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乡村振兴促进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法治基石、法治保障、法治利器,于2021年6月1日正式施行。本书由全国人大农业农村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农业农村部牵头并组织编写,共分为总则、产业发展、人才支撑、文化繁荣、生态保护、组织建设、城乡融合、扶持措施、监督检查等9章,每章按照类别摘录法律原文,从“法律主旨”“立法背景”“法律解读”三方面对法律条文分层释义,同时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编入相应章节,便于广大三农干部在实践中深刻领悟党中央的要求。 附录为乡村振兴促进法法律条款及修订过程中的重要文件,2019-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及《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等共12项重要内容。 本书内容权威、资料完备、数据翔实,为打造和培训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提供了权威的教材,是三农爱好者落实落地乡村振兴促进法必备的大容量资料工作手册。 目录 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陈锡文 乡村振兴法治先行 唐仁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节 乡村振兴促进法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乡村振兴促进法的立法目的 第三节 乡村振兴促进法的调整范围 第四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 第五节 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第六节 城乡融合发展 第七节 乡村文化建设 第八节 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第九节 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和部门职责 第二章 产业发展 第一节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第二节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第三节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第四节 加强农用地管理 第五节 打好种业翻身仗 第六节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第七节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 第八节 促进农业机械化 第九节 促进农业信息化 第十节 促进返乡入乡人员创业创新 第十一节 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第十二节 加强国有农(林、牧、渔)场建设 第十三节 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 第三章 人才支撑 第一节 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 第二节 加强乡村教育人才培育 第三节 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人才培育 第四节 加强乡村高素质农民培育 第五节 加强乡村其他人才培育 第四章 文化繁荣 第一节 加快培育文明乡风 第二节 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第三节 保护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 第四节 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 第五章 生态保护 第一节 健全和落实国家生态保护政策 第二节 科学使用投入品,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第三节 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第四节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第六章 组织建设 第一节 完善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和治理体系 第二节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第三节 加强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 第四节 加强农村经济组织建设 第五节 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 第六节 加强法治乡村建设 第七节 健全农村干部队伍培养机制 第七章 城乡融合 第一节 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依法编制村庄规划 第三节 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节 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第五节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 第六节 健全城乡就业创业服务 第七节 促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 第八节 加强进城农民工就业权益保障 第八章 扶持措施 第一节 健全财政投入和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 第二节 强化金融支持乡村振兴 第三节 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 第四节 保障乡村振兴用地合理需求 第五节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第九章 监督检查 第一节 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 第二节 评估制度 第三节 报告制度 第四节 监督检査制度 第五节 法律责任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 编后语 序言 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提 供坚强法治保障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 员会主任委员 乡村振兴促进法起草领 导小组组长 陈锡文 乡村振兴促进法是在迎 接建党100周年、开启第二 个百年奋斗目标之际通过实 施的一部重要法律。这部法 律是为了保障乡村振兴战略 的有效贯彻实施,落实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的“把行之有效的乡村振兴 政策法定化,充分发挥立法 在乡村振兴中的保障和推动 作用”的要求而制定的,立 法的着力点就是把党中央关 于乡村振兴的重大决策部署 ,包括乡村振兴的任务、目 标、要求和原则等转化为法 律规范,确保乡村振兴的战 略部署得到落实,确保各地 不松懈、不变调、不走样, 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促进乡 村振兴。同时,把党中央、 国务院确定的促进乡村振兴 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坚持农 业农村优先发展、健全城乡 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 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方面 的政策,通过立法确定下来 ,确保政策的稳定性、连续 性和权威性,并且将各地创 造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可 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经验 进行总结,上升为法律规范 ,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 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 村振兴道路提供有力的法治 保障。 在起草工作中,我们坚 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 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 和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 战略的决策部署,及时跟讲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讲 话和党中央最新决策部署, 并切实贯彻落实到法律草案 中。特别是围绕习近平总书 记强调的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严格保护耕地、解决种子 卡脖子问题等,完善相关法 律制度,有针对性地作了规 定,充分利用法律手段,促 进这些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 决。 这部法律的制定始终坚 持依法立法、科学立法、民 主立法。在起草过程中,党 中央和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积 极参与,群策群力,多次召 开各种层次的座谈会,充分 讨论交流,广泛听取意见, 反复研究论证,不断修改完 善,并深入地方开展调研, 总结实践经验,特别是充分 发挥代表在立法工作中的作 用,书面征求了500多位全 国人大代表的意见,努力制 定一部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凝聚民力的良法。 乡村振兴促进法是一部 综合性法律,是为实施乡村 振兴战略保驾护航的法律。 法律确定的“促进”措施是全 方位的,规定的产业发展、 人才支撑、文化繁荣、生态 保护、组织建设、城乡融合 等,既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 求,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 容。这部法律是在现行有效 的农业法等涉农法律的基础 上制定的全面促进乡村振兴 的法律,不替代农业法等其 他涉农法律,与其他涉农法 律共同构成农业农村法律制 度体系。在起草过程中注意 处理好与现有涉农法律的衔 接,同时也作出一些创新性 规定。例如,明确提出要充 分发挥乡村在保障农产品供 给和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 境、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 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特有功能 ;促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 活的农民自愿有序进城落户 ,明确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 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 体收益分配权等作为农民进 城落户的条件等。 乡村振兴促进法作为促 进法,着眼于促进,主要内 容是促进乡村振兴的政策措 施和制度设计,同时也针对 乡村振兴过程中可能面临的 突出问题规定了相应的限制 条款。例如,为保护生态环 境,对使用农药、化肥等农 业投入品,对污染环境、破 坏生态的企业、产业的转移 ,规定禁止和限制措施;为 严格保护耕地,确保国家粮 食安全,明确要求严格控制 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严格 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 。这些促进和限制措施,都 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所必不 可少的。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 会将立足本职,紧紧围绕实 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局,按 照栗战书委员长在乡村振兴 促进法实施座谈会上重要讲 话提出的要求,努力做好法 律实施的相关工作,积极推 进乡村振兴促进法的有效实 施。 一是大力宣传乡村振兴 促进法。广泛宣传乡村振兴 促进法,让各级领导干部特 别是农村基层干部,以及广 大农民群众充分认识这部法 律的重要意义。了解法律确 立的政策措施和制度,是法 律有效贯彻实施的重要前提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 会将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联 系,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 种形式,利用各种机会,广 泛宣传乡村振兴促进法,使 法律深入人心,为法律的有 效实施打好基础。 二是支持和帮助地方制 定配套法规。在乡村振兴促 进法起草过程中,各省、自 治区、直辖市非常关注这部 法律的立法进程,有些地方 人大来访来电沟通交流立法 进展情况,期盼法律及早出 台。目前,法律已经颁布实 施,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 员会将继续加强与地方人大 的联系和交流,积极支持和 帮助地方人大结合各地实际 ,及时制定更有针对性和可 操作性的配套法规,使乡村 振兴促进法的规定更好地落 实落地。 三是协助全国人大常委 会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按照 乡村振兴促进法第七十条的 规定,县级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