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语言学著作,内容分设11章:作为语言学一个分支的语义学、种种语义、理性意义、语义单位、模糊语义、语义成分、词间语义聚合关系、语义的组合、歧义、蕴含和预设、寓义。 目录 第一章 作为语言学一个分支的语义学 第二章 种种语义 语义是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9) 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10) 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13) 词义、句义及其他(20) 语言义和言语义(21) 第三章 理性意义 从“语义三角形”说起(24) 词义与概念(32) 词义与释义(36) 第四章 语义单位 为什么要划分语义单位(39) 确立语义单位的依据(41) 归并语义单位的根本原则(42) 词的各个语义单位之间(48) 第五章 模糊语义 笼统、多义、歧义都不是模糊(55) 模糊的特点在于边界不明(57) 为什么会有模糊语义(60) 语义模糊性的普遍程度问题(64) 隶属度(65) 模糊度(67) 组合中的模糊语义问题(70) 第六章 语义成分 语义成分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区别特征(73) 语义成分矩阵(75) 语义成分分析的用处(77) 语义成分分析的局限和问题(84) 第七章 词间语义聚合关系 包含、排斥和交叉(86) 可传递与不可传递(89) 同义(91) 反义(95) 有标记和无标记(97) 第八章 语义的组合 两种不同性质的组合关系(100) 语义组合关系的种类(105) 语义组合关系异同的鉴别问题(110) 词语搭配中的语义要求(114) 组合体与其成分在语义上的联系(116) 第九章 歧义 研究歧义问题的意义(121) 关于“同形”(124) 关于“不同意义”(127) 歧义与交际效果(129) 歧义的分类(134) 歧义程度和歧义难度(138) 歧义格式(141) 第十章 蕴含和预设 广义蕴含和狭义蕴含(146) 预设与蕴含的区别(149) 关于“否定检验法”(152) 预设与语法结构以及触发词(158) 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160) 第十一章 寓义 什么是寓义(164) 规约寓义和临时寓义(166) 临时寓义的特点(168)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171) 精彩书摘 成为不和任何真实的东西完全相符合的形象。假如没有女人,没有水族(鱼等等),也没有梦、幻觉、错觉等等心理现象,那么就不会在社会认识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产生pycaJIKa的形象”。而且他也引用了列宁关于幻想的描述。斯米尔尼茨基不承认虚幻的东西也是意义反映的对象,这是缺点。然而高名凯的论证也没有回答为什么说pycaJIKa一类词也有一定的所指物的问题。在中国学者中流行的这种论证涉及的是意识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不是语义与它所反映的对象的关系问题。人们从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见到的玉皇大帝是典型的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模样,服饰和气派都酷似中国的人间皇帝。玉帝显然是人们按照中国的人间皇帝的形象塑造的,尽管其中另有加工改造。这是“虚拟和幻想也要有客观事物作为来源”的例证。然而玉帝是人们想象中的上天的主宰,皇帝是封建时代人间的最高统治者,不能因为两者有某种联系而断言“玉帝”的意义就是对“皇帝”的反映。“玉帝”和“皇帝”各有自己的反映对象。语义既反映物质世界中的对象,也反映精神世界中的对象。至于精神世界中的对象本身,是正确地反映了物质世界还是错误地反映了物质世界,则是另外一个问题。精神世界中的对象,无论是正确地还是错误地反映了物质世界,语义都如实地加以反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