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电离辐射剂量学的基本内容。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力争知识体系由浅入深,内容循序渐进,便于读者学习与掌握。全书共13章,分别介绍电离辐射源与辐射场、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辐射剂量学物理量、电离辐射微剂量学、电离辐射生物效应、辐射防护物理量、外照射剂量学、外照射防护与屏蔽计算、内照射剂量学、辐射剂量测量原理、物理剂量计、化学剂量计、生物剂量计等领域的知识。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遍采众家之长,比较注重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原理与应用等内容的编排,并适当增加了近年的科技成果和学科前沿知识的介绍,以便读者能够较快地全面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前沿进展,奠定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本书内容全面完整、知识层次分明、结构条理清晰、章节咬合紧密,为兼顾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能力培养的需求,精心筛选了各章的习题内容。本书可以作为核技术应用、辐照加工、环境监测、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等专业领域科研人员的参考用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核能的开发与利用不断取得新进展,核技术应用也遍及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核技术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污染,危害并影响着人类的健康。为此,需要对各类电离辐射的安全与防护给予足够的重视,尽可能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降低电离辐射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的危害,保护职业工作人员及公众的身心健康。另外,为改善人们的生活,提高生活的幸福指数,还必须要主动从事正常的辐照实践活动,最大程度发挥核技术的应用带来的效益。这不仅需要普及核辐射相关基础知识,更需要培养大批从事核技术研究工作的科技人员以及具备相关专业技能的技术人员。
电离辐射剂量学主要是研究电离辐射能量在物质中的转移与吸收规律、受照射物质内剂量分布规律、人体和物质中的辐射剂量与其发生的辐射效应之间的关系、物质吸收剂量计算方法、辐射剂量的测量原理及实现过程等内容。特别在近20年间,电离辐射在生物组织中能量沉积的研究获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已经突破微剂量学范畴的细胞水平,深入到DNA分子的纳米水平。在更深的领域探索辐射与物质的作用机理,所有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各类辐射效应产生机制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而且已经直接在辐射环境剂量监测和评价以及人体辐射损伤的医学诊断和治疗的实践中得到了应用。本书的编写从认识电离辐射开始,系统阐述电离辐射剂量学的基本内容,同时编者结合自己在微剂量学领域做过的研究工作,把相关研究成果纳入电离辐射微剂量学一章中。另外还介绍不同种类剂量计的辐射剂量测量原理及其相关的应用。本书章节编排循序渐进,知识内容深入浅出,便于读者学习,并能牢固地掌握相关知识内容。
编者基于先前自己编写的《电离辐射剂量学》教材(内部),并结合多年内部教材使用情况,在对本科院校学生学习规律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原来使用教材中的所有章节内容重新进行了梳理,同时吸纳了本专业研究领域部分新成果,与原内部使用教材相比,本书内容涵盖更加全面,篇幅有所扩张。由于本书内容涉及的重点是各类辐射中的致电离辐射,所以书名依然定为《电离辐射剂量学》。
本书由张文仲负责完成全书的编写与统稿工作。在编写过程中,刘志亮、秦婉云、陈琳、高静、于文静等给予了大力帮助,其中,刘志亮参与编写了第5章中相关内容,提供了第1~4章中部分素材文稿,并按照格式要求编辑了书中章节及图表;秦婉云编辑修改了第10章中部分表格及附录中的所有图表;陈琳提供了第11章中部分素材文稿;高静修改整理了第1~3章部分图例,于文静查阅并提供了相关文献资料。在完成本书初稿后,防化研究院肖无云研究员、防化学院吴明飞教授进行了仔细审阅,并提出了非常恳切而又宝贵的修改建议,同时,还提供了最新研究参考资料。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国防工业出版社许西安、刘华、王京涛等的帮助与支持,还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和陆军防化学院的大力协助。在此对给予帮助和支持的单位和同志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因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