做好了准备 要受苦难折磨的模样。 在长达三十年的研究之 后,我们得出这样的观点, 儿童作为人类群体的一个组 成部分,在其成长过程中接 连地被给予了他们生命、有 抚养他们成长的父母,以及 整个社会生活所扭曲。童年 是什么?对于被焦虑和疲惫 双重施压下的成年人而言, 童年意味着无尽的烦恼。 在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 中,面积有限的房子里没有 属于孩子的空间,外面到处 都是川流不息的车海和行色 匆匆的人群,自然也无法满 足他们的需要。大人们为生 活各自奔波,无暇顾及孩子 。父、母亲或是被工作占据 ,或是由于没有工作而使得 整个家庭陷入煎熬。即便是 在那些经济条件宽裕的家庭 ,孩子们也只能被托付给陌 生的保姆阿姨们,活动区域 只局限在自己的房间,甚至 连亲生父母的地盘也不被允 许靠近。孩子们始终找不到 让自己心灵得到放松的避风 港。处处都有神圣不可违犯 的规则,哪里都贴着“成年 人专属,孩童勿碰”的标签 。什么是属于他们的?没有 。就在几十年前,甚至都没 有儿童座椅。“来,坐我腿 上抱着你”是那个时代孩子 们常常听到的话。 当时孩子只能选择坐成 人的座椅或者地板上,却又 常常因此受到责备。他们唯 一的选择就是被人抱在腿上 。儿童就只能在成人世界夹 缝中小心翼翼地生存。若是 有哪位大胆的孩子想要试探 着进入大人的领地,会被毫 不留情地驱逐出场。孩子们 仿佛在成人社会里那些被剥 夺了人权的群体,被挤压到 社会的边缘,蜗居在不属于 自己的空间,任何人都可以 对其呼来喝去,毫无尊严。 儿童的世界被大自然授予的 某种权力随意操控,该权力 叫做大人的特权。 我们还注意到一个古怪 的心理现象,成年人从来不 关心如何为自己的孩子营造 专属空间,在社会组织结构 中为儿童空出一片预留地, 他们对此不屑一顾。在制定 社会规则时,成年人将自己 的小小继承者们抛诸脑后, 毫不关心,儿童被隔离在规 则之外。这种现象的本质实 际上是出于每个成年人内心 隐藏的专制本性,这使得他 们随心所欲地对孩子的人生 随意插手。我们必须要说的 是,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 时都带来了新能量,恰恰是 这些能量推动了社会的不断 变革,也为人类繁衍过程中 由于种种错误累积而滋生的 沉闷氛围注入了新鲜空气。 在人类诞生伊始至随后 几个世纪,在麻木、残酷的 社会环境中,人们对儿童命 运的认识逐渐转变。最初, 卫生学关注的是大量儿童所 面临的生命威胁,不计其数 的孩子难以存活。卫生专家 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降低 1岁以内儿童的死亡率。那 个年代死亡的儿童数量巨大 ,能活下来的孩子几乎被视 为如同远古大洪水中的幸运 儿。到了二十世纪初,专家 们开始深入社会不同阶层, 研究儿童的新特征。学校的 形象也在发生转变,温和、 包容的教育原则在学校和家 庭中得到传播。 现今社会中,科技进步 给儿童生活带来诸多改善, 另一方面,社会建设中越来 越体现儿童的重要性。社会 改革者们在工作时常常能够 以儿童出发点,城市建设规 划里预留给孩子们的花园, 公园、广场,游乐区域。文 化方面,建设儿童剧院,出 版专门的报刊图书,组织旅 行,设计制造符合孩子身高 要求的家具。教学家们开始 把孩子组织起来,参与分组 活动,带领他们体验社会行 为准则,认识自身价值,产 生了诸如美国男孩俱乐部( Boyscount)和儿童共和国 (repubbliche dei bambini )等儿童团体。而一些政治 改革家则蓄意将儿童作为实 现其自身理想规划的有力工 具。无论如何,不论是动机 单纯的关爱,还是动机不纯 的利用,儿童这个话题在当 今社会中无处不在。儿童不 再仅仅代表着家庭中的一个 小小成员,不再只是周日穿 上漂亮衣服,牵着爸爸的手 出门游玩,处处小心翼翼不 把身上弄脏的小孩儿。不, 儿童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的 重要角色。 如今,围绕童年生活展 开的各种活动背后都蕴藏着 巨大深意。如前文所提到的 ,这不是某位伟人的发明创 造,或是某个组织的刻意运 作,只能说,属于儿童的时 代已经到来。与此同时,一 个巨大的社会问题随之凸显 ,即童年的社会属性问题。 尽管上述活动属于零星 的、 导语 本书译自1938年贝林佐纳出版社定本。 本书补充了蒙台梭利在葡萄牙文版本中增加的内容,带孩子的底层逻辑,儿童教育的根本原则,一直被后来者阐述解读,但从未被超越的儿童教育经典。 二十世纪伟大教育家、“蒙氏教育法”创始人蒙台梭利代表作,风靡全球的蒙氏教育起源,不朽的教育学经典。 书评(媒体评论) 蒙台梭利教育是成功人 士的摇篮。 ——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 精彩页 第1章 儿童的世纪 人类的儿童健康和教育工作在短期内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这固然与生活条件的改善有很大的关系,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人类意识的觉醒。尤其是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里儿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当代儿童的人格特征表现出新的特点,其重要性也越来越得到凸显。 当今时代,离开了对童年阶段的研究,就无法深入理解医学、哲学或者社会学中的任何一个学科。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儿童研究的地位就像是胚胎学对于所有生物学知识,甚至是人类进化学科的重要性。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儿童研究的价值要远高于其他一切关于人类的研究。 对人类进步起到关键推动作用的并非儿童的体格,而是儿童的心理。儿童的精神内核才是能够左右人类进化方向的关键因素,是开启新文明时代大幕的决定因素。 瑞典作家、诗人爱伦·凯曾预言,本世纪将会是儿童的世纪。 查阅历史文献,我们发现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于1900年(恰好是新世纪的开端元年),在父亲被杀、本人即位后的首次演讲中就有过类似表述。他指出,随着新世纪的开启,新的时代已经来临,这个世纪是“儿童的世纪”。 上述这些极具先见性的表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19世纪最后十年里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当时的科学家们描绘了在传染病横行的年代,大量儿童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悲惨状况。儿童死亡率是成人的十倍。此外,学校教育层面,对儿童也缺乏足够的关心和保护。 在那个年代,没有人预料到,儿童体内蕴藏着的秘密是揭开人类社会所有秘密的密钥,可以帮助成年人解决所遇到的所有个体或者社会问题。这些理论也是关于儿童的新科学建立的出发点,其重要性足以影响人类的全部社会生活。 儿童和心理分析学 心理分析学探索潜意识之谜,开辟了一片全新的研究领域。尽管该研究无法从实质上给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方案,但却能促进我们去探索和了解儿童对社会做出的潜在贡献。 心理分析学突破了原本在心理学领域被视为不可跨越的意识表象。就如同跨越了古代神话故事中的赫拉克勒斯之柱,人类原来曾坚信那里代表着世界的尽头。 心理分析学突破了人类原有的认知,进入潜意识的世界。离开该学科的发展,我们就无法真正了解到儿童心理对于研究人类一些深层次问题的意义。 心理分析学在原理上是一种治疗心理疾病的新方法。因此,最开始它被列为医学的一个分支。心理分析学真正的高光时刻是其发现了潜意识对于人类行为的影响。这是突破人类意识层面的生理反应研究,研究成果颠覆了以前的许多观念,揭露出一些前所未知的秘密。这门学科展现出一个新的、广阔的未知世界。虽然这个新的未知世界与每个个体的生活密切相关,但心理分析学却没能把这个世界的面貌描绘出来。仿佛人类在越过赫拉克勒斯之柱后,却停止了在未知大洋中的新探险。这种情况颇有些像古希腊文化偏见使得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研究始终局限在病理学的范畴内。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