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烛之火(精)/巴什拉文集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作者 | (法)加斯东·巴什拉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巴什拉谈论烛光的一本小书,充满着隽永的诗意。巴什拉在这本小书中,讲述了遐想者在凝视孤独的烛火时,将会产生怎样全新的想象。在他看来,烛火是最能够引起我们想象的东西之一,当人们面对烛火时,他所感知到的东西与他想象到的东西相比,是无足轻重的。从这一观念出发,巴什拉讲述了面对烛火,人们想象到的诗意的形象。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蜡烛的过去 第二章 烛火遐想者的孤独 第三章 火苗的垂直性 第四章 植物生命中烛火的诗意形象 第五章 灯之光 跋 我的灯和我的白纸 序言 《烛之火》是法国20世 纪著名科学哲学家、法国新 认识论创始人、诗学理论家 和诗人加斯东·巴什拉 (Gaston Bachelard, 1884-1963)的一本小书, 译者希望本书能使读者对巴 什拉的诗学理论及想象理论 有所了解,以便接近他的新 认识论——新科学精神。 巴什拉是大器晚成的学 者。他出身贫寒,1903年 中学毕业后没能进大学,而 是进入邮电部门工作。而在 工作期间,他从未间断过自 学。七年后,他依靠自己的 刻苦努力获得数学学士学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在 中学任化学、物理教师多年 ,同时继续自学深造。 1922年,他顺利通过哲学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1929 年又获文学博士学位)。 1927年,他以《论近似的 知识》论文获法国国家博士 学位。这一年他已43岁。 1930年,巴什拉终于踏进 大学殿堂的讲台,先在第戎 大学文学系任教授,1940 年又任巴黎大学科学哲学教 授。1955年退休,任名誉 教授。他一直是法国伦理与 政治科学院院士。晚年曾获 荣誉勋位勋章(1951年、 1959年)和文学国家大奖 (1961年)。在20世纪法 国思想界,巴什拉大概是仅 有的没有接受过正规高等教 育、没有涉足思想家摇篮— —巴黎高师的杰出学者,他 的光辉与其他声名显赫的各 流派的代表人物相比毫不逊 色:巴什拉集科学家严谨的 逻辑思维、哲学家深刻的哲 理思考、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于一身,这就使他的思想独 具魅力,而且长久启迪着人 们的心灵。 巴什拉的学术研究展示 了两个方向:认识论和诗学 。1928年,他的《论近似 的知识》的发表标志着他对 认识论的更新与改造。法国 认识论的发展可追溯到19世 纪末。一般评论认为波裔法 国著名化学家、哲学家E.梅 耶松的《同一性与实在性》 在1908年发表,这是法国 认识论的开端,从此,人们 开始把从自然科学方法出发 探讨哲学问题的学者归于科 学哲学家名下。其中最有影 响的有E.梅耶松、H.彭加勒 、A.拉朗德、L.布兰舒维克 等。 巴什拉继承了梅耶松等 人的思想,但他认为梅耶松 的同一性意味着他的理论是 “简单的本体论:希求科学 与常识意义并行……科学于 是成为常识意义的一种延续 ”。巴什拉认为,这样的哲 学不能表现具有强大力量的 认识论领域。而他认为,只 有一种保持警觉的哲学才能 领会科学认识的深刻变化: 这是建立在新认识论理论上 的、具有新科学精神的哲学 。 巴什拉认识论中最重要 、也最富创造力的基本概念 是认识论障碍。这个障碍不 是通常意义上的外在的障碍 ,而是在认识活动内部出现 的迟钝与混乱。对真实的认 识是一束总会在某处投下阴 影的光线。它永远不会是直 接的、完全的。绝不可能有 预定的事先正确的哲学,因 为不可能有最初的真理,而 只存在最初的错误。人只有 在认识过程中不断克服精神 本身的障碍,摧毁错误的认 识才能够得到真正的真理。 科学精神首先禁止人们屈从 于现成的舆论,要求人们在 认识之前提出问题。科学精 神认为:任何认识都是首先 要回答一个问题,没有问题 就不可能有科学认识。巴什 拉的科学精神的目的就是要 净化经验,理性在与经验的 接触中纯化自身。巴什拉追 求一种与狭隘、简单的理性 主义相对立的完整的、辩证 的、实践的开明理性主义。 这体现了当代法国思想界希 求理性与经验和解的一种倾 向。 《烛之火》这本堪称散 文诗精品的小书是巴什拉最 后一部著作,1961年发表 。如果说,巴什拉早年发表 《论近似的知识》及《科学 精神的形成》等书时,他更 多地是一个科学家或科学哲 学家,后来在发表《火的精 神分析》、《诗与空间》、 《诗与遐想》时更多地是一 个诗的想象的哲学家,那么 ,在最后写《烛之火》时, 完全可以说他通过和谐、平 衡成为一个真正的诗人。“ 灵魂遐想并思考,然后想象 。”巴什拉向我们展现了一 幅动人的图画:那就是面对 烛火孤独遐想的遐想者的图 画。想象就是一簇烛火,心 理的烛火,人们可能面对它 度过一生。在这纯粹是诗的 观察之中,精神在与宇宙的 完全融合时外在于时间而闪 闪发光,这就是产生艺术创 造力的精神活动的过程,即 知与诗结合的过程。在知与 诗之间,不可能有直接的桥 梁,只有一条路是可能的, 那就是通过人——在他的精 神活动中,知与诗之间真正 具有深刻而又有价值的联系 。《烛之火》是诗人巴什拉 在向我们讲述面对烛火遐想 的经历,同样是一次对知的 精神分析:烛火照亮孤独的 遐想者,而烛火就成为诗人 面前白纸上闪现的明亮的星 星。火苗——烛火垂直上升 的蜡烛火苗成为遐想者上升 超越的向导。而诗人通过火 苗的形象把树、花等置于生 命之中,即置于诗的生命之 中。在这里,我们体味到科 学、想象、遐想、诗意的融 合与归一,一种波德莱尔与 普洛米修斯的综合。也可说 是俄狄浦斯情结——希望知 道一切——与莫耳甫斯情结 ——愉悦与安慰他人——的 互补。巴什拉是多么希望我 们时代的悲剧:“知者不复 慰藉,慰藉者不复知”能够 在这科学与诗的和谐中消失 。 “哲学所能期待的 导语 《烛之火》这本堪称散文诗精品的小书是巴什拉最后一部著作。作者向我们展示了面对孤独遐想的遐想者的动人画面,同样是一次对知的精神分析。在这里,我们体味到科学、想象、遐想与诗意的融合与归一。通过这最后一部作品,可以说巴什拉在和谐与平衡中成为一位真正的诗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