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女人为何需要《一间自己的房间》?伍尔夫日记里袒露全部心迹,在精神疾病的困扰和连绵战火的威胁下审视每一个日子不必匆忙,不必火花四溅,不必成为别人,只需做自己,“我意识到自己不需要任何刺激就能如此快乐,而我曾经以为是那些刺激构成了幸福。我和L一直争论是不是工作的唯一意义就是让劳动者感到幸福。如今我写作的唯一理由就是我喜欢,而且我一点儿也不在乎别人怎么说。”“写日记,就像挠痒;如果写得顺畅,就像泡澡。”1915年至1941年,从33岁到59岁,从和灵魂伴侣伦纳德成立霍加斯出版社、建立“布鲁姆斯伯里”文学团体,到伦敦的家因“二战”空袭被摧毁,选择投湖自尽。伍尔夫一直用自己的方式抵抗这个世界,而思考就是她的抵抗。 作者简介 伍尔夫,英国现代主义作家,“二战”时成为伦敦文学界的重要人物。她解构传统小说,采用意识流写作手法,注重描写人物的心灵世界和内在精神,加西亚·马尔克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等作家都受到她的影响。她深切关注女性议题,在作品中对女性及两性关系等进行深入观照和思考,启发了后来的波伏瓦等其他女性主义作家。直到今天,她的作品依然鼓舞女性追求独立与自由。 目录 1915年 1917年 1922年 1924年 1925年 1926年 1927年 1928年 1929年 1930年 1932年 1934年 1935年 1936年 1939年 1940年 1941年 导语 本书收录伍尔夫1915年至1941年间写的日记,真实记录她33岁到59岁人生中的高光和深渊,包括代表作的出版、与灵魂伴侣伦纳德的情谊、和女友薇拉的故事、抑郁症的复发、去世前的最后时光……既有日常生活中的家长里短、文艺圈的奇闻逸事,也有创作时构思的变化和对他人作品的见解。以极其敏锐而细腻的笔触捕捉所思所悟,文字时而活泼,时而刻薄,时而沮丧,让读者得以窥见这位传奇女作家内心深处的秘密花园。 精彩页 1915年 里士满,格林街17号 17 THE GREEN, RICHMOND 1月1日,星期五 我们在新年的钟声中彻夜未眠。起初我还以为它们是为胜利而鸣。 1月2日,星期六 今天属于这样一个日子:要是真能从我们的生活中选出一个绝对普通的样本,我就会选它。我们吃了早餐。我跟勒·格里斯太太聊了几句。她抱怨那些比利时人饭量太大,还爱吃黄油煎炸的食物。她很纳闷:要是他们流亡在外尚且如此,在家胃口得大到什么地步?然后L'和我都坐下来写各自的东西。我们吃了午餐,读了会儿报纸,一致认为今天没什么新闻。我上楼读了二十分钟《盖伊·曼纳林》1,然后我们出去遛麦克斯。在去往大桥的路上,我们被河水拦住去路,水明显涨得很高,水面微微涨落,宛如心跳。郊外生活中的奇事之一,就是那些红色小别墅中最糟糕的几栋永远租得出去,而且没有一栋不是窗户紧闭或拉着窗帘的。其中一栋挂着黄色的绸缎窗帘,布面上嵌饰着道道蕾丝花边。窗帘背后那个房间一定昏暗至极,想必还弥漫着肉食与人体的臭气。我相信垂挂窗帘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苏菲曾坚持这一点。随后我去逛了集市。星期六晚上是大采购之夜,一些摊位被妇女们层层围住。我总去人少的摊位,每磅2东西大概比别处贵半个便士3。然后我们用了茶点,还有奶油蜂蜜;现在L在用打字机誊他的文章;我们会把整个傍晚都用来读书,然后上床歇息。 1月3日,星期天 真是奇怪,我原以为尘封已久的旧习竟会毫无征兆地死灰复燃。从前在海德公园门4,我们会留出星期天上午,专门用来清洗银质餐具。现在,我发现自己总是把星期天上午留给各种奇怪的杂役—今天是打字,整理房间,还有算账,这个星期的账目极其复杂。我有三笔不大的款项,每笔都从另一笔中挪用了一点。下午,我们去伊丽莎白女王音乐厅听了一场音乐会。鉴于我已经好几个星期没听任何音乐了,我认为爱国之情是一种低劣的情感。我是说,乐队演奏了国歌和一首赞美诗,而我唯一的感受,就是自己与在场的所有人心中都毫无波澜。英国人既然能公开谈论厕所与交媾,自然也能为世人共有的情绪所感染。而其实呢,集体感动的诱惑被碍事的厚大衣和皮草无可救药地扰乱了。我开始反感自己的同胞,这感觉主要来自在地铁里观察他们的面容。说实话,血红的生牛肉和银闪闪的鲱鱼都比他们赏心悦目。可我却在查令十字车站足足站了四十分钟,结果回来迟了,没见到来访的邓肯[·格兰特]1。还有,现在已是星期天晚上,此刻的伦敦是最阴沉的,所有的电灯都蒙着一层蓝漆,被遮去一半光芒。城里有一条条泥土色的长街,还有微亮的天光与黯淡的灯光,能勉强看见裸露的天空,那寒冷单调得难以言喻的天空。 P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