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郭沫若学术述论/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学者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谢保成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者研究郭沫若学术近40年的总结,为其在郭沫若研究领域的一本代表作。收文36篇3附篇,分一总论、四分论,论述郭沫若的学术体系、学术思想、学术成就、学术交往,附作者研究郭沫若的经历。反映作者“从郭沫若所研究的学术内容入手”,看20世纪学术演进之路的研究特色;以郭沫若为“联络站”,从学人交往考察20世纪学术的研究思路;以陈寅恪“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的“真了解法”,认识郭沫若所处年代和那个年代郭沫若的研究方法。
作者简介
谢保成,男,1943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郭沫若研究会顾问。主要从事中国史学史、隋唐五代史、20世纪学术文化研究,代表作有:《隋唐五代史学》、《郭沫若学术思想评传》、《贞观政要集校》、《中国史学史》(主编)、《民国史学述论稿》、《龙虎斗与马牛风——论中国现代史学与史家》。
目录
引子
总论
郭沫若与20世纪学术文化——创造民族新文化、填写世界文化史白页
第一编 思想体系
吞吐中西的世界文化观
附:挣脱昔日的桎梏,不断注射青年化的血清
吸收异民族优秀文化,创造中华民族新文化——立足于郭沫若译著的考察
“接受科学”,走“科学的中国化”之路的思想与实践
追求艺术与社会双重价值的美学思想——关于郭沫若美学通信三札及补记
第二编 学术研究
创建唯物史观中国古代文化体系——从20世纪思想文化趋势认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依余所怀抱之系统”,“打开”卜辞之“秘密”
凿破彝铭之“浑沌”,条理金文成大系
附:几组刻石考释与一部沉埋的遗稿
构筑研究诸子方法体系,探究儒、法、道思想源流——“十批”原是好文章
附:关于《十批判书》版本的一些问题(潘素龙)
“苏活”古书生命的特色与成就
贯彻“人民本位”的历史人物研究
在研究与创作中探索史学与史剧的关系
主编《中国史稿》
创刊五十年,文坛忆盛事——追踪郭沫若在《光明日报》掀起的学术研讨热
第三编 学界交往
郭沫若与胡适:由认识东西文化的差异,到走哪条道路的敌对
郭沫若与20世纪三大历史考据家
从“神交”到“握手言欢”:郭沫若与历史语言研究所二十年
郭沫若与容庚:从“未知友”到“文字交”
郭沫若与田中庆太郎:“亲若一家人”
郭沫若与陈寅恪:“龙虎斗”与“马牛风”
第四编 辨诬纠谬
还其本来面目——重读《甲申三百年祭》
《甲申三百年祭》写作的前前后后
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演变审视“李杜并称”与“扬杜抑李”
两种文化思潮——兼论郭沫若的李杜研究
推荐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手稿影印本出版
《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文中的资料并非从冯家昇那里得来
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赠别的对象”不是吴筠——郭沫若认识偏失及原因分析
“照着我写”与“替曹操翻案”的纠结——看程派名剧《文姬归汉》想到郭沫若写《蔡文姬》
对兰亭论辩的认识与思考
更正《郭沫若书信集》、《再生缘》校订本注释的几则失误
附编 研究历程
“真了解法”治郭学——谢保成先生谈郭沫若研究
《郭沫若学术思想评传》前言、一校校后记
附:《郭沫若评传》后记
郭沫若史学研究三十年
在四川“郭沫若与新世纪”学术研讨会的发言
“郭沫若与中国知识分子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文化选择”
国际学术讨论会总结发言
雅俗共赏郭沫若书法——《中国书法家全集·郭沫若卷》评介
《抱箭集》小考
后记
后记之后
序言
郭沫若政治、学术兼而
为之,既从事研究,又从事
创作,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
,研究郭沫若存在不平衡的
现象。专谈其人生、政治、
创作、逸闻等的论著多,专
论其学术成就和贡献的论著
少,给人造成郭沫若没有多
少学问的印象,甚至不少人
以为郭沫若不学无术,有一
点学问也是来自抄袭。
1947年10月17日,中央
研究院评议会审查院士提名
名单。关于郭沫若提名一事
,有以其参加内乱,与汉奸
等罪,不宜列入;有以恐刺
激政府,对于将来经费有影
响;有恐其将来以院士身份
在外面乱发言论;有认为不
应以政党关系影响其学术贡
献,若以政府意志为标准,
不如请政府指派;胡适、傅
斯年的代表夏鼐认为应以学
术为主。最后无记名投票,
以14票对7票通过郭沫若列
入候选名单。11月15日,
150人的候选名单在北平、
天津、上海各大报和《国民
政府公报》刊出,并明确规
定:“经公告四个月后,再
当由评议会举行第一次院士
选举,于此候选人一百五十
人中选举八十至一百人,每
人必须有全体出席人数五分
之四投同意票者,方可当选
为院士。”“对公告名单中任
何候选人之资格有批评意见
者,尚可将具体意见函筹备
会审阅后,提交评议会,于
选举时,作为讨论之参考资
料。”1948年3月25-27日,
评议会在中央研究院院部正
式投票选举。经普选、补选
,前后五次投票,选出81名
院士,4月1日正式公告。郭
沫若在整个评选过程中,始
终名列人文组考古学,最终
当选院士。
提名郭沫若的是胡适、
傅斯年。胡适填写的《国立
中央研究院院士候选人提名
表》,以郭沫若的“专习学
科”为“中国古铭识学”,在
被提名人资格说明第一项填
写:“合于第一项资格。他
把卜辞分类研究和把铜器铭
文分时代地域研究,都有重
要发明。”在被提名人资格
说明第二项填写:“《卜辞
通纂》《两周金文辞大系》
《古代铭识汇考》等。”傅
斯年填写的《国立中央研究
院院士候选人提名表》,以
郭沫若的“专习学科”为“考
古学”,在被提名人资格说
明第一项填写:“郭君研究
两周金文以年代与国别为条
贯,一扫过去‘以六国之文
窜入商周,一人之器分载数
卷之病’,诚有‘创通条例开
拓阃奥之功’;其于殷商卜
辞,分别排比,尤能自成体
系,其所创获,更不限于一
字一词之考订,殆现代治考
古学之最能以新资料征史者
,合于第一项规定。”在被
提名人资格说明第二项填写
:“(一)《两周金文辞大
系》,《图录》:民国廿四
年出版,日本东京文求堂。
《考释》:民国廿四年出版
,日本东京文求堂。此书集
两周青铜器铭文有年代及国
别可征者三百余器详加考释
,附以图录,创为南北二系
之说,为研究古金文者一大
进程。(二)《金文丛考》
,民国三十一年出版,日本
东京文求堂。此为大系之姊
妹篇,以青铜器铭文为资料
释其文辞并讨论其含意与经
史记录比较互证,尤多卓见
,为研究古代思想及社会史
最注意原史资料之作。(三
)《卜辞通纂》,民国二十
一年出版,文求堂发行。此
书选传世卜辞之菁粹者凡八
百片,分类排列,比事释词
,创建极多,为研究殷虚卜
辞一最有系统之作。”
同年,顾颉刚在新出版
的《当代中国史学》中这样
评说郭沫若的成就:“郭先
生应用马克思、莫尔甘等的
学说,考索中国古代社会的
真实情状,成《中国古代社
会研究》一书,这是一部极
有价值的伟著,书中虽不免
有些宣传的意味,但富有精
深独到的见解。”
1950年12月,董作宾在
海峡另一侧对郭沫若的学术
贡献这样评论:“唯物史观
派是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
会研究》领导起来的……他
把《诗》《书》《易》里面
的纸上史料,把甲骨卜辞、
周金文里面的地下材料,熔
冶于一炉,制造出来一个唯
物史观的中国古代文化体系
……郭书所用的旧史料与新
史料,材料都是极可信任的
。”
陈寅恪1953年在《对科
学院的答复》中表示:“郭
沫若是甲骨文专家,是‘四
堂’之一。”后来又说:“郭沫
若最好的著作是《青铜时代
》。”
了解和认识郭沫若的学
术成就和贡献,是相信中央
研究院院士评议会的评议结
果,相信胡适、傅斯年、顾
颉刚、陈寅恪等20世纪20-
40年代学术领军人物的评价
,还是相信其他什么人的人
云亦云?
本书想通过自己的研究
,来检验一下中央研究院院
士评议会的评选结果,印证
一下胡适、傅斯年、顾颉刚
、董作宾、陈寅恪等学术大
家对郭沫若学术的评价,同
时告知读者:郭沫若在从政
、创作的同时,形成贯穿他
整个人生和全部文化历程的
学术思想体系,因而具有独
特的学术研究体系,取得多
方面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
,是谈20世纪学术文化不可
或缺的一位学术大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4:4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