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汇集了印顺法师有关中国佛教的重要论述,内容涉及中国佛教的制度,三论宗、禅宗、净土宗等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大乘起信论》、《楞伽经》等对中国佛教有深远影响的经典,玄奘、道生等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人物,以及中国佛教的特色、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的关系等问题。 作者简介 释印顺,印顺法师(1906-2005),当代著名高僧、百科全书式的佛学泰斗。1930年出家,追随太虚法师投身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在当时便以学问精深享誉佛教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赴台湾,创建了多所著名佛学院。 印顺法师博通三藏,造诣精深,一生讲学不辍,著述宏富,撰写、编纂作品四十余种,计八百万言,陆续结集为《妙云集》(24册)、《华雨集》(5册)等,其学术水准备受海内外佛教界、学术界推崇。1973年,日本大正大学因印顺法师《中国禅宗史》一书的创见而特别授予他文学博士学位。由于他在介绍和弘扬印度佛学方面的杰出成就,被誉为“玄奘以来第一人”。 目录 一 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之关系 一 印度的三期佛教——总说 二 厨宾中心的佛教区 三 厨宾中心区的佛教 四 锡兰的佛教 五 晚期传来的小乘经论 六 真常大乘经 七 瑜伽师的唯心论 八 大乘禅 九 后期的中观学 一○ 秘密教 二 汉译圣典在世界佛教中的地位 三 中国佛教各宗之创立 四 中国佛教之特色 五 泛论中国佛教制度 六 宋译《楞伽》与达磨禅 七 东山法门的念佛禅 一 东山法门的兴起 二 文殊般若与一行三昧 三 北宗的念佛、净心 四 净众与宣什宗 五 曹溪的南宗 六 东山法门的原意 七 结说 八 禅宗是否真常唯心论 九 三论宗风简说 一○ 论三谛三智与赖耶通真妄 一一 《起信论》平议 一 作者与译者 二 《起信论》在佛法中的地位 一二 评周继武居士《起信论正谬》 一三 《台湾当代净土思想的动向》读后 一四 评《精刻大藏缘起》 一五 汉明帝与《四十二章经》 一六 玄奘大师年代之论定 一七 点头顽石话生公 一八 护法韦驮考 一九 中国的宗教兴衰与儒家 二○ 大乘经所见的中国 一 中国的地志 二 中国的护法神 三 中国的圣王 四 中国佛教的圣地 五 中国的圣者 六 于阗 七 中国的政教情形 八 杂事 二一 华雨集 一 与佛有缘 二 陀螺与陀罗尼 三 香板 四 缓与急 五 道无不在 六 龙蛇混杂 七 燃顶 八 人之自觉 九 玄睿与珍海 一○ 禅宗第七祖 一一 耶稣到西藏 一二 佛灭无大师 一三 皆大欢喜 一四 道教反佛之伎俩 一五 度牒与戒牒 一六 僧肇与《宝藏论》 一七 僧尼与帝王 一八 神尼 一九 为支那堪布翻案 二○ 三变 二一 《般若经》最大 二二 教主 二三 《十八空论》 二四 姓名之道俗辨 二五 昙影与昙晷 二六 布袋和尚 二七 大黑天 二八 一阴一阳之谓道 二九 中国佛教与边地民族 三○ 老子生而发白 三一 将心来与汝安 三二 北土重禅 三二 求生东方 三四 女王与《大云经》 三五 《十六罗汉因果识见颂》 三六 禅门之风格 三七 土地菩萨 三八 佛教之年节 三九 读《新原人论》 二二 中国佛教琐谈 一 生 二 死 三 鬼与地狱 四 婴灵 五 经忏法事 六 放生 七 传戒 八 还俗与出家 九 供僧 一○ 拈花微笑 一一 付法与接法 一二 丛林与小庙 一三 横出三界 一四 带业往生 一五 隔阴之迷 一六 四句料简 一七 临终助念 一八 肉身菩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