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工运先驱邓培研究/佛山历史文化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邱泉 |
出版社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从三水到唐山,从莫斯科到北京,从上海到广州,邓培从一名普通的铁路工人,成长为自觉接受马列主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唐山党、团组织的创建人和工人运动先驱,更连任两届中央候补委员。本书对邓培革命的一生进行全方位考察、以翔实的史料、严谨的考证,再现了邓培追求进步、忠诚勇敢、坚韧不拔的工人阶级本色和精神风范。 作者简介 邱泉 江西赣州人,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教师,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特约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在《苏区研究》《地方文化研究》《前沿》等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和参与多项省、市课题。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风雨中的成长 第一节 出生于广东三水 第二节 漂泊与坚持 一、艰苦的学徒生活 二、入职唐山修车厂 三、入职后的自发斗争 第三节 广东帮首领 一、唐山“广帮” 二、团结同乡斗争 第四节 接受民主革命熏陶 第五节 组建早期唐山工人团体 一、发起组织唐山工党 二、参加华民工党 三、坚定爱国信念 第二章 五四运动中的锤炼 第一节 工、学联合 一、一战风云 二、五四时期的唐山学生爱国运动 第二节 领导建立新式工人组织 一、建立“同人联合会” 二、组织“救国十人团” 第三节 唐山五四风潮 一、唐山第一次公民大会和唐山工人首次政治罢工 二、唐山第二次公民大会 三、参加唐山各界联合会 四、声讨马良祸鲁 五、支援“闽案” 六、反对中日政府就山东问题直接交涉 第三章 新的征程 第一节 接受马列主义 一、李大钊的指引 二、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三、天津革命力量的帮助 四、苏俄革命的影响 第二节 创建工会 一、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与筹建工会 二、改造同人联合会 三、唐山铁路职工学校 四、唐山制造厂工会的确立 第三节 创建唐山团组织 一、筹建唐山团组织 二、首创唐山团组织 第四节 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中共一大的召开 二、光荣入党 三、入党时间考证 第五节 苏俄之行 一、远东各民族代表大会,078 二、拜见列宁 三、反对无政府主义 四、向苏俄学习 第六节 创建唐山党组织 一、唐山建立党组织前的准备 二、建立中共唐山党组织 第七节 推进唐山革命工作 一、创办唐山工人图书馆和大同社 二、推进唐山工会发展 三、发展壮大唐山青年团 四、中共唐山地委的发展 第八节 中共三大当选中央候补委员 第四章 风起云涌的唐山工人运动 第一节 参加全国劳动立法运动 一、全国劳动立法运动的兴起 二、唐山的最先响应 三、组织唐山劳动立法大同盟 第二节 领导唐山制造厂工人罢工 一、筹划罢工 二、提出要求 三、援助山海关工人罢工 四、准备罢工 五、罢工风潮 第三节 发动开滦煤矿工人同盟大罢工 一、开滦煤矿工人的早期斗争 二、领导开滦煤矿革命组织建设 三、组织开滦各矿工人俱乐部 四、指导开滦工人提出要求 五、筹划罢工前的准备工作 六、开滦大罢工 七、驱逐杨以德 八、反对矿方对罢工的破坏 九、处理罢工内部问题 十、开滦罢工的结束 十一、开滦罢工之总结 第四节 指导启新洋灰公司工人罢工 一、启新洋灰公司早期工人状况 二、1922年启新工人罢工 第五节 支持唐大学生支援罢工 一、唐大学生赈助工人罢工 二、驱俞学潮 三、学工联盟 第六节 “五卅”前后的唐山工运 一、保存和发展唐山工人革命力量 二、领导华新纺织厂童工大罢工 三、领导唐山制造厂失业工人复工斗争 四、领导唐山华新纺织厂工人罢工 五、领导五卅运动时期的唐山反帝爱国运动 六、参加领导开滦赵各庄煤矿工人罢工 第五章 波澜壮阔的全国铁路工人运动 第一节 筹建各地铁路总工会 一、领导成立京奉铁路职工总会 二、援助全国各地铁路工人运动 第二节 建立全国铁路总工会 一、筹建全国铁路总工会 二、领导全国铁路总工会早期斗争 第三节 组织全国铁路工人第二次代表大会 一、主持全国铁路工人第二次代表大会 二、恢复建立京奉铁路总工会 第四节 领导全国铁路工人第三次代表大会 第五节 组织广东铁路工人运动 一、广东各铁路工会的建立 二、建立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广东办事处 三、维护广东铁路工人权益 四、胜利解决新宁铁路事件 五、领导对广东机器工会的武装斗争 第六节 主持全国铁路工人第四次代表大会 第六章 新的革命面貌 第一节 继续发展唐山党、团组织 一、继续推动唐山党组织建设 二、领导唐山地方团组织进一步壮大 第二节 中共四大再任中央候补执行委员 一、中共四大再委重任 二、中共四大后唐山党团组织的发展 第三节 出席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 第四节 参加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 第七章 大革命 第一节 推进唐山国民革命工作 一、建立唐山国民党组织 二、推进唐山国共合作发展 第二节 参加国民会议促成运动 一、欢迎孙中山北上 二、组织唐山国民会议促成会 三、悼念孙中山 第三节 支持巩固广州国民政府 第四节 支持广州国民政府北伐 一、领导全国铁路工人支持北伐战争 二、支持省港大罢工 三、援助其他民众运动 四、探望三水乡亲 第八章 革命 序言 佛山——站在文明续谱的 桥头堡上 罗一星 假如把两千年来的岭南 历史文化比喻为一串人文项 链,那么在这串人文项链上 就有几颗耀眼的明珠,秦汉 时期的南越国文明、隋唐时 期的广州贡舶贸易、宋元时 期的珠玑巷南迁、明清时期 的佛山崛起和珠江三角洲的 开发、清代的广州中西贸易 、近代中华民国政府的建立 ,都是既有地方特色也有全 国意义的“和璧隋珠”。 “未有佛山,先有塔坡” 的谚语,浓缩了“佛山”之名 的渊源。据说东晋时有西域 僧到塔坡冈结茅讲经,不久 西还。唐贞观二年(628), 乡人见塔坡冈夜放金光,掘 地得铜佛像三尊和圆顶石碑 一块,碑有联云:“胜地骤 开,一千年前青山我是佛; 莲花极顶,五百载后说法起 何人。”乡人十分诧异,遂 建塔崇奉,并因此名其乡日 “佛山”。唐宋时期,中国的 经济重心不断南移。尤其是 北宋末年以来,建炎南渡、 元兵入主,大批的士民渡岭 南来。佛山也在此时形成聚 落,史称“乡之成聚相传肇 于汴宋”。明清时期佛山迅 速崛起,成为举世闻名的“ 四大名镇”和“天下四聚”之 一,以出产精美的“广锅”而 誉满天下。时人“春风走马 满街红,打铁炉过接打铜” 的诗句,就是对佛山冶铁业 盛况的生动写照。佛山在制 造业上的成就和中心市场功 能,决定了她在中国城市发 展史上的重要地位。然而, 佛山所具有的价值还不仅在 于此。佛山是明清时期因经 济因素发展起来的中心城市 ,不同于传统的郡县城市。 在其兴起发展的过程中,传 统社会结构与新兴经济因素 之间相互调适,兼容发展, 透射着理性之光。因此,研 究佛山都市化的过程与社会 结构的互动变迁,有助于我 们理解和把握传统中国城市 发展的多样性,有助于我们 摒弃概念化的中国城市发展 形态的认知模式。此外,佛 山还集中了岭南传统社会的 各种文化现象,它们五色杂 陈,大放异彩,其典型性远 胜于广州,这又使研究佛山 的文化现象具有非同一般的 意义。 纵观佛山的历史地位和 文化价值,每一点都离不开 岭南独特地缘人文的滋养, 每一页都关联着中华悠久文 化的传承。如此既有结构性 因素又有精致性内容的文明 篇章,值得每一位热爱佛山 历史文化的人士投身书写、 共同编织。笔者在此仅发其 端要,以就教于方家。 佛山是“广佛周期”的双 主角之一 历史是时间和空间发展 次序的结合体。自17世纪初 至19世纪末,岭南区域出现 了一个经济发展的高峰期— —广佛周期。在广佛周期存 在的时间内,以广州、佛山 为中心的城市体系得到空间 的迅速布局和层级的系统发 展,其城市化的程度居全国 领先地位。广州、佛山两大 中心城市外贸和内贸互补功 能的发挥,使因地理和人文 环境差异而形成的岭南独特 的三种市镇空间结构整合为 一体。此时佛山扮演着双重 城市角色,既是岭南二元中 心市场体系的中心城市,承 担广货与北货宏大交流的商 贸枢纽;又是国内最大的综 合型民生日用品生产基地, 满足国内及海外的产品多样 性需求。从佛山运出的精美 广货及其丰厚利润,吸引了 十八省商人和四远来谋生的 手工业者。“走广”成为全国 商人的时髦行动和共同追求 。当时“汾江船满客匆匆, 若个西来若个东”的大规模 商品流转的盛况,常年不辍 。 在广佛周期,佛山商业 繁荣远胜于广州的情景见诸 中外史籍。法国传教士道塔 ·塔鲁塔鲁和道·冯塔耐,分 别于1701年和1703年到过 佛山,他们描述佛山是一个 约有100万人口的巨大聚落 ,并称佛山既没有城墙也没 有特别长官,在汾江河上的 大船有5000艘以上。康熙 时人吴震方《岭南杂记》记 载:“佛山镇……天下商贾 皆聚焉。烟火万家,百货骈 集,会城百不及一也。”《 南越游记》的作者陈徽言也 说:“俗称天下四大镇,粤 之佛山与焉。镇属南海,商 贾辐辏,百货汇集,夹岸楼 阁参差,绵亘数十里。南中 富饶繁会之区,无逾此者。 ”徐珂的《清稗类钞》也说 :佛山的“汾水旧槟榔街, 为最繁盛之区。商贾丛集, 阛阅殷厚,冲天招牌,较京 师尤大,万家灯火,百货充 盈,省垣不及也”。清代到 佛山的徽州商人也记载:“ 佛山,居天下四镇之一,生 意比省城大。”这里说的“会 城”“省垣”“省城”均指广州 。在此举例说明清代佛山商 业规模比广州大的历史事实 ,并不是刻意夸大佛山的历 史地位,而是指出,佛山的 历史地位显然被长期低估, 应该给予应有的重视和正确 评价。 只要对广州、佛山两个 市场的商品结构、商人组织 和市场网络进行比较研究, 就可知广州市场上各省运来 的货物绝大多数是清朝允许 出口的商品;各省运回的商 品更是清一色的洋货,这说 明广州商品与对外贸易相联 系。佛山市场上,洋货寥寥 ,广货(或称“南货”)充斥, 生产用品和民生日用品占主 导地位,这表明佛山市场的 商品与国内、省内贸易相联 系。各省商人运来的“北货” (或称外江货)在佛山市场与 广货大规模交流。佛山林立 的外省商人会馆和形成的外 省商人聚居区,都表明佛山 与广州是两个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