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胡桃中的世界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日)涩泽龙彦 |
出版社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胡桃中的世界》是一本内容驳杂而有趣的文化散文集。作者撷取有图案的石头、多面体、螺旋、卵形、纹章、时钟、怪物等诸多在历史上曾经被寄寓象征意味的事物,通过梳理这些事物的演变,探寻其意涵,旁征博引地书写了凝缩于符号与象征之中的另类思想系谱。本书也是作者1970年代“形象的博物志”写作的新起点。 作者简介 涩泽龙彦(1928-1987),本命涩泽龙雄,日本现代著名小说家、评论家。对三岛由纪夫、寺山修司等人影响甚深的“暗黑美学大师”。他致力于将西方社会中的文化与思想暗流介绍给日本学界。从20世纪50年代起研究法国文学,并集中向日本读者引介萨德侯爵、巴塔耶、阿尔托等异色作家的作品,极具振聋发聩的作用,轰动一时。同时,他也深入宗教、民俗、文学、艺术等领域,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进行创作,写出了大批充满暗黑色彩的幻想文学作品,成为日本杰出的幻想文学先锋。著名作品有《唐草物语》(1981年获得第九届泉镜花文学奖)、《虚舟》、《高丘亲王航海记》(1988年获得第三十九届读卖文学奖,为涩泽龙彦的遗作)等。 目录 石头的梦 柏拉图立体 关于螺旋 寻爱绮梦 几何学与情色 关于宇宙卵 对动物志的爱 关于纹章 希腊的陀螺 关于怪物 作为乌托邦的时钟 东西庭园谭 胡桃中的世界 后记 后记(文库本) 导语 “海是宇宙的一面诚实的镜子”; “时钟的齿轮装置是恶魔的工坊”; “宇宙是一个苹果,人类是它的种子”; “矿物像生长在地上的果实一样可以成熟,完全成熟后会变成美丽的颜色”; “世界是神之手撰写的一本巨大书籍,这本书中的所有事物可化为一种语言,所有语言都有充分的含义”…… 呈现强烈的涩泽龙彦个人风格,“形象的博物志”写作的新起点。日本异色美学大师、鬼才涩泽龙彦从个人趣味入手,将人类对世界的理解凝结为十三篇独辟蹊径的文化散论。 撷取丰富偏奇的元素,旋转人类文明的万花筒。作者从人类文明的长河中选取有趣的元素,涵盖炼金术、怪物学、纹章学、永动机、幻想建筑等诸多话题,从中折射出人类历史上以一贯之的心理倾向。 以旁征博引的行文勾勒出另类的思想演变脉络。无论是古罗马的博物学家、十六世纪的宫廷医生,还是二十世纪的先锋艺术家;无论是航海日志、幻想文学,还是庭园设计,都被作者信手拈来熔炼于一炉,在看似无关的意象之间,勾勒出富有涩泽龙彦趣味的另类思想谱系。 后记 在1964年出版《梦的宇 宙志》之后,恰巧隔了十年 ,这本《胡桃中的世界》在 1974年出版了。我一边感 受写随笔的快感,一边在自 己喜欢的领域中,随心所欲 地从喜欢的书中寻找并收集 喜欢的主题,创作这本书的 过程可谓十分享受,完全没 有风尘仆仆的现实感。我想 这本书可以算作我在七十年 代之后的全新出发点。 我在初版的后记中提到 过,其实《胡桃中的世界》 是一本像“书本博物志”一样 的书,我在这本书中不知满 足地写下了几何学形象、石 头、动物、各种装置,甚至 对称、螺旋、乌托邦、庭园 和小宇宙等等我所喜欢的主 题的随笔。结果,本应出现 在三年后写下的《思考的纹 章学》中的主题,也尽被收 录其中。唉,如果追溯我在 八十年代写下的类似小说的 作品,可以说它们的构想基 础都在这些文章里吧。 我不断追求原型、追求 形象的结晶,至今仍享受着 充盈在罗马式艺术中的它们 。虽然这些内容颇为禁欲, 但也许是由于它的反作用, 我便想要在虚构世界中放荡 一些。这就是我这几年开始 写小说的理由。 但是创作《胡桃中的世 界》时,我还没有想这么多 ,只是将目光聚焦在欧洲而 已。我在巴什拉、荣格、罗 歇·凯卢瓦、巴尔特鲁沙伊 蒂斯等人的影响下,深入欧 洲典籍并流连忘返。 起初,这十二篇随笔的 总标题是《微观谱》,于 1973年1月至1974年1月在 杂志《Eureka》上连载。还 有一篇《关于怪物》,是为 杂志《艺术生活》(1973 年8月号)撰写的文章。单 行本题名为《胡桃中的世界 》,在1974年10月由青土 社出版。此外,这本书也被 收录在1979年由白水社出 版的《BIBLIOTHECA涩泽龙 彦》第一卷中。 昭和五十九年(1984) 八月 涩泽龙彦 书评(媒体评论) 自然和书籍这两个方向 始终吸引着作者的好奇之心 ,催使他创作出了这样一部 奇想世界的见闻录,一种形 而上的述怀,一首未被蓄意 雕琢的objet(物体、装置 )的赞歌。本书文章虽旁征 博引,但却丝毫不显冰冷无 情,而是满溢谈述喜爱之物 时的热烈与自我。这也是因 为作者本人是一个有血有肉 的富有思想之人吧。 ——出口裕弘(作家、法 国文学学者) 精彩页 石头的梦 老普林尼编纂的《博物志》共有三十七卷,其中我最喜欢且反复阅读的一卷是最后一卷,也就是以宝石为主题的第三十七卷。据作者说,之所以将宝石放在最终卷,是因为宝石以最高级的方式展现了自然的崇高,宝石正是自然之美的精粹。 恐怕现在的繁忙社会中,已经不再有人白费时间阅读老普林尼等人的著作了。就我而言,也没有闲暇作为这位罗马文人的笔,将这些与科学的真实毫无关联可言的庞杂的奇闻轶事收集在一起逐个整理。但是我随手翻开了最近由Les Belles Lettres出版的拉丁语和法语对照的双语版,在其中发现的内容与现在的需求完全无关,甚至可以说,书中的内容越是“无用”,越是能够令我认识到,阅读这种包含秘密的书籍会产生强大的愉悦感。正如瓦莱里·拉尔博所说,读书也许就是一种“无罪之恶德”吧。说到这里,我注意到第三十七卷《宝石》的第三章中有如下内容: ……接下来这块传言中十分有名的宝石,是与罗马人战斗过的皮洛士王的宝石。那是一块玛瑙,可以看到表面有九位缪斯与手执竖琴的阿波罗的身姿。缪斯们被描绘为手执各种物品的姿态,但这些并不是出自人手的描绘,而是自然生出的宝石纹理看上去如此。(后略) 从宝石的截面中看出各种物体的形状,这并不算是一件稀罕事。《和汉三才图会》的“玛瑙”一项中提及“其中有人物、鸟兽图案的最珍贵”,由此可以看出,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西洋,在日本也自古以来广为人知。当然,自然并不会在石头表面绘制有意义的形象,将其理解为有意义的形象的是人类的想象力,也就是所谓的“类推之魔”。我所写的虽然是“石头表面”,但不如说是石头诞生时被封入石头内部的、被隐藏的形象,在石头被人们一分为二或被打磨时偶然浮现在表面,也许这种说法更接近真相吧。由于偶然,类似的奇迹广为人知;奇迹一旦出现,它的专制力量就会限制人们的想象力。罗夏墨迹测试的图像一旦被我们认知为“花”,以后再怎么看它,都看不出除花以外的其他东西了。无意义的形象就这样打开了梦中世界的大门。想象宛如被镜子映出一般,浮现在石头表面。就像加斯东·巴什拉在《大地与休息的梦》中所言,“存在的胚胎就是梦的胚胎”。 “如果你在必须描绘一幅风景的时候观望由各种石头组成的杂乱石壁,你就会在石壁上看出充满变化的山、河、石头、树、荒原、山谷、山丘等等吧。有时甚至可能看到上面有战斗的场景、人们激烈的动作、微妙的面部表情、衣服与许多其他事物。”这是列奥纳多·达·芬奇在《手记》(现藏于法兰西学术院)中写下的内容。二十世纪的画家马克斯·恩斯特曾经原封不动地引用这段文章,讲述他通过自身经历过的相同幻觉体验,发现摹拓法(frottage)的经过。也许古代人发现“有图案的石头”时产生的兴趣,与这些画家偶然发现时所感受到的喜悦即类推的兴奋是很接近的。 * 关于“有图案的石头”,巴尔特鲁沙伊蒂斯的《错觉:形态的传说》(1957年)与罗歇·凯卢瓦的《石之书》(1970年)等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令人好奇的信息。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作品了解自古以来人们对石头寄托了多么大的幻想,他们的想法究竟有多么古怪。中世纪的石谱经常直接引用我刚才提到的老普林尼的“皮洛士王的宝石”一节,但是普遍认为宝石的产地是印度。在中世纪的石谱中,最有名的应该是法国雷恩的主教马尔伯德(Marbodius of Rennes)撰写的《石谱》。他将东方的传说与以《圣经》为基础的基督教传统相融合,并且从中看出寓意,将其全部归结为神的力量。这一点在当时的动物志、植物志和石谱中全部一致。大阿尔伯特在书中提到了“有图案的石头”的形成原因,他认为星星的影响最为重要。但这终归是占星学体系中的一部分,与魔法和炼金术繁盛的文艺复兴时期之后的精神环境相关。蓬波纳齐与卡尔达诺等自然哲学家、斯卡利杰尔与阿格里科拉以及格斯纳等人文学者、矿物学者和博物学者,曾各自留下关于“有图案的石头”的记述,并且以自己的风格解释了图案出现的原因。这些不一定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方向完全一致,反而越来越倾向于奇异的魔法象征。 P3-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