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草木本心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作者:张道德 |
出版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张道德著的《草木本心》分为三辑,收录了作者原创散文三十余篇,包括《又是一年油菜花开》、《水塘边的记忆》、《你的青春你做主》、《渐行渐远的乡村学校》、《向着希望而行》、《雨后的初夏》等。这些作品充分显示了作者丰富而细腻的生活。 作者简介 张道德,男,1970年生,有二十多年乡镇工作经历,在乡长、乡镇党委书记任上达十三年,现任肥东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 工作之余爱好不多,仅以读书为最,辅之以文字记录心路历程,偶有短文见诸报端杂志。已出版散文随笔集《我心我诉》。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多家网刊签约作者。 目录 序言 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 第一辑 乡村留步 又是一年油菜花开 变化着的秋天 无雪的冬天 冬日里的龙泉山 走进这里的春天 水塘边的记忆 就那一嗓子 那些大树 那两棵枣树 卖粮的变迁 感恩乡镇的日子 空村 油菜收割的季节 彷徨的土地主人 “新乡贤”的作用 故乡不会沦陷 一壶浊酒洒荒野 炸元宵和茅草屋 年前的热闹 看一眼老街 雨中观街 第二辑 微言小议 哄抢的悲鸣 定远舰之殇 你的敬礼 年俗之变 羡慕嫉妒抑或恨 卖甘蔗言 名片很好 匆忙的结论 无力的悲愤 计较的面孔 遵循公理 不如一技之长 公共规则拾起来 你的青春你做主 担心 共建和谐医患关系 守护良心 小区的烦恼 长大后我成了谁 城管的那些事儿 “美好乡村”应以小博大 为而不争 私立小学 渐行渐远的乡村学校 阅读的世界 D河的失望 不可一地鸡毛 服务基层不是坐而论道 抓而不实会怎样 谁会闻过则喜 这样的通行证 漫画消极之态 隔离栏面前的平等 某些优越感 第三辑 我写我心 方寸之间 向着希望而行 追逐的日子 初冬河上的渔者 这些年来的母亲 我与父亲 珍惜你的爱好 角落里的歌声 理发的时候 心药 固守愚昧 一段伤痕累累的国家记忆 大雾散开 夏夜活力 雨后的初夏 雨中即景 简简单单又一年 纸风片雨又一年 读写储存岁月 西藏行 走进大别山一角 西湖漫步 跋 用文字储存岁月 序言 肥东县是全国较早建立中国散文之乡的地区之一 ,我由于工作的关系,每次去肥东参加活动,与张道 德先生都有交流互动。我印象中他沉稳亲切,质朴善 良,不急不躁,精明干练。读完张道德先生的散文集 《草木本心》,对肥东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对他这 个挚爱文学的人有了新的了解。这本散文集不仅打开 了一幅美丽肥东的乡村画卷,也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他 作为包公故里好男儿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担当的思想画 卷。这两幅画卷,犹如鸟之两翼,带着我们飞向那片 广阔而又充满希望的大地。 没有故乡便没有文学。每一个写作者都有属于自 己的写作“根据地”,这便是他的故乡。故乡不仅是 张道德先生自己人生的出发地,也是其情感的出发地 ,成为滋养张道德先生的一个得天独厚的精神摇篮, 书写自己的生命传奇。就像浙江绍兴对于鲁迅,湖南 湘西对于沈从文,陕西商洛对于贾平凹,山东高密对 于莫言,乃至于威廉·福克纳的那“邮票”大小的故 乡一样。而张道德先生散文集第一辑《乡村留步》所 收录的21篇文章都是关于故乡的。翻阅这些篇什,有 一种浓烈的乡情跃然纸上。写故乡的文章,总是情真 意切,勾起人们无限的遐想。 我认为世界上所有好的文章,都是来源于生活, 散文的生命离不开一个“真”字,只要是真情实感、 真实真诚,就不愁写不出好的散文。而张道德显然已 经悟出了这个写作真谛,他把自己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都融入了字里行间。有些看起来平平常常的事情,经 他娓娓道来便有了趣味,波澜不惊处的细致刻画往往 是张道德先生记忆中最为深刻、最为绵软的部分,无 不触动着张道德先生最为敏感和脆弱的神经。如此的 文字是有温度和质感的。 作为一名从肥东成长起来的书写者,用再多的笔 墨书写故乡都不为多,也不为过。但仅仅把自己禁锢 于此,沉浸在一个“小我”的写作中,那他的文学视 野就不免狭窄了。古往今来,那些名垂青史、载入史 册的大文豪,以及名噪一时、颇有建树的名家们都具 有一个共性的特质,那便是广阔的视野、博大的胸怀 、忧患的意识。这是决定一个书写者在写作路上能走 多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著名评论家谢有顺说,一个作家,要了解书写宽 阔的人世,有时需要愤怒,有时也需要同情,有时则 需要鲜明的价值判断。 令人欣慰的是,张道德先生是一位具备这些素质 的作者,他没有把个人圈在故乡的那些喧闹嘈杂的乡 村、灯光摇曳的老街、静谧安详的古镇以及美丽的传 说中,而是从自我的小圈子迈向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 地。他不仅是用笔书写他的故乡,而是站在故乡的土 地上,放眼整个社会,放眼历史,放眼未来,如此他 便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多视角、多层面,把社会各 阶层状态用思想的脉络串联起来,展示了宏大的社会 发展图景,让我们读起来不仅有家长里短,也有家国 情怀。从国外到国内,从城市到乡村,引经据典,旁 征博引,站在现实考量全国,审视时代发展。 我们通过散文集第二辑《微言小议》便可窥见一 斑。这些短小精悍的杂文,是他关注百姓疾苦、体察 民情、关注弱势群体、抱有关爱之心的文章,如《哄 抢的悲鸣》《公共规则拾起来》《共建和谐医患关系 》《守护良心》《渐行渐远的乡村学校》《隔离栏面 前的平等》等文章为我们呈现的便是他这样的思想。 张道德先生对当下农村是非常熟悉的,对农民的 疾苦表现出悲悯的情怀。他的文章很接地气,关注现 实,关注民生,关注人情冷暖,语言朴素无华,没有 伪装的成分,没有端着架子,更没有无病呻吟。张道 德先生试用文学的形式来唤起民众改变家乡面貌的勇 气和自信心。他不仅审视当下农村社会发展的现状, 而且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农村 的贫困问题,都注入了深深的感情。他对农民追求生 活幸福的现状表现出深深的忧思。正如他在书中所说 :故乡应该越来越美,而不能只是记忆中的一成不变 ,故乡没有沦陷,只是在改变!我们不难看出,从小 我到大我,他时时刻刻充满着一种家国情怀的思想感 情。这说明他在散文创作视野中更多的是关注民生、 关注底层人的一种祈福爱心。在平凡中闪烁着世间真 爱,这是一种散发着慈悲的心灵之爱。 张道德先生对农村空心化的现象也提出了新的见 解。特别是当下农村,青年人纷纷逃离家园,奔向城 市,寻求发展。部分土地已经撂荒,只靠一些妇女老 人来耕种,维系着简单的农耕文化。这对中国未来农 村发展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考验。 更为可贵的是作品中还涉及有关清正廉洁的话题 ,并不是坐而论道,而是实实在在践行着包公文化, 并给它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并发扬光大。他由此让人敬 佩,不愧为包公故里走出的作家,正直、公正、悲悯 与担当都融入笔墨间,升华的不仅是文章品格,更是 个人精神的铸造,使其作品更加熠熠生辉。 刻在心碑上的记忆总是令人动容的。而这个记忆 ,对我们个人来说,那就是至爱亲情。当我们迷茫困 顿的时候,总会仰望它。而写作回归到个人,无法离 开与我们有血肉相连的亲情,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的 生命历程融进了亲情的每一朵浪花、每一组旋律、每 一句叮咛、每一声欢笑、每一个眼神、每一步足印… …不管是父爱还是母爱,都是人世间的大爱。你陪我 长大,我陪你变老。正如唐代诗人孟郊脍炙人口的诗 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在感恩中进发 出的大爱力量,我们从张道德先生的散文集第三辑“ 我写我心”中感受到了这样的力量。 在《我与父亲》一文中写道:三十年,整整三十 年了!没有父亲的日子里,我有很长一段时间生活在 暗淡无光中,常常踯躅独行于自己的世界里,幸而我 从未自甘沉沦,即便偶尔有些脆弱,但每次擦干眼泪 后,都让我变得更加坚强。我知道,有种力量它是根 植于血液中的,那就是父爱的博大与永恒!我没有记 住那年的父亲节就是与父亲诀别的日子,却记得那个 夕阳下父亲苦苦的等候,在夕阳的余晖里,父亲的身 影悠长而清晰……这样深情的文章片断,让人读来唏 嘘不已。张道德先生对亲人的深情可见一斑。 人之中年,是人的一生硕果累累的季节,对人生 有了更深的感悟。他在文中所述:当人到中年的时候 ,回头一看,似乎是糊里糊涂就翻过了生命的山脊。 这一年里所有的得和失、苦与乐都构成了生命履痕中 重要的一环,如果说思考偶尔还会有所困顿,我只能 说自己阅读不够,感悟不深。有空还是要多读点书, 多记录一些生命的痕迹,让岁月永存为自己的诗篇。 这是张道德先生在人生思考中有力的升华,更是他攀 登人生精神高地上的心灵皈依。他的这种精神也会传 递给他的家人及孩子。 如此,爱与智慧的接力便在文字的流淌中,无声 无息地传递着。 张道德先生饱含对故乡的山水,故乡亲人的无限 热爱,饱含对美好情感的期许,饱含对正义的渴求, 饱含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在行云流水的书写中展现出 昂扬向上的高贵品质和不屈的奋斗精神。 当我轻掩书卷,眼前再一次浮现出肥东栩栩如生 的动人画卷。眺望未来乡村的美好世界,一草一木, 一山一水,在晨曦中闪烁着纯净的光泽。金黄的油菜 花在和煦的春风中,绽放着醉人的芬芳,我情不自禁 地走进五彩斑斓的希望原野中,远远地看到无数人辛 勤耕耘在这片土地上,在霞光的照耀下,有一个人的 身影渐渐清晰起来,这个人便是张道德先生。 导语 张道德著的《草木本心》这本散文集不仅打开了一幅美丽肥东的乡村画卷,也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他作为包公故里好男儿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担当的思想画卷。这两幅画卷,犹如鸟之两翼,带着我们飞向那片广阔而又充满希望的大地。 张道德先生散文集第一辑《乡村留步》所收录的21篇文章都是关于故乡的。 散文集第二辑《微言小议》中这些短小精悍的杂文,是他关注百姓疾苦、体察民情、关注弱势群体、抱有关爱之心的文章。 张道德先生饱含对故乡的山水,故乡亲人的无限热爱,饱含对美好情感的期许,饱含对正义的渴求,饱含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在行云流水的书写中展现出昂扬向上的高贵品质和不屈的奋斗精神。 后记 五年多前从乡镇转岗以后,执意把当年工作生活 的一些片段整理成为一本小册子,意在记述一下自己 在乡镇那段难忘岁月的酸甜苦辣。现在回想起来,那 本小册子不过就是自己的一些工作札记,文笔简单, 除了感情真实外,其可读性乏善可陈,思想性更显苍 白脆弱。五年来,一直心有戚戚焉。我担心自己的这 点文学爱好会否失去了方向。 幸而没有,因为我一直在爱好着我的爱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我也不例外。每当 遇到压力和困惑之时,内心总会有些挣扎,既无以酒 解忧之力,又无其他排解之道,却在孤独彷徨中养成 了与文字为伍的习惯,或读、或写。现在看来,文字 将是我一生的挚友了,既为解惑,也为自励,且把人 生的酸甜和苦辣,植入文字的冷寂和悲壮里吧,至于 成就大小,就不去管了。 这本薄书,主要收录了近几年来我在不同媒体上 发表的一些文章,既有对当下社会现象的一些浅显思 考,也有对生我养我的故土家园记忆搜寻,还有一些 是刻在内心深处的亲情咀嚼。不管哪种题材,于我而 言也只是文字上的某种探索,远没有一个可以让自己 满意的路径,毕竟所学甚少,所悟也浅,但“草木有 本心”,我只是写下了我想说的话而已。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这是一个需要自 我判断、自我把持的时代,我所能做到的,就是让自 己的内心不至于太荒芜,尽可能地把那些逝去的岁月 用文字储存起来,留下浅痕,让自己回味。 感谢一直以来给我鼓励和支持的许泽夫先生!感 谢张立华先生百忙中给本书赐序! 精彩页 又是一年油菜花开 对于我这样的农家子弟来说,油菜花是最不陌生的,因为从每年的秋种开始,油菜种植过程中的整墒、下种、育苗、移栽等环节我都亲手侍弄过,来年的草长莺飞三月天,就可以坐看花开、饱闻花香。 不知何时,也不知是哪一根茎叶,吐出了今年的第一簇黄芽。当你还在诧异之时,仿佛一夜之间,已是满眼的嫩黄世界,油菜花的海洋正在攻城略地、漫山遍野地展示力量。 哦,原来,油菜花今又绽放! 油菜花开的时候,我曾牵着老牛悠闲地走在田埂、塘坝之上。有时迎着朝阳而行,有时沐着晚霞而归,不知哪家的油菜花曾被我随手摘下过,请莫见怪,那时的我,其实并不懂得油菜成熟后,会是榨出油来的菜籽这个道理。放牛路上,除了老牛的无声陪伴外,也许会与青蛙、蛤蟆甚至水蛇邂逅,这些家伙都是经过一个季节的休整后才隆重出场的。说实话,蛇我是不敢碰的,若不幸遇着,只能小心地目送它远离。而青蛙、蛤蟆类,在百无聊赖之时,是会捉来玩的。尤其是那些“土田鸡”,颜色与土地无二,块头比青蛙小了不少,油菜地里极多,只要稍有耐心,就会捉到数条逗玩之。而所谓的玩,也就是常用树棍画个圈,然后把这些“俘虏”放入其中反复拨弄,直到把它们玩得伤筋动骨才扔进水中作罢。现在想想,儿时对于这类小动物是缺少同情心甚至有些残忍的。 油菜花开的时候,蜜蜂就会闻香而动。儿时并不懂得蜜蜂与油菜花之间的关系,长大了才知是一个要授粉、一个要采蜜,二者相互需求,各得其所。油菜花深处的小蜜蜂很可爱,我们的童年总会以追蜂为乐,但也深知小蜜蜂厉害的一面。杨万里有诗云:“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荫。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我们总喜欢在花丛中设法捉住蜜蜂,然后很耐心地看着它从肚子里吐出一丝亮晶晶的东西来,后来知道那就是蜂蜜。可是捉小蜜蜂并非那么容易的事,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被它蜇着。时不时会看到哪家小孩玩失手了,手臂、脸上乃至脖子等裸露部位被蜜蜂蜇出个红包包来,年纪小的会咧开嘴干号一阵,眼泪鼻涕一大串之后就悻悻而走,或干脆躲在一边蔫了。稍微懂点事的大孩子如果被蜇着了,一般不会哭,而是沾着吐沫一顿搓揉,或者叫别人帮他拔刺,究竟有没有效果现在都没印象了。再长大后发现每到油菜花开季节,会有一群群养蜂人出现,他们会把成箱成箱的蜜蜂箱搬到某个开阔地,然后放出蜜蜂来专门采蜜。养蜂人穿戴着那种特制的衣帽穿梭于密集的蜂群中,我们望着那密布天空的蜂群则退避三舍,知道那是真的惹不起了。 油菜花开的时候,麦儿也在疯长。极目望去,那一片黄、一片绿交相辉映,犹如地毯镶嵌在四野之上。绿绿的麦浪在和煦的暖风吹拂之下,一浪高过一浪,而翠翠的花海则迎着阳光,一畴赛过一畴。黄绿相交的田野也是玩伴们的乐园,我们可以在麦菜地的横沟里穿梭而行,可以在菜花的海洋里捉迷藏,成为花脸猫仍忘乎所以,那时的幸福和快乐其实很简单。 又是一年油菜花开,我却在城市的高楼看窗外……虽极目远眺,却总会被钢筋水泥的丛林给挡了回来,于是任凭记忆的闸门打开而狂搜不止……变化的是眼前的世界,但油菜花那一茎一叶、一花一蕊以及背后的那些故事,绝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变了模样。 (2014年3月) P3-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