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拆穿数据胡扯(信息驱动世界的生存指南)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作者 (美)卡尔·伯格斯特龙//杰文·韦斯特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用数据说话”是互联网时代的通用思维方式,有人说数据不会骗人,真的是这样吗?
一些貌似可靠的数据来源,也可能藏着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比如TED演讲中的统计数字、《纽约时报》等媒体报道的大数据分析新算法、甚至是医学期刊中的诊断数据……虚假信息都有可能鱼目混珠,而你能分辨其中哪些是真正有用的信息,哪些只是胡扯吗?
对此,华盛顿大学专门开发了一门尚未开课即爆满的公开课,而这本书正是源自这门引发热议的课程。
两位作者花了多年时间研究打着数学和统计学幌子的胡扯,犀利幽默地对它们分门别类一一剖析,帮助我们培养批判性思维,有效分析海量数据和观点,拆穿无用数据的精致伪装,在信息时代做个游刃有余的明白人。
话说回来,除了教会你如何识别数据胡扯,当你迫不得已需要胡扯时,它也会成为一本实操性强的工具书呢!
作者简介
卡尔·伯格斯特龙,美国华盛顿大学生物学系教授。他研究流行病如何在人群中传播,以及信息如何大规模地在生物和社会系统中流动——从细胞内对基因表达的控制到社交媒体上错误信息的传播。他广为人知的是跨界整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思想的能力,特别是在信息研究领域造诣很深。
目录
推荐序1 科学地对抗科学的胡扯的“胡扯”
推荐序2 拨开扯淡的迷雾
推荐序3 闲得没事也别胡扯
前言
第1章 胡扯无处不在
惯于欺骗的甲壳类动物和狡猾的乌鸦
狡辩之词和律师的语言
谎言传千里,真相难出门
第2章 媒体、信息和错误信息
印刷厂就是妓院
不加渲染的事实宛若凤毛麟角
偏见性、个人化和对立
错误信息和虚假信息
新型造假者
第3章 胡扯的本质
胡扯与黑箱
刑事机器学习
第4章 因果关系
夜晚天空红艳艳,水手脸上笑容现
关于因果关系的思考
相关性不会增加报纸销量
延迟享乐与共同原因
伪相关性
吸烟不会导致死亡?
如果其他方法都行不通,那就人为操控吧
第5章 数字与胡扯
提取数字
有害的百分比
古德哈特定律
数学滥用
僵尸统计数据
第6章 选择偏倚
你看到什么取决于你看的是哪儿
隐藏在墨菲定律背后的原因
帅哥和顶级程序员
音乐才华的致命危险
消除选择偏倚
第7章 数据可视化
数据可视化的发端
鸭子!
水晶鞋和丑陋的继姐
邪恶的轴
比例油墨原理
第8章 大数据与胡扯
机器是怎么看到东西的
废料进,废品出
同性恋雷达和胡扯的结论
机器是怎么思考的
机器为什么失败
第9章 科学的易感性
检察官谬误
p值操纵和发表偏倚
点击诱饵科学
胡扯科学的市场
科学为什么有用
第10章 辨别胡扯
1.质疑信息来源
2.小心不公平的比较
3.如果好得或糟糕得不像是真的
4.从数量级考虑
5.避免证真偏差
6.考虑多个假设
辨别网上的胡扯
第11章 驳斥胡扯
使用归谬法
要让人难以忘记
寻找反例
使用类比
重新绘制图表
使用零模型
揭穿者心理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序言
科学地对抗科学的胡

胡翌霖清华大学科学
史系副教授
这本书英文原名
叫“Calling Bullshit”,直译
过来就是“对抗胡扯”。中
译本书名用了《拆穿数据
胡扯》,提示出本书的主
题——本书所讨论的并不
是一般的“空话”或“谎言”
,而是那些被用来包装谎
言的东西,特别是那些看
似“科学”的包装——作者
称之为“新派胡扯”。
老派胡扯属于“文科”
,靠的是花哨的修辞和华
丽的词藻,而新派胡扯属
于“理科”,“使用数学、
科学和统计语言来制造严
谨准确的印象。它们利用
数字、统计数据和数据图
表粉饰那些可疑的论断,
给它们披上了一层合理的
外衣(见前言)”。
作者开篇就告诉我们
,胡扯无处不在,从螳螂
虾到人类,只要存在“交
流”的地方,就存在欺瞒
。遗憾的是,人类拥有更
复杂的认知能力和语言体
系,所以人类能够制造出
更丰富的胡扯。
《三体》小说里有一
个情节,说三体人花了几
秒钟破译了地球人的语言
,但他们无法理解欺骗和
隐瞒。这个设定在我看来
就很胡扯。且不论三体人
的语言是什么样的,至少
就我对地球语言的了解来
看,欺骗和隐瞒简直就是
任何语言的本质要素。
赫拉利在《人类简史
》中提出,让人类这个物
种脱颖而出的就是“讲故
事”的能力,说直白些,
其实就是“编造”的能力。
语言的诞生就是一把“双
刃剑”,它同时强化了人
类传达信息的能力和编造
信息的能力。很难想象一
个有语言体系且有自由意
志(从而能任性地选择如
何使用语言)的智慧生物
是不懂胡扯的,无论它是
什么物种,也无论它处于
怎样的科技水平。
科技水平的提升并不
能自动清除胡扯,相反,
“技术并没有消除胡扯问
题,而是让问题变得更糟
”。科学研究也无助于此
,一方面许多科学研究者
本身在有意或无意地生产
胡扯,另一方面各种欺骗
或谣言也能够拿起科学的
包装来强化自己的传播。
数据和图表比华丽的词藻
更加有用,可以让胡扯如
虎添翼。
在第1章作者总结了几
条“原理”以解释胡扯的泛
滥:“(1)制造胡扯的工
作量比清除胡扯的工作量
小;(2)制造胡扯对智
慧的要求比清除胡扯的要
求低;(3)胡扯的传播
速度比清除工作的速度快
。”科学、技术、数据、
图表等,也都是“双刃剑”
,它们既可以助力于清除
胡扯,也可以助力于制造
和散播胡扯,而借助同样
的科技水平,强化胡扯往
往比清除胡扯更容易。
所以我们不能奢望随
着科技进步,胡扯的传播
越来越少,相反,从近些
年社交媒体上能观察到的
趋势来看,我们发现胡扯
的泛滥简直愈演愈烈。
作者假设,在移动互
联网时代之前的人们,可
能把胡扯流行归因于信息
闭塞,他们会想象,如果
人手一台机器,随手就能
够连接到丰富和权威的数
据源对任何问题进行查证
,那么胡扯还能有生存空
间吗?答案是令人遗憾的
,神奇机器的幻想已经实
现了,这个机器就叫智能
手机,但在移动互联网时
代,这台机器恰恰是更多
胡扯的载体。
所以我们不能寄希望
于科技,而是得自己多长
心眼,如原书副标题所说
:“用怀疑的眼光看数据
驱动的世界”。如何学会
辨别和反抗胡扯的技巧,
这就是本书的主体内容。
而辨别胡扯,重点就是要
扒开让它显得煞有其事的
外衣——各种貌似科学的
论调、看似严谨的数据和
仿佛明晰的图表。
总之,这本书给我们
提供了“科普”,涉及统计
学和心理学等领域,帮助
我们辨别那些看似可靠的
“科学的胡扯”。
但这种“科学地对抗科
学的胡扯”本身,或许也
是一个“胡扯”。正如作者
偶尔的自嘲那样,作者提
供的东西,或许也有不少
“胡扯”。
本书提供的方法真的
管用吗?一方面,顶尖的
科学家和顶级科研杂志的
编审者们都很难做到火眼
金睛(第9章提到大量经
典实验难以复现的现象)
,我们这些普通读者只是
读了几本科普书,能获得
多高的辨识力呢?另一方
面,一些辨别胡扯的“技
巧”或许也是双刃剑,例
如作者提到的第一个技巧
是“质疑信息来源”,主张
要多去追究信源的来路和
动机,思考他们要“兜售”
什么。但是同样是“动机
论”,也经常会被大众用
来抵制那些可靠的信息—
—比如宣称基站辐射无害
的人肯定就是为了兜售基
站嘛,宣称疫情严重的人
肯定就是为了兜售疫苗嘛
……对“兜售者”的怀疑眼
光既可能妨碍谣言的传播
,同时也有可能妨碍谣言
的澄清。
最后作者给出一条箴
言,教人们在使用社交媒
体时要“多思考,少分享”
。但这一建议能起到好的
效果吗?因为耐心读完了
整本书的人,多少应该比
一般人更善于甄别胡扯,
但是如果他们变得更加谨
慎,更少转发,那么结果
恐怕是那些毫不谨慎也不
懂甄别的大众继续转发大
量胡扯,而有辨别力的声
音越来越少。
或许作者的最后一章
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
驳斥胡扯”。作者鼓励我
们,在辨清胡扯时不要默
不作声,而是可以勇敢地
站起来驳斥(当然要以得
体的方式)。
当然,无论能不能
导语
这是一本教读者如何从众多的信息中辨识真正有用的信息、数据和观点的实用读物。今天,信息噪声常把自己包装成大数据和神奇算法的模样,用量化信息震慑读者。如何分辨其中哪些是真正有用的信息,哪些只是胡说八道的噪声?
在本书开头,作者定义了胡扯(老派胡扯与新派胡扯),讨论了胡扯在我们进化史中的深层起源,并解释了在今天的数字环境中胡扯能迅速扩散的原因;
接下来,两位作者对打着数学和统计学幌子的各种信息噪声一一进行剖析,通过举例让读者掌握分辨信号与噪声的基本技能;
最后,作者还提醒读者如何友好、善意地“当面指斥胡扯”,以及如何完善自身。
读完这本书吧,让我们都能有底气地当面指斥胡扯,在这个大数据时代、算法时代摆脱海量信息噪声的困扰。
书评(媒体评论)
“现在,我们每个人都
被骗术淹没,欺诈如此普
遍,以至于我们不再意识
到它的存在。在如何发现
它、抵制它,以及阻止它
成功方面,这本书堪比一
门大师课。”
——保罗·罗默
“如果你想读一本肯定
会成为经典的书,那就买
这本书吧。它解决了我们
这个时代最重要的问题:
对真理的尊重正在下降。
它也是一部文学性很棒的
佳作。每一页——确切地
说,每一段——都增添了
新的乐趣。”
——乔治·阿克尔洛夫
“读到伯格斯特龙和韦
斯特关于‘胡扯’的精彩例
子,我笑出了眼泪。这是
一本扣人心弦的读物,任
何人都关心我们如何被愚
弄(或如何不被愚弄),
以及与数学和科学的联系
。但这也很有趣。这是我
们这个时代的一本必读书
。”
——萨尔·波尔马特
“信息领域充斥着用定
量描述来误导人的冒牌货
;如果你想知道哪里是雷
区,就读读这本书。”
——乔丹·艾伦伯格
“如果我能让这本重要
手册的内容成为每个高中
生的必修课程(从而取代
三角学),我愿意这样做
。我强烈建议当面指斥我
们这个充斥着错误信息的
时代的胡扯,唯一遗憾的
是我没有为自己的书想出
这个书名。”
——凯西·奥尼尔
精彩页
这是一本关于胡扯的书。它将告诉我们,面对无处不在的胡扯,我们如何看穿它,如何对它进行反击。不过,事情得一步一步地做。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胡扯,它从何而来,为什么会泛滥成灾。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遥远的过去,了解一下这一现象的起源。
胡扯不是现代发明。在《柏拉图全集》记载的一次与苏格拉底的对话中,柏拉图抱怨那些被称为诡辩家的哲学家对事实漠不关心,只对赢得辩论感兴趣。换句话说,他们是胡扯艺术家。但如果追溯胡扯的起源,就会追溯到比任何人类文明更久远的年代。胡扯起源于更广泛意义上的欺骗,而动物之间已经互相欺骗了上亿年。
惯于欺骗的甲壳类动物和狡猾的乌鸦
海洋里到处都是凶残而奇妙的生物,但很少有像螳螂虾那么喜欢寻衅滋事的。在更专业的圈子里,这种海洋甲壳类动物被称作口足类动物。有些螳螂虾专门吃有坚硬厚壳保护的海螺。为了打破这些方解石保护层,螳螂虾的前肢进化出一种弹簧加载机制,并因此掌握了重击这一技能。它们的锤状爪子在攻击时可以达到每小时50英里的速度。重击威力巨大,在水下可以产生一种叫作空化气泡的现象,有点儿像蝙蝠侠打斗时带着一声巨响和一道亮光的“卡波!”。有时,水族馆里的螳螂虾甚至可以击穿厚厚的玻璃墙。
这种打击能力还有另一个用途。螳螂虾生活在浅海礁上,很容易受到海鳗、章鱼、鲨鱼和其他食肉动物的攻击。为了安全起见,它们大部分时间都躲在暗礁中的洞穴里,只露出有力的前爪。但是合适的洞穴非常少,有时打斗就因此而起。当入侵者来临时,洞穴主人如果体型比对方小,通常就会逃跑。如果洞穴主人的体型足够大,它就会恶狠狠地挥舞着爪子,展示自己的体型并向对方发起挑战。
不过,和其他超级英雄一样,螳螂虾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们锤状爪子的坚硬外壳需要更换——你可以想象,螳螂虾用起这对前爪来绝不会吝惜。在脱壳后的两三天里,螳螂虾非常脆弱。它既不能攻击,也失去了平时用来抵御食肉动物的坚硬外壳。几乎所有的暗礁生物都以其他生物为食,而此时的螳螂虾基本上就是美味的龙虾仁,只不过前面有爪子。
所以,如果你是一只躲在岩缝中脱壳的螳螂虾,你肯定不愿意从岩缝中逃跑,让自己暴露在周围的危险中。这时候就要使用骗术了。在身体状况正常的时候,大螳螂虾会挥舞它们的爪子——这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威胁,而小螳螂虾则会逃跑。但在脱壳时,螳螂虾无论大小都会表现出恶狠狠的样子,尽管在当前的状态下,它们的攻击力惨不忍睹,恶狠狠的样子纯粹是在虚张声势,但是离开洞穴比陷入战斗更加危险。入侵者知道有可能受到螳螂虾的重击,所以通常不会戳穿对方的虚张声势。 螳螂虾可能特别善于虚张声势,而且虚张声势确实与胡扯非常相像,但这还不是非常复杂的胡扯。首先,这种行为并不是这些生物想出来并决定去执行的。这只是一种进化后的本能反应。
老练的胡扯者需要心理推测能力,即需要把自己放在目标位置上,思考周围的人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还需要想象什么样的胡扯会给对方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并据此做出选择。
如此先进的认知能力在动物界是罕见的。我们人类有这种能力,我们最近的灵长类亲戚(比如黑猩猩和大猩猩)可能也有这种能力,但其他类人猿和猴子似乎就没有了。不过,有一类非常不同的动物——鸦科,也有这种能力。
我们知道,鸦类(例如渡鸦、乌鸦和松鸦)是非常聪明的鸟。它们可以制造非人类物种中最复杂的工具,还可以利用周围环境中的物体来解决各种各样的难题。《伊索寓言》中乌鸦把卵石放进水罐里以提高水位,可能就是基于真实的观察。圈养的乌鸦可以想出这类办法。渡鸦会提前计划未来,选择日后可能用得上的物体。乌鸦能认出人的脸,并对那些威胁或虐待它们的人心怀怨恨,甚至会把这些怨恨传递给它们的同伴。
我们不知道为什么鸦科动物如此聪明,但它们的生活方式确实有利于提升智力。它们寿命长,高度群居,并且会创造性地探索周围环境,寻找任何可能食用的东西。尤其是渡鸦,它们可能是与狼以及我们人类这样的群体捕猎物种一起进化而来的,非常擅长骗取哺乳动物的食物。
由于食物有时充足,有时稀缺,因此大多数鸦科动物都会把食物储存在一个安全的地方,以便以后取回。但是,如果被别的动物发现了,储藏食物就是一种失败的做法。如果一只鸟看到另一只鸟藏了一块食物,通常会把这块食物偷走。因此,鸦科动物在储藏食物时,如果看到有其他鸟类,就会非常小心。在受到监视时,渡鸦储藏食物的动作会非常快,或者它们会在隐藏食物之前先跑到对方的视线之外。它们还会“假装储藏食物”——假装把食物藏在某个地方,但实际上是把食物安全地藏在它们的嘴中或嗉囊里,等到适当的时候再储藏起来。
所以,当一只渡鸦假装储藏了一份食物,但实际上只是在欺骗时,这算是胡扯吗?在我们看来,这取决于渡鸦为什么要欺骗,以及它是否考虑到它的欺骗会给旁观者留下什么印象。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5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