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介绍了天坛公园600年来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历程,内容包括祭天文化延承、北京天地坛肇建、天坛坛域形成、建筑规制改革、帝国祭坛衰落、公众公园转变、古坛保护重生、世界遗产发展和寄语等内容。本书在介绍中国古代祭天文化传承脉络的基础上,以天坛建成600年的关键年份为时间节点,通过展示天坛的营缮、改造、变革及保护传承,阐释天坛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和魅力。 第一本全面介绍天坛公园600年历史沿革和发展历程的书籍,展示了天坛的营缮、改造、变革及保护传承。 目录 文说篇 第一部分 祭天文化延承 一 祭天的哲学意义 二 天坛建筑的祭天文化传承 第二部分 北京天地坛肇建——1420·永乐初建 一 南京天地坛原形 二 永乐迁都——北京天地坛肇建 第三部分 天坛坛域形成——1530·嘉靖扩建 一 继位引发“大礼议”之争 二 四郊分祀改制增建圜丘 三 大祀殿改建明堂——大享殿 第四部分 建筑规制改革——1750·乾隆改建 一 清初沿袭明制 二 乾隆朝全面改制 三 光绪朝重建祈年殿 第五部分 帝国祭坛衰落——1900·清末衰败 一 清末庚子事变之伤难愈 二 民初公园开放之路多舛 第六部分 公众公园转变——1918·民国开放 一 北洋军阀时期——辟为公园开放 二 新军阀及日伪时期——各次战争驻军地 三 解放战争时期——战争劫难千疮百孔 第七部分 古坛保护重生——1949·建国复兴 一 战后恢复保护 二 艰难发展维持 三 改革开放复苏 第八部分 世界遗产发展——1998·世纪传承 一 遗产保护公园惠民并重 图说篇 序言 北京天坛建成于明永乐 十八年(1420年),是现存世 界上最大的古代祭天建筑群 。它是传承中国古代祭天文 化的杰作,是中华民族智慧 的结晶和无价瑰宝。 天坛的建造是古人对天 的认知和辩证思考的反映, 是统治者在政治纲常上处理 天人关系的体现。其所蕴含 “天人合一”的哲思精髓,对 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 影响,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天 人合德、敬天尊祖、重农礼 神、崇尚自然等朴素而鲜明 的宇宙观,构建了几千年来 华夏民族的认知形态、生存 哲学和价值体系,并在明清 时期积淀成北京天坛坚实的 文化内核。 天坛的坛堪制度和坛域 格局经明永乐初建、嘉靖增 建、清乾隆调整三大历史时 期形成。民国初期废除祭祀 制度,1918年天坛辟为公 园开放,完成了由皇家祭坛 向公众公园的功能转变。清 末、民国时局动荡,战争频 仍,至1948年末,曾经封 建王朝至高无上的皇家祭坛 一片衰败。新中国成立以后 ,着力恢复建设,加强文物 保护,天坛涅槃重生。 1998年天坛被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其历 史文化价值得到全球公认。 浩浩600载匆匆而过,天 坛的历史演变是北京城市发 展、中国时代变革的缩影。 天坛的发展历程,铭刻着民 族文化的记忆,承载着灿烂 的华夏文明。白驹过隙,王 朝风流散尽,如今的天坛架 起了古老与现代的文化桥梁 ,成为古都北京象征、国家 5A景区、世界文化遗产。 本书在介绍中国古代祭 天文化传承脉络的基础上, 以天坛建成600年的关键年 份为时间节点,通过展示天 坛的营缮、改造、变革及保 护传承,阐释天坛世界文化 遗产的价值和魅力,让您穿 越时空,感受天坛这组“时 空建筑”将规划设计、艺术 文化完美融合的最高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