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胰腺癌病人存活期极短,病死率极高,近年来已取代肝癌而跃居“癌中之王”,被国际外科界列为“21世纪的顽固堡垒”。所以,重视胰腺健康已迫在眉睫。我们只有充分地了解它们,才能更好地呵护它们,并防患于未然。本书向普通大众普及胰腺疾病相关知识,包括胰腺的位置、形态、功能,以及常见胰腺各类疾病的症状表现、实验室检查的意义,需要注意的问题、简单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生活注意事项等。简要介绍了胰腺的结构组成和生理功能,重点论述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胰腺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并发症和鉴别要点、中西医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生活护理与饮食调养。内容丰富,科学实用,适合于患者和广大群众阅读,也可供基层医务人员参考。
鲁晓岚,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大内科主任、消化内科主任。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酒精肝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西北脂肪肝学院院长,中国胶囊内镜及肠病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等。全国肝胆病《中华肝脏病杂志》特约编委,《实用肝病杂志》《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肝博士》等杂志编委。擅长各类消化肝病疑难疾病诊治及急危重症抢救治疗和后期预防处理,对肝癌、胃肠胰腺肿瘤等消化肿瘤性疾病有深入研究。参编图书11部,主编、副主编图书各1部。在国际SCI和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从加强科普能力建设、促进科普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等七个方面着重强调了科普是国家 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活动, 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这是对新时代科普工作提出新的明确要求,是推动新时代科普创新发展的重大契机。为响应号召,推进完成在科普发展导向上强化战略使命、发挥科技创新对科普工作的引领作用、发 挥科普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作用的三大重要科普任务;促进我国科普事业蓬勃发展,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特此策划推出“健康中国·家有名医丛书”。
健康是人最宝贵的财富,然而疾病是其绕不开的话题。随着社会发展,在人们物质水平提高的同时,这让更多人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激发了全社会健康意识的觉醒。对健康的追求也有着更高的目标,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治已病,而是更注重“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多方面的因素使得全民健康成为“热门”话题。
现代社会快节奏和高强度的生活方式,使我们常常 处于亚健康状态。美食诱惑、运动不足、嗜好烟酒,往往导致肥胖,诱发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乃至冠心病、脑卒中,甚至损伤肺功能,造成肾功能衰退,而久病卧床又会造成肺炎、压疮、下肢血管栓塞等衍生疾病……凡此种种,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
“经济要发展,健康要上去”,是每个老百姓的追求 。“健康中国”不是一个口号,也不是一串数字。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健康是人们最具普遍意义的美好生活需要。该丛书遴选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为广大读者提供一套随时可以查阅的医学科普读物。
这套丛书,为广大读者 提供一份随时可以查阅的医学手册,帮助读者了解与疾病预防治疗相关的各类知识,探索疾病发生发展的脉络,为找寻最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为全社会健康保驾护航,让大众更加关注基础疾病的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在为患者答疑解惑的 同时,也传递了重要的健康 理念。
本丛书秉承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曾经出版的“ 挂号费”丛书理念,作为医学科普读物,为广大读者详细介绍了各类常见疾病发病隋况,疾病的预防、治疗,生活中的饮食、调养,疾病之间的关系,治疗的误区,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等。其内容新颖、系统、实用,适合患者、患者家属及广大群众阅读,对医生临床实践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丛书版式活泼大气、文字舒展 ,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方便阅读,便于读者理解;行文深入浅出,对晦涩难懂的术语采用通俗表达,降低阅读门槛,方便读者获取有效信息 ,是可以反复阅读、随时查询的家庭读物,宛若一位指掌可取的“家庭医生”。
本丛书诚邀上海各三甲医院专科医生担任主编撰稿,每册书十万余字,一病一书,精选最为常见和患者最为关心的内容,删繁就简,避免连篇累牍又突出重点。本套“健康中国·家有名医” 丛书在2020年出版了第一辑21册,现在第二辑27册也顺利与广大读者见面了。
这是一份送给社会和大众的健康礼物,看到丛书出版,我甚是欣慰。衷心盼望丛书可以让大众更了解疾病、更重视健康、更懂得未病先防,为健康中国事业添砖加瓦。
王韬
202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