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是云南省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马铃薯化吧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建设成果,主要介绍目前马铃薯生产上发生和危害较重的病害。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马铃薯真菌及卵菌病害,介绍了马铃薯晚疫病、粉痂病、早疫病、黑痣病和茎溃疡病、枯萎病和干腐病、炭疽病;第二章马铃薯原核生物病害,介绍了马铃薯青枯病、环腐病、黑胫病、疮痂病和马铃薯植原体病害;第三章马铃薯病毒病害;第四章马铃薯线虫病害,主要介绍了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和根结线虫病害;第五章马铃薯缺素病害,介绍了缺乏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导致的病害。 本书内容丰富,结合相关研究进展,概述了病害发生、危害、症状、病原、发生条件和防控措施,具有较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供生产技术人员和涉农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学生参阅。 目录 前言 导言 第一章 马铃薯真菌及卵菌病害 第一节 马铃薯晚疫病 一、症状 二、病原 三、发病条件 四、防治措施 第二节 马铃薯粉痂病 一、症状 二、病原 三、侵染循环 四、发病条件 五、防治措施 第三节 马铃薯早疫病 一、症状 二、病原 三、流行规律 四、防治措施 第四节 马铃薯黑痣病和茎溃疡病 一、症状 二、病原 三、流行规律 四、防控措施 第五节 马铃薯枯萎病和干腐病 一、马铃薯枯萎病 二、马铃薯干腐病 第六节 马铃薯炭疽病 一、症状 二、病原 三、流行规律 四、防控措施 第二章 马铃薯原核生物病害 第一节 马铃薯细菌性病害 一、马铃薯青枯病 二、马铃薯环腐病 三、马铃薯黑胫病 第二节 马铃薯放线菌病害 一、症状 二、病原 三、发病因子 四、防治措施 第三节 马铃薯植原体病害 一、症状 二、病原 三、发病因子 四、防控措施 第三章 马铃薯病毒病害 一、症状 二、主要病毒及类病毒种类 三、马铃薯病毒病的流行特点 四、防控措施 第四章 马铃薯线虫病害 一、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 二、马铃薯根结线虫病 第五章 马铃薯缺素病害 一、缺氮 二、缺磷 三、缺钾 四、缺钙 第六节 马铃薯炭疽病 一、症状 二、病原 三、流行规律 四、防控措施 第二章 马铃薯原核生物病害 第一节 马铃薯细菌性病害 一、马铃薯青枯病 二、马铃薯环腐病 三、马铃薯黑胫病 第二节 马铃薯放线菌病害 一、症状 二、病原 三、发病因子 四、防治措施 第三节 马铃薯植原体病害 一、症状 二、病原 三、发病因子 四、防控措施 第三章 马铃薯病毒病害 一、症状 二、主要病毒及类病毒种类 三、马铃薯病毒病的流行特点 四、防控措施 第四章 马铃薯线虫病害 一、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 二、马铃薯根结线虫病 第五章 马铃薯缺素病害 一、缺氮 二、缺磷 三、缺钾 四、缺钙 五、缺镁 六、缺硫 七、缺锰 八、缺锌 九、缺硼 十、缺铁 十一、缺铜 十二、缺钼 十三、缺钴 十四、缺氯 序言 云南省于2009年建立 了云南省现代农业马铃薯 产业技术体系。体系设置 技术研发中心,下设育种 研究室、病虫害防控研究 室、栽培研究室和产业经 济研究室;在各主要马铃 薯生产州、市、县设置试 验站。该产业技术体系聘 请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 学院杨艳丽教授任首席科 学家;依托云南农业大学 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设立 研发中心,聘请了6位岗 位专家;依托云南农业职 业技术学院、曲靖市农业 科学院等州、市、县农科 院、农科所、农技推广中 心设立14个试验站;依托 云南英茂集团大理种业建 设创新示范基地,研究团 队130余人。2018年国家 科技部启动重点研发计划 “马铃薯化肥农药减施技 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 花卉研究所牵头,全国从 事马铃薯科研和技术推广 相关的57家科研院所、高 校和企业80人参与项目实 施。云南农业大学杨艳丽 团队作为课题8依托建设 单位参加到了“双减”工作 中。体系的前瞻性研究为 “双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本书以云南省现代农 业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建 设成果为主,是体系团队 成员辛勤工作、共同奋斗 的智慧结晶。全书共分五 章,第一章马铃薯真菌及 卵菌病害,介绍了马铃薯 晚疫病、粉痂病、早疫病 、黑痣病和茎溃疡病、枯 萎病和干腐病、炭疽病; 第二章马铃薯原核生物病 害,介绍了马铃薯青枯病 、环腐病、黑胫病、疮痂 病和马铃薯植原体病害; 第三章马铃薯病毒病害; 第四章马铃薯线虫病害, 主要介绍了马铃薯腐烂茎 线虫和根结线虫病害;第 五章马铃薯缺素病害,介 绍了缺乏大量元素和微量 元素导致的病害。结合相 关研究进展,图文并茂概 述了病害发生、危害、症 状、病原、发生条件和防 控措施,具有较强实用性 和可操作性,可供生产技 术人员和涉农院校相关专 业的教师、学生参阅。 本书的编写,由云南 农业大学杨艳丽主笔,刘 霞负责粉痂病内容准备和 全书协调工作;黄琼、黄 勋负责第一章细菌病害和 疮痂病内容准备和编写工 作;董家红和张仲恺负责 第二章植原体病害和第三 章内容准备和编写工作; 胡先奇、林知许负责第四 章内容准备;樊明寿、于 静、陈晴晴和马田芝负责 第五章内容准备和编写; 赵彬同学负责文字处理工 作;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相 关领导对本书的编写提出 建设性建议;云南省财政 厅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给 予经费保障。在此,表示 衷心的感谢。 本书内容皆是团队成 员的工作结晶,涉及面有 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之 处,望同行专家和读者批 评指正。 杨艳丽 2019年7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