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少年与张骞的丝路探险(共4册)》是由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探险家彭绪洛,以“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历史事件为主题,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一系列探险故事,包含《遇见汉武帝》《匈奴国历险》《胡杨林奇遇》《重回长安城》。 11岁的少年虎克是一位小小探险家,在拨弄爷爷留给他的“神秘钟”时,神奇地穿越到了遥远的西汉。在那里,他遇见了西汉使臣张骞和匈奴向导甘父,并和他们一起出使西域,亲历张骞开拓丝绸之路的艰难历程。作者用令人惊叹的想象和凝练有力的个性化语言营造出一场既精彩又励志的穿越时空之旅,不仅让小读者了解了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过程,认识了张骞、军臣单于等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也让他们了解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胡杨林等独特的地形地貌;同时,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小读者将与虎克、张骞和甘父一起,走过匈奴、车师、大宛、大月氏等西域古国,初步建立起丝绸之路的地理概念,激发探索丝绸之路的浓厚兴趣。 在出使西域的艰难过程中,虎克与张骞、甘父建立起了坚不可摧的友情,虽然一路坎坷,但他们不气馁、不放弃。被匈奴囚禁时,他们积极周旋;遭遇沙尘暴时,他们机智自救……小读者在阅读中将感受到勇敢自信的巨大力量,收获豁达从容的人生智慧。 作者简介 彭绪洛,儿童文学作家、探险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原创儿童探险小说领军人物。 出版有长篇小说《兵马俑复活》、《少年冒险王》系列、《楼兰古国大冒险》 、《宇宙龙骑士》、《虎克大冒险》等60余部。 曾获冰心儿童图书奖 ,中国首届土家族文学奖,湖北省“五个一”工程奖,湖北文学奖,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奖、屈原文艺奖等奖项,作品入选“中国文艺原创精品出版工程”,有多部小说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和舞台剧。 曾经徒步穿越敦煌段雅丹龙城、神农架无人区和古蜀道,攀登过海拔5396米的哈巴雪山,自驾走过滇藏线、川藏线和青藏线,成功穿越过罗布泊,到达过楼兰古城、余纯顺遇难地、塔克拉玛干沙漠、高昌故城、塔里木盆地等神秘之地。 目录 《遇见汉武帝》 第一章 神秘少年 第二章 回到西汉 第三章 灾难预言 第四章 初见张骞 第五章 难友交心 第六章 阿布投诚 第七章 张骞请缨 第八章 使者启程 第九章 两个副将 第十章 进入甘肃 第十一章 发生争执 第十二章 土塬遇险 第十三章 草原人家 第十四章 偶见岩羊 第十五章 深入大漠 第十六章 星夜谈心 第十七章 黄沙风暴 第十八章 宝贝遗失 第十九章 出现逃兵 第二十章 匈奴铁蹄 《匈奴国历险》 第一章 痛失伙伴 第二章 短兵相接 第三章 张骞投降 第四章 匈奴首领 第五章 军臣单于 第六章 张骞舞剑 第七章 匈奴公主 第八章 一杯毒酒 第九章 匈奴新娘 第十章 变相软禁 第十一章 忍辱负重 第十二章 神机妙算 第十三章 草原赏雪 第十四章 西域厨房 第十五章 神奇甜品 第十六章 公主伤心 第十七章 危险试探 第十八章 化险为夷 第十九章 单于过寿 第二十章 永别战友 《胡杨林奇遇》 第一章 再入王庭 第二章 结交新友 第三章 贵人指路 第四章 抵达车师 第五章 沙漠危机 第六章 海市蜃楼 第七章 日光蒸馏 第八章 甘父遇险 第九章 胡杨密林 第十章 焉耆葬礼 第十一章 捕猎野猪 第十二章 与狼搏斗 第十三章 塔里木河 第十四章 强渡塔河 第十五章 葱岭暴雪 第十六章 逗留大宛 第十七章 大月氏国 第十八章 张骞脱险 第十九章 拒绝联盟 第二十章 等待转机 《重回长安城》 第一章 无奈返程 第二章 莎车富豪 第三章 死亡之海 第四章 再遇沙暴 第五章 营救伙伴 第六章 过境于 第七章 昆仑遇险 第八章 生命危机 第九章 祁连山下 第十章 到达楼兰 第十一章 南逃羌中 第十二章 思念妻儿 第十三章 再次被浮 第十四章 保全性命 第十五章 单于去世 第十六章 重返长安 第十七章 苦尽甘来 第十八章 新奇物种 第十九章 叛徒自首 第二十章 回归现代 序言 如果没有张骞 彭绪洛 因为喜欢探险,同时 也因为自己主要创作探险 小说,所以我非常崇拜中 国历史上那些大探险家, 汉代出使西域的张骞就是 其中之一。 我不仅崇拜他们,还 去研究他们,走他们走过 的路,感受他们曾经的感 受,领悟他们的思想,真 正地走近他们。 张骞是我国汉代杰出 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 家,更是丝绸之路的开拓 者,他的故事被司马迁写 进《史记·大宛列传》。 司马迁称张骞出使西域, 打通丝绸之路的行为为“ 凿空”。可见,在司马迁 心中,张骞出使西域是一 件前无古人的壮举。因为 ,他凿空的“隧道”途经敌 国匈奴,这比打通一条隧 道、凿空一座大山要危险 、复杂得多。 当时,汉武帝反击匈 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去 中亚联络大月氏,夹击匈 奴。公元前139年,张骞 率领一百多名随行人员, 由匈奴人甘父为向导,从 长安出发前往西域。这个 庞大的使者团一路上穿越 戈壁滩、翻越“世界屋脊” 葱岭,还要抵抗匈奴的阻 击。 一行人西行进入河西 走廊,不幸碰上匈奴的骑 兵,全部被抓获。匈奴单 于为收买、拉拢张骞,打 消他出使大月氏的念头, 对他进行种种威逼利诱, 但都未达到目的。于是, 张骞被扣留在匈奴长达十 年之久。张骞始终没有忘 记汉武帝赋予自己的神圣 使命,没有动摇出使大月 氏的意志和决心。 公元前129年,张骞趁 匈奴人不备,带领其随从 逃出,最后成功到达大月 氏。令他感到意外的是, 在他返回时,不小心又被 匈奴兵抓获,扣留了一年 。公元前126年,匈奴发 生内乱,张骞和甘父趁机 逃脱。他们跋山涉水,历 尽千辛万苦终于返回大汉 。此时,原本一百多人的 庞大的使者团只剩下张骞 和甘父两个人。张骞始终 想着汉武帝的重托,想着 自己的职责所在,忍辱负 重十几年,终于不负众望 ,完成了使命。 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 域,打开了中国与中亚、 西亚、南亚乃至通往欧洲 的陆路交通。从此,中国 人通过这条通道向西域和 中亚地域的国家出售丝绸 、茶叶、漆器和其他产品 ,同时从欧洲、西亚和中 亚引进宝石、香料、玻璃 器皿等产品。 张骞还从西域带回了 多种多样的水果、坚果和 蔬菜种子,比如核桃、蚕 豆、芝麻、葡萄、石榴、 香菜、胡萝卜、黄瓜、大 蒜等,丰富了大汉百姓的 食物种类;还从龟兹带回 了神奇的乐器,比如胡琴 ,动听的乐曲让大汉百姓 享受到更加丰富的文化生 活。因此,张骞被称为“ 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 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 人”。 我常常思考:为什么 张骞能够成为如此伟大的 人,造就这样一番了不起 的事业呢?在研究了很多 关于他的史料、故事之后 ,我不得不感慨,张骞之 所以能够创造历史,成为 一个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人 ,首先是因为他具有持之 以恒、坚韧包容的性格, 这些优秀的性格使他成为 一代杰出使节;其次是因 为他具有缜密细致的观察 力、善于记忆和学习的智 慧、健康的体魄、灵巧的 实践能力,这些优秀的品 质让他成为一名不朽的探 险家;而最重要的是,他 具有超凡的恒心、毅力, 以及非常强大的信念,这 些卓著的优点让他能够不 畏艰险、不惧强权、不忘 初心、坚守使命,最终成 就凿空西域的大业。张骞 身上有太多优秀的品质, 值得我们后辈仔细研究、 学习,并认真地继承。 为了创作《少年与张 骞的丝路探险》,我除了 研究非常丰富的史料,还 走了张骞当年走过的路, 深刻地感受到这一路的辛 酸不易,从而更加能体会 他在两千多年前徒步出使 西域的艰难,以及从不放 弃的伟大。 我走了敦煌、罗布泊 、楼兰、伊宁、乌孙古道 、库尔勒、哈密等张骞曾 经走过的地方。每走一段 路,每到一个地方,我都 更能感受他的豪迈,领悟 他坚持梦想的意义。 我在西北塞外,也曾 遇到猛兽、赶上自然灾难 ,当时的惊悚、狼狈甚至 绝望让我始终难以忘怀。 我还清楚地记得2010年 10月4日,我和司机在夜 晚出楼兰古城时落单并迷 路了。我很明白在这个区 域落单和迷路,就意味着 死亡。当时我和司机特别 紧张,全身的衣服都汗湿 了。但我们马上调整心态 ,把车停下来,沉下心来 思考对策,冷静地寻找出 路。后来,我们仔细地观 察,发现在地势低凹处, 有马上就要被风抚平的前 车轮的痕迹,这才得以逃 生。 2011年2月28日,我去 攀登海拔5396米的哈巴 雪山时,在山上遇到暴风 雪,差一点儿葬身在雪山 之上,第一次真正体会到 “寸步难行”一词的含义。 2018年8月,我徒步穿 越乌孙古道,在翻越海拔 3755米的琼达坂时,所 穿的登山鞋因年久老化, 鞋底脱落了,我换上一双 过河的溯溪鞋继续行走。 后来遇到雨雪天气,我身 体严重失温,差一点儿永 远留在乌孙古道上。 我走在这样的旅程中 ,时常会想起两千多年前 的张骞,思考他坚持外交 梦想的意义,从中生发出 继续前行的勇气,支撑我 自己完成征途。 我的行为被很多评论 家和读者称为是在用生命 写作。其实,我是在通过 创作作品,与读者们 导语 全面展现古代丝绸之路,为小读者初步建立起丝绸之路的地理概念; 通过人物故事讲解西汉历史,激发探索丝绸之路的浓厚兴趣; 以古代丝绸之路路线图为线索,让小读者获得丰富的地理知识; 在穿越故事中,让小读者在阅读中了解探险常识; 语言独具特色,历史感、紧迫感、神秘感、热血感,提升小读者阅读品味、写作水平; 强调“战友”情谊,让小读者感受被挫折磨砺过的友情更坚固; 紧密结合情节设置“知识链接”和“互动天地”,让内容更丰富。 精彩页 三月,春光明媚,顾守郡郊外的仙女山正是草长莺飞的好时候。这一日,天气晴朗,碧蓝的天空好像一块晶莹的琉璃。白云朵朵,在清透的空中变化成各种造型。 一列车队浩浩荡荡地驶入仙女山下的官道。在这列车队中,打头阵的是几个骑着战马的官兵。他们个个身披战甲、持刀佩剑,威风凛凛。骑兵之后是一列手持长矛、腰配盾牌的卫兵。卫兵排成两列,齐头并进,动作整齐划一。 卫兵身后,紧跟着十几辆囚车。这些囚车皆用高头大马拖动,囚笼皆由成年男人手腕粗细的木棍制成,坚固异常。多名小兵跟随在囚车旁,不时把鞭子甩在马匹身上,驱使它们拖着囚车快速前行。 每辆囚车里都塞满衣衫褴褛、满面愁容的犯人。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虎克真的很难相信这十几个狭窄的囚笼里竟然装得下卜百名犯人. 突然,有两个人朝囚车走了过来。他们穿着灰扑扑的粗布衣衫,背上背着砍好的柴火。看起来,这两个人应该是樵夫。他们见到这车队,赶紧避让在一旁。 “轰隆隆隆”,囚车从两人面前驶过,扬起好多尘土。一个樵夫无意间瞟了一眼囚车里的人,便大惊失色地喊道:“妖怪!” 这囚车里的犯人,每个都五大三粗,头发也不同于大汉人又黑又直的头发——他们的发色要么是褐色的,要么是棕色的,要么是铁锈色的,而且还微微卷曲;更怪异的是,他们的鼻翼很宽,眼珠子跟猫眼一样泛着茶色的光,有的犯人还长着特别浓密的胡须。 “没见识,”另一个樵夫嘲笑道,“哪里是什么妖怪?我可听说过,这些人啊,是西域来的战俘。” “西域来的?” “可不是嘛。当今皇上圣明,特派兵马大元帅出征西域。最近,前线频频传来捷报,听说大元帅俘虏了不少战俘,会在最近押送回长安。咱们运气好,碰到了。” “你听谁说的这些啊?”这个樵夫看着威风凛凛的官兵,露出敬畏的表情。 “我家隔壁的翠花不是嫁到城里了嘛,上次她回娘家说的。她小叔子可是在县衙里当差的,大小是个官呢。人家当官的人说的话,肯定错不了。”樵夫颇有些得意,仿佛在衙门里当差的人是他自己。 两个樵夫一边议论,还一边好奇地打量着那些西域人。 一个大眼宽鼻的西域人恶狠狠地瞪着两人,嘴里叽哩哇啦地吼着什么。他表情狰狞、眼神凶狠。 “看看这些西域人……” “就是,还是咱们大汉好。” 两个樵夫有些畏惧,身子不由地后退两步,眼睛却不由自主地往囚车里瞧。对于长在山里的樵夫而言,这样的热闹可不多见。 “唧唧……” “咕咕……”忽然,一群飞鸟从山林中飞了出来。它们好像受了惊,胡乱地扑腾着翅膀,把空气搅和得一团乱。有一只鸟突然直直地栽下来,撞上一匹马。 领头的一个骑兵惊道:“怎么回事?难道这林子里有什么猛兽不成?” 他身边的同伴故意逗他道:“猛兽?老虎还是熊瞎子?这样的野兽,怎么会看上没几两肉的小鸟?”谁知,他话音刚落,他的坐骑忽然嘶鸣一声,不再前进。“黑风,你怎么了?”骑兵拍了拍马。这匹马烦躁地在原地踩了几下,仍旧止步不前。 “呦呦——”不仅是黑风,其他的马也都停止前进,暴躁地在原地踏步。有的马还仰天长啸,不安地喷出粗重的气息。 “怎么回事?”负责本次押送的少将军问。他脸色阴沉,惊疑地环顾四周。他知道动物比人敏感,猜想它们可能先察觉到了什么不对劲儿。莫非,附近有劫囚的人?不对啊,这些人都是来自匈奴的战俘,如果他们的同伴想营救,应该在关外动手,不会等到现在。这里可是顾守郡,离长安城不过百里,只有两日的路程了。 马群还在嘶鸣。那个面相凶狠的匈奴人警惕地看向四周。两个樵夫也感到不安了。一种诡异的气氛弥漫开来。 “轰——”一声闷响忽然从地底发出。这声音很大,震得人耳膜隐隐作痛。下一刻,地面竟然剧烈地抖动起来,如筛糠一般。 无数大大小小的石块从仙女山上滚落而下,树木猛地摇晃,像在跳一段疯狂的舞蹈。此时,天空也出现了异相:一块巨大的乌云飘了过来,笼罩在仙女山山头,天色一下变暗了。 “地龙翻身了!”一个樵夫大喊一声。他吓坏了,脸色顿时变得煞白。随着地面的拱动,他被掀翻在地。所有的马狂躁起来,有的奋力扬起上半身,将背上的骑兵摔下去。 “下马!”少将军命令道。他目光如炬,掷地有声。但是,他心里其实在暗暗叫苦:地龙翻身?我们竟然会碰上地龙翻身?倒霉! “哈哈哈!” “哇哇哇!” 不同于士兵们的紧张焦灼,那些被俘的匈奴人各个张牙舞爪,兴奋异常。 一个俘虏用蹩脚生硬的汉语说:“这是老天爷对你们的惩罚!你们的恶行,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哈哈哈!”他张狂地大笑着,表情狰狞。其他战俘则开始用力地晃动囚车,企图趁乱逃走。 还好,这次的“地龙翻身”幅度并不大,而且囚车异常坚固,人的血肉之躯根本无法撼动。少将军放下心来。 “都趴在地上,别乱动!”少将军大喊一声。 这些训练有素的士兵纷纷照做。 “轰——”一块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