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孝道百图/图案里的中国故事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图案里的中国故事·孝道百图》是“图案里的中国故事”中的一本。本书主要精选100幅绵竹年画、高密年画、平度年画、凤翔木版年画等多地年画中的二十四孝图,以及《白猿孝母》等年画、剪纸、传统图案,共同讲述二十四孝的传统故事。
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传统文化以“孝”为重,本书通过讲述古代孝道的传说故事,引导人们在理性地、辩证地认识孝道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提炼出今人的孝道思想。
目录
一 孝感动天
虞舜的故事
二 亲尝汤药
西汉刘恒的故事
三 啮指心痛
周朝曾参的故事
四 单衣顺母
周朝闵子骞的故事
五 为亲负米
周朝仲由的故事
六 卖身葬父
东汉董永的故事
七 鹿乳奉茶
周朝郯子的故事
八 行佣供母
后汉江革的故事
九 怀橘遗亲
后汉陆绩的故事
一〇 乳姑不怠
唐朝唐夫人的故事
一一 恣蚊饱血
晋朝吴猛的故事
一二 卧冰求鲤
晋朝王祥的故事
序言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
孝道影响了中国人数千年
的生活观念和方式,成为
重要的传统精神。确实,
孝道维系着家庭的每一个
成员,进而成为凝聚社会
的力量、维系国家稳定的
重要因素,所以它是中华
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资产
。我们可以研究它,但不
能无视它;我们可以批判
它封建糟粕的一面,但不
能抛弃它美好向善的一面

篆体的“孝”字,上面
是个弯腰弓背、白发飘飘
、手拄拐杖的老人;下面
是个小孩,向上伸出双手
托着老人。关于孝字的本
义,东汉许慎的《说文解
字》第八卷上篇“老部”表
述得很清楚:文本上面部
分的“老”,代表着年老的
双亲;文本下面部分的“
子”,代表子女;“老”在
上,“子”在下,会合其字
意味着“做子女的,顺承
父母,那就是孝”。从行
动上来看,“子”背着“老”
,寓意父母年老体衰行动
不便,需子女背着代步,
其中充满感恩、报恩、关
怀之意。
就声义同源的道理来
寻究“孝”的意义,“孝”与“
好”古音相同。
从甲骨文图形看,“好
”字文本的左边是一位跪
坐的女性,中间部位的两
点,是女子的两乳,代表
哺育幼儿的已婚女子,实
际上就是母亲的“母”字;
“好”字文本的右边是代表
幼儿的“子”字。整个图形
表达的意义是幼小的子女
依偎在母亲身旁,充满亲
情之爱,这是来自天性的
,所以“好”是亲爱、爱好
的意思。
“孝”与“好”同属一个语
根,“孝”的内涵中也包含
着亲爱、爱好的意思,所
以“孝”的定义就是爱戴父
母、顺承父母心意的亲情
表现,是对亲人至真感情
的流露,是对生命的诚挚
感谢,是无晦无怨的回馈
报恩。子女爱亲,当如羔
羊跪乳,有极谦恭和睦的
心态。羔羊尚能跪乳,乌
鸦也知报恩,孝顺父母更
是人类天生的本能,是与
生俱来的自然情感。但是
,将孝上升为“道”则是中
国特有的。《孟子·告子
下》言:“尧舜之道,孝
悌而已矣。”
怎样才能做到孝呢?
《礼记·坊记》称:“修宗
庙、敬祀事,教民追孝也
。”《尚书·尧典》称:“
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
姓昭明,协和万邦。”
德与孝是周朝统治阶
级的道德纲领,“德以对
天”“孝以对祖”是周朝伦
理的特色。西周青铜器上
的铭文中,“孝”字已经大
量出现,讲“孝”的铭文至
少有一百一十二则。
古书中对孝的解释充
满人性,如《尚书·尧典
》中的“克谐以孝”,《论
语·为政》中的“今之孝者
,是谓能养”,《礼记·祭
义》中的“大孝尊亲,其
次弗辱,其下能养”,《
孟子·梁惠王上》中的“老
吾老,以及人之老”等,
均彰显了孝道的美好。
中国的孝道观源于孔
子的孝道思想。《论语》
中有大量关于孝道的论述
,甚至具体到如何在生活
伦理上做到孝行。孔子指
出,孝亲要做到养亲、敬
亲、爱亲。“弟子入则孝
,出则悌。”“事父母,能
竭其力。”“父母在,不远
游,游必有方。”……
儒家的亚圣孟子活跃
于战国中期,他对孝道的
行为规范进行了更为详细
的说明。“孝子之至,莫
大乎尊亲。”“生,事之以
礼;死,葬之以礼,祭之
以礼,可谓孝矣。”
古人提出“以孝治天下
”,把孝作为最高准则。
成书于汉初的《孝经》,
集中论证了“以孝治天下”
的原则。汉代的统治者大
力表彰“孝悌力田”,在《
汉书》《后汉书》的帝王
本纪中,全国性的对孝悌
者的褒奖、赐爵达三十二
次之多。国家还设立了一
个官职“孝廉”,由有孝行
的人担任。
孔子认为,孝是一种
最好的教育。孔子的这一
思想贯穿其孝道精神的始
终,孝道对家庭生活和社
会生活都有积极意义。孔
子说:“爱亲者,不敢恶
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
人。”孔子将孝道教育的
核心内容归纳成三条:“
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
于立身。”孔子提出,做
人以仁为本,而仁以孝为
先。按照他的观点,仁是
最高的境界,而孝还在仁
的前面,因此孝超越一切

孝是天性自然的流露
,是一切善行的开端,所
谓“百善孝为先”。《尚书
·尧典》称舜为“克谐以孝
”,可见圣贤以行孝而得
天下,扩之而成圣成贤。
舜因此被列为“二十四孝”
之首。
《二十四孝》中的孝
道故事大多取材于西汉经
学家、文学家刘向编写的
《孝子传》,也有一些故
事取材于《艺文类聚》《
太平御览》等书籍。关于
《二十四孝》的作者,有
多种说法。一说是元代福
建尤溪的郭居敬,一说是
元代郭居业,一说是元代
郭守正等。学界以郭居敬
为主流。
《二十四孝》辑录了
古代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
,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上图
画,通称《二十四孝图》
,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
物,包括孝感动天、鹿乳
奉亲、为亲负米、啮指心
痛、单衣顺母、亲尝汤药
、拾桑供母、怀橘遗亲等
内容。
本书以《二十四孝图
》为主要素材,采用绵竹
年画、高密年画、平度年
画、凤翔年画、扬州年画
等多地《二十四孝图》年
画,同时,兼顾采用《白
猿偷桃》等年画图案和与
孝道相关的家堂
导语
孝是天性自然的流露,是一切善行的开端,所谓“百善孝为先”。
《二十四孝》辑录了古代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
本书以《二十四孝图》为主要素材,讲述古代孝道传说故事,弘扬孝道文化。
精彩页
舜是传说中的远古帝王,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瞍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舜: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他们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瞍与象却下土填井,舜只有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图中古诗:队队耕田(亦作“春”)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亦作“帝”)位,孝感动天心(亦作“下”)。
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而且有才干,就把娥皇和女英这两个女儿嫁给了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尧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图中古文:虞舜,瞽叟(瞍)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嚣,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亲尝汤药》讲述的是汉高祖第四子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的故事。刘恒的母亲患了重病,三年卧床不起。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地侍候母亲,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药,他总是自己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然后才给母亲喝。
汉文帝刘恒在位二十三年,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这是真正的以孝治天下。 《啮指心痛》亦名《啮指痛心》,讲述的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曾参的故事。曾参,字子舆,孔子的得意门生,世称“曾子”,以孝著称。他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著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图中古诗:母指缠方啮(亦作“母指方缠啮”),儿心痛不禁。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曾参年少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痛,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于是曾参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单衣顺母》也叫《芦衣顺母》,讲述的是春秋时期鲁国人闵损的故事。闵损的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闵损。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一日,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战,将绳子掉落到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P3-18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5: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