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人制作木乃伊时为何丢弃大脑?
大脑能像肠子一样“消化”知识吗?
颅骨收藏热潮,昭示了理性还是愚昧?
有哪些伪科学观点一直在影响我们对大脑的认识?
……
从古埃及对大脑的第一次书面记载,到当代如火如荼的“神经科学”,人类一直被这些谜题吸引——智慧怎样诞生?知识存于何处?意识的本质是什么?可以说,脑科学的历史,也是人类自我发现、自我认识的历史。
欧洲顶尖学府比萨大学科学史教授,结合哲学、医学、解剖学、伦理学等多门学科知识,以全新的角度讲述人类和大脑的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大脑简史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
作者 | (意)克劳迪奥·波利亚诺 |
出版社 | 台海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埃及人制作木乃伊时为何丢弃大脑? 大脑能像肠子一样“消化”知识吗? 颅骨收藏热潮,昭示了理性还是愚昧? 有哪些伪科学观点一直在影响我们对大脑的认识? …… 从古埃及对大脑的第一次书面记载,到当代如火如荼的“神经科学”,人类一直被这些谜题吸引——智慧怎样诞生?知识存于何处?意识的本质是什么?可以说,脑科学的历史,也是人类自我发现、自我认识的历史。 欧洲顶尖学府比萨大学科学史教授,结合哲学、医学、解剖学、伦理学等多门学科知识,以全新的角度讲述人类和大脑的故事。 作者简介 克劳迪奥·波利亚诺,比萨大学科学史教授,伽利略博物馆科学委员会成员。自1980年起,开始在伦敦韦康医学历史研究所、哈佛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开展研究,涉及科学史、艺术史和文学史等多个方向。他出版发表了众多关于现当代生物医学、人类学的专著和论文,代表作有《大脑简史》《意大利历史年鉴:统一意大利的科学与文化》《种族痴迷:20世纪的埃及人类学》等。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古老与现代 1.遥远的足迹 2.经典大脑 3.空心脑室 4.巴洛克大脑 5.实验、严谨 第二章 颅相学起源 1.一种科学意识形态的起源 2.关于人的新科学 3.定位标志 4.传播,接收(颅骨狂热) 5.海外迁移 第三章 当代性的碎片 1.一些调查方向 2.“皮质小人” 3.三位一体的大脑、分裂的大脑 序言 本书书名中涉及的两个 意大利词语——“大脑”“简史 ”,都用了复数,这一设计 不无深意:首先,本书选取 的都是一些有价值的案例; 其次,书名本身也说明,我 们的主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 而渐趋多元、丰富,不断变 化。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 ,人们会讨论是否需要回归 一种俯瞰全局的视角,并借 此重申历史学的重要地位。 本书的三个章节时间跨度很 大,难免使人怀疑这是否符 合“简史”应有的架构,可能 有人会问:这部简史会不会 名不副实?是否已有前人在 这一领域做了类似工作? “神经科学”一词诞生于 1962年,由麻省理工学院 生物学教授弗朗西斯·奥托· 施密特(Francis Otto Schmitt)提出,距今不超 过五十年。当时,他在美国 艺术与科学院开展了一个新 项目,旨在联合生物学家、 化学家、医学家、数学家、 物理学家和工程师,共同研 究神经系统。自那时起,神 经科学开始逐渐摆脱地理条 件的限制,并以惊人的速度 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媒体报 道纷至沓来,公众关注度日 益提高。最终,这一学科在 20世纪末取代了基因组学, 被用以解释人类特征及行为 。在这一学科上,我们能同 时看到“大科学”和技术科学 的典型特征。人们能够通过 神经影像技术了解心灵的活 动机制,与此同时,二十年 前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也让 人们在探索心灵的过程中有 了更多的遐想与反思。 2013年,凭借充裕的经 费,两个大型研究项目在欧 洲和美国开始运行。项目把 21世纪称作“大脑的世纪”, 与此同时,一系列带有“神 经”这一关键词的子学科也 逐渐兴起:神经美学、神经 伦理学、神经人类学、神经 经济学、神经史学、神经神 学等。有人认为,大脑研究 的“神经转向”以及“神经中 心主义”,会不断推动新产 品的研发与宣传。有人指出 ,大脑是“独立器官”,如果 忽略其独立性,有些新发现 和新应用就会显得离奇古怪 。众所周知,伪科学会鱼目 混珠,假扮真科学,况且, 目前并不存在判断真伪的统 一标准。科学宣传本就像九 头蛇一样真假难辨。 近几十年来,神经科学 蓬勃发展,大脑也成为现代 性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 也不再局限于研究毫无起伏 变化、线性发展的历史,他 们开始寻其根、溯其源,考 察不同时代中人们对于大脑 的不同看法。请注意:本书 的目标不是界定大脑在各个 历史时段扮演的角色,这并 非重点。同时,笔者也会尽 量避免用现代人的视野对以 往的历史评头论足。 我们要从遥远的时期开 始,讲述大脑的历史:我们 先一同回望四千年前的埃及 。那时,大脑第一次有了书 面记载,而且根据现代对古 埃及医学的分析,解剖生理 学在当时的心脑血管系统研 究中具有中心地位。其实, 在其他古代文明中,这种首 要地位也有迹可循:在希腊 文明中,自5世纪起,人们 便把大脑看作是最重要的器 官。希波克拉底在他的著作 中,曾宣称大脑是身体信号 的唯一诠释者与信使。而在 这部作品问世之前,早已有 部分生理学家开始关注大脑 这一器官。在接下来的几个 世纪里,当两个重要器官— —心脏与大脑并驾齐驱之时 ,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在选 择上出现分歧,为人们指出 的方法似乎都无法治愈这些 病人的癫痫)。他们的临床 和治疗工作令19世纪的双脑 观念死灰复燃并得以更新, 变成了:左脑主管理性,右 脑主管感性。斯佩里在 1984年获得诺贝尔奖时提 出他不赞成滥用半球二分法 ,这也是有道理的。 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研究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二人所描 述的大脑也不尽相同,几乎 全然对立。 由于那时存在对尸体的 禁忌,人们只能将动物作为 直接研究对象,并基于相关 研究得出结论。没过多久, 在托勒密王国的雄伟首都亚 历山大港,尸体解剖和活体 解剖获得许可。从此,医生 对神经系统有了新的认识。 但是由于“罗马法”的存在, 盖伦(Galeno)仍然不能通 过解剖人体进行研究。但在 公元2世纪下半叶,他建立 了一间装备齐全的医学、哲 学实验室,该实验室一直运 作了千年之久。他敢于反驳 亚里士多德设下的教条,敢 于挑战对方认为大脑只是个 冷却器官的观点。在盖伦看 来,生命机体和精神生活的 主宰是“气”(pneuma,普 纽玛)。而到了古典时代, 希腊作家在作品中谈及该元 素时,开始将其与灵魂结合 ,认为在身体里,“气”会成 为一种精神活动,会产生感 觉,会决定运动。 盖伦对心室系统的研究 细致入微,为学科发展做出 了重要贡献。他认为,身体 中有互通互连的内部通道, 通道中空无一物,能够容纳 一种非实体的、精神性的存 在。然而,这并不是他的原 创性观点:其实,这一概念 的基本要素可以追溯到4世 纪末;而它在后续传播的过 程中,又有了极大改变;最 后,几乎沿用至现代社会。 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的画作中,便有该思 想的痕迹。1543年,安德 烈·维萨里(Andreas Vesalius)在他的作品中对 盖伦的观点提出异议,指出 了传统理论中对大脑皮质形 态的忽视,此举为新解剖学 奠定了基础。直到17世纪 导语 “脑科学时代”,不可不知的“脑科学故事”! 从亚里士多德到笛卡尔、从木乃伊到颅骨手术,从“三位一体大脑”到“人类大脑计划”——“脑科学”的历史,远比你想象中更加古老! 比萨大学科学史教授,跨越哲学、神学、解剖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等众多领域,全面还原“脑科学”千年进化史。 看历代科学家如何深入人类心智的禁忌之地,绘制认知与意识的地图。 将大脑解剖搬进剧场、一时狂热的颅骨收藏、源于“伪科学”的智力开发……在蒙昧与理性交织下,看“脑科学”如何去伪存真! 七十余张珍贵图像,还原真实的历史细节! 精彩页 1.遥远的足迹 纽约医学院保存着对一种历史久远的象形文字的记录,其中有迄今为止人类文化史上第一个关于大脑的书面参考资料。这部鸿篇巨制——《艾德温·史密斯纸草文稿》(Edwin Smith Papyrus,4.68米×0.33米)的成书年代可以追溯到大约公元前1600年。尽管并非全本,幸而现存内容中包含了更早时期(约公元前2200一前2000年)的医疗外科观察记录。一位名叫艾德温。史密斯的美国古董商于1862年在卢克索买下了这份文稿。由于对象形文字缺乏了解,他没有意识到该作品的重要性,所以未曾尝试将它公之于众,也并未对作品进行翻译。到了1930年,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所的创始人兼主任詹姆斯·亨利。布鲁德(James Henry Breasted)才将自己耗时十年翻译的《艾德温·史密斯纸草文稿》出版(附有英文版本和注释)。《艾德温·史密斯纸草文稿》按照从上到下的解剖顺序,对人体躯千进行了翔实的描述。书中还分析了48个临床病例,一半以上涉及头部受伤,并附有诊断、预后和可采取的治疗方案。书中第9个临床病例与额骨骨折有关,十分值得关注。文稿中记录艾德温·史密斯采用了一个神奇的配方,将鸵鸟蛋壳研磨,与膏药搭配使用。就目前发现来看,在绝大多数案例中,“经验理性”态度占了上风(尽管这个词在当代已经不再使用),外科医生仔细检查因为某些特定自然原因损坏的器官和组织,并以严谨的逻辑推理来说明问题。同时,我们还需注意第6个临床病例中的描述:某个人头上有明显的易与外界直接接触的开放性伤口,在伤口处除了颅骨和裂开的脑膜之外,还能观察到一种跳动的物质,触之生疼,其表面的褶皱与熔化的铜形成的波纹相似。艾德温·史密斯使用了一个术语来描述这种物质——“封闭在颅骨中的器官”。据称,上述的开放性伤口永远无法治愈。在第31个临床病例中,介绍了颈椎骨折会伴有瘫痪和四肢麻木的症状,医学专家对此进行了分析。另外,在其他病例中也有对脑脊液以及失语和中风等病症的提及”(图1.1)。 《艾德温·史密斯纸草文稿》的作者至今仍然未知,尽管在1930年出版的序言中,布鲁德有以下猜测:有可能是印和阗(Imhotep)制定了这部举足轻重的作品的第一版。他是法老左塞尔(Djoser,古埃及第三王朝的法老,约公元前2650年)的大臣和赫利奧波利斯的祭司,同时也是建筑师、医生。死后被尊为神。后来,在泛希腊化时期,他被尊崇为能够与希腊医学之神阿斯利皮亚斯(Asclepio)比肩的人物。但如今,大多数埃及学家并不这么认为,他们指出,印和阗已是文稿问世几个世纪后的人物了。除此之外,布鲁德还强调,传统认为古埃及的医疗实践完全由魔法、宗教主导,而该文稿则削弱了这种传统观点,毋庸置疑的是,早在公元前3000年,显然已经有人知道如何用客观方法评判可观察到的现象,并从中得出对解剖学知识和治疗实践都有用的结论。 关于埃及医学的信息主要源于另一部纸草文稿——《埃伯斯纸莎草书》,这份纸草文稿原为艾德温。史密斯所有,但在1873年辗转至德国埃及学家和小说家埃伯斯的收藏中,因此该书也以后者的名字命名。该文稿目前存于莱比锡大学的图书馆。其成书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50年左右,书长达20米,包含一百多页的象形文字。作者针对五花八门的棘手情况——从如何处理鳄鱼咬伤的伤口,到怎样消灭侵扰房屋的动物——用大量魔法公式和对应治疗措施,——提供解决方案。但文稿最核心的部分当属对各种疾病(包括精神疾病)的阐释。书中有一节涉及心脏,其观点是:它是整个器官系统的中心,也是情感和精神活动的发源之处;就像尼罗河通过水库、大坝和灌溉渠道浇灌肥沃的土地一样,作为心脏分支的一系列通道也将空气、液体和固体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循环血液的不足或过剩会导致疾病,而静脉切除和放血可以使身体恢复平衡。 《埃伯斯纸莎草书》体现了以心脏为中心的身体观。这种观点也隐含在宗教信仰中,即心脏会忠实地记录个人的行为和过失:死者的心脏在死后会由冥神阿努比斯(Anubi)用天平称量,天平上有一根象征真理与正义的羽毛。古埃及宗教中所谓的“称量灵魂”(psicostasia)将决定死者的命运(图1.2)。 P17-20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