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为什么面对机会和职位不敢争取? 为什么他人的夸奖会让自己惴惴不安? 为什么总是过分迎合他人,不愿表达真实想法? 为什么只是出了一点儿小错,就觉得自己完蛋了? 为什么做事时,总是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甚至导致拖延? …… 不管自己在别人眼中有多优秀,总觉得还是不够好,不值得眼前的一切。这种仿佛冒名顶替了他人的成就,时刻担心被戳穿的心理,叫作“冒名顶替综合征”。 患有冒名顶替综合征的人无法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而只归功于幸运的环境或机会。尽管他们在很多方面备受认可,却仍深陷于“我是一个骗子”的自我怀疑。本书从我们的感知、评价、情感和行为四个层面展示了这种错误认知是如何形成的,并通过18个练习清单帮助人们走出冒名顶替综合征的迷宫,摆脱消极想法,重新掌控生活。 作者简介 米夏艾拉·穆逖兮,心身全科医生、行为治疗领域专家,曾任图宾根大学医院的高级医师和心理治疗师,拥有10多年心理治疗经验,目前从事线上心理辅导和课程教育。 目录 引子 一面魔幻的镜子 第一部分 什么是冒名顶替综合征 第一章 我到底怎么了 冒名顶替的感觉 冒名顶替的困境 一种广为流传的心理现象 第二章 多层面问题 第一层面:我们的感知 第二层面:我们的评价 第三层面:我们的情感 第四层面:我们的行为 第三章 冒名顶替综合征的产生 冒名顶替的人格特征 为什么出现冒名顶替综合征 第四章 冒名顶替综合征的迷宫 信步走入迷宫 完成一次不适合的角色扮演 冒名顶替综合征的恶性循环 第二部分 走出冒名顶替综合征 第五章 强化积极感知 关注长处与成绩 收集反证 第六章 赶走内心的批判者 放大镜下看内心的批判者 消极想法的意义 审视自我贬低的思维 让内心强大起来 第七章 做自身情感的主人 为何情感关乎生死存亡 一切只是脑海中的想象 第八章 改变自己的行为 拖延的对策 走出内心的泥潭 面对准备不充分的勇气 思考担心是否合理 第三部分 突破自我 第九章 理解自己 让他人失望的重要性 过往的阴影 从孩子走向成人 第十章 正确评判自己 回忆人生路上的站点 分析现在行为的原因 用全新的视角看人生 第十一章 重获新生 克服冒名顶替综合征小口诀 后记 序言 我从事心理咨询行业近 二十年,接诊过很多类似书 中所述情况的人。他们中的 很多人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往 往是“我觉得自己很糟糕”。 是的,他们用了“糟糕”这个 词,即使在周边人看来他们 已经很优秀了,但他们依旧 活在“自己还不够好”的焦虑 中,坚信所请的成功不过是 谬赞。有的人认为自己被心 仪的学校录取是运气好,或 者干脆是学校的招生标准比 较低;有的人面对领导的提 拔则坐立难安,因为害怕被 人发现自己的能力其实并不 出众…… 如果深入聊下去就会发 现,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特征 :事事追求完美、对自己要 求严苛、难以接受他人帮助 、感受不到自我价值……最 重要的是,他们不认可自己 所取得的成就,认为一切不 过是侥幸,似乎总有一天, 人们会透过这些虚假的光环 看穿他们是怎样糟糕的一个 人。 这些表现在心理学中被 称为“冒名顶替综合征”。拥 有这些特征的人就好像是有 一种特殊的自卑情结。个体 心理学之父阿德勒在《你的 生命意味着什么》一书中提 到:自卑每个人都有,我们 并不需要消除自卑感,如果 我们拥有足够的勇气,并采 取正确的方法,那么自卑是 可以激发我们,使我们更优 秀,走向更好的自己。但如 果我们把自卑看作是一种纯 粹的坏的体验,甚至习惯性 地在每一次想要做出改变时 ,都先自我怀疑、自我否定 ,最后的结果就是裹足不前 。 举个例子,当你想要和 对方交朋友时,是否总担心 自己不够优秀?一旦对方没 有及时地回应你,你就觉得 对方不喜欢或不在意你了, 从而立刻放弃想要跟对方交 朋友的念头。再比如,虽然 努力地准备了演讲,但因为 过程中的一点儿小失误,你 就对自己的表现全盘否定。 这种错误的信念误导了你, 你所有的社会活动,包括家 庭关系、人际关系、职业晋 升等都因此受困。 只有当我们真正知道自 己是谁,才能更好地与这个 世界相处。我非常喜欢《冒 名顶替综合征》这本书中练 习清单的部分,每一个练习 都在帮助你厘清对自我的认 知,陪伴你完成一些自我探 索,树立积极的心理暗示。 给自己多一点儿接纳与信任 ,你并不像你想的那样糟糕 。也不必苛求自己事事完美 ,这世上没有完美的人,但 有被完美困住的人。 当你看到真实的自己, 并有能力与勇气去接纳,也 就找到了摆脱冒名顶替综合 征的方法。 胡慎之 导语 关于冒名顶替综合征的心理自助书!职场人士需要的心灵良方!成年人需要的心灵陪伴书! 德国心理学家米夏艾拉·穆逖兮带你走出自我怀疑和否定、告别内心冲突,爱上本就优秀的自己! 4大层面、18种技巧,带你修炼自信心,重新掌控生活! 知乎高赞话题,关系心理学家胡慎之作序推荐! 随书附赠练习手册,方便随身携带。当内心的批判者再次出现,那些你写下的答案会告诉你:你已经足够好了! 从“不配得”“不自信”“怕拆穿”到“我配”“我值得”“我自信”,只需走出“冒名顶替综合征”! 不只你自己,很多你熟悉的人也曾是“冒名顶替者”。让我们跟随本书,摆脱自我否定的陷阱,克服冒名顶替综合征。 后记 “你是认真的?”马拉凝 视着她的领导,心都快跳到 嗓子眼儿了。她刚从领导口 中得知,另外一个部门有一 个下层管理职位空缺,领导 推荐她担任这一职位。 “我想……”马拉艰难地尝 试着集中精神,毕竟不能让 领导觉得问她也是白问。“ 我想,你是怎么想到我的? ”看着难掩激动的马拉,领 导笑着说道:“我推荐了你 ,是因为你在这里的工作真 的做得很好。你值得信赖, 努力又认真。把任务交给你 ,我就是找对人了。当然, 这项提议可能让你感到有点 儿意外。你考虑一下,过几 天再给我回复?”“好,我会 的。”马拉郑重地回答。 离开领导办公室时,马 拉的脑子里乱哄哄的。新的 职位不仅意味着在晋升阶梯 上一个大的跳跃,随之而来 的还有相当大的责任。她该 冒险接受吗?要是在几周前 ,她或许会拒绝,因为她会 觉得自己难以胜任。可是现 在呢?“事情发生了很多变 化。”马拉心想,“我改变了 自己。我开始逐渐明白,我 真的做得很好。虽然不完美 ,但是已经很好了。我第一 次为一项新的挑战感到高兴 。我肯定,我将从中收获成 长。是的,我会接受这份工 作。我相信自己能做好!” 踏入自己的办公室后,马拉 将窗户打开,闭上眼,深吸 了一口气。她感受到阳光照 射在肌肤上的暖意,感受到 自己因憧憬而引发的跃跃欲 试的冲动。生活真美好! 精彩页 第一章 我到底怎么了 窗户开着,外面几乎没有一丝声响,只有远处间或传来汽车渐行渐远的声音。此时此刻,路上几乎空无一人。这已是奥利弗无法人眠的第四个夜晚。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脑海里始终盘旋着同一个问题:“我得赶紧睡着,明天与施瓦茨(Schwartz)先生有一场棘手的谈话,需要集中精力。我到底为什么睡不着?!”他轻轻翻了个身,可光是想到明天的会谈,就觉得自己胃痉挛了。“我为什么会介入其中?还不如好好地做我的业务员!”他内心不止一次后悔接受老板提供的晋升机会。 如今,奥利弗晋升为科长已经9个月了。自那之后,他感觉自身状态越来越糟。他曾经很喜欢自己的工作,可如今每天早上开车去上班时他总觉得很别扭。他食欲不振,夜晚睡眠也差。刚开始,这种变化还没让他觉得不安,他只觉得这是正常现象,毕竟他需要时间适应新的职位。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身上那种被苛求的感受和追求成功的压力非但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强烈。虽然奥利弗获得了老板的好评,但是他每完成一项任务,每获得一次称赞,都反而感觉自己压力倍增。 “我到底该怎么办?”奥利弗绝望地扪心自问,“我觉得自己每况愈下。如果不做任何改变,我可能会因此得病。我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可我又不能让我的老板失望!而且,如果我辞职不干,我的妻子和母亲会怎么看我?她们也会对我失望。没人了解我的真实情况。所有人都认为,我自信满满又吃苦耐劳。我不忍把真相向他们和盘托出。” 奥利弗的内心有一面哈哈镜。不管他取得怎样的成功,不管他获得多少赏识,不管他的晋升速度有多快,他内心都坚信自己根本不该获得这些认可。更糟糕的是,他获得的表扬越多,恐惧就越多。他害怕自己哪天会露馅儿。工作上越成功,他的自我感受就越糟糕。冒名顶替综合征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成功并不会带来自信心的增强,反而会引起更多的恐惧和自我怀疑。 这根本不合逻辑。我们通常从各种经验和行为引发的结果习得认知,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称之为“操作条件反射”。比如,我们恐惧做报告,但仍旧直面这一挑战,且最终赢得喝彩,我们的恐惧心理就会逐渐消除。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其实对于自己会出丑或让他人失望的担心实在多余。 然而,在具有冒名顶替综合征的人身上,情况并非如此。奥利弗就是典型。他已经在新职位上干了足够长的时间,并且迄今为止都较好地完成了工作。老板对他的表现彻意,同事和下属也认可他。他理应认为自己有足够的工作能力。为什么奥利弗的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愈演愈烈? 对奥利弗来说——或者对你来说——原因绝非仅仅是自我价值感过低。当然,奥利弗的确过低地评价了他的自我价值和能力,一直自我怀疑,但这不足以解释他的心理困扰。那些“仅仅”自我价值感低的人,也会在某一时刻从经验中习得认知,并为获得认可而感到快乐。对于他们而言,好评和成功就是一种对自信心的滋养,自信心会由此增强。 注意!对于有冒名顶替综合征的人而言,事业的成功并不会消除他们对失败的恐惧,反而会加剧恐惧。 为冒名顶替综合征烦恼的人,似乎对这种“自我价值精神食粮”过敏。因为自我价值没有带来精神滋养,反而使我们陷入更强烈的自我怀疑之中。我们无法储存认可与成功,以便日后再次调取。我们的大脑对他人的赏识做了完全不同的处理。倘若成功完成了一项挑战,我们所想的不是:“我做得好,我能做到,其他人也是这么认为的。”反而想到的是:“我能做到是因为我幸运,不然这事可能会搞砸。或许哪天真的就会搞砸,而现在人们期待我下次也能成功。要是我到时候做不到怎么办?不知道哪天——也许明天——我就露馅儿了!” 倘若你以为,奥利弗或者其他当事人迄今为止的成绩也许太微不足道或无足轻重,才使得他们无法坚信自已的能力,那么我就要证明这是错觉:连那些拥有上百万观众的主讲嘉宾、赚钱高手和获奖演员,也可能有冒名顶替综合征。朱迪·福斯特(Judie Foster)便是其中著名的人物之一。1989年首次获得奥斯卡奖时,她难以置信。她心想,总有人可能会从她手中夺走奖杯,并澄清这只是一个令人遗憾的误会。因为在她看来,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比她更有资格获得奥斯卡奖。 你呢?你是否认为朱迪·福斯特是一位伟大的演员,完全有理由获奖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就与大多数人的看法一致。但是朱迪·福斯特更相信自己内心扭曲的形象,而不是几百万名粉丝眼中的她。所以你瞧,即使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冒名顶替综合征也并非一定可以改善或消除。究其根本,是因为冒名顶替综合征让我们对自己的成功做了与他人的期待完全不同的信息处理。于我们而言,这些成就不是对自身能力的认可,而只是出于偶然。因此,我们担心下一次自己不会再如此幸运。此外,赞赏和褒奖似乎不会使我们逐渐相信自己的能力,反而会增添压力。由于不想让任何人失望,我们的期望值便会越来越高。 P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