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苏联科普作家伊林的代表作,作者采用了“屋内旅行”的方式组织内容,围绕水龙头、炉子、餐桌和炉灶、厨房锅架、碗柜、衣柜六个“旅行站点”,为读者提出了许多意想不到的趣味问题:为什么用水来洗涤?为什么火柴会着火?为什么陈面包会发硬?为什么衣服能使人暖和?……作者运用散文的笔调、简练质朴的文字、一问一答的形式,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生活常识,深受读者喜爱。 作者简介 米·伊林(1895-1953),著名苏联作家。他诞生于乌克兰。他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喜爱科学实验。1914年中学毕业,因成绩优异获得金质奖章。从1924年起,他还在大学念书时就开始创作科学文艺性短文。1925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工艺学院。1927年创作的《不夜天》是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一出版就受到读者的喜爱。在长达70多年的时间里,他的作品版次不断增加,一直是广大青少年和成年读者的良师益友。 目录 屋内旅行记 我们的房间 第一站 自来水龙头 人们洗澡的习惯是否由来已久? 为什么用水洗涤? 人是怎样使肥皂泡工作的? 为什么我们要喝水? 水会不会炸毁房屋? 固态的水 为什么穿着冰鞋也无法在地板上滑起来? 是否有不透明的水和透明的铁? 第二站 炉子 人是否很久以前就学会取火? 为什么火柴会燃烧? 火柴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为什么水不会燃烧? 炉子燃烧的时候,劈柴去哪里了? 当炉火烧得很旺的时候,为什么炉子会呼呼地响? 为什么水能灭火? 关于炉子的一个谜语 第三站 桌子和炉灶 厨房实验室 马铃薯是什么 为什么不能吃生马铃薯? 为什么烤马铃薯有硬皮,而煮马铃薯没有? 为什么浆过的衣服是硬的? 面包的皮是从哪里来的? 为什么陈面包会变硬? 为什么在面团里放上酵母,面团就会发起来? 面包芯里的小孔是从哪里来的? 面包的化学史 为什么啤酒会嘶嘶作响并且会起泡沫? 汤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要吃肉? 人造食物 瓶子里的美味 为什么奶会变酸? 干酪中的小孔是从哪里来的? 为什么干酪放很长时间不会变质? 古代的人们吃什么? 我们喝茶和咖啡有多久了? 古代的人用什么吃东西?怎么吃? 英国的第一把餐叉 第四站 厨房锅架 七件东西——七个谜 为什么不同的东西要用不同的材料制造? 什么东西最坚固又最不坚固? 为什么铁会生锈? 为什么马口铁生锈不会像普通的铁那么厉害? 为什么生铁不像熟铁,熟铁不像钢? 患病的扣子 有没有黄色的铜? 除了瓦罐,还有什么东西是由黏土制成的? 厨房用的瓦罐可以教会我们什么? 第五站 碗柜 厨房用的瓦罐的显贵亲戚 谁发明的瓷器? 制造瓷器的秘密 你们家的碗柜中有没有用沙子制成的东西? 有没有硬的液体? 肥皂泡制造厂 不会碎的玻璃 第六站 衣柜 最后一站 镜子的历史 我们的衣柜中有什么? 为什么衣服能使人暖和? 穿三件衬衣暖和,还是穿一件三倍厚的衬衣暖和? 有没有用空气筑成的墙壁? 为什么夏天穿毛呢衣服不好? 为什么我们要穿衬衣? 屋内旅行导游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