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广泛,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图文并茂。共包括31章,分为基础、临床两篇。基础篇主要内容有:感染性疾病概论、抗感染免疫、感染微生态、感染病的遗传易感性等;临床篇主要包括感染病临床综合征、重要脏器及系统感染,以及病毒性疾病、衣原体病等。
本书的目标读者群为从事临床工作的感染病科医生,从事感染病防控的疾控人员和从事感染病基础、转化等相关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同时,本书也是广大医学院校师生不可或缺的感染病学权威工具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华感染病学(上下)(精) |
分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临床医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内容广泛,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图文并茂。共包括31章,分为基础、临床两篇。基础篇主要内容有:感染性疾病概论、抗感染免疫、感染微生态、感染病的遗传易感性等;临床篇主要包括感染病临床综合征、重要脏器及系统感染,以及病毒性疾病、衣原体病等。 本书的目标读者群为从事临床工作的感染病科医生,从事感染病防控的疾控人员和从事感染病基础、转化等相关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同时,本书也是广大医学院校师生不可或缺的感染病学权威工具书。 作者简介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生物与医学学部主任,“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十三五”计划技术副总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健康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传染病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组长,全国人工肝培训基地主任,国际血液净化学会理事,《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中国微生态学杂志》《浙江医学》主编等。 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40余年,是我国著名的传染病学家。作为我国人工肝的开拓者,所创建的独特的、有效的李氏人工肝系统在治疗重型肝炎方面获得了重大突破。首次提出感染微生态学理论,从微生态的角度审视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为感染防治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承担国家“863”“973”“十五”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在Nature、Lancet、NELIM、Nature Communication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9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6项。 主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传染病学》(第8、9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医学研究生规划教材《传染病学》(第1、2、3版)、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传染病学》(第1、2、3版)、《人工肝脏》《感染微生态学》等教材、专著30多部。 目录 上册 基础篇 第一章 感染性疾病概论 第一节 感染性疾病概述 第二节 感染病学的研究历史 第三节 感染病学相关理论 第四节 感染病学发展趋势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章 抗感染免疫 第一节 病原体侵袭机体的基本过程 第二节 病原体的免疫清除 第三节 病原体的免疫逃逸机制 第四节 病毒免疫 第五节 胞内菌免疫 第六节 胞外菌免疫 第七节 寄生虫免疫 第八节 真菌免疫 第三章 感染微生态 第―节 感染微生态概述 第二节 感染微生态学研究中的问题与展望 第四章 感染病的遗传易感性 第一节 微生物基因组学 第二节 感染性疾病遗传易感性——宿主免疫基因组学 第三节 遗传流行病学在感染病研究中的应用 第五章 感染性疾病与肿瘤 第一节 感染性病原体与肿瘤的研究历史和相关性 第二节 致癌性病原体和致癌机制 第三节 致癌性病原体介导的免疫损伤和逃逸 第六章 感染病的流行病学 第一节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第二节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第三节 分子流行病学 第四节 感染病的预防原则 第七章 感染病的疫苗免疫策略 第一节 疫苗发展简史 第二节 疫苗的种类 第三节 疫苗的免疫应答 第四节 疫苗的应用 第五节 新疫苗研制 第八章 感染病的诊断技术和方法 第一节 感染病的诊断方法 第二节 感染病的基因诊断技术 第三节 感染病的免疫学诊断方法 第九章 感染病的营养支持 第一节 营养状态对机体稳态的影响 第二节 感染病患者营养代谢规律与营养支持 第十章 感染病的治疗原则 第一节 感染病的一般治疗 第二节 感染病的病原学治疗 第三节 特殊情况下的抗菌药物使用 第四节 感染病的支持治疗 第十一章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第一节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第二节 细菌耐药机制 第三节 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 第四节 抗菌药物分类及其主要特点 第五节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基本原则 第十二章 抗真菌药物的药理基础 第一节 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第二节 抗真菌药物的分类 第三节 抗真菌药物的药效学和药代学机制 第十三章 抗病毒药物的药理基础 第一节 抗病毒药物的分类 第二节 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 第三节 病毒耐药的分子机制 第四节 抗病毒药物的药代动力学 第十四章 抗寄生虫药物的药理基础 第一节 抗疟疾药物 第二节 抗其他原虫药物 第三节 抗蠕虫药物 …… 临床篇 下册 附录1 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观察期 附录2 预防接种流程 附录3 常见传染病的消毒方法 附录4 常用的杀虫和灭鼠方法 附录5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本书致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