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少年读先贤(初中段)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写给初中学生的古代先贤的人物传记,以“仁者爱人”“舍生取义”“天人合一”“文以载道”“上下求索”“鉴古通今”“艺境无涯”“海纳百川”几个传统文化关键词为线索,讲述了孔子、孟子、文天祥、司马迁、王阳明、王羲之、张骞、玄奘等24位中华先贤的故事,引领中学生走进中华先贤学问、心性、道德、社会使命浑融一体、真善美合一的精神境界,感受真实历史文化语境中先贤的精神轨迹。本书图文并茂,每篇都链接有相关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孩子基本的传统文化素养。 作者简介 华宇,男,文学硕士,教授、作家。长期从事哲学、文学、教育的研究,撰写了多部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专著。主持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研究”课题。曾参与编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语文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主编《小学生读写乐园》《新课标阅读扩展》《阅读新视窗》等儿童读物。 目录 第一单元 仁者爱人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仁爱无疆的孔子 性善至尧舜 仁爱天地存 ——宣扬仁政的孟子 白首苍生忧 诗传仁者情 ——忧国忧民的杜甫 第二单元 舍生取义 长路漫漫苦求索 一片冰心在玉壶 ——以身殉道的屈原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舍生取义的文天祥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慷慨赴义的谭嗣同 第三单元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逍遥游 能歌能哭真名士 ——眼冷心热潇洒独行的庄子 锄豆南山下 归来已忘忧 ——归隐田园寄情山水的陶渊明 烟雨任生 心安是吾乡 ——乐天知命宠辱不惊的苏东坡 第四单元 文以载道 铁肩担大义 妙笔著雄文 ——一代文宗韩愈 人生“三不朽” 文章寸心知 ——忧乐为天下的范仲淹 开北宋之风气 修文道于并举 ——开一代文风的欧阳修 第五单元 鉴古通今 留将正气冲霄汉 著成青史照尘寰 ——忍辱负重著《史记》的司马迁 鉴古通今考得失 嘉善矜恶辨正邪 ——不辞劳苦编《资治通鉴》的司马光 获麟绝笔直至今 历史得失可窥寻 ——困中求进钻研史学的章学诚 第六单元 上下求索 著书五千言 犹龙淳朴者 ——追寻大道的老子 天不生朱子 仲尼如长夜 ——理学大师朱熹 千圣皆过影 良知乃吾师 ——心学大师王阳明 第七单元 艺境无涯 天下行书 古今情种 ——“书圣”王羲之 妙绝吴生笔 步步出风尘 ——“画圣”吴道子 墨少泪点多 白眼看世界 ——“画僧”八大山人 第八单元 海纳百川 凿空西域天堑 贯通丝路拓宏图 ——出使西域开辟通路的张骞 负笈关山百万重 履冰蹈火越西东 ——西行天竺求取真经的玄奘 七下远洋佳话多 外交史上起长河 ——创造世界航海壮举的郑和 序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 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 乡。”自李白这首《静夜思 》诞生后,一千多年来,无 论身在何处,中国人似乎都 能从那一轮皎洁的明月里, 读出一点点轻柔的乡愁。 共同的文化基因、文化 传统和文化记忆,把“中国 人”三个字铭刻在了我们的 内心深处。 时光荏苒,百代更迭, 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像一条奔 流不息的大河,滚滚向前, 时间的浪花淘尽多少风流人 物,然而,总有一些身影, 经受住了时间的冲刷,像一 座座高大的丰碑,伫立在历 史的波涛中,虽饱经风霜却 岿然不动、历久弥新。 这些中华先贤们,以他 们的人格、意志、精神、风 骨,为我们诠释了何为“民 族的脊梁”,也把“中国人” 三个字镌刻在全人类的精神 丰碑之上。 钱穆先生曾经这样说过 ,一国之国民,对其本国历 史应该略有所知,并对此历 史怀有一种温情和敬意。先 贤们身上凝聚了中国五千年 传统文化最优秀、最闪光的 特质,步入中学阶段的你们 ,面对传统文化的浩瀚星河 ,也许会有无所适从的感觉 ,甚至望而却步;那么,不 妨像那些初涉天文学领域者 一样,先去认识那些最闪亮 夺目的星,最后得见星罗万 象。我们的先贤,就是传统 文化的浩瀚星河中最闪亮的 那一颗颗星,我们手中的这 本书,正是为了带领你们去 认识那一颗颗星。 本书所聚焦的诸位先贤 ,虽然在很多读物中都会分 别被归到文学家、哲学家、 历史学家、艺术家、科学家 等学科类别中;但是,中国 古代本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学 科分类观念,无论是儒家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生命进阶,还是立功、立德 、立言的人生理想,追求的 从来都不是片面的技艺的精 妙、学问的高深、事功的辉 煌,而是学问、心性、道德 、社会使命的浑融一体,真 (终极意义的追问)、善( 道德理想的实践)、美(生 命性情的陶冶)的浑融一体 。因此,我们没有沿袭惯常 的做法,按照学科对人物进 行分类,而是用传统文化的 8个关键词统摄24位著名历 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力求从 道德理想、生命境界、终极 追寻、现实关切等不同层面 展示真实历史文化语境中先 贤们的精神特质和人生轨迹 。 本书力求以鲜活明快的 语言把先贤的形象真实而全 面地展现给每一位读者,引 领大家走进先贤悲辛交集的 丰富人生,乐其乐、忧其忧 ,爱其所爱、感其所感。书 中适当引用的古文、古诗或 许需要我们稍加学习才能理 解,但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 地体会先贤的精神世界。文 如其人,言为心声,先贤流 传千古的诗、文是他们精神 世界最真实的写照。不仅如 此,我们更希望的是能够以 之启发各位读者,引导大家 向先贤背后的更为广阔的世 界投去探索的目光。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 阅读、学习、思考,身为初 中生的你们能够最终寻索到 先贤所立身的历史传统的根 系,理解中国文化千年不辍 的原因,明白中国人何以成 为中国人,知道自己并不是 孤零零地被抛掷在时代的快 车上,我们有辉煌的过往, 也要有信心去创造未来;像 书中的先贤一样,不管处于 怎样恶劣的情境之下,仍然 能够保持一颗充满力量的火 热跳动的心。 最后,感谢北京大学出 版社的闵艳芸编辑为本书搭 建了框架脉络,确定了本书 的体例。感谢江西师范大学 附属中学的曹楷老师、李永 强老师、江薇老师,江西高 校出版社的万小芳老师,南 昌外国语学校九龙湖分校的 万景涛老师辛勤笔耕。寒来 暑往,三载增删,这本凝聚 众人心血与期待的书稿终于 得以同大家见面,也期待读 者对官的品评。 导语 本书力求以鲜活明快的语言把先贤的形象真实而全面地展现给每一位读者,引领大家走进先贤悲辛交集的丰富人生,乐其乐、忧其忧,爱其所爱、感其所感。书中适当引用的古文、古诗或许需要我们稍加学习才能理解,但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体会先贤的精神世界。文如其人,言为心声,先贤流传千古的诗、文是他们精神世界最真实的写照。 精彩页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仁爱无疆的孔子 先贤小档案 孔子(前557-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著名恩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那个时代最渊博的学者之一,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培养了众多弟子;他创立了儒家学派,为华夏文明奠定了核心的内容;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被编成语录集《论语》。千百年来,我们尊孔子为“圣人”,孔子成为我们民族心灵的向导、道德的楷模、行为的典范。 如果有人被他人形容为“丧家之犬”还欣然认同,你是不是会很好奇,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孔子。作为一名伟大的思想家,他降生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末期,面对动荡不安、战乱不止的社会,他四方奔走呼号,试图用他的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哲学来挽救社会,却到处碰壁,困顿不堪,在时人眼里宛若“丧家之犬”,但他初心不改,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精神“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努力践行自己的社会理想和价值信条;用自己的悲悯情怀与仁爱思想,为华夏文明铺就了温情的底色。 士者弘毅 在《论语·泰伯》中,孔子的杰出弟子曾参说过一句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意思是君子应该志向远大、品格坚毅,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这恰是孔子一生的写照。孔子三岁的时候父亲叔梁纥便去世了。母亲颜徵在带着年幼的孔子迁居到鲁国国都曲阜,住在一个叫做阙里的地方,过着清贫的生活。生活的磨砺让孔子的成长之路充满艰辛,然而贫穷没有夺去他的志向,少年时代即“志于学”,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和为人处世的道理,到了二十多岁时,便立下了出仕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宏愿。他的儿子出生时,鲁昭公派人送来一条大鲤鱼以示祝贺。由此可见他的才华和学识已经引起了国君的重视。三十岁时,他已有所成就,齐景公与晏婴出访鲁国时曾专门召见他讨论时局。 春秋战国是一个动荡不安、充斥着战争与杀戮的时代,原本依托礼乐构建起来的文明土崩瓦解。孔子一心想要恢复周王朝的礼乐文化,来拯救鲁国,拯救百姓,却在现实中屡屡受挫。鲁定公十三年(前497),因为受到执掌朝政的季桓子的排击和打压,五十五岁的孔子不得已离开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 整整十四年的岁月,孔子一直带着学生四处奔波,希望找到一块净土,能够实现他的理想、推广他的道义。然而,穷尽毕生他也没能实现这一愿望。他处处碰壁,困顿不堪,甚至被人调侃为“累累如丧家之犬”。但他不改初心,“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有一次,孔子离开楚国,返回蔡国,在途中遇见长沮、桀溺两位隐士在田间耕作,孔子让子路向二人打听渡口的方向。桀溺知道车上的人是孔子后,对子路说:“天下到处都动荡不安,有谁能改变这种现状呢?你与其跟随躲避暴君乱臣之人,还不如追随像我们这样躲避乱世的人呢!”孔子听说这话后,很失望地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微子》)人是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天下无道,才更要挺身而出,勉力救世。孔子的回答,看似尴尬又无奈,却彰显了他以天下为己任、悲天悯人的热忱情怀与精神境界。 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六十八岁的孔子,终于结束了长达十四年的周游列国生涯,返回了自己的祖国——鲁国。归国后的孔子虽受执政者尊重,却仍然无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本着高度的文化使命感,他倾注全部精力整理古代文化典籍,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后人把这六部典籍合称为《六经》。孔子修订《六经》,使得儒家文化的经学传统得以确立,对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上主流地位的确立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走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中国近代历史学家柳诒徵说:“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 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