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东坡乐府/慢读吧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宋)苏轼 |
出版社 | 崇文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苏轼是宋代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家,苏轼词内容广阔,气魄雄伟,语言朴素,一反过去绮罗香泽及离情别绪的局限,是宋词空前的划时代的革新,也是宋词进一步的发展。本书选取苏轼词具有代表性,为读者欣赏苏轼词提供了较多的方便。本书配以古典的插画,全彩印刷。版式设计新颖,讲究视觉上的美感,分为原文、注释和赏析三部分,总体装帧优雅小资,是白领闲暇读物。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诗文有《东坡七集》等。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目录 卷一 咏怀篇:人生如梦 沁园春(孤馆灯青) 满江红(东武城南) 满江红(江汉西来) 念奴娇(大江东去) 满庭芳(蜗角虚名) 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 行香子(清夜无尘)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永遇乐(明月如霜) 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 南乡子(霜降水痕收)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蝶恋花(云水萦回溪上路)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券一 闲话篇:一菸烟雨仟平牛 望江南(春未老) 南乡子(凉簟碧纱厨)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浣溪沙(西塞山边白鹭飞)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菩萨蛮(买田阳羡吾将老) 一丛花(今年春浅腊侵年) 定风波(与客携壶上翠微)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 浣溪沙(倾盖相逢胜白头) 点绛唇(闲倚胡床) …… 卷三 怀仁篇:但愿人长久 卷四 送别篇:迎客西来送客行 卷五 酬赠篇:此心安处是吾乡 卷六 写景篇:雨后春容清更丽 卷七 咏物篇:但花还似非花 卷八 节序篇:灯火钱塘三五夜 序言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 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四 川眉山人。苏轼是中国历 罕见的诗、词、文、书、 画皆精的型文人。他的散 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 的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他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他的书法名列“苏、黄、 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 一,他的画则了湖州画派 。千来,追随者不分年龄 、跨越古今,诵读苏轼的 诗文辞赋,临摹他的书他 的逸事,使他成为中国文 化过气的经典偶像。是什 么铸就了苏轼的人格魅力 ,让人们对他喜爱至今? 这就要从苏轼的和思想开 始说起。 公元1037年,苏轼出生 于四川眉山。眉山当地流 传着这么一句话:“眉山有 三苏,草木为之枯。”据说 ,就在苏轼出生这一年, 原本郁郁葱葱的大山,不 知为何突然花草凋零、树 木枯萎。其实,人们是想 借这个传说来寄托自己对 苏轼才华的仰慕。今天的 三苏祠曾经是苏家的老宅 。唐宋八大家中,有三位 出自这座老宅,他们就是 苏询、苏轼和苏辙父子三 人。 公元1056年春天,苏生 次离开生二十年的故乡眉 州,他和父亲苏洵、弟弟 苏辙一起前往汴京参加科 考。苏轼人生当中大的幸 运之一,就是这一年的科 考遇上了欧阳修。欧阳修 是这场考试的主考官,也 是当时北宋的文。为了打 击当时太学体空虚造作的 泛滥文风,欧阳修改变了 此次科举考试的评分要求 ,提倡文章的真实性,用 一种自然的笔触表达自己 的内心。阅卷时,当欧阳 修读到一篇名为《刑赏忠 厚之至论》的文章时,惊 讶于该文的立论深邃、论 据新颖和文风质朴,他案 叫绝,打算把此文评为。 然而,他转念一想,能写 出如此优秀的文章,必是 自己的弟子曾巩无疑,于 是为了避嫌,委屈此文评 为第二。当拆去试卷糊名 时,欧阳修才发现,这篇 文章的作者并非自己得意 门生曾巩,而是名不见经 传的苏轼。苏轼及第后, 便拜入欧阳修门下,二人 从此结下师生之谊。在众 多门生中,苏轼得恩师之 心。欧阳修曾对梅尧臣说 :“读轼书,不觉汗出,快 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 他出一头地也。”并预言, 三十年后没有人知道欧阳 修,三十年后人们只知道 苏子瞻。 苏轼入仕之初的仁宗年 间,表面的之下,掩盖的 是积贫积弱的王朝。神宗 皇帝即位后,他任用王安 石执行改革,力图自强, 这就是熙宁变法。然而新 法并没有起到太大的正面 效果,朝廷官员以支持变 法与否形成两派,内耗式 的争愈演愈烈。由于神宗 急于想改变困局,皇上的 急切、王安石的独断,使 得改革的步伐过于快速和 。这些让苏轼陷入了忧虑 。明知是以卵击石,苏轼 忍不住还是要发声,写下 了《上神宗皇帝书》,就 经济、军事以及变法提出 了自己的见解。苏轼的劝 谏并不能扭转大局,在变 法的第三年,欧阳修辞官 退隐林泉。不久,司马光 也向朝廷递交辞呈,隐居 洛阳。而苏轼则请求下派 到地方任职。 …… 三年后,哲宗驾崩,徽 宗即位,大赦天下。苏轼 从海南岛渡海北归。年老 的苏轼被贬海南,历经劫 难,活下来了。但长途跋 涉回来,正准备退休养老 的时候,他生命的烛光也 即将熄灭。苏轼来到了常 州,他的人生旅程无法再 继续,他病倒了,而且一 病不起。年过花甲的人, 一路颠簸,走的又是水路 ,又正值炎夏之际,所有 这些不利的因素堆积在一 起使得他身染重疾。建中 靖国元年(1101)七月二 十八日,苏轼卒于常州。 去世前三个月,苏轼途经 镇江金山寺,看到李公麟 十年前的画作“子瞻像”,无 尽感慨涌上心头,写下了 一首含悲带泪的《自题金 山画像》诗:“心似已灰之 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 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回首一生。苏轼认为最 值得夸耀的,不是他高居 庙堂的辉煌时期,而是他 被贬黄州、惠州、儋州的 流离岁月。就苏轼的政治 事业而言,这首诗毫无疑 问是苏轼的自嘲。但对文 学家的苏轼而言,他的盖 世功业(不朽作品)确实 是在屡遭贬逐的逆境中建 立生成的。 是什么原因使得千年来 读者对苏轼这位文学巨匠 的热度持续不减?是因为 苏轼是独一无二的。用林 语堂的话来说:苏东坡是 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人 间绝版。他是散文作家, 是新派画家,是诗人,是 美食家,是生活的智者。 于是,世间的每一个人, 都能从苏轼的艺术里,重 新感受人生;而苏轼也定 然在后人的品读里,一遍 又一遍地重新活过。几乎 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在不 同的境遇里与苏轼相遇。 之所以在这里详细地介绍 苏轼的生平,是希望读者 对苏轼有更全面的了解。 只有对作者的生活背景和 仕宦生涯有所了解,才能 更地把握作品的真实内涵 ,才能作者的心灵深处。 本书尝鼎一脔,东坡乐 府112首,行题材分类和简 短注评,希望有助喜爱东 坡词的朋友,品尝这道精 神盛宴。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