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情在历史云深处/大榕树原创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唐颐 |
出版社 | 海峡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聚焦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采撷、剖析和弘扬,涉及薛令之、林嵩、陈靖姑、陆游、朱熹、冯梦龙、戚继光、甘国宝、史可法、林聪等历史风云人物,并将人物与自然和人文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历史资料与作者感受融会贯通,熟练应用历史掌故、轶事趣闻、民间传说、经典名言等等,文风生动活泼,又不乏思辨性的论述。 作者简介 唐颐,男,祖籍福州,1953年4月出生于古田县,1982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福建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当过插队知青、工人、教师、公务员,退休前为中共宁德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著有散文集《树犹如此》《二十八个人的闽东》《闽东纪事》等。散文作品入选《福建省文艺创作六十年选·散文》《福建师范大学百年文学大系》等,先后多次获中国新闻报纸副刊奖、华东报纸副刊好作品奖、福建新闻报纸副刊年度作品奖等;散文集《二十八个人的闽东》获福建省作家协会第二十六届优秀文学作品二等奖。 目录 黄鞠和霍童溪 开闽第一进士薛令之 灵祜法师与建善寺 空海大师与霞浦赤岸 林嵩与太姥山 陈靖姑的前世今生 一个山村的回眸惊瞥 陈桷慧眼识雁溪 陆游在宁德的那段日子 朱熹避难在闽东 琥珀一样的西浦 风云柏柱洋 恸哭的谢翱 东狮山下的武将文臣 张以宁·翠屏湖·水下城 江南孔裔第一村 六百年的眺望 林聪和他的故乡 戚继光和闽东古城堡 古风寿宁,寻找冯梦龙的行迹 史可法与刘中藻 甘国宝和他的故乡 “兰社”领军林滋秀 魏敬中的韧劲与功底 畲族·畲家村·畲歌王 圆瑛法师与和八闽古刹 杭州湾畔访大师 嵛山岛开发一奇人 后记(原版) 附录 情在历史云深处——读唐颐闽东历史名人系列散文/周安林 序言 何少川 大约在五年前,唐颐同 志出版了一本系列散文的作 品集《树犹如此》,得到了 读者的广泛好评。继后,唐 颐同志在报刊上陆续发表一 些有关宁德历史文化的另一 系列散文,现将其结集出版 为《二十八个人的闽东》。 前一集主要是以对自然景观 的观察、感悟和关怀为专题 ;后一集主要是以对民族传 统文化的采撷、剖析和弘扬 为专题,显得十分新颖。《 二十八个人的闽东》,内容 集中,主题鲜明,构思巧妙 ,文字跌宕,亦庄亦谐,值 得向读者推荐阅览。 闽东历史悠久,属东南 沿海印纹陶文化系统,早在 一至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历朝历代继往开来,孕育出 底蕴厚实的传统文化。这里 濒临台湾海峡,属中亚热带 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适宜人居。境内地形以丘 陵山地为主,间以河谷平地 ,千米以上高峰九百一十三 座。宁德全市海域面积四万 四千六百平方千米,大小岛 屿四百三十四个,港湾二十 九个,其中三都澳、三沙港 和沙埕港是天然深水良港。 可以说是山、海、川、岛、 湖、林、洞,一应齐全。由 于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复杂的 气候类型,造就境内自然景 观众多,生态环境多样,有 许多闻名海内外的风光名胜 。如“天下绝景”白水洋,“ 人鱼同乐”鲤鱼溪,“海上仙 都”太姥山等。二○一○年十 月四日,在希腊举行的世界 地质公园大会上,太姥山、 白水洋、白云山摘取了“世 界地质公园”的桂冠。这样 一个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富 足且多彩的地方,为作家创 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值得作家们深入采访并大书 特书。唐颐同志长期生活在 闽东,得天独厚。他熟悉闽 东,热爱闽东,善于挖掘闽 东素材,这正是《二十八个 人的闽东》能够成书的重要 原因之所在。 对文化的概念有各种各 样的解读,但有个共同的认 识,文化是由人类在社会实 践中所创造的。也就是说, 一种文化的形成,离不开人 的作为,特别是离不开一些 具有代表性人物的作为。民 族传统文化,往往体现在各 个历史时期有些代表性人物 的社会实践和革新创造上, 折射出他们的思想光辉。因 此,在继承民族传统文化中 ,研究和宣扬这些历史人物 ,显得尤为重要。值得赞赏 的是,唐颐同志的散文集《 二十八个人的闽东》,选取 而加以反映的,像正是二十 八位与闽东地方传统文化有 关的历史人物,揭示他们对 闽东地方传统文化形成的因 缘和贡献,这不能不说是该 散文集的独到之处和可贵之 处。 当然,历史传统文化有 精华也有糟粕,我们要弘扬 的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传 统文化要有鉴别,不能好坏 兼收并蓄。目前,各地开始 重视本地本族群传统文化的 挖掘和传承,做了不少工作 ,但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 —既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又要摒弃只要是本地本族群 的都是好的思想,否定一切 和全盘肯定,两种不良倾向 都不可取。我以为,唐颐同 志的《二十八个人的闽东》 之所以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它选择与闽东有关的人物, 都是历史上对国家民族有过 贡献的优秀人物。如,“开 闽第一进士”薛令之,宦海 甘守清贫、死后唐肃宗“敕 命其乡曰‘廉村’,溪曰‘廉溪’ ”;“以文人之心行武人之事 ”的郑虎臣,诛杀奸臣贾似 道,为天下除奸;“以恸哭 闻名天下的宋末诗坛之冠” 谢翱,忧国忧民之心,千古 留美名。还有明朝爱国将领 刘中藻,清朝成台虎将甘国 宝,以及张以宁、林聪、游 朴、圆瑛等闽东的英杰。另 外,曾在宁德活动过的朱熹 、陆游、冯梦龙、戚继光、 空海法师,也都是一些杰出 的人物,对闽东地方传统文 化有过积极的影响。通过对 《二十八个人的闽东》各篇 章的阅读,跟随作者清新细 腻、朴实无华的叙述,人们 能够领略到闽东仁人志士不 绝于史,忠臣英烈节昭日月 ,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 。该系列散文结集出版,对 认识闽东、宣传闽东将起很 好的作用,具有弘扬民族优 秀传统文化,进行爱国主义 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般来说,写这类文章 是以史料典籍为基础的,比 较容易显得枯燥无味和紊乱 冗杂,然而读《二十八个人 的闽东》,却让人获得轻松 的审美享受。我以为。究其 原因大概有三个方面:首先 ,文章引经据典捭阖自如, 简练顺畅,使人不觉得累赘 。要做到这种境界,关键在 于作者能广览博知,对芜杂 的原始资料作认真、严肃的 辨析、筛选,去伪存真,去 粗取精,灵活应用。其次, 文章主题虽然写的是人物, 但不限于单纯罗列人物本身 的资料,而是有机地与自然 和人文景观结合起来,把历 史资料与作者感受融会贯通 ,增加形象性和现场感。同 时,妥帖应用历史掌故、轶 事趣闻、民间传说、经典名 言。如此谋篇布局之文,读 来自然显得生动活泼。第三 ,文章有不少带有思辨性的 论述,如对诗人陆游母亲病 态心理的见解,对陈靖姑何 以辞世短短两年后便被人建 庙祭祀的分析,等等,体现 出作者观察事物的独特视野 ,引人想象,给人启迪。 唐颐同志曾上山下乡务 农,又经选调到工厂做工。 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当过教师 导语 本书属于“大榕树”原创文库,是唐颐有关宁德历史文化的散文集。 本书体现出作者观察事物的独特视野,引人想象,给人启迪。内容集中,主题鲜明,构思巧妙,文字跌宕,富有趣味。 本书对认识闽东、宣传闽东将起很好的作用,具有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意义。 后记 我生于闽东,长于闽东 ,除上大学四年在省城,近 六十年几乎没有离开过这片 热土。闽东的九个县(市、 区),其中有六个我曾工作 与生活过,是闽东这一方山 水哺育了我,滋养了我。为 此,我虽然祖籍福州,但我 一直把自己当做闽东人,对 这里的山水深怀感激之情。 提起闽东,给人最深的 感受当属自然风光奇特优美 ,山海川岛湖林洞一应齐全 ,这里许多地方较为完美地 保持了原生态品质,为世人 所青睐。地灵必人杰。我想 ,人们常说闽东历史悠久, 文化源远悠长,绝对不应该 只是个符号,应该对我们如 今生活的这片土地进行一番 追寻:在这里曾经生活过什 么样的人,蕴涵着怎样的心 理结构,他们做了哪些事, 有哪些影响……于是我把目 光聚焦在闽东先贤身上。对 于这些先贤,闽东这方山水 曾经同是他们一时或一世的 家园,如今他们已是闽东历 史星空不同的星宿,各有各 的位置,各有各的光彩。“ 探寻”之旅开始后我才感到 ,了解掌握先贤们的履历和 贡献是轻而易举的,但参悟 他们的灵魂深处与精神高度 ,实在是件辛苦的事。这一 琢磨就是许多年,直到两年 前动笔,内心仍然充满忐忑 。 两年的写作,有畅快淋 漓时,而更多的是惆怅和迷 茫。虽然我很努力,但还是 生怕自己这枝拙笔亵渎了为 这片山水留下辉煌的先贤; 也怕误导了对这片土充满期 望的人们。好在读者是热情 而极其宽容的。当一篇篇文 章见诸报刊时,我得到不少 鼓励,也收获了不少意见建 议,使得目前结成的集子少 了几分遗憾,多了几分宽慰 。 由于情结,我写了这些 文章;由于忐忑,我不敢妄 对尚未参悟到一定程度的先 贤下笔。因此,这个集子只 能是《二十八个人的闽东》 ,且尽量把这些先贤与这方 山水联系起来,毕竟这方山 水曾经养育过他们。当然在 这二十八个先贤之外,还有 许许多多的先贤,也包括为 中国革命将一腔热血倾注在 闽东大地的革命先辈。他们 对于闽东乃至对于中华民族 的历史同样重要。好在我决 心继续“忐忑”下去,以敬畏 之心走近他们,力争把闽东 更多先贤光辉照人的一面展 现给读者。当然,对于这个 集子写到的二十八位闽东先 贤,更多的是自己的理解, 纯属个人主观意识,很难做 到全面与深刻。如今,当我 看到或在故土劳碌、或在外 打拼的闽东人,还有原籍并 非闽东却把自己的血液乃至 生命融入这片土地的人,我 总是觉得他们身上有着闽东 这个或那个先贤的影子,他 们正成就着成千上万人的闽 东。 感谢老领导何少川先生 为该书作序,感谢老同学周 安林先生撰写评论,缪华、 白荣敏、蓝强、谢红都、章 金明、彭文海等同事、朋友 为该书查找资料,校对文字 ,提供或收集照片。特别是 有些照片的作者一时难以联 系上,还望相知者拨冗转告 ,一并致谢。 唐颐 二○一一年五月于宁德 精彩页 一 黄鞠是有史料记载的闽东最早的一位文化名人。 黄鞠还是中国隧道水利工程的先行者。 黄鞠是隋朝人。一提起隋朝,大凡就想起隋炀帝的荒淫无道,历史也确实如此记载,所以隋朝前后才三十七年,传到二代隋炀帝手上便彻底亡国了。但隋朝有个非常显赫的成就:以开凿大运河闻名的水利工程,一千四百年以来始终在华夏大地上昭示着它的丰功伟绩。这功绩的首创者是隋文帝,他统一了纷争三百年的中国,及时修订刑律和制度,避免发生大的战争,尤其是推行厉行节俭的政治(节俭到宫中一次配止痢药,要用胡粉一两竟找不到,一次要找织成的衣领,宫中也没有的地步),他在位二十四年,社会呈现空前的繁荣,《隋书》记载:“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宴如也。”公元五八四年,隋文帝下令著名巧匠宇文恺率水工开凿广通渠,引渭水自大兴城(今陕西西安市),开漕运之先声。到了隋炀帝,这小子凭借着老子积累的巨量的财力和人力,更是大规模发展漕运,动不动投入几十万,甚至百余万人力,开凿贯通南北大运河。隋炀帝在历史上是著名的浪子和暴君,他开凿运河主观上是满足自己穷奢极欲的游乐生活,因此弄得民怨沸腾,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最后落得被下属缢死的下场。但客观上说,开凿人工运河这一伟大的工程造福了华夏千秋万代子孙。 黄鞠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到闽东的。他生于公元五六七年,河南光州固始县人。传说担任过隋朝的谏议大夫,因不满隋炀帝的暴虐,举家南逃到宁德县的霍童。 如果说黄鞠最早看上犹如世外桃源的霍童流域,是他慧眼独具,那么,对这块璞玉的精雕细琢则是霍童有幸,宁德有幸。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大兴漕运的隋朝,必定诞生出一大批能工巧匠,尤其是水利专家,必定培育出一大批懂规划、善管理的工程项目官员。我想黄鞠就是此类的专家与官员。当对隋朝的政治、自己的仕途彻底绝望之后,黄鞠就把一生的聪慧与才干都倾注到对霍童溪流域的规划与开发上。 三条从大山深处流下的支流在狮子峰下汇合,形成了霍童溪,并冲积成了一片南北两岸五六千亩三角洲。水之清,地之沃,芳草碧连天。 黄鞠的功绩有三:一是斩断“龙腰”山脉,兴修霍童溪南岸水利;二是开凿“度泉洞”,灌溉北岸千顷良田;三是综合治理,构建防洪体系。 霍童溪水资源丰盛,近在咫尺,却因一座山梁的阻挡而无法利用,兴修水利必然要挖断一条名叫“龙腰”的山脉,这当然是大忌,于是就流传出挖断“龙腰”,必“斩断代代官贵”之疑义,但黄鞠的表态掷地有声:“只要能发万家香烟,不问代代官贵”。好一个黄鞠,钟情这一方山水,已经到忠贞不贰的境界,对官宦仕途的厌恶,已经渗透到骨髓。据后来好事者统计,在封建科举时代,霍童黄氏后裔真的只出过一县丞,再也没有出过比他大的官员了。黄鞠亲任南岸水利工程的总指挥,竟让两个女儿丹鸾与碧凤任施工队长,历尽八九年的艰辛,终于修成了一条一米宽、一千多米长的引水渠,其中坚硬的花岗岩的“龙腰”仅靠一把锤子、一把凿子开成的。待到水利竣工,这两位姑娘已过了待嫁之年,后来终身不嫁,当地人为她们建有一座姑婆庙,香火延续至今。 完成南岸水利工程后,黄鞠又着手北岸的水利工程,北岸的水渠长八千米左右,这本不足为奇,但令人啧啧称奇的是,水渠通过几处隧道,隧道高两米五,宽一米,总长四百余米,民间称之“度泉洞”。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开凿隧道的办法就是将柴火放在岩石上烧,等岩石高温时,突然泼水,使之在热胀冷缩中爆裂,再使用凿与撬拓展,此工艺是公元前二五一年,蜀郡守李冰在兴建都江堰时发明,两岸千仞绝壁的“宝瓶口”就是以此法凿开的。大学者余秋雨对都江堰崇拜得五体投地,说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都江堰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于是他的“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十个大字的广告牌在成都大地到处摆放。如果说李冰是中国最伟大的水利专家,都江堰是他的经典之作,那么黄鞠应该是中国隧道水利工程先行者,“度泉洞”是他的经典之作。 两岸水利修好后,黄鞠又在河堤易冲刷面“沉铁牛”“打铁钎”“垒土墩”,修建防洪体系。还在两岸植树造林,形成了九里松树林十里桃花洲,并推广当时先进的中原农业技术,使霍童很快形成了周边十里的经济中心。 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