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童寯建筑写作(文本阅读与话语分析)(精)
分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作者 韩艺宽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童寯是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研究无法回避的重要人物,也是很多学者的研究对象。目前研究大多针对其工程设计实践,本书则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思考和借鉴,关注其长期被忽略的建筑写作文本,具体包括建筑评论、建筑史写作和园林史写作三种产品类型。本书反思了以往过度关注作者生平的历史研究范式,采用多文本对比阅读和话语分析等研究方法,将童寯的写作文本与同时期其他建筑家的文本并置,关注它们之间的意义重叠和冲突,进而深入理解童寯建筑思想的基本特征。同时对童寯建筑写作的知识建构与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关注其写作背后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观等理论预设,向其历史思考的方式发问。此外,本书还涉及其他近代建筑人物的言论、文章、著作,因此也部分展示了近代建筑人物的群像。
作者简介
韩艺宽,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助理研究员,东南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学术研究方向为建筑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代表性研究成果包括《话语竞争:童寓建筑评论解析》(2022年)、《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政治:南京新街口广场建设》(2020年)、《1930年代南京独立式住宅建造技术研究》(2020年)等。
目录
前言
绪论 从生平事迹到话语分析
第一节 学术研究视野中的童寯
一、生平事业评价下的童寯
二、建筑史研究视野下的童寯
三、园林史研究视野下的童寯
第二节 文本研究中的近代建筑思想
第三节 他山之石:建筑历史理论与人文思想研究
一、建筑历史理论研究
二、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
三、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第四节 从“作者—作品”到“文本—话语”
一、作品中心与作者中心
二、文本与话语
三、“文本—话语”启发下的童寯建筑写作研究
第五节 内容结构与时空范围
第一章 童寯建筑写作概述
第一节 写作特点
一、总体特征
二、历史编纂特征
第二节 文本分类
一、分类方式
二、产品类型
第三节 写作分期
一、总体分期
二、分类型分期
第四节 历史脉络
一、民族国家的建立
二、学科移植
三、思想碰撞
四、现代性论述
第二章 话语竞争:童寯的建筑评论
第一节 建筑评论的内容
一、《建筑艺术纪实》
二、《中国建筑的外来影响》
三、《中国建筑的特点》
四、《我国公共建筑外观的检讨》
五、其他
第二节 建筑评论的写作空间
一、《天下》月刊
二、《战国策》
三、《公共工程专刊》
第三节 建筑评论的对象
一、教会的建筑策略
二、国民政府的建筑政策
三、中国建筑师的“中国古典复兴式”实践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建筑政策
第四节 建筑评论的范畴与标准
一、民族性
二、时代性
三、真实性
四、经济性
五、阶级性
第五节 建筑评论与工程实践
一、历史视野下的建筑师职业
二、工程实践中的风格妥协
三、工程实践中的现代性追求
第六节 中西文化碰撞与建筑话语竞争
第三章 历史操作:童寯的建筑史写作
第一节 西方建筑史写作
一、历史编纂学角度下的童寯西方现代建筑史写作
二、史学理论视野下的童寯西方现代建筑史写作
三、童寯西方现代建筑史的写作特点及影响
第二节 苏联—东欧建筑史
一、历史编纂学角度下的苏联—东欧现代建筑史写作
二、史学理论视野下的苏联—东欧现代建筑史写作
第三节 日本建筑史
一、历史编纂学角度下的日本近现代建筑史写作
二、史学理论视野下的日本近现代建筑史写作
第四节 建筑教育史写作
一、历史编纂学角度下的建筑教育史写作
二、史学理论视野下的建筑教育史写作
第五节 中国建筑史写作
一、写作内容
二、发展取向
三、关于研究笔记
第六节 建筑史与设计的结合
第四章 文人情怀:童寯的园林史写作
第一节 历史编纂学角度下的童寯园林史写作
一、《江南园林志》
二、《东南园墅》
三、《造园史纲》
第二节 史学理论视野下的童寯园林史写作
一、文人主导下的园林史进程
二、诗、画、园统一的园林认知
三、文化交流背景下的园林史写作
四、有所不为的园林实践取向
第三节 对比与影响
结语设计、思想与观念
第一节 各类型写作文本概括
一、建筑评论
二、建筑史写作
三、园林史写作
第二节 建筑师的写作文本
一、实践导向
二、形式主导
三、现代性追求
第三节 从思想史到观念史
附录 童寯建筑写作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童寯是20世纪中国著名
建筑师、建筑教育家及建筑
史学家。作为建筑师,他是
第一代留学归国建筑师的代
表人物,主持或参与了行政
建筑、文教建筑、商业建筑
、工业建筑及居住建筑等各
类型的工程设计实践,涉及
近代“中国古典复兴式”、“
新民族”风格、“国际式”等
多种建筑样式,其中很多成
为该时期中国建筑实践的代
表作品,对当时甚至后来的
中国建筑实践产生了巨大影
响;作为建筑教育家,他于
20世纪30年代初归国后就
参与了东北大学建筑系的教
研工作,40年代中入职中央
大学建筑系,他所属的留美
派教师群体深刻影响了这两
所学校乃至全国的建筑教育
;而作为建筑史学家,他的
研究包含了从外国建筑史、
外国园林史、建筑教育史到
中国建筑史、中国园林史等
一系列课题,在建筑史学、
园林史学领域影响深远。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对
童寯建筑工程实践的研究最
为深入——不仅有针对童寯
及华盖建筑师事务所工程设
计实践的梳理,还有分散在
近代建筑师群研究、南京和
上海近代建筑史研究中的零
星案例。建筑教育具有群体
决策、群体协作的特征,因
此除少数开创者及改革者可
以为该校建筑学科赋予鲜明
的个人特征外,大多数情况
下,教师群体共同作用的特
征比较明显,个人的作用往
往包含在群体的工作中,难
以分辨。也正是因为这样,
目前的建筑教育史研究,往
往设定为针对某校某时期教
育的研究,其中人物多以群
体形象出现。针对童寯建筑
写作的专项研究目前尚未全
面展开,仅有少量针对其中
国园林史著作的专门研究,
因此本书将研究对象锁定为
童寯的建筑写作,具体包括
其建筑评论、建筑史、园林
史等写作文本。
童寯的研究成果如《江
南园林志》《东南园墅》《
造园史纲》《新建筑与流派
》《近百年西方建筑史》等
已经陆续出版,包含童寯数
本建筑史著作、多篇建筑论
文以及众多杂录笔记、日记
、书信等珍贵文献的四卷本
《童寯文集》也于2000年
至2006年由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全部出版,这些文献
是本书展开研究的基本前提

大卫·沃特金(David
Watkin)曾把建筑史研究分
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
于事实层面的,比如考证时
间、地点、名称等历史事实
;第二层次是基于历史层面
的,比如论证为什么要进行
建造;第三个层次是基于美
学(或哲学)层面的,比如
讨论风格的演变及其原因。
本书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
全面梳理童寯的建筑写作产
品,并深入研究这些写作产
品呈现的历史观念,既注重
事实层面的资料整理,又希
望能在历史理论层面有所建
树。
具体而言,在事实层面
,本书将童寯的建筑写作产
品分为建筑评论、建筑史(
西方建筑史、苏联及东欧建
筑史、日本建筑史、建筑教
育史、中国建筑史等)、园
林史(中国园林史、世界园
林史等)三大部分,核实了
每一部分的史实(如时间、
背景、对象、内容等),并
重点关注其中正式出版的代
表作品,予以细致分析。在
历史理论层面,本书在解释
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进一步
分析事实背后的历史观念与
方法。比如,在对童寯的建
筑评论进行分析时,不仅关
注评论的内容、评论对象、
写作空间,还关注其背后的
评论范畴、价值标准,以及
建筑评论与其建筑实践之间
的复杂关系;在分析童寯的
建筑史、园林史写作时,既
关注其内容,又关注其历史
叙述背后的本体论、认识论
、方法论、实践观等历史理
论预设,并通过谱系分析的
方法,追问这些历史理论的
话语来源。
此外,本书在研究过程
中还涉及其他近代建筑家(
如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
、董大酉、陆谦受、黄钟琳
、庄俊、过元熙、刘既漂、
乐嘉藻、陈植、伊东忠太等
)的言论与著述。可以说,
在研究童寯建筑写作的同时
,也部分展示了近代建筑人
物的群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4: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