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经济特区发展报告(2022版2021)/经济特区蓝皮书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
作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经济特区蓝皮书:中国经济特区发展报告(2021)》全书分为总报告、专题研究报告、特区发展分述报告和特区发展动态考察报告四个部分。其中,总报告是全书的基本纲要,是站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规划的角度,对中国经济特区,包括改革试验区和部分新特区一年来发展状态的整体评述。专题研究报告以特区的发展现状及其比较分析、政策建议为切入点,对特区所面临的转型问题、资源的使用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科技创新问题、金融体制改革问题、特区文化产业问题等进行了综述分析,并针对每一具体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特区发展分述报告是对五大传统特区及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一年来发展状况的历史性记录与梳理,偏重对不同特区特殊问题的此较,重点在于对不同特区进行个案分析。特区发展动态考察报告是为了及时反映中国区域发展战略调整情况及介绍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经济特区发展状况所做的一个此较灵活且具有广泛扩展空间的结构安排。 作者简介 陶一桃,1958年4月生于哈尔滨,1986年考取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经济思想史专业博士研究生,从师于著名学者胡寄窗先生,1989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4年7月调入深圳大学,曾任深圳大学经济系主任、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经济学院院长,现任深圳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大学政治经济学学科带头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兼任武汉大学社会保障中心研究员、博士生指导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社科联第四、第五届委员;广东省经济学会副会长;广东省《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自2009年以来一直担任深圳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地方领军人才;深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深圳市第五届政协委员;深圳市妇联第二、第三届执委。 陶一桃教授长期从事中西方经济思想与理论研究,研究领域涵盖经济思想史、经济史、制度经济学和经济文化研究等领域,近年来致力于对中国改革开放史、中国经济特区发展史和中国近现代经济思想史与中国道路理论的研究。 目录 深圳奇迹与中国共产党的改革智慧(代序) 陶一桃 Ⅰ 总报告 1 中国经济特区发展年度报告(2021) 陶一桃 李猛 车达 一 2021年经济特区发展的背景基础 二 经济特区进展与评述 三 经济特区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和机遇 四 对策建议 Ⅱ 专题研究报告 2 中国经济特区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报告 袁易明 杜亭亭 3 中国经济特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评估报告 钟若愚 吴文宗 岑育文 李愉欣 黄文宇 4 中国经济特区创新发展报告 黄义衡 赖婷 5 中国经济特区社会保障发展报告 高兴民 丘枫 陈仕江 6 中国经济特区人才特区建设报告 张克听 鲜林纹 冯家威 7 中国经济特区金融产业发展报告 郭茂佳 8 中国经济特区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钟雅琴 杨清童 Ⅲ 特区发展分述报告 9 深圳经济特区发展报告 伍凤兰 张凯越 10 珠海经济特区发展报告 陈红泉 11 汕头经济特区发展报告 马丽梅 孟霏 12 厦门经济特区发展报告 周轶昆 张培喜 唐辉 13 海南经济特区发展报告 刘伟丽 陈腾鹏 14 上海浦东新区年度发展报告 章平 杨帆 陈旺 15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报告 李桐 Ⅳ 特区发展动态考察报告 16 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发展报告 雍炜 17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 范霄文 18 中国图们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沈万根 赵宝星 19 深圳湾区经济报告——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视角 李凡 刘承君 吴一菲 20 新疆新兴经济特区发展报告 王保卫 李聿岢 后记 Abstract Contents 序言 深圳奇迹与中国共产 党的改革智慧(代序) 陶一桃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辉 煌而又艰苦卓绝的发展 历史中,改革开放无疑 具有其独特的历史意义 及理论与实践价值。如 果说始于1978年的改革 开放,彰显了中国共产 党人自我革命的勇气与 挑战教条主义的大无畏 的批判精神,那么打破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则充分展示了 中国共产党的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与文化自信。深圳经济 特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试验田,作为最 早的改革开放窗口,作 为中国道路的先行者,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先行示范区,不仅以其 自身令世人瞩目的辉煌 成就和发展奇迹证明了 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的 决策是英明的,印证了 中国道路是正确的,同 时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的改革智慧和源自于思 想与道路的力量与魅力 。 纵观经济特区发展的 历程,它的建立与成功 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 的辉煌一笔,它不仅以 改革开放的实践真正推 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 化,还以中国共产党人 在社会转型进程中的不 断探索性突破丰富发展 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为新兴市场经济 国家和转型国家提供了 可以借鉴的发展中问题 的中国解决方案。正如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 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 大会上所说的“深圳是改 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 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 白纸上的精彩演绎”。 一 中国共产党的伟 大抉择:经济特区的创 立与中国道路的开启 在建党百年的历史背 景下,我们从中共党史 的视角出发,回顾、总 结、思考中国经济特区 建立40余年的伟大历程 :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 全中国人民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摆脱传统计 划经济的束缚,探索适 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建 设道路,并以创办经济 特区的方式开启了中国 道路的伟大抉择,才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 大实践,才有改革开放 40余年的伟大成就,才 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 ,才有令世界刮目相看 的伟大的中国奇迹。经 济特区在中国社会制度 变迁的进程中具有不可 替代的地位、功能与独 特的历史使命,经济特 区与中国道路作为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 要内涵与组成部分,也 将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理 论与思想财富。 1980年中共中央和国 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 、汕头和厦门四个“出口 特区”改为“经济特区”。 在中国改革开放40余年 的历史进程中,经济特 区,尤其是深圳经济特 区,就以制度变迁的先 行者和政策性经济增长 极的双重使命与身份, 率先探索着中国社会由 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 的2019年度城市人口吸 引力指数排行榜,排名 前十的城市依次是深圳 、广州、北京、东莞、 上海、成都、苏州、重 庆、杭州、佛山。深圳 海归人才和数字人才的 引进数量,在全国大中 城市中名列第三。人口 无疑是一座城市发展的 核心因素,尤其对一个 在社会转型中成长的城 市而言。一方面,人口 流动的情况,足以体现 一座城市对“人”的吸引 力与魅力;另一方面, 城市自身在获取劳动力 红利和所创造的价值的 同时,更获得了消费能 力,扩大了消费规模。 两者相互促进,又会产 生有利于城市发展的“极 化效应”,以深圳为典型 代表的经济特区,正是 自身发展所产生的“极化 效应”的最大的受益者。 “极化效应”是邓小平“让 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 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 同富裕”思想实施过程中 的产物,它也构成了中 国特色“渐进式改革”内 在的自发溢出的效应。 第一,深圳经济特区 的成功证明,中国共产 党建立经济特区的决策 是正确的。如何在传统 计划经济体系中开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 ,这对中国共产党人来 说是一个既陌生又全新 的问题。一方面,谁都 不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 的;另一方面,万一失 败了,如何将其后果降 至最低,不至于使已经 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雪 上加霜。所以,如何在 计划经济中建立市场经 济的绿洲,无疑是对中 国共产党人的改革意志 与智慧的历史性考验。 深圳、珠海、汕头、厦 门由于地处冷战前沿, 计划经济布局相对薄弱 ,又具有地理位置的优 势(或毗邻港澳,或与 台湾隔海相望);它们 不是计划经济的重镇, 且远离政治中心,一旦 失败对当时的国民经济 体系不会造成伤筋动骨 的影响。正因为如此, 这里成了率先开启中国 改革开放的沃土。可以 说,这既是一个降低改 革的政治风险和成本的 最佳选择,又是一个充 满政治智慧的符合中国 国情的选择。经济特区 的建立不仅大大减小了 在传统意识形态依然占 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社 会制度变迁的阻力,降 低了传统体制依然占据 支配地位情形下制度变 革的成本,而且还成功 地规避了改革开放有可 能带来的各种风险和巨 大的社会动荡,从而使 制度变迁的绩效在短期 内就迅速地显现出来, 并卓有成效地示范于全 国。以建立经济特区开 启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 ,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辉 煌一笔,是马克思主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