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博弈与合作(全球互联网治理简史1965-2022)
分类 教育考试-考试-计算机类
作者 张建军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回溯互联网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认为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三大关键问题是技术标准选择、核心资源管制权归属和信息控制权归属。政府、商业公司、技术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等四大主体,围绕关键问题展开博弈、合作,在此过程中扮演不同角色,深刻影响互联网的发展。
当前,全球围绕5G标准、数据本地化、平台治理、人工智能治理等问题进行博弈的本质是数据控制权之争,也是自“9·11”事件以来全球信息控制权之争的深化。本书以史为鉴,坚持开放、共享理念,寻找在博弈中达成合作的方略,为推动中国互联网治理走向善治贡献力量。
作者简介
张建军,传播学博士,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传播学百科网”总编辑。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媒体传播、互联网治理。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中央网信办委托课题和天津市社科基金等多个项目,主讲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设课程“新媒体传播研究”。
目录
第一章 互联网的起源与道法自然精神
第一节 “出了问题的美国”与“嬉皮士”
第二节 苏联发射人造卫星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规划署建立
第三节 阿帕网与核战争无关
第四节 道法自然:互联网技术社区与自我治理法则
小结
第二章 标准之争——网络控制权的首次国际博弈
第一节 什么是互联网
第二节 万网之网的核心:TCP/IP协议
第三节 互联网是国际协作的产物,不是美国的独家发明
第四节 技术团体与各国政府的首次交锋:联网协议三方之争
小结
第三章 自由与控制:美国国内网络控制权之变
第一节 现代互联网先驱:国家科学基金会网
第二节 从专业网到大众网:现代互联网的开启
第三节 国家意志:《高性能计算法案》与信息高速公路
小结
第四章 核心资源之战:网络控制权的第二次国际博弈
第一节 推进全球联网: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计划与全球电子商务框架
第二节 波斯特尔“实验”:稀缺性与核心资源控制权之争
第三节 ICANN:全球互联网治理合作的第一个正式组织
第四节 艰难的放手:美国政府移交ICANN控制权历程
小结
第五章 虚拟空间的国际多方博弈
第一节 国家登场:信息社会世界峰会
第二节 IETF精神的发扬:联合国互联网治理工作组
第三节 互联网国际治理的推进:突尼斯峰会
第四节 不做决议,只对话:互联网治理论坛
第五节 无力的多数派:国际电信联盟大会
第六节 NETMundial会议和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
小结
第六章 信息控制权:正在上演的互联网第三次国际博弈
第一节 自由与控制:“9·11”事件与美国政府互联网政策的转向
第二节 网络安全全球治理规则的博弈
第三节 数字空间的国家监控:斯诺登与美国棱镜项目
第四节 数字围墙升起:走向分裂的互联网
小结
第七章 数字主权:全球数据争夺战
第一节 新时代的石油:数据
第二节 从网络主权到数字主权:意识与战略
第三节 从“安全港”、“隐私盾”到“隐私框架”:欧美数据主权的多方博弈
第四节 布鲁塞尔效应:区域规则对全球互联网治理的影响
第五节 算法与平台:全球互联网治理的新挑战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序言
20年前,在内蒙古学电
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的张建军
来到当时的北京广播学院跟
随我攻读传播学硕士学位。
硕士毕业后,他在天津高校
工作了几年,之后又回到中
国传媒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21世纪第一个十年正值中国
互联网蓬勃发展时期,因为
本科时具有计算机相关专业
背景,读书期间他关注互联
网、新媒体传播领域较多,
也曾在几家互联网公司实习
,自己还先后创建了几个教
学网站,这些网站至今仍在
维护更新。他的博士毕业论
文研究互联网治理,工作以
后也继续在这个领域耕耘,
2016年后陆续获得教育部
和国家社科基金的支持。今
天这本书应该说是对其多年
相关研究的一个总结。
研究日新月异的互联网
技术史以及互联网治理,对
当下和未来有何意义呢?当
前,有关5G标准、数据本
地化、平台治理、人工智能
治理等全球性互联网治理棘
手问题,是否可以从历史中
找到有益的启示。在本书的
作者看来,尽管这些问题分
属不同层面,表现各异,本
质上都与信息控制权有关。
5G标准之争的实质是决定
数据底层传输方式的争夺。
在互联网发展历史上,围绕
计算机联网协议——也就是
底层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标准,在美国、欧洲以及其
他国家之间也发生过激烈纷
争,美国政府主推TCP/IP协
议,欧盟力荐OSI协议,而
国际电信联盟则主张X.25协
议。数据本地化是各国政府
因担心自己丧失互联网信息
控制权而采取的防御性行动
。平台治理和人工智能治理
,本质上是在社会日益数字
化的背景下,企业、政府、
用户之间,围绕数据控制权
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决策权
而进行的权利再平衡。这种
数据控制权之争并非新事,
实际上自2001年“9·ll”事件
以后就开始了,而且争夺也
在逐渐深化。“9·11”事件后
,《爱国者法案》开启了美
国以国家安全之名监控全球
信息流动之门。各国也因此
跟进出台、更新各自的网络
安全法等制度。美欧之间的
数据安全港、隐私盾框架协
议以及2022年初新达成的
隐私框架,均与《爱国者法
案》密切相关。斯诺登曝光
的棱镜门事件也是该法案实
施的直接后果。
数据传递信息,而信息
与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密切相
关,数据控制问题因此变得
更加复杂。2000年,时任
美国总统的克林顿说,中国
如果能控制互联网,就好比
要“把果冻钉在墙上”。“把
果冻钉在墙上”是西方的一
句俗语,用来形容不可能完
成的事情。十年后,克林顿
的妻子、奥巴马政府的国务
卿希拉里·克林顿,先后两
次就互联网问题发表演说,
在她的演讲中有不少篇幅是
在批评中国的互联网制度。
克林顿夫妇的言论反映了美
国部分政客从最初认为中国
无法驾驭互联网到惊讶于中
国“驯服了互联网”的转变。
这种变化背后的现实是中国
互联网业的迅猛发展,从最
初学习模仿美国的C2C
(Copy to China)模式,
发展为脸书、推特等借鉴微
信、TikTok等中国公司的
CFC(Copy from China)现
象,华为、中兴、腾讯、字
节跳动等一大批中国企业在
互联网软硬件领域的崛起,
无疑让部分美国人大为紧张
。2020年4月,特朗普政府
的国务卿蓬佩奥启动了针对
中国的清洁网络行动,声称
要从软硬件领域全方位着手
“确保美国5G信息系统的安
全”。清洁网络行动从最初
聚焦5G通信网络领域开始
逐渐向外扩展,涉及稀有矿
物、能源等众多重要行业领
域。在本书作者看来,这一
行动可能是数字时代的“长
电报”——1946年,美国驻
苏联使馆的乔治·凯南
(George Frost Kennan)
从莫斯科向美国白宫发送了
数干字的电报,提出了围堵
苏联的战略计划。清洁网络
行动的目标明确、行动清晰
,且在不断升级,需
今天,面对清洁网络行
动这样的围堵,中国应该如
何应对?回顾历史也许有助
于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行
动。本文作者回顾了互联网
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认为全球互联网治理的历史
主要围绕三个关键问题展开
,包括技术标准选择、核心
资源管制权争夺和信息控制
权争夺。政府、商业公司、
技术社区和非政府组织四大
主体,围绕这三个关键问题
展开博弈。在技术标准之争
中,TCP/IP协议在与国际
标准化组织支持的OSI协议
和国际电信联盟支持的X.
25协议的竞争中胜出,胜出
的关键在于其技术的开放性
,TCP/IP协议向所有的设
备开放、包容不同的协议,
具有实践可行性,其施行的
主要推动力量是全球互联网
技术社区。在互联网核心资
源控制权之争中,美国政府
之所以交出大部分的“互联
网核心资源管制权”,与乔
纳森·波斯特尔的“实验”和
斯诺登曝光棱镜门事件不无
关联。波斯特尔将互联网域
名系统从美国政府独家控制
,转为由两个独立服务器控
制,互联网经历了历史上唯
一的一次分裂。两位技术专
家代表了互联网技术社区,
他们坚持互联网最初推崇的
开放、共享的理念,无疑是
确保互联网一直持续稳定发
展的重要力量。今天,面对
清洁网络行动这种背离互联
网建立初衷的行为,中国应
坚持开放、共享的理念,与
全球互联网技术社区一道捍
卫开放的互联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16: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