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反映的是国内学界与企业界对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各种理念与实践。本书以使命、合作、担当为主题,聚焦国家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从“工业遗产的理论与实践”“地方工业遗产”“三线工业遗产与乡村振兴”“视角选择”等四个方面对工业遗产加以认识,通过一系列不同角度的研究,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领域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在工业遗产的历史、现状、价值认知、保护与利用等方面,均有创新的观点,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吕建昌,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伟长学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编号:17ZDA207)首席专家,工信部国家工业遗产评审专家,复旦大学文博系兼职教授。 长期从事文物与博物馆学、文化遗产保护的教学与研究,出版《博物馆与当代社会若干问题研究》等五部专著,其中《近现代工业遗产博物馆研究》一书入选2015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主编《当代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研究》《激情岁月的记忆》等研究文集两部,参编《博物馆学概论》(教育部重点教材)及《中华文化读本》教材等三部。 目录 专题一 工业遗产理论与实践 论洋务运动工业遗产申报世界遗产的意义与路径 保护工业遗产——构建中国文化的标识体系 让工业遗产成为我们的宝贝和发展的动力 兼容与矛盾——关于工业遗产创意性改造的辩证认知 铁路遗产价值及其活化利用探讨 BIM技术在工业遗产转型营造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伦敦工业遗产的触媒效应及空间识别性构建——以泰特现代美术馆为例 遗产触媒视角下美国公司镇转型的三种路径 空间遗产视角下工业遗产的价值认知与保护探讨——以保定恒天纤维厂为例 遗产活化视角下工业建筑改造为博物馆的策略研究——以柳州工业博物馆为例 基于“绿色再生”理念下的船政文化马尾造船厂片区工业遗产保护实践 共生思想下海南盐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以儋州古盐田为例 专题二 地方工业遗产研究 以马钢9号高炉为例谈工业遗产的生态问题 洛阳工业遗产保护的经验与教训 工业遗产与城市艺术区景观再造——以景德镇陶溪川为例 黑龙江牡丹江-鸡西地区近代机场建设及其建筑遗存研究 抗战内迁前后军工建筑设计研究——以兵工署50工厂为例 试论汉冶萍地区红色工业遗产的特点 工业遗产系统保护与利用的思考——基于江苏省13市99个工业遗产调研的总结 新中国成立前山西红色军工遗产价值与开发保护研究 四川洞窝水电站遗产构成及价值评估初步研究 专题三 三线工业遗产与乡村振兴 莱芜小三线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以原山东省交通厅汽车修理厂(17号信箱)为例 关于三线建设记忆之场空间重塑的思考——以二汽为中心的考察 河南三线建设及遗产保护利用的思考——以豫西地区军工项目为中心 江西小三线工业遗址的开发与利用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皖西小三线工业遗产开发与利用的思考——以霍山县诸佛庵镇为例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工业遗产保护之思考 重庆夏坝三线遗址综合开发的思考 专题四 多视角研究 红色工业遗产论纲——基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视角 基于“社会-工程”的福建云霄县向东引水渠与高架石拱渡槽营造 全球视角下的工业遗产理论建构与记忆书写 城市转型语境下英国工业遗产的多层次实践及价值研究 发展中国旅游工业刍议 文旅融合视域下三线工业遗产开发模式探析 权威遗产话语体系下中国近代工业遗产的困境与机遇——以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为例 青海221VS.比基尼环礁——中外核工业遗产保护与再生案例比较研究 复杂制造、技术奠基与转子发动机——共和国前三十年汽车工业的自主探索 守正创新视角下中国工业遗产的保护开发与更新改造研究——以坊子炭矿遗址文化园为例 基于口述史的三线建设者精神动力形成质性分析——以攀枝花三线建设为例 新中国工业遗产资源融入高校“四史”教育研究 基于传播学视域下的工业遗产红色文化资源创新利用 附录 国家工业遗产亳州倡议 古井集团遗产保护利用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