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工程文化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从“工程”的角度看工程文化必须尊重和秉承工程活动的科学精神,从“文化”的角度看工程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文化价值的人文精神。 本书编者从事工程文化相关课程教学十余年,根据多年经验积累,着意从建筑、机械、材料、信息等工程领域,展示工程的实践、约束、协同、科学、创造、系统等属性。从案例出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价值观念,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本书可作为理工科院校进行工程文化普及的教材,也可作为对工程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深入了解工程文化的参考资料。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工程文化内涵 一、工程 二、文化 三、工程文化 第二节 为何学习工程文化 一、工程文化的普及是时代的要求 二、人文精神点亮科学的启航灯 三、人文情怀引导科学前进的方向 四、跨专业视野人才更适应系统工程 第三节 如何学习工程文化 一、工程文化的学习目标 二、工程文化的学习形式 三、工程文化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 建筑工程与文化 第一节 中国古建筑 一、祭祀建筑 二、园林建筑 三、宫殿建筑 第二节 西方古建筑 一、中世纪建筑 二、文艺复兴及巴洛克建筑 第三节 近现代建筑 第四节 建筑蕴含的文化价值 一、中西建筑差异的文化性 二、近现代建筑的时代性 三、建筑是审美价值观的文化表达 第三章 机械工程与文化 第一节 机械与人类社会发展 一、机械的概念 二、机械工程发展历史 第二节 简单机械与传动机构 一、简单机械 二、传动机构 第三节 机械零件与制造方法 一、零件的概念 二、零件的制造 第四节 机械工程的应用 一、武器机械 二、生产机械 三、航空机械 第五节 机械制造业 一、我国制造业现状 二、中国制造2025 三、智能制造 第六节 工程伦理与工匠精神 一、工程伦理 二、工匠精神 第四章 材料工程与文化 第一节 材料与人类文明 一、材料的概念 二、材料的分类 三、材料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第二节 素肌玉骨的陶瓷 一、陶器 二、陶与瓷的区别 三、瓷器 第三节 不屈不挠的金属 一、青铜 二、铁器 第四节 坚固透明的玻璃 一、手工玻璃飞速发展 二、玻璃开启的四个新世界 第五节 传承文化的纸 一、早期纸的雏形 二、蔡伦纸的贡献 第六节 材料的发展与创新 一、创新的概念 二、创新的启示 第五章 交通工程与文化 第一节 水路运输 一、舟筏时代 二、帆船时代 三、蒸汽船时代 四、柴油船时代 第二节 航空运输 一、气球、飞艇阶段 二、螺旋桨飞机阶段 三、喷气式飞机阶段 第三节 管道运输 一、应用领域 二、未来发展 第四节 铁路运输 一、铁路的发展与影响 二、中国高铁发展 三、中日高铁技术对比 四、中国高铁的“颜值”与“气质” 第五节 公路运输 一、现代汽车的发展 二、汽车外形的演变 三、汽车仿生学造型元素 四、汽车的色彩 五、欧美汽车文化 六、亚洲汽车文化 七、崛起中的我国汽车工业 八、未来汽车发展的风向标 第六节 交通工程的人文情怀 一、人文情怀在设计理念中的体现 二、未来交通发展中的人文情怀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 第六章 信息工程与文化 第一节 第一次信息革命 一、语言的产生 二、击鼓传令 三、烽火狼烟 第二节 第二次信息革命 第三节 第三次信息革命 第四节 第四次信息革命 一、电报 二、电话 第五节 第五次信息革命 一、指算 二、结绳计数 三、算筹 四、算盘 五、帕斯卡加法器 六、莱布尼茨乘法机 七、巴贝奇差分机 第六节 信息技术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的革新消除了信息壁垒 二、信息技术的革新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七章 电气工程与文化 第一节 电气简史 一、电及电气的概念 二、电气工程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三、电气工程发展史的重要历史时刻 第二节 基础电气工程 一、科技的物理载体—电子元器件 二、电气工程的驱动力—电动机 三、电气时代的能量支撑—电力系统 第三节 电气工程中的经典之作 一、超高压输电技术 二、电动汽车 三、电池技术 四、计算机技术 五、机器人技术 第四节 电气对科技的影响 一、电气对科技的积极影响 二、电气对科技的负面影响 第八章 环境工程与文化 第一节 环境问题的发展 一、环境的概念 二、环境问题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二节 雾霾及其危害 一、空气质量指数 二、可入肺颗粒物PM2 三、雾霾的危害 四、空气污染数据统计 第三节 全球变暖 一、全球变暖的原因 二、全球变暖的危害 第四节 水及土壤污染 一、水污染 二、土壤污染 第五节 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环境文化 第六节 环境与可持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二、可持续发展实现的途径 第九章 机器人工程与文化 第一节 认识机器人 一、机器人一词的起源与机器人三原则 二、早期机器人的出现 三、机器人的定义 四、机器人的分类 第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