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闻一多中国神话十五讲(精)》是闻一多在清华大学开设的神话学课程的讲义,以其深入浅出的语言和幽默风趣的讲述风格受到当时学生的欢迎,汪曾祺、郭沫若、梁实秋都是他课程的粉丝!如果你对中国神话感兴趣,好奇伏羲、女娲、龙凤、大司命、少司命等神话形象到底是怎么回事,一定要读《闻一多中国神话十五讲(精)》! 你为什么是龙的传人? 在远古时期,不同部落的人崇拜不同的动物图腾,认为自己是图腾上动物的后裔。其中有个部落的图腾是一条大蛇。这个以大蛇为图腾的部落慢慢地吞并了其他的部落,也吸收了部分其他部落的特征,为大蛇加入了兽的四脚、马的头、鹿的角、鱼的鳞等元素,这一图腾便成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龙”。这个以龙为图腾的部落也不断壮大,最终成为中国人的祖先,中国人也就变成了“龙的传人”。 远古时期的“洪水神话”可能是真的? 中国神话中广泛流传着洪水造人的故事:在洪水肆虐时,伏羲与女娲躲在葫芦中,浮在水面上,成为人类最后的幸存者。洪水过去后,伏羲女娲二人便在葫芦中结为夫妇,造就了人类,华夏民族就此诞生。据考证,这个故事很有可能反应了远古时期真实的历史,比如人类的起源和天灾的经验。 伏羲女娲为什么是人首蛇身? 伏羲是华夏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他与女娲成婚,生儿育女,成为人类的始祖。而当时的伏羲氏族是蛇部落,蛇是部落的图腾信仰,图腾与祖先这两者的形象渐渐结合起来,让伏羲、女娲一步步蜕变为拥有人首蛇身的超自然形体,而交尾的伏羲、女娲,也成为人们所供奉的神明。 翻开清华百年经典讲义,真正读懂伏羲、女娲、龙凤、司命…… 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中国现代伟大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他在新诗创作和古代文学研究等方面的成就,丰富了我国的文化思想宝库;他“拍案而起”,为民主而英勇奋斗、坚贞不屈的伟大精神,赢得了人民的敬仰和赞颂。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古典新义》《楚辞校补》等。 目录 导读:神话意象的系统联想与论证 I 第一章 伏羲考 第二章 姜嫄履大人迹考 第三章 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 第四章 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补记 第五章 神仙考 第六章 司命考 第七章 端午考 第八章 端午节的历史教育 第九章 什么是九歌 第十章 文学的历史动向 第十一章 “七十二” 第十二章 道教的精神 第十三章 说鱼 第十四章 说舞 第十五章 龙凤 序言 导读:神话意象的系统 联想与论证 ——评闻一多先生的神话 学研究 田兆元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 研究所) 20世纪的30-40年代,中 国神话学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其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神话学自主话语水平提 升,一是神话学研究参与了 民族文化建设的进程。闻一 多先生就是这种学术文化转 变的代表。 闻一多先生从事神话学 研究的时候,是20世纪40 年代前后,那时的中国现代 的神话学已经走过了近30年 的历程。要了解闻一多先生 的神话学研究成就,需要了 解此前的学术背景。在此之 前,中国的神话学已经初步 形成了几个风格不同的派系 。先是有人开始翻译一些希 腊罗马神话,如荷马史诗、 希腊悲剧、北欧传奇等,使 得大家很新奇,觉得这些神 话与中国神话有很大不同, 于是形成了可资与中国神话 比较的对象。接着就有人介 绍西方的神话学理论,而本 土的神话学也得到长足的发 展。 早期有影响的介绍到中 国的神话学理论,是人类学 的神话观。这批人是文学出 身,如周作人,他在20世纪 20年代初就写出西方人类学 神话理论的介绍性的文章; 介绍其学派凡五,分退化说 和进化说两类述之。文章虽 短,但也是当时西方神话学 的学术前沿。周作人成为中 国神话学的早期开创者。但 是,真正对中国神话学研究 作出贡献的是茅盾。他对希 腊和北欧的介绍是卓有成效 的,而他的《中国神话研究 ABC》的出版,才是真正的 中国神话学研究的奠基之作 。如他将中国神话分为北、 中、南三大部类,都是崭新 的见解。泰勒(Edward Buinett Tylor)和安德鲁·兰 (Andreu Lang)是茅盾主 要借鉴的神话学理论的对象 。他们对中国神话学的研究 是以书面文献为主的,几乎 没有借鉴考古资料和田野调 查报告,自己也根本就没有 从事过田野调查。对于他们 来说,与其说是人类学的神 话学研究,不如说是借用了 一些人类学观点的文学神话 学研究。 那时也有少量的民俗学 、人类学工作者到民族地区 进行过调查;一些民俗学工 作者进行过一些民间故事和 神话的搜集,并发表了一些 成果,但整体上影响不是太 大。他们喜欢大段引用外文 ,引用国外的人类学家的说 法,铺排田野材料,却很少 有有价值、有创造性的学术 成就。但是,人类学的神话 理论揭开了中国现代神话学 研究的序幕,其意义是非同 寻常的。 对中国神话文本研究最 有成绩的却是历史学的神话 研究。由于他们对文献的研 究比从事文学和人类学的学 者更为深入,所以,对神话 研究的影响更大。是历史学 界的人首先指认那些中国文 献的资料是神话的,因为在 20世纪前,我们没有神话的 概念。他们大多是本土的研 究者,但与人类学的一些派 系有着奇特的联系,更多的 影响则来自“五四”时期的反 传统习气。先是20世纪20 年代的“古史辨”派,他们承 袭晚清以来的疑古主义思潮 作风,站在所谓反封建文化 的立场上,要把中国古代历 史的早期部分还原为神话— —认为那不是信史,很多乃 是经学家和政治家的伪造, 因而是神话。虽然他们的动 机不是做一个神话学家,但 却使得中国的神话研究学者 眼界大开,这也凸显出本土 的理论思潮的力量。他们对 神话文本的深入解剖也告诉 人们,学术研究仅仅借鉴一 些理论说法是不能有多大作 为的,而文本研读功夫和解 读文本的广泛文化背景,在 神话学研究中更为根本。在 古史辨学者的研究视野里, 一些重要的神话人物如鲧和 禹的神话属性得到了前所未 有的探索,而像孟姜女这样 影响深远的神话传说人物也 被深入研究过,取得突出成 就。应该说,他们是中国神 话研究的实绩所在。“古史 辨”派最后走得太远了,他 们由最初的文化批判,最后 看古代文化变成几乎什么都 是神话了。怀疑一切并不一 定就是科学的,他们怀疑一 些典籍是“伪书”,结果考古 发现证实,那些典籍是真的 。泛神话化的文化观看来站 不住脚,“古史辨”派于是在 大红大紫以后悄然收场。 …… 闻一多先生在神话学研 究方法上的独特创造,为我 们今天的神话学理论和文化 理论建设提供了宝贵资源, 他为我们的理论和学术走向 自立树立了信心。它的更深 层的意义在于:一个学者, 应该肩负起文化独创的使命 ,应该有民族的话语权利, 这不仅仅关于自我尊严,而 是为世界的学术事业作出真 正贡献。 闻一多先生的神话学研 究的原创精神及其实践,为 中国神话学,为中国人文社 科研究自主话语建设树立了 一个光辉的榜样。同时,闻 一多先生的神话学研究,也 为民族文化认同贡献了巨大 力量。他的神话学成就,在 中华民族处在内忧外患的时 代,树立了一面中华民族文 化共同体的旗帜。无论是多 民族共同叙事的龙文化,还 是共同的节庆端午,学术的 洞见也是现实忧思的智慧呈 现。当“古史辨”派悄悄收起 对于传统神话肆意解构的行 为,并将他们曾经大作批评 文章的大禹文化的代表作《 禹贡》做了建设民族文化、 维护国家精神的招牌:《禹 贡》半月刊,这已经预示着 神话 导语 你为什么是龙的传人?翻开清华百年经典讲义,真正读懂伏羲、女娲、龙凤、司命! 闻一多清华神话课程讲义,汪曾祺、郭沫若、梁实秋都爱听! 你为什么是龙的传人?以蛇为图腾的部落不断吞并其他部落,蛇图腾慢慢演变成龙,中国人也成了“龙的传人”。 伏羲女娲为什么是人首蛇身?伏羲、女娲所处部落的图腾信仰是蛇,人首蛇身形象是祖先与图腾结合的结果。 远古时代的“洪水神话”可能是真的?洪水肆虐时,伏羲与女娲躲在葫芦中躲避洪水——这个故事很可能反应了远古时期真实的历史。 为什么用鱼来象征爱情?古人有强烈的生殖崇拜,鱼的繁殖能力很强,所以成了配偶的象征。 龙凤最初和帝王无关?龙凤最初是夏人和殷人的图腾,但随着封建王朝的简历,龙和凤成了帝王的象征。 为什么中国神话总和“七十二”有关?七十二是一年三百六十天的五等分数。“五等分”其实就是传统的五行思想的雏形。 翻开清华百年经典讲义,真正读懂伏羲、女娲、龙凤、司命! 书评(媒体评论) 汪曾祺:闻先生教古代 神话,非常叫座。不单是中 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 讲,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同 学也来听。听闻先生讲神话 ,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 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 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 值得。 郭沫若:闻一多在神话 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 成果,不仅考索赅博、扎实 可信,而且大胆开拓、新见 叠出,自成一家言,因此在 神话学科的研究史上有着独 特的地位,产生了巨大而深 远的影响。他那眼光的犀利 ,考索的赅博,立说的新颖 而翔实,不仅前无古人,恐 怕还要后无来者的。 梁实秋:闻一多研究神 话,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他 视野广阔,除文字学、音韵 学外,还运用生物学、民俗 学、文化人类学、历史学等 多种方法,经史子集无不涉 足,进一步观照整个中国历 史的文化。这是一种融汇中 外、贯通古今的大文学史观 。在他的考证中,使人感受 到一种诗人的激情。 精彩页 一 引论 伏羲与女娲的名字,都是战国时才开始出现于记载中的。伏羲见于《易·系辞下传》《管子·封禅篇》《轻重戊篇》《庄子·人间世篇》《大宗师篇》《胠箧篇》《缮性篇》《田子方篇》《尸子·君治篇》《荀子·成相篇》《楚辞·大招》《战国策·赵策二》。女娲见于《楚辞·天问》《礼记·明堂位篇》《山海经·大荒西经》,但后二者只能算作汉代的典籍,虽则其中容有先秦的材料。二名并称者则始见于《淮南子·览冥篇》,也是汉代的书。关于二人的亲属关系,有种种说法。最无理由,然而截至最近以前最为学者们乐于拥护的一说,便是兄弟说。《世本·氏姓篇》曰: 女氏:天皇封弟娲于汝水之阳,后为天子,因称女皇。 此说之出于学者们的有意歪曲事实,不待证明。罗泌《路史后记》二和梁玉绳《汉书人表考》中的论调,不啻坦白地供认了他们所以不能不如此歪曲的苦衷,所以关于这一说,我们没有再去根究的必要。此外,较早而又确能代表传说真相的一说,是兄妹说。《路史后记》二注引《风俗通义》日: 女娲,伏希(羲)之妹。 《通志·三皇考》引《春秋世谱》《广韵》十三佳、《路史后记》二、马缟《中华古今注》等说同。次之是夫妇说。《唐书·乐志》载张说唐《享太庙乐章·钧天舞》曰: 合位娲后,同称伏羲。 据《乐志》《钧天舞》是高宗时所用的乐章。这里以伏羲、女娲比高宗、武后,正表示他们二人的夫妇关系。稍后卢仝《与马异结交诗》说得更明显: 女娲本是伏羲妇。 此后同类的记载有宋人伪撰的《古三坟书》、元杜道坚《玄经原旨发挥》,和一些通俗小说之类。夫妇说见于记载最晚,因此在学者心目中也最可怀疑。直至近世,一些画像被发现与研究后,这说才稍得确定。这些图像均作人首蛇身的男女二人两尾相交之状,据清代及近代中外诸考古学者的考证,确即伏羲、女娲,两尾相交正是夫妇的象征。但是,依文明社会的伦理观念,既是夫妇,就不能是兄妹,而且文献中关于二人的记载,说他们是夫妇的,也从未同时说是兄妹,所以二人究竟是兄妹,还是夫妇,在旧式学者的观念里,还是一个可以争辩的问题。直至最近,人类学报告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说在许多边疆和邻近民族的传说中,伏羲、女娲原是以兄妹为夫妇的一对人类的始祖,于是上面所谓可以争辩的问题,才因根本失却争辩价值而告解决了。总之,“兄妹配偶”是伏羲、女娲传说的最基本的轮廓,而这轮廓在文献中早被拆毁,它的复原是靠新兴的考古学,尤其是人类学的努力才得完成的。现在将这两方面关于这题目的贡献略加介绍如下: 关于伏羲、女娲,考古学曾经发现过些石刻和绢画两类的图像。 属于石刻类者有五种: 1.武梁祠石室画像第一石第二层第一图。 2.同上左右室第四石各图。 3.东汉石刻画像。 4.山东鱼台西塞里伏羲陵前石刻画像。 5.兰山古墓石柱刻像(以上两种均马邦玉《汉碑录文》 所述)。 属于绢画类者有两种: 1.隋高昌故址阿斯塔那(Astana)墓室彩色绢画(斯坦因得)。 2.吐鲁番古冢出土彩色绢画(黄文弼得)。 中以武梁祠画像尤其著名,诸家考释亦皆以此为根据。其中讨论得比较详细的,计有瞿中溶《武梁祠堂画像考》、马邦玉《汉碑录文》、容庚《武梁祠画像考释》。“伏羲”“仓精”之语,既明见于画像的题识,则二人中之一人为伏羲,自不成问题,因而诸家考释的重心大都皆在证明其另一人为女娲。他们所用的证据,最主要的是诸书所屡见提到的伏羲、女娲人首龙身(或蛇身)之说,与画像正合。总之,考古家对本题的贡献,是由确定图中另一人为伏羲的配偶女娲,因而证实了二人的夫妇关系。 人类学可供给我们的材料,似乎是无限度的。我并不曾有计划地收集这些材料。目前我所有的材料仅仅是两篇可说偶尔闯进我视线来的文章。P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