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在美国,金钱正采取越来越复杂和间接的方式来影响政治,慈善基金会就是其中非常巧妙的一种方式。慈善基金会在美国政治中开辟了一条“暗金政治”的路径,让金钱对政治的影响更加精致和隐蔽。慈善事业是“没有选民的政治”:虽然它只在一个很小的精英范围内运转,但通过观念培育和精英网络,可以形塑政策议程和话语,影响政策制定者的认知与偏好,从而释放强大的杠杆效应,将愿景缓慢地变为现实。 本书以政治社会学为视角,创新性地提出了一个分析基金会政治行为的理论框架:一方面,“以钱生智”,基金会通过“观念有机化”机制来选择有潜力的思想,投入金钱将其孵化为有影响力的政治观念,并在大众和政治家中推销这些观念;另一方面,“运作网络”,通过“精英社会化”机制来将精英结成网络化社群,引导其形成或接受特定观念,并以知识精英为先导来接触和影响其他社会精英。 作者简介 银培萩,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青年副研究员,复旦大学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复旦大学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美国外交、宗教与美国政治、非营利组织与国际关系。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在《外交评论》《复旦学报》《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成果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科学文摘》等刊物转载。曾获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一等奖、上海市“超级博士后”人才激励项目、复旦大学“钟扬式科研团队”成员等荣誉。 目录 序 机构名称和缩写 引言 第一章 “双向车道”中的美国霸权 第一节 自由国际主义 第二节 如何赢得精英? 第二章 理解慈善基金会:财富、关系与权力 第一节 “两幅面孔” 第二节 两种权力来源 第三章 慈善基金会与美国霸权 第一节 权力运行机制 第二节 护持霸权内外 第四章 在霸权核心 第一节 形塑美国外交战略 第二节 运作美国社会网络 第五章 在霸权外围 第一节 形塑国际发展政策 第二节 运作跨国社会网络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慈善基金会(又称公益 基金会、公益慈善基金会、 慈善信托、捐赠基金,总称 基金会)指其资产主要来自 私人捐赠以及部分来自社会 集资,设董事会独立管理, 通过拨款资助和直接参与等 方式致力于社会公益慈善目 的之非政府、非营利组织。 慈善捐赠的历史或基金会的 雏形可以追溯到古代中东、 希腊、罗马和我国等文明古 国。美国虽非慈善基金会的 发源地,却是慈善基金会发 展的集大成者。在所谓“镀 金时代”的20世纪初横空出 世的洛克菲勒基金会和卡内 基基金会,开创了现代大型 私人慈善基金会的先河,美 国也迅速成为世界上慈善基 金会最发达和最成熟的国家 。数以万计的大小不等、名 目繁多的慈善基金会拥有巨 额财富和社会影响力,为美 国社会及其资本主义制度提 供各种改良、改造甚至拯救 方案;而具有全球视野和国 际面向的大型慈善基金会在 美国对外政策中也扮演了“ 游说者”“咨询者”“试水者”“ 合作者”“辅助者”“监督者” 和“批评者”等多种角色,成 为美国海外扩张尤其是第二 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作为“全 球霸权国”形成过程中的推 手和护持。慈善基金会研究 业已成为美国研究的一个不 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然而,相对于国外关于 美国基金会不胜枚举的研究 论著,国内的相关研究不仅 滞后而且单薄,且以政策性 研究为主导。专著类研究成 果主要有资中筠先生所著并 多次增补修订和重印再版的 《财富的责任与资本主义演 变》(上海三联书店2015 年版)、本人同门师兄韩铁 先生所著《福特基金会与美 国的中国学(1950—1979 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2004年版),以及冯立 冰研究员所著《基金会、冷 战与现代化:福特基金会对 印度农业发展援助之研究( 1951—1971)》(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等。其中资中筠先生和韩铁 先生的著作我比较熟悉,资 中筠先生的著作论及美国基 金会源起、发展、运作、演 变和评估,是兼具理论和个 案的全景式研究,并且关涉 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 韩铁先生的著作基于其在威 斯康星大学的博士论文,是 关于福特基金会的个案研究 ,其中大量运用了作者本人 最先发现的福特基金会相关 档案和其他一手文献,具有 很高的资料和学术含金量。 此两部著作都是关于美国基 金会研究的力作,为该领域 的后学树立了学术标杆。 银培萩博士所著《暗金 政治——慈善基金会与美国 霸权》是关于美国慈善基金 会研究的新著。该书主要基 于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和社 会学理论,别开生面地选取 慈善基金会兴起与美国国际 霸权的发展轨迹和互动关系 作为研究问题。作者认为, 支撑美国霸权有软硬两种实 力,其中软实力背后至少有 两种体制性力量:一是相当 发达且具有活力的知识生产 体制;二是将知识转化为能 协助政府做出战略选择的决 策体系,而意识形态左右两 翼的基金会通过“暗金政治” 即较少受法律限制的非公开 资金而施展影响政治的各种 运作,成为支持上述两种体 制性力量的台前或幕后“金 主”。透过剖析“权力柔软面 ”在护持美国霸权形成和推 进美国意识形态外交中的重 要作用,本书填补了“美国 世纪”叙事和“美国霸权”研 究中长期存在的学术空缺, 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慈善基 金会和慈善事业研究在国内 主流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研究 中的地位。 本书的主要创新之处, 是在剖析基金会权力机制的 基础上,构建了慈善基金会 与美国霸权的新解释框架。 作者认为,基金会实施政治 影响,主要是通过以观念为 载体的“观念有机化”和以人 物为载体的“精英社会化”两 大机制,前者指通过培育、 传播和运用观念来取得政治 影响力的机制;后者指使精 英社群理解、接受、内化某 些观念,从而建立精英网络 并通过网络扩散来影响决策 的机制。然而,绝大多数慈 善基金会均是所谓“散财”机 构,通常并不直接运营和从 事具体项目,因此从基金会 到政治决策,需要通过某种 中介或网络,于是作者便提 出将“金智复合体”(慈善基 金会—智库复合体)作为中 介的方案,使智库在护持美 国霸权中的作用也成为本书 的研究重点。其实这些权力 中介和网络要比“金智复合 体”复杂广泛得多,涉及整 个权力建制或(东/西部) 权势集团,包括所有那些举 足轻重的非政府组织、游说 团体和大型传媒,显然因便 于撰述,作者采取了聚焦极 具隐形政策影响力的“金智 复合体”的这一研究策略。 在分析了基金会权力机 制之后,本书又进一步归纳 和诠释了慈善基金会扶持美 国霸权的四种机制。作者认 为,扶持美国霸权的目标可 以拆分为“霸权核心”和“霸 权外围”两个层次,基金会 护持美国霸权亦由此形成由 内向外的四种机制:在“霸 权核心”的“形塑美国外交战 略”与“运作美国社会网络” 两种机制;以及在“霸权外 围”的“形塑国际发展政策” 与“运作跨国社会网络”两种 机制。通过此四种机制的互 相配合与共同运作,美国基 金会所倡导和生产的理论、 观念和知识被加工成为政策 方案,并且通过霸权外围的 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