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昨日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精)/汉译世界文学名著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奥)斯蒂芬·茨威格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自传体回忆录。该书写成于1939年至1941年间,是茨威格临终前被流放的最后几年里完成的。在茨威格离世以后,1942年才得以在斯德哥尔摩面世。书中回忆了一战前欧洲秩序井然、从容淡定的生活,他的中学、大学岁月,在世界各地的游学经历和艺术创作生涯,与欧洲文化名人的真挚情谊,一战爆发的真正原因和一战中人们失去理智的战争行为,以及战后的道德与价值观的倒退与混乱、法西斯的崛起和一个时代的结束。
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游历世界各地,结识罗曼·曼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一九三四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和巴西。一九四二年在孤寂和幻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茨威格在诗歌、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传记《三大师》等。
目录
前言
太平盛世
上个世纪的学校
情窦初开
人生大学
巴黎,永远青春的都市
通向自我的曲折道路
走出欧洲
欧洲的光芒与阴影
一九一四年战争的最初时日
为精神团结而斗争
在欧洲的心脏
重返奥地利
重返世界
日落西山
希特勒上台
和平的垂死挣扎
序言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是
二十世纪全球范围内拥有最
广泛读者的作家之一。上世
纪二三十年代,他每部作品
都是不折不扣的畅销书,不
将其他语种计算在内,仅德
语版,这些著作每一部都是
以数十万乃至百万册的规模
传播。遭纳粹封禁之前,他
的书在德国每一家书店都能
找到。
他以小说家和传记家扬
名于世,亦事散文戏剧。他
不是晦涩难懂的作家,作品
中没有艰深的字词,也没有
抽象思辨或超现实的幻想。
他极少提及上帝,也不擅长
鸿篇史诗。他只似一名微雕
艺人,精选一方小料,摩挲
把玩后巧加琢刻,方寸问便
出现一个玲珑剔透的微缩天
地。要说那是人的心灵缩影
,也许夸张,也许并不夸张
。人心世界重峦叠嶂,山高
水落,四时四季乃至日日有
别,将其赋形又需怎样一番
才情?这真是一个谜。歌德
曾向爱克曼提及一种感性魔
力,称它在任何艺术中不可
或缺。茨威格在写作中无疑
精通此种魔术。
他的文字生涯早,中学
就开始发表习作。成名也早
,年仅二十六,德国岛屿出
版社便青眼相加,聘其为固
定作者。此乃无上的荣耀,
须知这座书业重镇以高尚的
艺术品质著称,备受德奥文
化界推崇,巍然居其作家队
伍之首的,是大诗人霍夫曼
斯塔尔和里尔克。能与偶像
齐肩,年轻的茨威格自然受
宠若惊。他爱书,恨不得像
专职员工那样为岛屿献策出
力。“岛屿袖珍丛书”标新立
异,是他当年苦劝岛屿负责
人基彭贝尔格创建。他又进
一步主动为这套丛书提出书
目建议,不消说,就因为他
博览群书且天性热情,便迫
不及待要拿出来与人分享,
助其传播。“岛屿袖珍丛书”
自诞生便定位为世界文学,
国界分野在此躬身礼让文学
品质,与茨威格的主张和眼
光分不开。他自己更是花大
量时间做文学翻译,异邦的
这些杰作,必须译出来而后
快,他爱戴这些书的作者,
必将他们介绍给更多人知晓
而后快。比利时诗人维尔哈
伦就是这样借由茨威格不遗
余力的宣传介绍,在德国的
声望一度比在自己的祖国还
要高,他的代表诗集《生命
礼赞》即便经历了一战,仍
在德国热销四万册。与岛屿
合作三十年,茨威格可谓是
同代作家中通过出版媒介向
世界传播德语文化,又将世
界文化带进德语世界的最积
极最有成效的一位了。他五
十寿诞时(1931年),众
多贺礼中只见来自岛屿的那
一份非比寻常:那是他著译
作的所有语种的总目录,赫
然一册巨著。不愧是世界文
化对他的最佳回报。
我们眼前的这部回忆录
,是茨威格六十岁时写成。
在他绚丽多彩的著作当中,
这一本的色调最为深沉。
1941年,他已经从北半球
流亡到南半球,最终落脚在
巴西小镇彼得罗保利斯。载
誉一生,可供他回忆的经历
何其丰富,需要借助的资料
何其繁杂,为何偏要在没有
任何笔记、信件、书籍等任
何资料帮助的情况下,在颠
沛流离的流亡途中,就急着
动笔?没有经历过穷途末路
的人恐怕很难想象这份心情

无须我在此过早述及茨
威格的遭遇,阅读的过程理
应留给读者自己。只是想把
他写在前言末尾的几句话抄
录一遍:“我们这代人已经
彻底学会不去缅怀业已失去
的东西,也许文献和细节的
缺漏正是我这本书的可贵之
处。因为,我不认为我们的
记忆只是偶然地记住此事,
偶然地忘却彼事,它实则是
一种用理性整理和删除的能
力。在一个人的生活中被忘
却的一切,实际是早已被他
的内在直觉判定,它们必须
被忘却。”
那些“细节的缺漏”,有
意无意的剥离、裂痕和空缺
,是难言之隐,是不愿说不
能说不屑说不忍说出的话吧
。那些被记忆主动删除的失
去的东西,究竟是什么?这
像是一道开卷题。
饿者乐于向同伴详述美
食,渴者总禁不住望梅止渴
。一位跌进绝望深渊的作者
,也不会吝啬笔墨描画美好
的过往,更何况文字丹青的
高手茨威格,笔下从来鲜活
。维也纳的太平盛世是他涂
抹的第一笔重彩,美轮美奂
,有温良仁义的好品质,也
有假道德和真市侩,而后世
的大奸大恶此时尚在意料之
外。他保留了这份记忆,盖
因上天赋予他这层生命底色
,他是这个世界的产儿,乡
愁浓烈。而无可奈何的,有
些不妙的事情已经埋伏下来
了。有的写进了回忆录,有
的兴许被主动删除。有的话
如果硬说出来,后面也就死
路一条,自己都难以面对。
有的事情,也不需要听众。
只见他新曲未成先叹息:命
该遭遇这个时代。
……
从二十七岁开始,他与
自己崇拜的弗洛伊德信件交
往三十年,后者不仅读过他
所有的作品,更在通信中进
行点评,述其读后感想。四
十五岁,他告诉弗洛伊德,
心理学已成为他生活中真正
的热情。罗曼·罗兰誉他为“
获取弗洛伊德那把危险钥匙
的诗人”。这把钥匙有多危
险呢?有时候,人好像真的
也不是知道得越多越好,这
个问题太复杂。在自己不懂
的事情面前,我最好还是止
步。再看身为收藏家的茨威
格,藏有多位文学家的手稿
,以歌德为例,就多达十五
件,他始终希冀从这些笔迹
,从人类最高级的生命活动
中,求证人性的智慧与光明
。而1933年夏,他又秘密
导语
茨威格毕生的作品并非易事,是得倾毕生之所能方可完成的任务。他不是一个独行者,一个不可企及的人,而是那个年代中的一员,一个天赋作家,独具表现力、感受力,见解独到,他挥洒笔墨,文字充满力量。
《昨日世界》不仅是学生的必读书目,那些当今欧洲一体化的批评者首先应当读一读。
精彩页
太平盛世
静谧中被养育成人
忽被抛入滚滚红尘
千万股波涛在我们周遭席卷
一切感觉新鲜,时而欢喜
时而疲颓,时时刻刻
情感骚动摇摆
我们在感受,而那感受
又被纷繁心绪冲散
——歌德
若要简明扼要地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时代,即我自己长大成人的那个时代,我希望自己这句断言是最准确的描述:那是太平盛世。在我们那具有千年历史的奥地利王朝,一切都那样坚实,一切似乎都会永恒保留,而国家本身就是这种恒久存在的最高保障。国家赋予公民的权利是由国会这个人民自由选举出的代表机构用文件的形式确定的,每项义务也都得到明确规定。我们的货币,奥地利克朗,是以闪亮的金币形式流通的,这样保证了它的可靠性。每个人都明白自己有多少财产,自己能得到多少财产,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一切都有规矩,各有各的尺度和分寸。拥有财产的人能够精确计算出每年的赢利,公务员和军官可以在年历上准确地找到他升职和退休的年份。每个家庭都有固定的预算,人们知道吃住的开销、夏季旅行的开销、应酬的开销。另外,还有一笔小开支被小心地预留出来以备急需和医药之用。拥有房屋的人,将房屋视为儿孙的安乐窝,庄园和店铺世代继承下去,当一个婴儿还躺在摇篮里的时候,人们便开始往储钱罐里存钱,或者在银行为他今后的生活存下第一笔钱,这是为未来准备的一笔小小的“储备金”。在这个广阔的帝国,一切都那样稳固,在自己的位置上不可动摇。皇帝高高在上,他一旦逝世,人们知道(或者说,人们认为)会有新皇帝即位,在既有的秩序当中,一切都不会变。没人相信战争、革命和造反。在一个理智的时代,一切极端的、暴力的事情都不可能发生。
这种太平感觉是成千上万人最期望得到的东西,是大众一致的生活理想。只有这种太平才能赋予生活真正的价值,越来越广泛的人群渴望分享这宝贵的财富。一开始,只是有钱人庆幸自己遇上这样的太平盛世,渐渐地,更广大的群众也加入了分享的队伍。太平盛世于是成了保险业的黄金时代。人们为自己的房屋买了防火防盗险,为田地买了防雹防灾险,为防意外事故和疾病买了人身保险,为自己的晚年付养老金,为襁褓中的女婴也买一份保险作为以后的嫁妆。最后,甚至工人也组织起来为自己争取一份标准工资和医疗保险,用人们为自己存下养老金,并且还事先存好以后的丧葬费。只有对未来生活无忧的人,才能感觉良好地享受眼前的生活。
人们深信自己一生都能阻止任何厄运闯进生活,在这种令人动容的信念中,虽然含有克勤克俭的生活态度,却存在一种巨大而危险的自负。十九世纪怀着自由派的理想主义坚信,自己正沿着一条平坦的大道走向“最美好的世界”。人们怀着蔑视对待以往的世纪,那时还有战争、饥荒和暴动,人们觉得那时的人类还没有启蒙,没有达到充分的文明程度。但如今,一切邪恶和暴力均被消灭,这不过才几十年的事情,对于这种不断的“进步”的坚信在当时真是一种宗教信仰,人们相信这“进步”甚于相信圣经,而且,他们的神圣信条似乎正在被科学技术每天产生的奇迹所证实。事实上,在这个和平的世纪接近尾声的时候,普遍的繁荣已经越来越明显,越来越迅速,越来越丰富。夜晚的街道上不再有昏暗的油灯,明亮电灯取代了它们;从市中心一直到郊区,排满令人眼花缭乱的商店;距离遥远的人们已经可以用电话交谈;借助不用马匹的车辆,人们可以风驰电掣般行进;人类实现了伊卡洛斯的梦想,终于可以飞上天。舒适的生活从贵族阶层蔓延到普通市民阶层,人们不必再从井里或渠里汲水,也不必再吃力地给炉子生火。人们开始讲究卫生,肮脏的现象消失了。自从人们开始体育运动,他们变得更加漂亮、强壮、健康,大街上很少再看见畸形、残疾的人。所有这些奇迹都是科学造就的,科学,它是进步的天使。社会方面也在不断进步,每年都赋予个人新的权利,司法变得越来越温和人道,就连劳苦大众的贫困问题,这个最复杂最尖锐的问题看起来也不是不可解决。越来越广泛的社会阶层获得选举权,从而有可能通过合法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社会学家和大学教授们竞相努力,为使无产者享有更健康,乃至更幸福的生活而出谋划策。——因此,毫不奇怪,这个世纪会为自己取得的成就而自豪,并且觉得每隔十年,自己便更上了一层楼。就像不再相信女巫和幽灵的存在一样,人们也不相信欧洲各国还会发生战争,人们不相信还会倒退回野蛮状态。我们的父辈深信,宽容与和睦是不可缺少的约束力。他们真心认为,各国和各教派间的界限和分歧将会在共同的友善中消失,整个人类融为一体,和平与安定这两项最高的幸福将降临在每个人身上。
P9-12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5: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