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桑切斯的孩子们(一个墨西哥家庭的自传50周年版)/大学译丛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美)奥斯卡·刘易斯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自1961年初版以来,《桑切斯的孩子们》被公认为深情而直白地讲述了贫穷所带来的极大不公。玛格丽特·米德说它“是对人类学的一次杰出贡献——并将永远如此”;路易斯·布努埃尔说,制作出如此忠实于这部原著的电影将是他职业的“顶峰”;菲尔德·卡斯特罗说它“具有革命性”,“价值超过五万份政治传单”。它不但被《时代周刊》评为“近十年最佳图书”,也引发了“墨西哥史上最为激烈的一次公共辩论”。
《桑切斯的孩子们》讲述了墨西哥城一个贫困家庭的故事,目的足向读者们呈现,在经历社会和经济巨变的拉美大城市中心区的贫民窟,住在一居室的出租屋里长人成人到底是怎样一番景象。
奥斯卡·刘易斯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方法,让读者对一个普通家庭进行更深层次的察看,每一个家庭成员会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讲述他们自己的生活经历。这种多人自传体的方法也易于减少调查者的偏见,并同时为读者带来情感上的满足和理解。因为人类学家在直接和受访对象接触时能够体会到这样的满足和理解,可在充斥了专业术语的人类学专著中却很少传递出来。
作者简介
奥斯卡·刘易斯(1914-1970),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人类学教授,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院士。除了《桑切斯的孩子们》之外,他关于墨西哥人日常生活的研究作品还有《一个墨西哥村庄的生活》、《五个家庭》等。他的作品《生涯:一个贫穷文化中的波多黎各家庭》曾获美国国家图书奖。
目录
玛格丽特·米德评《桑切斯的孩子们》
前言
致谢
导言
开篇
赫苏斯·桑切斯
第一部
曼努埃尔
罗伯托
康素爱萝
玛塔
第二部
曼努埃尔
罗伯托
康素爱萝
玛塔
第三部
曼努埃尔
罗伯托
康素爱萝
玛塔
尾声
赫苏斯·桑切斯
后记
序言
从1961年首印以来,
广大读者始终认为《桑切
斯的孩子们》在深情而直
白地讲述贫穷所带来的极
大不公。玛格丽特·米德
说它“是对人类学的一次
杰出贡献——并将永远如
此”,路易斯·布努埃尔说
,制作出如此忠实于这部
原著的电影将是他职业的
“顶峰”;菲德尔·卡斯特
罗说它“具有革命性”,“
价值超过五万份政治传单
”。伊丽莎白.哈德威克
在《纽约时报》的书评中
写道,奥斯卡·刘易斯“做
了一件精彩而意义独特的
事情,该书主题集中,充
满同情心,以至于大家竞
不知道该如何将它归类。
”《时代周刊》把它列入“
十年最佳图书榜单”。它
被译成了多种文字,被搬
上了舞台和银幕,而且一
直在不断重印。
《桑切斯的孩子们》
发端于1956年一项传统
的人类学田野考察项目,
即农村移民流向墨西哥城
的后续研究。在调查其居
民区的几个月中,奥斯卡
跟桑切斯一家人不断地见
面,他因而明白自己遇见
的这些人不光有勇气,也
有观察和描述能力,能以
他人少有的方式讲述自己
的生活经历。桑切斯一家
首次出场是在《五个家庭
》(1959年)中,这是根据
对卡萨一格兰德和帕纳德
罗斯两个居民区的研究结
果写成的三本著作中的第
一本。当时,奥斯卡·刘
易斯以及兼具他妻子和主
要合作者身份的露丝·马
斯洛·刘易斯,对数个家
庭进行了十多年的考察和
研究,正在写一本“介于
小说和人类学报告之间”
的著作,以呈现来自大规
模田野考察的一系列数据
。《五个家庭》将家庭观
察中得到的对话录音进行
杂合,勾勒了各自家庭一
天的生活场景。而他们的
用意是在((五个家庭》之
后,通过每一个家庭各自
的讲述,开展一系列全面
的研究工作。
《桑切斯的孩子们》
是其中的第一项,也是刘
易斯第一次尝试直接交替
采用家庭成员对自己故事
的叙述,而不加任何评论
。刘易斯称之为“民族志
现实主义”(ethnographic
realism),甚至考虑过直
接呈现第一人称的叙述,
一个字的介绍也不使用。
不过他也非常清楚,如果
社会科学的作品读起来像
文学的话,读者可能会满
足于其中的故事,因此忽
略更重要的东西。于是,
他就背景材料写了一个导
言,阐述了他在《五个家
庭》中首次提出的“贫穷
文化”的概念。
《桑切斯的孩子们))
出版后,大多数读者关注
的是这个家庭里的成员,
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
这正是刘易斯所期待的—
—而不是其中诸多的社会
学概念。迈克尔·哈灵顿
在1962年出版畅销书《
另一个美国))之后,一场
关于贫穷文化的争论方才
开始。在书中,哈灵顿在
缺乏归因说明的情况下,
将刘易斯的贫穷文化理论
用来解释美国的贫困现象
,这样的事情刘易斯是无
论如何也做不出来的。但
哈灵顿跟刘易斯同属左派
,他看到了其中对于自己
的事业,即民主社会主义
的种种好处。民主社会主
义也正是刘易斯极力推崇
的,他认为阶层分化严重
的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并维
持了贫穷社区的边缘化状
态。正是因为哈灵顿的这
本著作,以及他在肯尼迪
和约翰逊政府“反贫困战
争”中的顾问身份,“贫穷
文化”这一概念才得以成
为政策辩论的话题。但这
个词也具有简洁明了的效
用,使之很快就脱离了刘
易斯那过于简单的诠释,
即把贫穷文化和贫困的经
济状况区分开来。作为一
个研究文化的人类学家,
刘易斯使用了人类学家而
不是经济学家的词汇,因
而很容易把有关贫穷的各
种原因和结果的争论简化
为从文化这个从属的角度
来阐释边缘化社区的贫困
状态。很快,这个词所具
有的伸缩性无论对于左派
还是右派都大有裨益。关
于这个概念的争论长期持
续,直到现在。
尽管《桑切斯的孩子
们》甫一出版就引起了有
关贫穷文化的种种争议,
但早期的评论文章却集中
在这本书有多少应该归功
于刘易斯,又有多少应该
归功于桑切斯这个问题上
。这源于大多数评论家共
有的一种错误观念,即认
为全书仅仅是用录音机记
录下来的一次次采访,刘
易斯不过是根据他认为的
叙事流进行了一些编辑而
已。哈德威克是这一观点
的极端版本,把刘易斯的
角色描述成“一个电影导
演,用一些形象和场景,
赋予现实流以形式和意义
,从而制作成一部连贯的
戏剧”。有些读者因此把
本书当成虚构作品来阅读
。这也由此成为另外两种
批评声音的源头,一种认
为刘易斯根据个人需要对
受访者的话语进行了剪辑
,另一种认为他未加评判
地接受了他们的每一个句
子。
出版((桑切斯的孩子
们》的时候,刘易斯已经
是一位实至名归的田野考
察工作者,专事社区研究
。在他有生的最后十年间
,在他开始就毕生精力著
书立说的时候,他总是寻
求在家庭的背景下展示个
体,在社区的背景下展示
家庭,在国家的背景下展
示社区。因此,在本书编
辑和成型的过程中,除了
录音采访之外,还有大量
的数据资料可用。在讲述
桑切斯家庭成员故事的过
程中,可以用作背景材料
的有他们的性格和心理评
估报告、对邻居、配偶和
孩子的采访、社区调查数
据,当然还有刘易斯本人
经过多年的亲历
导语
本书讲述了墨西哥城一个贫困家庭的故事。
这本书既由一个不平凡的家庭讲述,也完全讲述了一个不平凡的家庭——既讲述它的历史、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也讲述他们充满活力的相互关系。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既能看到他们的人性和复杂,同时也能看到笼罩在这个家庭每一个阶段的“贫穷”。
后记
1987年1月5日,早晨
六点,家住墨西哥城的赫
苏斯·桑切斯乘坐地铁前
往他干了六十一年的工作
岗位。他三十多年前在一
个破落地段购买的那一块
贫瘠的盐碱地,如今已经
被厂房和高楼大厦围在了
中间,不远处就是一条宽
阔的交通要道,路上的车
辆十分拥挤。去车站的路
上,赫苏斯所要穿过的马
路原来根本没有红绿灯、
人行横道,甚至没有中间
分隔线。曼努埃尔一直苦
劝他的父亲尽早退休,终
于说服他每个星期只上两
天的班。他说自己老要提
醒父亲注意那条马路上来
来往往的车辆。那天早晨
,赫苏斯刚一跨下路沿,
一辆汽车把他撞倒之后扬
长而去。一位邻居发现了
倒在人行道上的他,叫来
了他的家人,拨打了急救
电话。几个小时之后,一
直没有恢复意识的赫苏斯
死在了医院。他当时八十
二岁,是十五个孩子的父
亲,三十六个孩子的祖父
或外祖父,至少四十三个
孩子的曾祖父。
在他那长大成人的子
嗣中,四个孩子为本书作
出了贡献。曼努埃尔长期
跟着他的妻子玛利亚,他
们的孩子在卡萨一格兰德
那套房子里一直居住到前
一年。1985年那一场地
震形成持续性的结构性破
坏,夺去了两万多人的性
命,让一百多万人无家可
归。之后,卡萨一格兰德
作为遭受严重破坏的居民
区,被政府列入了震后城
市重建项目。卡萨一格兰
德的居民们——其中就有
曼努埃尔的家人——被安
置在临时性的住房内,直
至置换性的住房建设完工

二十多年前,罗伯托
跟安德烈娅结了婚,然后
便从卡萨一格兰德搬出去
,住进了自己的房子——
就在中心城区的边上,有
好几个房间,地块属于他
的妻子和妻妹。数年来,
他们通上了电,浇筑了地
板,还做了一问时髦的浴
室。因为政府征收部分财
产用于拓宽街道,他们得
到了一些补偿款,他们用
这笔钱建了一套房子用于
出租。
康素爱萝和玛塔两姐
妹也早已搬离了卡萨一格
兰德。玛塔去了阿卡普尔
科。跟巴尔塔萨分手之后
,她又找了个伴儿。她一
直独自抚养着十一个孩子
,所需的开支大多靠她上
街摆摊,父亲的帮扶也不
可小觑。年长的几个孩子
陆陆续续工作之后,他们
出钱帮玛塔修了一套房子
。她已经笃信宗教,当上
了福音派教徒。虽然没有
什么个人的远大理想,但
她一直为了孩子们的发展
而辛勤劳动。刚从墨西哥
城跟父亲和哥哥共度完圣
诞节归来,她就接到了父
亲的死讯。她马上坐上汽
车,又回到了这座城市。
四个孩子中,康素爱
萝居无定所。本书写完之
后,她抽空担任刘易斯的
田野调查助手,陪着他先
后去过特坡兹特兰(她在
此变成了安息日耶稣再临
论者)和波多黎各。她于
1966年结婚,生有两个
儿子,后于20世纪80年
代离婚。婚后,她大部分
时间居住在新拉雷多,并
在一家图书馆做临时工。
她是唯一没有出席赫苏斯
葬礼的孩子,因为葬礼在
他去世一天之后举行,即
便有心参加,估计她也来
不及赶回墨西哥城。
这四个孩子长期与安
东尼娅和玛丽莲娜——也
就是赫苏斯和伦诺婚姻续
存期间他跟卢裴塔生下的
两个女儿——保持着联系
。玛丽莲娜做了修女,在
葬礼上主持了祈祷和唱诗
仪式。相反,赫苏斯最年
长的四个孩子与他们的父
亲和德利拉所生的八个孩
子之间的关系一直不太密
切。赫苏斯去世的时候,
这八个孩子最年幼的一个
仅有十一岁。据说两边的
人都心怀不满:德利拉的
孩子们嫉妒年长的孩子因
为与本书的关系而频受关
注,年长的孩子不满于德
利拉想方设法把赫苏斯名
下的所有财产都留给她和
她自己的孩子们。赫苏斯
实现了要在自己的房子四
周给年长的孩子们加修房
子的愿望,不过他也希望
给年幼的孩子们提供一份
保障。结果呢,尽管看法
各异,他和德利拉在自由
组合状态下生活了这么多
年之后,终于正式履行了
,结婚手续。
年长的四个孩子没有
分到任何遗产,不过即使
有遗产,他们说也不会接
受。令他们感到难过的是
,他们对自己父亲的葬礼
没有一点发言权。德利拉
坚持将赫苏斯安葬在她母
亲的墓园,坚决反对将他
跟几个年长孩子们的亲戚
葬在一块,而这正是后者
的主张。不过,赫苏斯本
人从未弃长护幼过,他一
直关注着他们的成长,担
心着他们的未来。尽管几
个孩子在本书中对他们的
父亲充满了怨气和指责,
但当这个看起来打不垮的
人“倒地不起”的时候,他
们的失落感仍然十分巨大
。用玛塔的话来说,他一
直以来既当爹又当妈。
十六年前,桑切斯一
家人同样难以置信地收到
了奥斯卡.刘易斯死于心
脏病的消息。他当时还不
到五十六岁。从第一次跟
他们相识一直到死去,刘
易斯一直与这家人保持着
联系,一直与这家人的一
个或几个成员共同研究着
几个项目。他们的吊唁信
明白无误地说明了他们之
间的深厚关系:玛塔说她
失去了一位“伟大的、远
胜于父亲的挚友”。罗伯
托称刘易斯是“我心灵的
伴侣”,并誓言要去拜访
奥斯卡位于纽约市的墓地
。就连一直保持着距离的
赫苏斯本人也致信露丝,
说自己会随时给她寄来三
言两语,以让她永远铭记
着他。友
书评(媒体评论)
“普通人不比历史人物
有人左一本右一本书,从
不同的角度写他们,因而
有立体的真实性。尤其中
下层阶级以下,不论过去
现在,都是大家知道得最
少的人,最容易概念化。
即使出身同一阶级,熟悉
情形的,等到写起来也可
能在怀旧的雾中迷失。所
以奥斯卡·刘易斯的几本
畅销书更觉可贵。”
——张爱玲
精彩页
赫苏斯·桑切斯
我敢说,我没有童年。我出生在韦拉克鲁斯州的一个小村子。所有的就是非常孤独、悲伤。州里的孩子跟首都的孩子可不会有同样的机会。父亲不允许我跟其他孩子一起玩,也从不给我买玩具,我们都是独自玩耍。我只在八岁,还是九岁的时候上过一年学。
我们住的地方总是只有一个房间,就像我现在住的这样,只有一个房间。我们就睡在里面,每个人都有一张用木板和箱子搭成的小床。每天早上,我都会爬起来先划一个十字,然后洗洗脸,漱漱口,接着去拉水。吃过早饭,如果没有人让我去拾柴,我会找个阴凉处坐下来。通常,我会带一把大砍刀和绳子去野外拾干柴。往回走的时候,我的背上会背一大捆干柴。住在家里的时候,那就是我要干的活。我从小就干这样的活儿。我不知道什么是游戏。
我父亲年轻的时候是个赶驴车的。他会买进商品,拉到偏远的小镇出售。他完全是个文盲。他后来在我们出生的村子里的一条路边摆了个小摊。不久,我们搬到了另一个村子,我父亲在那里开了个小杂货店。我们搬到那里的时候,他兜里只有二十五个比索,可他就用那点钱干起了买卖。他有个朋友以二十比索的价格卖给他一头大母猪,那头大母猪每窝都给他生了十一个小猪仔。当时,一只两个月大的猪仔可以卖十比索。靠着这十个比索,他就有了身份!比索还真是个玩意啊!我父亲就这样从头再来,凭着坚韧和节省,再一次抬起了头。他开始学着判断,学着算账,甚至全凭自学还会认几个字了。再后来,他在瓦清朗格村开了一间真正的大商店,里面摆了很多商品。
我学父亲的样,对于开销都要记账。孩子们的生日、彩票号码、买睹花了多少钱、卖猪赚了多少钱,我都会记下来。
父亲很少跟我讲他自己和家族的情况。对于他,我只知道他的母亲,也就是我的祖母,以及跟他有一半血缘关系的一个兄弟。我们都不了解他的父亲。我对我母亲这一边的亲戚也不太清楚,因为我父亲跟他们关系不太好。
我父亲一个帮手也没有。你知道的,有些家里的人就是相处不来,就像我的女儿康素爱萝和她的几个哥哥一样。只要稍有分歧,就会各分东西。我父亲和他的亲人就是这样,各住一方。
我自己的家呢,团结得多,但我自己的哥哥们长大之后还是各自离了家。因为我最小,就留在了家里。我大哥参了军,死于一次事故。他的枪走火,把自己给弄死了。然后是我的二哥毛里西奥,他在瓦清朗格开了家商店,也就是我们开的第二家商店,因为革命一来,第一家店就关门了。我哥哥毛里西奥正在店里的时候,来了四个抢劫的。他抓住其中一个,夺了他手里的家伙。可另外一个抢劫犯从背后袭击,把他捅了。他很快就死了,因为那一刀捅破了他的肚子。这就两个了。我还有个姐姐欧塔基娅,她很小就死了,大概二十来岁吧,就死在瓦清朗格。我还有个哥哥,名叫莱奥波尔多,是在墨西哥城的总医院死去的。所以,我的五个哥哥姐姐——应该是六个,还有一个很早就夭折了,我是个双胞胎——也就是我们五个吧,五个中间我是目前唯一在世的。
我父亲不大疼人,或者说不大有感情。当然,跟大多数家庭的家长一样,他非常节俭。他从来没有注意过我需要什么,反正在州里生活,花钱的地方也不多。我们那里不看戏,不看电影,不看球赛,什么都不看。现在的生活丰富多了,但那个时候什么都没有。所以,每到星期天,父亲只给我几分钱零花。这世上的父亲多种多样,不是每个父亲都会宠爱孩子。我父亲认为,给孩子太多的关注只会害了他。我也这样认为。如果溺爱孩子,孩子就长不大,发展不好,学不会独立。他会怕这怕那。
我母亲出生在一个小镇,我只勉强记得那个小镇的名字。她这人不太爱说话,因为我最小,她有什么事儿都从不跟我说。我母亲很文静,但心胸开阔,给了我很多关爱。我父亲更坚韧、更严厉,也更有活力。我母亲是个体面而正直的人,做什么事都讲良心,连自己的婚姻大事也都如此。不过,我的父母也吵架,因为我父亲还有一个女人,我母亲很是嫉妒。
我大概七岁的时候,父母分了手。革命者已经榨干了商店……生意完蛋了,家庭也完蛋了。我们这个家散了,我自然跟了母亲,跟着母亲的还有我在蔗糖种植园打短工的一个哥哥。我也在种植园做工。两年后,我母亲生了病,父亲骑了一头毛驴来看我们。我们住的是一间很小很小的破房子。房顶只有一半,另一半完全敞开。我们借了点玉米,因为实在没有东西可吃了。我们很穷很穷!我母亲吃不起药,看不起医生,一点办法也没有,她去了我父亲的家,就死在那里了。你看,他们走到尽头才总算和解了。
唉,母亲死了,我的苦日子也开始了。我十岁的时候,又跟父亲住在了一起。我在他那里住了两年,然后就出去工作了。我们有继母是很后来的事情,差不多都要到头了。娶继母的时候,我已经离家了。我父亲在那里找了个女的,这个女的榨干了他的钱,弄走了所有东西,然后和她的几个哥哥一起把他赶到了大街上。有一天晚上,他们为了钱还想杀他,只不过被几个邻居给拦住,这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3: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