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荒原狼(精)/读客三个圈经典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德)赫尔曼·黑塞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黑塞的自我治愈之旅,“社恐”的内心独白。
哈利是一个“社恐”,他独来独往,不爱社交。他常常觉得自己内心有一头“荒原狼”,这头狼让他离群索居,每日在理智与欲望之间拉扯。认识赫尔敏娜之后,他的世界被打开,开始探索人生的种种可能,学会回到人群,学会了生活,学会了笑。
本书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的代表作,写于作者心灵遭受重创期间,因此《荒原狼》也可以看作是他的自我治愈之旅。
作者简介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出生于德国南部的小镇卡尔夫,曾就读墨尔布隆神学校,因神经衰弱而辍学。1899年,自费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浪漫主义之歌》,未获得公众承认;1904年,以第一部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特》轰动德国。后来,他辞去工作,专事写作,先后完成《在轮下》(1906年)《盖特露德》(1910年)《罗斯哈尔特》(1914年)等早期重要作品。
1912年,黑塞移居瑞士并在1923年加入瑞士国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黑塞的创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试图从宗教、哲学和心理学方面探索人类精神解放的途径。这时期的主要长篇小说有《德米安》(1919)、《悉达多》(1922)、《荒原狼》(1927)、《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1930)和《玻璃球游戏》(1943)等。其中《荒原狼》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1946年,黑塞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目录
荒原狼
出版者序
哈利·哈勒的手稿——仅供狂人
三个圈文学手册
译后记 众妙之门
导读 荒原狼:传统市民性与现代性困顿中的自我救赎与升华
黑塞创作谈
序言
本书内容是由那个男人
留给我们的手稿整理而成的
。我们总是用一个绰号来称
呼他,那绰号就连他自己也
曾多次使用,即“荒原狼”。
他的手稿在出版时是否需要
额外附上一篇介绍性质的序
言,这个问题我们暂且不论
。不过,我个人倒觉得,在
荒原狼这摞手稿中再添上几
页确实是很有必要的:我打
算在这几页纸上认真记录自
己对他的回忆。实际上,我
对他知之甚少,时至今日,
我甚至连他过去的经历、他
的出身背景都一无所知。尽
管如此,他的性格却给我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是充满
好感的印象——这点我无论
如何都必须讲出来。
荒原狼是位年近五十的
男士。几年前的某天,他拜
访我姑妈家,想要找个带家
具的房间来租住,最终租下
了阁楼,还有阁楼旁边的小
卧室。几天过后,他带着两
只行李箱和一大箱书回到这
里,跟我们一起生活了九到
十个月。他的日子过得非常
安静,总是独自一人,如果
不是因为我跟他睡觉的房间
恰好相邻,经常在楼梯和走
廊上偶遇的话,我们可能根
本就不会认识对方。毕竟他
这个人不擅交际—他不擅交
际的程度非常严重,我以前
还从未在任何人身上看到过
类似的情况;他恐怕真的像
他有时自称的那样,是一头
荒原狼,与周遭一切格格不
入,狂野,同时也很羞怯—
—甚至可以说是极度羞怯—
—的一条生命,来自与我截
然不同的世界。而我呢,仅
仅是从他在此地遗留下来的
手稿中了解到,他因为自己
的天性与命运,陷入了多么
深重的孤独,以及他是多么
自发自觉地认识到,原来这
种孤独就是他的命运本身;
不过,在此之前,我也已经
通过现实生活中许多细碎的
接触与交谈,在一定程度上
了解了他。我发现,自他手
稿中所获知的关于他的印象
,与通过我们日常交往了解
到的、显然更浮于表面也更
不完整的印象,这两者之间
基本上是一致的。
也是机缘巧合,当荒原
狼第一次踏进我们那栋房子
的大门,向我姑妈请求租房
时,我刚好在场。他是在午
餐时间来的,盘子还摆在餐
桌上,在我不得不返回办公
室上班之前,尚有半小时的
午休闲暇。初次见面时,他
给我留下了古怪的、极为矛
盾的印象,令我至今无法忘
怀。还记得当时,他从那道
玻璃门走进来——此前他已
经拉过铃了——姑妈站在半
暗不暗的门廊里,问他有何
贵干。可是他呢,这位荒原
狼先生,竟然将自己头发剪
得极短的脑袋高高仰起,并
且像野兽那样,用鼻子左嗅
嗅、右嗅嗅,鼻翼翕动不停
,在回答问话或者报出自己
名字之前,已经先讲了一句
:“噢,这里闻起来还不错
。”脸上随即露出笑容,我
的好姑妈也跟着笑了,可我
却觉得这番寒暄颇为无稽,
对他这个人也生出了些许反
感。
“噢,对了。”他说,“我
是为了您对外出租的房间而
来的。”
直到我们三人都已经踏
上通往阁楼的楼梯时,我才
找到机会,仔细打量了一下
眼前这个男人。他称不上特
别高大,但走路时的步态和
挺胸昂头的姿势,完全是魁
梧身材的人所独有的;身上
穿的是一件风格现代、舒适
得体的冬装大衣,其他衣物
也很体面,但搭配上有些随
性,显得不拘小节;胡子刮
得颇为干净,头发短得不能
再短,间或闪现出少许花白
。起初,我完全不喜欢他走
路时的模样:费力难挨之中
夹杂着犹疑不定,不仅有碍
于他那干脆利落、豪爽大气
的形象,也不符合他讲话时
的语气和激昂语调。后来我
才注意并了解到,他生病了
,甚至连正常行走都有困难

……
像这样的一摞手稿——无
论其中有多少内容可能是基
于现实的经验——光是其存
在本身,就已经是在试图克
服我们这个时代的巨大顽疾
了。从方法论上看,它没有
通过回避与掩饰来逃避问题
,而是试图使疾病本身成为
被表述的对象。这份手稿的
意义,就是在地狱中行走—
—完全是字面上的意思:身
陷暗淡无光的精神世界混沌
当中,时而恐惧畏缩,时而
带着穿越地狱的意志勇敢前
行,藐视混沌,直面邪恶,
战斗到最后一刻。
我之所以能够达成上述
理解,关键是因为哈勒曾经
说过的一番话。有一次,当
我们探讨了中世纪出现的各
种残酷暴行之后,他对我说
:“这些所谓的残酷暴行,
都是以当下人们的看法来界
定的,当时的人们其实并不
认同。假设真有一个来自中
世纪的人现身于当下,此人
仍然会对我们现在的整个生
活方式感到厌恶,认为它是
残忍、可怕且野蛮的!每一
个时代、每一类文化、每一
种习俗与传统都有其独特的
风格,各有各的温柔与冷峻
、温馨与残酷,都会将某些
苦难视作理所当然,都会耐
着性子去容忍某几样邪恶罪
行。个体的生活唯有处在两
个不同时代、两类不同文化
、两种不同宗教彼此交错的
地方,才会发展为真正的痛
苦,犹如置身地狱一般痛苦
难挨。古希腊时期的人,如
果不得不生活在中世纪,简
直会悲惨到窒息,这就好比
野蛮人生活在我们当下的文
明世界里,同样会感到窒息
一样。人类历史上,时常会
出现这样的时期,在这个时
期里,整个一代人刚好被裹
挟在两个时代之间,裹挟在
两种截然不
导语
治愈一个社恐内心的焦虑,只需要这本《荒原狼》!
《明镜》周刊“二十世纪百大图书”、费舍尔出版社联合《法兰克福汇报》“德语百大”、《纽约时报》“全球百大名著”
黑塞自我治愈之旅,社恐内心独白。
诺奖得主,德国浪漫派的一位骑士,20世纪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也是20世纪被翻译和阅读很多的欧洲作家。
全书196条详尽注释,光看注释就是一部关于《荒原狼》的百科全书!
附赠文学手册:资深专家深度导读+实力译者译后记+加强版人物关系图+黑塞珍贵信件,全方位解读《荒原狼》!
后记
译后记 众妙之门
文泽尔(译者、作家,
翻译过多部经典德语著作,
包括《黑塞童话》《城堡》
等。)
导语
无论在日耳曼语言文学
领域、欧美还是中国,无论
在身居象牙塔尖的大儒之间
,还是普通大众读者当中,
自1927年《荒原狼》出版
面世之日算起,近百年来,
关于本书的探讨与研究几乎
从未中断过,甚至随着历史
大势的起伏,更有一浪盖过
一浪之声势。在文化界,它
为战后的嬉皮士运动提供了
一份纲领,并被20世纪六十
年代欧美大部分青年视为必
读之书。单论销量,在任何
一份与现代德语文学相关的
权威榜单上它都稳居前十,
德国、奥地利、瑞士几乎每
间书店的架子上都能觅得它
的踪迹,各种语言的译本遍
布全球,总销量数以亿计,
它在苏联、日本甚至泰国也
是家喻户晓的世界级名著。
论影响力,1946年,黑塞
凭借此书获得了第二次世界
大战结束后的首届诺贝尔文
学奖;半个多世纪后,《明
镜》周刊评选“二十世纪百
大图书”、费舍尔出版社联
合《法兰克福汇报》评选“
德语百大”、《纽约时报》
评选“全球百大名著”,《荒
原狼》全都位居前列。早在
出版的第二年,德国文豪托
马斯·曼就在写给黑塞的信
中盛赞道:“《荒原狼》令
我在时隔多年之后,再次品
味到了阅读的妙处。”1948
年,在为美国版《德米安》
撰写的导读中,托马斯·曼
则将《荒原狼》与《尤利西
斯》《伪币制造者》划为一
类,认为其“实验性之激进”
开创了一代写法之先河。
二十世纪德语文坛的闪
耀群星当中,若论对中国文
化的热爱之炽烈、理解之深
刻,几乎无人可望黑塞项背
——这种热爱与理解当然不
可能凭空得来,也不可能引
而不发。作为黑塞诸多作品
中的里程碑式杰作,《荒原
狼》对东方的致敬不仅深沉
而含蓄,也是全文如万花筒
般变幻莫测的核心连锁中不
可或缺的一环。本文尝试以
介绍《道德经》与黑塞之间
建立关联的过程引绪,结合
书中细节及创作年代、背景
,在探索伟大作家心路历程
的同时,以抽丝剥茧的方式
为广大读者逐一开启《荒原
狼》的“众妙之门”。
为《荒原狼》奠基
《道德经》首章有云:“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
非常名。……此两者同出而
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短短三十余
字,却仿佛字字契合《荒原
狼》之神髓,尤其是“众妙
之门”这一提法,简直可作
为全书后半段哈利·哈勒进
入魔幻剧场后大段遭遇的最
精妙简洁之概括。但凡同时
熟读本书与老聃《道德经》
的读者,很难不去联想两者
之间这种跨越漫长时间与遥
远空间的紧密联系,也很难
不去质疑两者之间或许存在
着某种超越偶然巧合的因果
关系,即出生于南德小镇卡
尔夫的德语作家赫尔曼·黑
塞,在“五十而知天命”这一
年龄节点上,或许是受到了
《道德经》的启发,至少是
受到了部分启发,才最终创
作出《荒原狼》这部以极为
克制的篇幅精心勾勒出一战
后欧洲知识分子精神风貌的
鸿篇巨制的。作为我国先秦
时期的一部重要哲学制作,
《道德经》全书仅五千余字
,却仿佛包罗万象,内容涉
及宇宙万物与人类个体、社
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其核心
思想在于“道法自然”,套用
部分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即
认为人应该借由对“道”的认
知与理解来达到和谐自在的
“自我”调和境界;“道”的定
义如段首所述,可以用言语
宣讲描绘的,都并非“常道”
,真正的“道”是“不可道”的
、“玄之又玄”的,我们通常
将之理解为大自然正常运转
所呈现出的亘古不变之规律
,人唯有顺应这些规律,才
能自在坦然地生活:这恰恰
也是《荒原狼》全书试图阐
明的主旨。
想要真正理解伟大作家
的伟大作品,必然要从对作
家个人经历的了解开始。
……
面对这种矛盾时,应该
怎么解决呢?《道德经》中
提供的应对方法是:“是以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
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
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
居。”很容易看出,此处的“
圣人”针对的恰恰是《荒原
狼》中的“不朽者”,要达到
这样一重境界,要做到的就
是“无为”和“不言”,这就又
回到了“道法自然”的本源上
。再来看《荒原狼》中的解
决办法,无非是顺应内心无
数种不同的哈利,放下对“
人”与“狼”这种强硬二元区
分法的执念,进行无数次棋
子游戏,无论天意如何变化
,始终都要用幽默和笑去面
对人生——瞧瞧,模板一般
的“道法自然”,简直可以拿
来作为德文版《道德经》中
此段内容的注解了。
黑塞在写给罗曼·罗兰的
信中明确表示,多年以来,
道家思想给了他极大的智慧
与慰藉,“道”对于他而言,
意味着生活的全部真谛。与
其他一些译本不同,史陶斯
版本的“道”在德语中被音译
为Tao,这也是符合“玄而又
玄”思路的。可以说,黑塞
的创作真正理解了“道”的妙
处。《荒原狼》中随处可见
的精妙语言与优美句式,不
过是最上层的表象;以“道”
为容器来承载故事、抚平时
代夹缝之间世人们心灵上寂
寥难言的病症,乃至超越其
创作年
书评(媒体评论)
黑塞的个人危机在充满
奇思妙想的小说《荒原狼》
中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部灵
感迸发的小说描述了人性的
分裂,故事的主人公脱离日
常生活中的社会和道德观念
,在欲望和理性之间挣扎。
——1946年诺贝尔文学
奖颁奖词
在《荒原狼》这本书中
,你会看到自己内心的恐惧
,也能找到走向幸福的道路

——本书编辑 张楚悦
精彩页
哈利·哈勒的手稿——仅供狂人
这一日已逝去,诚如每一日之所往。我将这一日引到身边,用我那简单而原始、畏畏缩缩的生活方式,温柔地扼杀掉了它。我工作了几小时,翻了翻旧书。疼痛折磨了我两小时,疼痛是上了年纪的人难以避免的状况,我吃了药,为疼痛可以被智取而倍感欣喜。我洗澡了,躺在热水里,全身浸泡在舒服的暖意中。我收了三次邮件,逐一翻阅,所有这些可有可无的信件与印刷品。我循例做了呼吸训练1,但为了舒服图省事,今天省略了思维训练。我去散了一小时步,发现天空中涂抹着美丽、精致、稀罕的羽毛,那是浮云呈现出来的纹路。非常美好,跟翻阅旧书、躺在温暖的浴缸里一样,一切都很美好,但是——从整体上而言——并不能算是个引人入胜的好日子,更称不上是个光芒四射、幸福又快乐的日子。实际上,这只是我所经历的诸多日子当中的一个,就我个人看来,类似这样的日子,我已经安安稳稳地过了很久,全部都是些正常、寻常的平凡日子:一个总是这也不满意、那也不满意的老家伙,拥有恰如其分的舒适与惬意,过着得过且过、不温不火的生活,没有任何特别难挨的苦痛,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忧虑,没有任何实实在在的悲伤,同样也没有绝望——这样的日子完全可以持久忍受下去。在这些日子里,甚至连是否应该效仿阿达尔贝特·施蒂弗特1以剃刀自刎这个问题,我都客观、冷静地考虑过,甚至在考虑的时候,也并没有什么兴奋或不安的感觉,心情非常平静。 谁又曾品尝过另外一类日子的滋味呢?那些糟糕透顶的日子,要么痛风发作,要么头痛难忍——像这样的一种剧痛,牢牢扎根在眼球后方,魔鬼般地牵扯着眼睛和耳朵的每一次动作,将原本的快乐统统变成了折磨。抑或是那些灵魂处于死亡边缘的日子、那些内心空虚又绝望的日子。这样那样的凄惨日子,在这颗持续不断被破坏、几乎快被股份制公司给吸干的地球上,人类世界和所谓的文明文化,沉浸在其湮灭的、卑劣的、疲软无力的嘉年华游园会式的流光溢彩之中,像个令人作呕的坏家伙,动不动就咧开嘴冲着你怪笑,死死缠住你,在其自我病态中将我们逼到忍无可忍的绝境,难受程度早已登峰造极——品尝过上述地狱般日子的人,对今天这样的正常日子、这种不好不坏的日子自然感到非常满意。像这样的一个人,他心怀感激地坐在温暖的火炉旁,在阅读早报时同样心怀感激地发现,又是没有爆发战争的一天,没有新的独裁政权建立,政治和经济方面也没有出现什么特别明显的混乱状况。此人心怀感激地取出自己那把已经有些斑驳的莱雅琴1,弹唱一曲内容恰如其分、情感投入适度、几乎可以称得上欢快的感恩圣咏2,用这首小曲来烦扰他那位沉默又温和、有点儿像是被溴剂3给迷得晕晕沉沉的“满足程度大差不差神明”4,氤氲在这心满意足的沉闷无聊气氛中,氤氲在这值得欣慰、值得感激的无痛苦环境中,沉闷且不断点头的“大差不差神明”,跟弹唱圣咏、头发略显花白的“大差不差凡人”这两位看起来简直就像是一对双胞胎。 P27-29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3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