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走向实证(给教师的教科研建议)/大夏书系 |
分类 | |
作者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走向实证研究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何谓实证研究?就是拿出证据来!说话要有证据,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教师把行动研究做成实证研究可以提升研究水平、成果价值。按照实验的思路把实践的行动研究朝着科学的实证研究道路上转型,既不难也有意义。本书以课题研究为核心,旁涉非课题研究。立足实证研究的路径,站在今天的门槛上,给教师分享一些成功的经验。站在教师的立场上,以实践的视角看教育科研,突出实践性,兼顾学理分析。它不对教育科研做宏观、中观的论述,不追求面面俱到,而是对教师怎样学做教育科研、实证研究,做以点带面的微观解读,而后给出建议。 作者简介 黄建初,上海市特级教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原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浦东新区政协常委,民盟浦东新区副主委。 从事普教科研的指导与研究,致力于教师研究方法、教育写作和专业成长的探索,主张勇于挑战、勤于学习和善于反思是优秀教师的必由之路。担任名师工作室导师,培养了一批科研骨干。主编了《教师人文通俗读本》《蹒跚学研录》《学研随感录》《言为心声》等文集,著有随笔集《趟在教育这条河》。在《上海教育科研》《福建教育》《联合时报》《教育时报》《今日教育》《教育研究与评论》等报刊发表论文90多篇。 目录 第一单元 入门并不难 如何从问题出发选择合适的课题 如何借鉴理论视角来设计课题 课题选择设计例析与借鉴 教师学做课题研究的意义 要学点教育史、教育哲学和形式逻辑 教师要学做文献研究吗 如何做文献阅读与文献综述 第二单元 方法有依循 研究方法的演变——走向实证研究 行动研究是一种研究方法还是研究方式 如何做课堂观察 如何做课后访谈 如何做问卷调查 调查研究的阅读与借鉴 如何做前后测及数据分析 第三单元 扎根在职场 如何做经验的总结与提炼 借助“第三只眼睛”提升经验的价值 如何以课例研究支撑课题研究 以经验提炼撰写课堂观察与分析 以问题剖析撰写课堂观察与分析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不妨以写驳论文培育批判性思维 第四单元 写作重证据 如何撰写读后感 如何撰写教育案例 如何把案例评析做成经验论文 如何撰写课例研究报告 课例研究报告的阅读与借鉴 课例研究中的论文写作 如何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后记 斜风细雨科研路 序言 自序 走向实证研究不难 走向实证研究并不难, 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来证明。 本书引用了较多的研究案例 ,这些案例的作者大都是一 线教师。 如果要说研究有点难, 从教师的实际情况来看,难 就难在准备不足、认识有误 、方法不明、操作时碰到困 难无处得到帮助,于是畏难 情绪油然而生,驻足不前导 致半途而废,甚至就此远离 研究。 从道理上讲,教师要拥 有一颗学习的心,准备经受 一些科研历练的考验。诚如 古人所言“板凳要坐十年冷” ,有坚持的耐力,有对好教 育的向往,遵循教育研究的 方法,循序渐进,就能够从 陌生到熟悉、熟练。当然, 这需要付出一点时间和精力 。 从实际上讲,教师需要 一本指导手册,以解决入门 的问题、研究方法的问题、 证据搜集的问题、成果表达 的问题。以哲思见长的科研 方法书,可以作为教师的阅 读与指导指南。但是,它长 于理论、疏于实践的短板也 十分明显。 本书的编写以案例见长 ,用真实的故事引出道理, 又基于案例陈述方法,最后 做学理归纳。这种阐述的思 路遵循了教师的思维特征。 我深知教师需要有案例作为 认识问题的基础。很多时候 ,道理大家都懂,缺的是例 子与方法。没有方法的抓手 ,让教师不知该从何着手。 笔者当过上海市南汇区 与浦东新区的科研主任,在 普教科研第一线指导教师开 展教育研究达20多年,也担 任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0多 年。在区县科研第一线和名 师工作室的工作中,笔者与 骨干教师结成研究伙伴,共 同开展实践研究,积累了大 量案例。这些案例生动活泼 又真实有效,留下了值得探 讨的方法论和学理归纳。于 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 笔者希望写出一本贴近课堂 、亲近教师的指导手册,有 别于现在能够读到的那些重 理论分析、轻案例实证的书 。 走向实证研究已经成为 学界的共识。何谓实证研究 ?就是拿出证据来!说话要 有证据,没有调查就没有发 言权。教师把行动研究做成 实证研究可以提升研究水平 、成果价值。按照实验的思 路把实践的行动研究朝着科 学的实证研究道路上转型, 既不难也有意义。 教育科研有狭义和广义 之分。狭义的科研指课题研 究,广义的科研不局限于课 题研究,没有课题照样精彩 的例子比比皆是,有了课题 却走样的例子也并不鲜见。 为了阐述清楚,我们需要划 清不同概念的界限,但是到 了教育现场,才发现教师的 “研究”实践很难条分缕析。 宽泛的研究或许就是海平面 以下的冰山,隐含了比狭义 的课题研究多出数倍的经验 性成果,有些成果还难以用 文字阐述,隐藏在学校的教 育故事里。 本书以课题研究为核心 ,旁涉非课题研究。立足实 证研究的路径,站在今天的 门槛上,给教师分享一些成 功的经验。站在教师的立场 上,以实践的视角看教育科 研,突出实践性,兼顾学理 分析。它不对教育科研做宏 观、中观的论述,不追求面 面俱到,而是对教师怎样学 做教育科研、实证研究,做 以点带面的微观解读,而后 给出建议。 本书的立意是:经验分 享、教师立场、微观研究、 有所创新,旨在给教师呈现 丰富多彩的教育研究活动案 例,以供参考、选择。这些 案例经过时间和实践的考验 ,至今仍然有意义,堪称范 例。事实证明,教师开展教 育科研不是在框定的范围里 模仿,而是依据基本原理、 方法做出有创意的实践样态 ,这样才能使教育研究的知 识宝库得到实践的滋养而丰 富多彩。 在撰写书稿的过程中, 笔者有意识地进行学理分析 ,发现基于学校实践真实案 例中值得归纳的学理。由于 很少有学者走进学校、走进 课堂与教师进行互补性的合 作,所以这些宝贵的资源大 多被湮没在日常的教育生活 中,没有得到开发。这正是 本书的特点之一,努力挖掘 学校实践中孕育的教育智慧 。 由于教育的复杂性、多 样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所 以研究起来有点难。然而, 就教育科研来说,很多时候 是人为使其过于精深和艰难 ,让教师望而却步,不敢进 入此门。笔者把这些来自课 堂和学校的经验融入培训课 程,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其 实就是把理论、方法放到实 践中去验证和践行,这是实 证研究的重要思路。基于案 例、方法和理论的“三位一 体”式培训,笔者把“默会知 识”变成“明确知识”,并将 它融入名师工作室培育、骨 干教师培养,乃至青年教师 校本研修等工作中,成效都 比较明显。笔者也从中得到 诸多感悟和反思。本书是依 据教师培养的实证成果用案 例、方法、理论建构起来的 ,不走演绎的路径,而走归 纳的路径。 本书每一篇章的阐述没 有用一个统一的框架,因为 教育不是依据人们的认识用 “统一”的模板展开的。哲理 性研究固然很有价值,得出 “应然”认识不难。但是,由 于教育的复杂性、多样性和 不确定性,“应然”如果没有 用“实然”研究加以落地生根 ,价值会大打折扣。学校的 教育往往是“实然”在牵制着 走向与路径。认识到这一点 ,有助于我们对教育科研的 实证研究认识得更深邃,实 操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