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驻外记者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姜显明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以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发生的重大国际事件为依托,有机融合了主人公及驻外记者群体的工作生活,通过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感人故事和相关事件的真实资料,反映了驻外记者易洪武、袁本弥等抛家别舍,不惧风雨硝烟,在一场场国际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争分夺秒,抢发消息,为及时发出新闻奋勇拼搏,无私奉献。本书力求集故事性、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催人奋进。
目录
《驻外记者》无目录
序言
文图荧屏竞电波,华讯
随波舞苍穹,风雨硝烟无
冕王,踏访本源真功夫,
豆腐块讯有笔力,视闻精
彩数直播,越洋播报抢首
发,世媒旭日中国红。
《七律:风雨硝烟竞电
波》,漫忆中国驻外记者
越洋播报,有感而发,抒
情铭志。
某个初夏午后,笔者一
边悠闲地喝着清茶,一边
随意翻看昔日自己采写和
拍摄的文稿图片,多年国
外采撷情景如同一幕幕影
视镜头不断在眼前浮现,
思绪万千,感慨万端,犹
如窗外春夏之交滚滚流动
的绿潮。
初夏,春入深绿,煦风
和爽。此时,百花不以奇
艳争宠,万绿已然层峦叠
嶂,满目青翠郁葱,处处
花团锦簇。蓝天白云衬托
下,天地间犹如一幅幅水
墨丹青,展现出大自然鬼
斧神工般的多彩多姿。
沐浴在初夏和煦美丽的
风光里,坐落在京城中心
地带的华讯国际社大楼高
耸入云,亭亭傲立。它像
华讯老记者编辑人惯用的
铅笔,顶尖向上,直刺苍
穹,寓意媒体人苍天在上
,笔耕不辍。阳光照射下
,铝合金“铅笔”尖顶熠熠生
辉,光芒四射,为亮丽的
晴空和逶迤的街市增色不
少。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刚刚还是晴空万里,瞬间
便阴云密布,小雨点淅淅
沥沥伴随而至。带了阴和
阳电的云朵不甘落后,时
不时地露出含情脉脉的目
光,一边激情热吻闪电,
一边以其特有的方式,发
出心底的沉闷雷吼,似乎
在为他们久别重逢而愉悦
欢快地恣意张狂。
雨越下越大,雾遮了天
际,湿漉了大地。
室外温度一下子跌回到
春寒料峭的萧瑟季节,只
见冒雨撑伞外行的人们一
个个缩着脖颈抢步快走,
就连那些信奉“美丽冻(动
)人”早早入夏短打扮的时
髦女士们也一个个叫苦不
迭,懊悔出门之前不听“天
气预报”的,没带件备用御
寒衣饰。
不过,对俗称“铅笔楼”
的华讯国际社新闻大厦之
类的高层钢铁建筑而言,
风云变幻何所惧。它们照
样迎风搏雨,不畏寒冷,
巍然挺立。
同室外温差形成鲜明对
比,“铅笔楼”内此时人气蒸
腾,热闹非凡。中国驻外
记者协会成立大会今天在
楼内多功能厅举行,有着
驻外记者经历或与驻外记
者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媒
体人无不为之欢呼雀跃,
纷纷要求莅临现场见证这
一重大喜庆时刻。
华讯国际社号称是中国
驻外记者的摇篮和大本营
,一直是中国驻外记者的
主体,离退休老记者特别
多。中国驻外记协的建立
使他们倍感亲切,更有了“
回娘家”般的归属感。正因
为如此,华讯国际社自然
格外看重此次活动。“铅笔
楼”大厦内外布置一新,洋
溢着一派欢乐祥和的节日
气氛。从大厦入口处到会
场的主要过道上,一路张
灯结彩,霓虹闪烁。伴随
着悠悠扬扬的激越乐曲,
沿路悬挂的电子屏幕上赫
然显现:热烈祝贺中国驻
外记协成立。
中国驻外记者,踏访异
域他乡的无冕使者,沟通
环宇国度的天际桥梁。
1955年秋季的一次中共
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
东主席以他伟人的战略眼
光,大气磅礴地号令中国
官方通讯社——新华社“把
地球管起来”!
“新华社应当大发展,尽
快做到在世界各地都能派
有自己的记者,发出自己
的消息,把地球管起来,
让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
声音。”
这无疑是掷地有声的动
员令,斩钉截铁,高瞻远
瞩。正是在毛主席发出上
述号令之后,中国新闻事
业才更加强化世界战略高
度,新闻工作者的视野才
日渐向全球拓宽,驻外记
者队伍才能逐步庞大多元
,中国媒体的业务能量和
影响力才日渐提升发展,
中国对外宣传的力度才不
断得以拓宽和张扬。现如
今,大千世界,220多个国
家和地区,不只是新华社
,中国媒体整体在世界绝
大多数国家都设有驻点分
社或记者站,越来越多的
中国记者相继走出国门,
越洋跨海,安营扎寨,几
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能
看到他们敬业采撷的身影
和足迹。
作为中国国际新闻报道
和对外宣传的前线主力军
,驻外记者是主流媒体亲
历和见证重大国际新闻事
件的外语工作者,地位“显
赫”,作用独特。他们在海
外采写播报,与国内新闻
报道相比,不说有“天壤之
别”,至少可以说是“千差万
别”。记者所处的政治、社
会和人文环境,记者的采
写播报方式、外语要求、
交际能力和通信手段等,
两者之间差别极大,彼此
的感怀自然也各有千秋。
正因为如此,驻外记者群
体属性独特,自成体系,
大家一直期盼组建自己的
专门协会,志趣相投,心
心相应,为共同的发展目
标同心发力。
还有消息说,有关方面
之所以现在批准组建中国
驻外记者协会,似乎还有
更深层次的考虑。随着中
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
整体提升,在对外宣传中
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至关
重要。过去个别媒体“单打
独斗”的外宣活动模式越来
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
。为此,不断有小道消息
传言,“上面”正在考虑整合
外宣力量和资源,将中央
级媒体的英、法、西、俄
、阿等外语人才和涉外报
道的知名栏目和品牌机构
有机整合到一起,成立中
国国际传媒集团,集中优
势兵力,统筹布阵排兵,
逐步做大做强,以有效抗
导语
本书全方位掀开了中国驻外记者的神秘面纱,细腻讲述了当代中国驻外记者群体践行“把地球管起来”的伟大历史使命、不畏风雨硝烟越洋播报的励志故事,生动地展现了他们拼抢竞逐的专业状态及其情感和社会生活的多棱侧面。作为常驻海外的央媒记者,作者亲历并积极投身对一系列重大国际新闻事件的报道:两伊战争、海湾战争、坦赞铁路、曼德拉“狱火”重生、苏联解体、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9·11”恐怖袭击事件、伊拉克战争、印尼大海啸、利比亚撤侨、叙利亚战火及抗击“伊斯兰国”和“东突”恐怖暴行等等。他们胸怀祖国,爱岗敬业,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始终克服艰险困苦,践行新闻理念规则,满腔热忱地献身工作——追踪踏访、高端访谈、撰写摄录、调研思析、电邮网传、出镜直播,越是硝烟弥漫,越是勇往直前。本书故事性和专业性并重,汇采编技艺、文史知识和情感生活于一体,以融合文学和真实案例为创作技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具有可读性和感染力。
精彩页
华讯国际,中国央媒,五洲驻点,环球聚焦。矗立京城街头的总部大厦酷似老辈闻人惯用的“铅笔”,顶尖向上,傲视苍穹,日日夜夜为进进出出的编辑记者守卫护航。由此,精英荟萃,精彩纷呈,不断演绎出一个个跌宕起伏的资讯励志故事。
盛夏7月,骄阳似火。上海语言大学门口,校牌高悬,白底黑字格外抢眼。入门,一条林荫大道笔直伸延,两侧的法国梧桐枝叶繁茂,高高地交织蓬起,遮天蔽日,凉风习习,沁人心脾,同林荫道右侧的绿茵草坪运动场浑然一体,相映成趣,成为当时语言大学最养眼的一处校园景观。
不过,由于空间有限,上海语言大学本部只能容纳英语、俄语、法语等大系及学校权力中枢和勤务保障部门,西班牙语、日语和阿拉伯语等相对而言的小语种系科的教学和生活则被安排到马路对面的学校分部。那里原先是上海经贸大学的校园,“文革”中因停止招生而被闲置,语言大学恢复招生后将它派上了新用场。别看这分部和校本部仅一条马路之隔,但因为这条马路途经闹市繁华地带且伴有一条火车轨道,更有一路有轨电车往返穿行,因而交通状况十分复杂,穿越起来提心吊胆,充满惊险。更不要说,这大夏天的,烈日当头,少有遮拦,一趟穿插,往往汗流浃背。
这不,日阿语系阿拉伯语专业应届毕业生易洪武急匆匆地从分部赶到校本部,立刻面若桃花,浑身冒汗,脚还没跨进总部大门,头就赶紧冲向林荫大道。
“真舒服!”他用手抹去脸上的汗珠,心胸舒坦地沐浴在梧桐林荫下。然而,他没有像往常那样漫步在林荫大道上欣赏独特的校园风景,而是赶紧正正衣冠,步人毕业分配办公室。师生们喜欢简称这里为“毕业办”。
现在,“毕业办”里除了3位文案老师坐在各自办公桌前紧张伏案工作外,还有2位来客模样的人坐在靠门口横放的长条沙发上随意翻阅着报纸。易洪武敲敲门,朗声通报:“老师,我叫易洪武,哪位是华讯国际社的陈渝处长?”
听到招呼,没等“毕业办”老师回应,陈渝便兀自从沙发上弹起,向易洪武热情地伸出手:“喔,易洪武。好,好,我是陈渝,咱们坐下谈。介绍一下,这位是华讯国际社上海分社采编部主任老陆。”
易洪武一边顺势接过“毕业办”老师搬过来的一把折叠椅,一边热情地同老陆寒暄握手:“陆主任,我们见过的。您好!”
陈渝惊讶地说:“怎么,你们早就认识?”
老陆:“是,我们认识。他们都是咱们社招来代培的,总社要我们多尽地主之谊,对他们给予特别关照。这几年,我们上海分社好几次到语言大学来采访座谈,名义上是为了新闻报道和专题宣传,实际上也是对易洪武、袁本弥这样一些重点培养对象提供如何了解新闻采访的学习机会。”
陈渝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小易,老陆可是有名的笔杆子,你真应该好好向他学习新闻报道。”
老陆:“不敢,不敢,你们今后的舞台是在国外,驻外记者,越洋播报,见多识广,前程无可限量啊!”他瞟一眼陈渝,欲言又止。
陈渝察言观色惯了,当然知道老陆的用意,于是接上话茬对易洪武说:“小易,既然老陆把话都挑明了,我也就代表组织正式和你谈话。显然,你已经知道你将毕业分配到华讯国际社工作,但你不一定知道你将具体干什么。实际上,你们省这一拨学阿拉伯语和学英语的,都是华讯国际社定向招生送到上海语言大学代培的,为的就是毕业后让你们出国工作,当驻外记者。任务光荣而艰巨啊。我这次专门从北京出差来,就是为了调你和英语系的袁本弥等同学提前入京准备出国的。因工作需要,社领导决定让你们提前毕业,立刻到北京报道,着手办理出国手续。”
陈渝:“我们已和学校联系好了,这两天你就抓紧办理离校手续,买票赴京。如果钱不够,可以先向学校借钱,回头由单位转账还款。”
老师赶紧证实:“学校已经收到华讯国际社专门发来的公函,我们坚决服从。校领导已给‘毕业办’打了招呼,准许易洪武和袁本弥他们提前离校赴京,不参加毕业典礼了。易洪武同学,这是有关离校手续清单,你按照要求抓紧办理一下。”
易洪武心潮澎湃。他一边接过清单,一边用沙哑颤抖的声调表态:“明白了,我服从组织安排,这就回去准备。”
陈渝乘势发问:“小易,你认识袁本弥吗?能不能把他叫过来?”易洪武不仅熟识袁本弥,而且两个人还是好朋友。袁本弥是学英语的,担任英语系5班班长。易洪武则是阿语系2班班长。两个人同为班干,又来自同一个省份,因而多次一起参加校际活动和同乡聚会,一来二往,友谊不断加深。现在,易洪武自觉熟门熟路,很快便来到英语系5班教室门口。他敲敲门,礼貌地询问坐在靠近门口的一位女生:“请问,袁本弥在吗?”
女生名字叫洪赓。她见人打听袁本弥,忙客气地回应:“找我们班长呀?不过,班长现在已不在我们班了,调9班去了。”
P1-2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7: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