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杨东胜主编髡残绘的《溪山秋雨图/东方画谱》此幅作品采用高远构图法,描绘了雨后的山林景色。画面奇峰险绝,树木茂密,杂草丛生,景物繁复而不迫塞,布局巧妙,具有“奥境奇辟,缅邈幽深,引人入胜”的意境。作品整体墨色偏重,为了营造出雨中山林间湿润的景致。干笔皴擦山石,浓墨点苔,气韵浑厚。用笔苍浑、老辣,用墨层次丰富,展现了极具个性的绘画风格。 作者简介 髡残(一六一二—一六九二),中国明末清初画家。清初“四僧”之一。俗姓刘,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人,居南京。幼年丧母,遂出家为僧。法名髡残,字石谿,一字介丘,号白秃,一号残道者、电住道人、石道人。 他在艺术上与石涛并称“一石”。善于山水,亦工人物、花卉。山水画主要继承“元四家”传统,尤其得力于王蒙、黄公望。构图反复重叠,境界幽深壮阔,笔墨沉酣苍劲,以及山石的披麻皴、解索皴等表现技法,多从王蒙变化而来;而荒率苍浑的山石结构,清淡沉着的浅绛设色,又近黄公望之法。他还远宗五代董源、巨然,近习明代董其昌、文徵明等,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在学习传统基础上,重视师法自然,自谓“论画精髓者,必多览书史。登山寡源,方能造意”。 目录 正文
导语 杨东胜主编髡残绘的《溪山秋雨图/东方画谱》作于1663年,是年髡残52岁。古木流泉,高人独坐,体现出一派野逸之趣。髡残之画卷苍老雄浑,深沉豪迈,以老辣见胜,但相对而言,此图当属相对文雅、宁静一路画风。在此图中,我们可以较多地发现王蒙的影响,其次还有一点沈周的痕迹,但主要还是来自王蒙,不仅其繁复苍健的笔法,还包括其经营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