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认知驱动(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周岭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做到,是更高等级的成长。一个人的成长也是通过主动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来实现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虽然内心强烈希望变好,行动也非常努力,却始终无法做成事情,这背后的原因通常是缺少价值意识、输出意识、创造意识、作品意识、利他意识……
本书将通过“做成一件事”的心法和技法两部分内容,和大家一起探索如何通过创造个人价值获取人生的成功、幸福和意义。
从“习惯养成”到“技能培养”,从“对内输入”到“对外输出”,从成为“更好的人”到成为“更有价值的人”,这些刻意的转变会让我们走出焦虑的怪圈。
作者简介
周岭,一位心智探索者。
他的文章有知识、有深度,读起来接地气、极易懂,给人以醍醐灌顶、受益匪浅之感。
他的思考不慌张、不迎合,常被读者誉为一股清流。在微信公众号平均打开率为2%~5%的今天,其文章打开率始终保持在20%~30%。其文章还被“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等多家媒体争相转载。
目录
上篇 做成一件事的心法
第一章 价值——人生的使命是创造价值
第一节 复制:不要浪费生命给你的无限可能
第二节 价值:用价值规律看问题,你的人生会发生巨变
第三节 利他:毋庸置疑,利他是最好的人生
第四节 镜子:所有的社交都是一面镜子
第五节 内向:被动社交,内向成长者的制胜之道
第二章 身份——一切从信念开始
第一节 层次:你在这个世界的哪一层
第二节 身份:改变自己的终极力量
第三节 语言:美好人生从好好说话开始
第四节 理性:成功,最怕一开始就对自己说不可能
第三章 心理——清除成事路上的情绪障碍
第一节 负面偏好:为什么你总是不快乐
第二节 二元对立:恭喜你走出二元对立,来到真正的成人世界
第三节 一劳永逸:想要一劳永逸?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下篇 做成一件事的技法
第四章 策略——方法和路径
第一节 认知驱动:做一个真正的长期主义者
第二节 写下来:我们都低估了“写下来”的力量
第三节 假设:什么能力可以让自己快速进步
第四节 降低期待:命运一定钟爱那些愿意慢慢变好的人
第五节 深度练习:跨越从普通到卓越的分水岭
第六节 跨界:如果你想与众不同,不妨试着跨界潜行
第五章 战略——环境与多维
第一节 环境:真相扎心了,“偷懒”比努力更重要
第二节 多维:不读书的人,没什么好焦虑的
第六章 成事——做到,是最高等级的成长
第一节 目标觉醒: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第二节 成事之旅:如何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
结语 顶级的生活不是奢华,而是创造
后记 你的一生至少要主动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
参考文献
序言
为什么我们很努力却总
是看不到希望
这几乎是我遇到的最多
的读者提问。
读者:为什么自己一直
很努力,却总是看不到希望

我问:你是怎么努力的

读者:一年前,我决心
改变自己。此后,我开始每
天早起,每周至少跑3次步
、读1本书,订阅了3个学习
专栏,报了很多网络课,重
新开始学英语……每天都被
安排得满满的。刚开始,我
确实感觉自己变化很大,但
越往后越看不到希望……
我问:那你有什么产出
吗?
此时读者沉默了。
这是一个追求学习的时
代,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焦虑
的时代。如果不出意外,我
相信你的改变之路也是这样
开始的:看到身边的人都在
进步,终有一天,你开始痛
恨那个懒散的、不思进取的
、无所作为的自己,于是下
定决心开始改变;从早起、
读书、跑步到各种课程的学
习,你坚信只要严格自律、
勤奋耐心、持续学习,就一
定能够改变人生,然而这条
看上去无比清晰的成长路线
并没有让你得到想要的结果
,即使自己做的每件事看上
去都正确且重要,即使自己
每天都能持续行动,不浪费
一点时间,但就是看不到希
望。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
经历过这种煎熬。如果你也
面临这种困境(这种困境几
乎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
那不妨随我一起改变对它的
认知,因为这背后隐藏着一
个看不见的成长陷阱。相信
我,一旦我们看清这个陷阱
,就有可能省去数年的摸索
时间,让自己真正远离沮丧
和绝望,靠近幸福与成就。
不过在开始之前,我们需要
先认识一下“内向成长”和“
外向成长”这两个概念。
内向成长,即围绕自身
展开的成长活动,比如早起
、跑步、阅读等。
外向成长,即围绕外界
展开的成长活动,比如写作
、画画、编程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
不妨把内向成长看作培养习
惯,把外向成长看作打造技
能。换成这个说法后,你可
能马上就明白问题的症结所
在了:我们过度专注于内向
成长而忽视了外向成长,即
重习惯轻技能,重输人轻输
出。
不是吗?
我们每天早起、跑步、
读书、学习,身体和心灵都
在路上,忙碌到感动自己,
然而这些活动都是内部循环
,不直接对外产出,所以坚
持这些习惯只能让我们成为
更好的人,而不会让我们轻
易成为很厉害的人。反之,
如果我们能更多地投入外向
成长,培养过硬的技能,持
续对外产出作品或价值,我
们就能参与社会价值体系的
循环,就能被他人强烈地需
要,从而感受到努力的希望

可现实情况往往是这样
的:
我们一直在读书,却很
少去实践或把心得写出来、
形成有价值的文章让别人受
益,更别说不断打磨自己的
原创作品了;
我们一直在练琴,却很
少能用完整、熟练的曲子向
别人表演,更别说打造自己
的风格和特色了;
我们一直在学画,却很
少用作品去创造、去展示,
更别说收获粉丝的欣赏和点
赞了……
正是这一点点观念上的
差异使很多人停滞不前。其
实不只是你,几乎所有人一
开始都是这样的:享受努力
奋斗的状态,却少有产出作
品的意识。不信的话,你可
以点开朋友圈,那些努力和
奋斗的状态一定随处可见,
而持续发布有价值的作品的
人却寥寥无几。
可见,这是一个普遍问
题。而一个问题越普遍,我
们就越应该感到高兴,因为
一旦我们克服了它,便意味
着可以领先一大批人,所以
我们应该继续追问这个普遍
问题背后的底层原因:为什
么人们天生喜欢内向成长而
回避外向成长呢?
答案很简单:培养习惯
容易,打造技能难嘛!
说培养习惯容易,是因
为它不需要严格的标准——
可高可低、可紧可松,所以
你可以锻炼一天,也可以锻
炼一年,或者坚持锻炼一辈
子。这种成长就像一场不用
考试的学习,好坏不打紧,
只要自己认可就行。说打造
技能难,是因为它的好坏全
由外界评定——行就是行,
不行就是不行,所以无论你
怎么努力、怎么投入、怎么
感动自己都没用,最终要看
的,是你能否给他人提供长
久且有用的价值。而急于求
成和避难趋易是我们人类的
天性,在缺乏觉知的情况下
,我们会不自觉地选择容易
的模式。
有了上述认知,我们就
可以主动做出新的选择:重
技能辅习惯,重输出辅输入
。当然,这里说的“重技能”
“重输出”需要尽可能达到“
卓越”,而不仅仅是“会了”
的程度,因为自娱自乐式的
练习不能算作真正的技能,
真正的技能必须能对外输出
价值,能被他人认可或需要
。如果暂时做不到,也要争
取每次在当前能力范围内做
到最好,形成一个最小可用
的作品或产品。
比如你要读书,那就在
读完后亲自去实践,并把心
得写出来,形成自己的观点
分享给他人。这也是产出,
比那些只读不想、不写、不
做的人要强太多。你要练琴
,那就练出点名堂来。如果
暂时做不到,那就先努力在
不看谱的情况下非常熟练地
弹奏几首曲子,以便在各种
场合临场演奏。这也是产出
,比那些只练不演的人要强
太多。你要画画,那就用画
笔去绘制作品
导语
《认知觉醒》姊妹篇。如果说《认知觉醒》告诉了你,如何走出焦虑、迷茫,拥有清晰大脑。那么《认知驱动》将告诉你,如何有效行动、实践,创造可控人生。
价值意识、输出意识、创造意识、作品意识、利他意识……做成一件有价值的事,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你才能缓解焦虑,获取人生幸福。本书可助你用底层规律开启认知驱动力,让你的努力变得有效。
后记
你的一生至少要主动做
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
你肯定问过自己这个“人
生终极问题”:人活着的意
义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为了寻找这个意
义放弃了生活,一些人甚至
为此放弃了生命,毕竟过没
有意义的生活就像行尸走肉
。我以前也对这个问题非常
困惑,不知道人活在世上到
底为了什么,所以浑浑噩噩
地度过了很长时间。不过现
在,我一点也不纠结了,因
为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
努力成为一个对他人很有用
、被他人强烈需要的人!
人,说到底还是社会动
物。我们的人生幸福需要从
他人的肯定与反馈中获得,
所以我们需要努力成为一个
有价值的人。换句话说,我
们立足于世,就需要在某一
方面拥有独特的、不可代替
的价值优势。需要我们的人
越多,我们的幸福感就越强
,就会乐此不疲地踏上人生
旅途,根本没有时间去想“
人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这样的问题。只有当自己毫
无价值、被人忽视的时候,
我们才会纠结于此。而这本
书正是为了解决这个人生困
惑,希望帮你从根源上看清
这个问题,并通过一系列原
则和路径带你走向人生的幸
福。
如果你一时还不确定这
个答案是否正确,那就先假
设它是对的,暂时接受这个
答案,让自己行动起来。只
要你主动做成一件对他人很
有用的事、成为一个更有价
值的人,你就能揭开这个问
题的谜底。而在此之前,不
要犹豫、不要迷茫,坚定地
行动就好。
无论如何,你手中现在
有《认知觉醒》和《认知驱
动》这两本方法论手册,其
中的49个概念都是你行动的
巨大支撑。这些概念就像49
颗棋子,单拿出来看,似乎
每个都是孤立的,但只要用
心关联,它们就能变化出各
种“棋局”,帮你应对生活中
的各种局面。所以请你在阅
读时不要用孤立的眼光去看
待每个概念,在实践中多思
考、多关联,你一定会发现
更多惊喜。
当然,书中的基础知识
和概念都非我自己原创,毕
竟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我
只是在科学的基础上对它们
进行充分的学习、理解、实
践、关联及个性化的输出。
但即便如此,我认为这也是
创新,也是有价值的,因为
创新并不完全指创造全新的
东西,也包括通过独特的视
角把大家习以为常的东西进
行意想不到的关联与组合,
并用个性化的方式表达出来
。从众多读者的反馈中,我
确定这些文字是有价值的,
它能给很多人信心、勇气、
方向和力量,帮助大家走出
混沌,投身创造。
读这本书,你可能会隐
约感到一些压力,因为我似
乎一直在强调“大家一定要
变得优秀、要有所成就,否
则我们的人生就是‘灰暗’的”
。正如“东方同学”在豆瓣上
留言问的:“现代社会似乎
以一种鄙视的眼光来对待‘
普通’这个词,似乎一个人
如果不变得更优秀就是在虚
度生命。可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生活的根本目标到底是
幸福还是要变‘优秀’?普通
就真的意味着不幸福吗?”
对此,我想特别说明,
本书无意制造这种焦虑,我
对“普通”也毫不排斥,因为
我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只
是有一些情况需要我们区别
对待:如果我们的普通是因
为混沌、懒惰或从来没有努
力,那这种普通是不可取的
;如果努力了但并没有达到
理想中的结果,那即便普通
,我们也会欣然接受;如果
一个人努力了,有了成果,
还愿意回归普通,那他一定
更幸福,因为他有了更多的
人生选择权。
另外,在本书中我也更
多地用了自己的经历和案例
,如此表述不是因为我心态
膨胀,想显摆自己多厉害,
而是想用自己的实践去验证
这些原则和方法的正确性。
从总体上说,我更认为自己
是一个实践者,而非作者,
所以这本书也是一本实践之
书。如果你在阅读过程中感
到我有类似“自我膨胀”的表
现,还请谅解,我并无此意
,我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真
实经历帮助大家理解,以便
更好地做成一件事。
当然,真正做成一件事
及实现大众眼里的成功终究
是小概率事件,因为这需要
合适的环境、机遇和运气。
从大范围看,个人努力固然
重要,但大环境、大趋势更
重要;从小范围看,我们仍
然要强调个人努力,因为价
值会吸引好运。只有当我们
准备好了,那些意想不到的
好运才会出现在我们面前。
总之,用心实践这些原
则和方法是可取的,即使最
终我们与“大成功”无缘,只
创造了小价值、影响了小部
分人,那也是值得努力去做
的,因为那必然是我们这辈
子能创造出的最好的人生轨
迹。
所以,无论结果如何,
我都想对你和我自己说一句
:“你的一生,至少要主动
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
,无论多晚都可以!”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能帮助我们更好
地看清自己,破除某些认知
上的藩篱,为更好地行动指
明方向。
——采铜 心理学博士,
畅销书《精进》系列作者
从《认知觉醒》到《认
知驱动》,周岭也完成了从
成就自己到成就他人的过程
。如果你希望通过学习和输
出价值,创造自己人生的可
能性,他讲的道理可行、科
学而且亲身验证过。
——古典 《拆掉思维里
的墙》作者 著名生涯规划

《认知驱动》这本书不
仅对影响个人成长的重要概
念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还做
到了通俗易懂接地气,可谓
深入浅出。希望这本书影响
更多人投入为世界创造和贡
献的生活中。
——成甲 《好好学习》
《好好思考》作者
很多人都想要快速成长
,因此过分关注自我、看重
自身的利益,而真正能让一
个人持续进步的方式是做到
成人达己。在帮助别人的过
程中,我们才会有大视野、
正反馈以及自豪感,这些才
是进步的根源。
——卫蓝 《反本能》《
暗理性》作者
《认知驱动》这本书揭
示了学习方法上的一个最大
精髓:输出驱动。只有关注
输出,关注你输出的价值,
你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效的,
你的认知才会真正提高。
——王世民 《思维力》
《学习力》作者 YouCore
创始人
个体成长到高级阶段就
一定会去寻找人生目标和探
索人生使命,这是逻辑上的
必然.也是终身成长者的必
经之路,周岭的《认知驱动
》描述的就是这条路。书中
的“价值”“利他”“身份建设”
等概念也是我在“美好人生
培训”上的主张,它们都是
自我实现的基石。如果你也
想创造自己的美好人生,那
么这本书一定会让迷茫的你
豁然开朗。
——一稼 《美好人生运
营指南》作者 公众号“一稼
”创始人
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就是
活出值得拥有的生命,忘记
了这个方向就会陷入困境。
没有人一开始就拥有一切,
你需要为了自己的“值得”去
创造、去成事。只此一生,
如何找到值此一生的心法,
本书为你描绘了通往终点的
创造之旅。
——易仁永澄 幸福进化
俱乐部创始人 个人目标管
理专家
精彩页
第一节
复制:不要浪费生命给你的无限可能
36亿年前,地球出现生命。
20世纪40年代,第一台计算机诞生。
今天,人工智能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
从某个角度来看,人类社会正由碳基文明向硅基文明跨越。
在漫长的碳基生命进化中,无论是单细胞生物还是有机生物体,生命若想得以延续,就必须不断复制自己——细胞分裂,旧细胞死亡,新细胞复制原有生物信息继续履行使命。巧的是,硅基生命得以存活的基本能力也是复制——人们每一次启动系统、打开软件、点开链接,本质上都是数据复制的过程,要么从硬盘加载到内存,要么从网络下载到终端(见图1-1)。
若是没有复制,生命和信息都将失去活力,只能像水那样,要么凝固成冰,要么蒸发为水汽,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
事实上,“复制”和“转换”就是大自然的两种基本存在形式,但“复制”的层级显然比“转换”要高,因为它赋予物种以灵性,并繁衍出不可思议的社会和文明。那么,这两种基本形式对我们个体成长又有什么启示呢?
看到不同的世界
人生的差异往往源于人们看待生活的不同视角。当你掌握了“复制”和“转换”这两个底层概念时,或许会看到一个不同的世界。
比如大家都知道梅兰芳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但在中国京剧史上,他的艺术造诣未必是最高的,那为什么最被世人熟知的却是他呢?因为20世纪30年代留声机刚好开始普及,梅兰芳的声音得以被录制成唱片并复制流传到民间。而此前,再有名气的京剧大师也只能在有限的剧场里表演。
在更早之前,人们谋生的手段几乎只能采用“转换”的形式,裁缝做衣服、小贩卖烧饼、铁匠造农具……无一不是将自己有限的体力或时间转换为生活资料然后参与交换,做多少,是多少。只有为数不多的人,比如私塾先生、杂耍艺人,才能同时面对多人,花费一份时间,收获多份回报。
时至今日,这规律依旧适用。外卖小哥、货车司机、酒店大厨、公司白领……绝大多数人都在通过出售自己的时间来换取有限的收入。从这个角度看,公司经理和清洁工人这两个职业在性质上是一样的——虽然收人差距较大,但本质上都是在用自己的时间和技能换取相应的收益,做多少,是多少,哪天不做了,收益也就消失了。
而另一些职业的底层逻辑却与之完全不同。比如企业家、作家、发明家、程序员、歌手、演员等,从事这类职业的人有机会通过雇用他人或借助机器的力量对有价值的商品进行大量复制并销售出去,或将自己创造的优秀作品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网络)无限地复制并传播出去,从而带来不可估量的收益。
J.K.罗琳写了《哈利·波特》,周杰伦创作了诸多华语金曲,他们的作品时刻都在被复制、产生收益。流行天王迈克尔·杰克逊即使已经去世,他作品的版权收入依旧可以惠及家人。虽然这些名人的案例不具普遍性,但这种强烈对比有助于我们看清表象背后的本质,让自己对这个世界多一分理解。
“复制”可以带来无限可能
“转换”和“复制”的最大区别在于边际成本不同——“转换”的边际成本越来越高,“复制”的边际成本越来越低。如果你不懂“边际成本”这个经济学术语也没有关系,看两个例子就会明A。
比如厨师就是“转换”类职业,他想得到更多收益就必须做更多菜,或进一步提高做菜的水平。换句话说,他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得到更高的收入,一旦投入减少,收益就会下降。而作家是“复制”类职业,当他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之后便可以安心睡觉去了,而这篇文章在他睡觉的时候也会被复制、传播、赞赏。只要它有长久价值,那么即使今天没有产生收益,明天、后天也可能产生,甚至五年、十年后仍能产生收益,长期收益无法估量。
这种带有“复制”属性的生产活动,几乎做到了“一劳永逸”,因为它们只需一次投入,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成本微乎其微,而收益则源源不断(见图1-2)。就像周杰伦早期创作了很多经典歌曲,即使今后不再创作新的歌曲,其作品的收听和购买总量依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
这就带来一种可能:终有一天,我们可以不再出售自己的时间就能产生收益,从而实现财富自由或人生自由,彻底解放自己。
P4-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