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网络剧,是一种以互联网为首播媒介的剧集系列。在“自制元年”2014年,网络剧因其狂欢式的戏仿和颠覆,被归入亚文化的范畴。2020年,备案公示的网络剧部数已远超传统电视剧部数,网络剧成为影视剧的主要传播途径。持续扩大的受众群体是网络剧发展的关键原因。受众作为话语建构主体,它与网络剧文本、社会、文化、媒介的关系经历了意义的复杂角力。 本书作者自2013年起成为网络剧受众,并深度参与线上虚拟社区讨论、线下受众活动,在研究中融合了受众和研究者的双重视角。本书将网络剧文本看作受众话语构建的场域和路径,呈现出受众如何与网络剧互动的图景,记录了网络剧如何以剧集的形式回应受众在现实情境中的文化期许。 作者简介 胡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讲师,复旦大学传播学博士。主要从事新媒体语境中的大众文化生产与传播研究,已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十余篇。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网络剧研究的背景 第二节 受众研究的理论路径 一、受众研究范式 二、文化研究中的受众 三、文本和受众的关系 四、民族志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国内外网络剧研究 一、国内网络剧研究的主要视角 二、国外网络剧研究的重要观点 第四节 网络剧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网络剧受众的观看习惯 二、网络剧受众的快感分析 三、网络剧文本的意义生产 四、网络剧受众所处的社会情境 第五节 网络剧研究的意义 一、结构性情境与网络剧受众 二、媒介技术与大众文化生产 三、互联网与受众话语表达 第六节 网络剧研究的设计 一、网络剧研究的方法 二、网络剧研究的过程 第七节 网络剧的界定及发展简述 一、网络剧概念的界定 二、网络剧的发展简述 第二章 网络剧:狂欢式的世界表征 第一节 广泛的平等参与 一、回归“自我”:日常生活的构建 二、人与人之间实现不拘形迹的自由接触 三、开放式的文本生产与传播 第二节 诙谐和插科打诨 一、情节:荒诞离奇和拼贴杂烩 二、人物:生活化的小人物和大人物 三、语言:插科打诨和夸张讥讽 第三节 俯就和颠覆 一、为“伟大的陈规”脱冕 二、为“自由的小民”加冕 第四节 粗鄙的降格 一、粗鄙的语言:通俗与野性 二、粗俗的角色:骗子、小丑和傻瓜 三、粗糙的生产艺术:权且用之 第三章 网络剧受众的观看行为分析 第一节 移动观看 一、主宰:观看随时随地、不受限制 二、陪伴:随身携带、适应各种场景的伴随者 三、逃离:脱离出现实中难以忍受的环境 第二节 选择倾向 一、受众普遍接受的网络剧文本 二、受众对于网络剧文本的选择差异 三、为认同付费的网络剧会员 第三节 作为仪式的集体观影 一、共同在场的仪式互动 二、弹幕与虚拟共同在场 第四节 网络剧虚拟社区 一、虚拟社区 二、网络剧虚拟社区的形成 三、网络剧虚拟社区的关系构建 第四章 受众观看网络剧的快感分析 第一节 网络剧的受众快感:多义性快感 一、个体、文化、社会中的快感 二、符号、意义、传播中的快感 第二节 网络剧的受众快感:生产者式快感 一、受众快感的意义生产性 二、受众快感与意义的相关性 三、快感与意义的功能性 第三节 网络剧的受众快感:冒犯式快感 一、话语抗争的快感 二、身体狂欢的快感 三、尴尬的快感 第五章 受众话语表达与社会情境 第一节 受众的主体性与言说 一、受众主体性与社会交往 二、网络剧受众的话语建构 三、言说与回应:受众话语表达 第二节 社会:网络剧生产的社会情境 一、变迁:社会发展与焦虑断裂 二、分化:层级差异与群体认同 三、文化:从现代到后现代 第三节 媒介:受众角色的流动边界 一、参与网络剧生产和传播的媒介 二、网络剧媒介中的受众 三、媒介权力的偏向 第六章 总结与思考 第一节 总结 一、情境:社会、媒介、文化的合力 二、表征:狂欢式的文本 三、主体:受众的差异与认同 四、话语:积极的意义生产者 第二节 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网络剧受众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附录三 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后记 序言 《言说与回应:网络剧 受众话语建构》一书将网络 剧文本看作受众话语构建的 场域和路径,是一个关于受 众如何与网络剧互动的研究 ,记录了网络剧如何以虚构 类剧集的形式表达受众在现 实情境中的文化期许。 本书从网络剧文本特征 入手,探讨了网络剧受众在 观看方式、媒介使用、选择 偏好等方面的异同,并结合 当下社会情境,分析网络剧 受众特性;探索媒介技术发 展带来的大众文化生产者角 色转变;讨论互联网时代的 话语表达。本书期待通过对 网络剧和受众的研究,加深 了解受众借助网络空间进行 的文化意义的表达及构建途 径和机制,并以此为基础探 讨媒介的发展趋向。 第一章为绪论,介绍网 络剧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 、研究意义、研究过程和实 施过程。迅速增长的网络剧 受众,是最直接的研究触发 因素。研究问题主要围绕网 络剧受众的观看习惯、快感 分析、意义生产、社会情境 展开。研究聚焦受众的网络 剧观看行为,并以受众为出 发点,探讨社会环境以及与 之相伴的社会需求。传播学 受众研究的传统,在本章中 作为研究的理论路径出现, 并指导随后的每一个研究步 骤。为了兼顾质性研究和量 化研究,研究方法采用深度 访谈和问卷调查两种主要方 式。在分析对网络剧的已有 定义后,提出本研究对于网 络剧的界定,“网络剧是一 种以互联网为首播媒介的剧 集系列”。之后的讨论,都 以此为起点展开。 第二章从巴赫金的狂欢 理论出发,分析网络剧的文 本特征,探讨网络剧作为狂 欢式的世界表征,论述网络 剧呈现的“狂欢式”范畴。第 一,广泛的平等参与。网络 剧不对大众进行他者化的再 现,而是展示大众的日常生 活;建构一种人与人之间不 拘形迹的接触,打破等级之 间的差别;实现开放式的文 本生产与传播。第二,诙谐 和插科打诨。在情节方面, 网络剧采用碎片化、拼贴式 的情节组合,通过增加新奇 感和陌生感,使受众在循规 蹈矩的寻常世界中获得全新 体验。在人物设置方面,网 络剧通过刻画庸常的角色, 制造幽默诙谐的喜剧效果。 在语言方面,网络剧运用戏 仿和拼贴,使用诸多插科打 诨、夸张讥讽的对白,增加 狂欢节的气象。第三,俯就 和颠覆。网络剧充满打破经 典、传统和常规的俯就,让 原本被遮蔽的小人物成为主 角和英雄。第四,粗鄙的降 格。粗俗俚语引人发笑,骗 子、小丑和傻瓜等边缘化的 角色成为中心,加之粗糙、 毫无规则可言的制作和形式 ,都是网络剧狂欢本质的体 现,同时也使网络剧成为人 们摆脱压制力量、逃离繁琐 乏味的常规生活。 第三章聚焦网络剧受众 的观看方式和选择偏好。受 众最常使用手机进行网络剧 的移动观看,实现随时随地 、不受限制的观影,使网络 剧可以随身携带、适应各种 场景,并帮助他们脱离现实 中难以忍受的环境。受众在 选择网络剧文本时,具有明 显的整体倾向:喜剧是最受 青睐的网络剧类型,偶像言 情、悬疑惊悚、科幻魔幻是 受众最常观看的三种类型。 同时,受众在年龄、性别、 学历等方面的差别,与受众 的选择相关。在年龄方面, 18~24岁的受众在三种类 型的网络剧中,都是最大的 观影群体;在性别方面,对 网络剧类型选择的影响并不 明显,网络剧中的核心角色 对于受众性别结构的影响较 大;在学历方面,受众人数 最多的是高中/中专学历, 且在整体上呈现低学历的态 势。受众为了表示认同,选 择付费观看。在现实情境和 网络情境中的群体观影,体 现共同在场的仪式互动,同 时通过交流沟通、共同经验 而达成意义共享。 第四章重点讨论网络剧 受众在意义层面的快感,注 重对快感和个体、文化、社 会之间关系的解读。网络剧 受众快感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讨论,即生产者式的快感和 冒犯式的快感。网络剧是多 义性的文本,受众是生产者 式的受众,有生产者式的快 感,实现的快感结合了相关 性、功能性、生产性三者。 受众生产的意义与受众的生 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 对受众产生切实的影响。在 心理层面,帮助受众自我呈 现、自我认可、消除孤独感 ;在现实层面,帮助受众扩 大社会交往,模拟对生活的 假设和想象,也是受众理解 现实的参照。而且网络剧受 众以富有创造性的、灵活的 、敏捷的游击“战术”,回避 规训力量,获得话语抗争的 快感。对经典的挪用和对权 威的戏谑,以及时空、身份 、等级的颠倒,使受众获得 解除权威压力、重建制度和 秩序、打破权势和等级差别 的愉悦感。另外,还存在第 三种快感,即尴尬的快感。 在生产与冒犯、规训和躲避 的碰撞中,受众知晓规则界 限,也在回避规训,从而产 生尴尬的快感。 第五章将受众话语和网 络剧发展放入更为广阔的社 会情境,讨论二者所处的社 会、文化语境,以及媒介在 其中的作用。分析受众在同 网络剧文本和意义的互动中 确立主体性的过程,并讨论 “网络剧受众”所蕴含的内涵 意义。随后讨论促使网络剧 及其受众出现和发展的社会 情境。急速变迁的社会,增 加了个体的焦虑感和孤独感 ,同时引起了社会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