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连州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概览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四川民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该书是一部研究连州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学术文集。本书以“千里迁校”“名家汇集”“烽火连州”“回忆与见证”“学术与研究”“历史与档案”“附录”等篇章,真实地、较全面地复原了广东省各大专院校迁到连州办学的历史。对各院校在连县办学后产生的连县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连县的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披露,展示了几十年来下华南教育历史艰苦办学的一页,对于介绍连州教育的历史,激励后人继承前辈的精神,不断奋进拼搏,有一定启发作用和资料价值。
目录
千里迁校连州
秤架山迁院纪事之一
抗战时期广东省立文理学院迁徙历史追溯
省立文理学院及附小校舍的建设
学习、工作、生活在南战场的边缘
中大农学院连县分教处迁连及办学过程
抗战时期迁韶的广州女师
抗战时期迁粤北的真光中学
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两迁连县
名家汇集
林砺儒,全人格教育的先行者
创校先贤林砺儒
抗日战争时期的郭大力
翻译《资本论》的王亚南与郭大力
郭大力在粤北的几位挚友
革命烽火遍连州
广东文理学院“挽林”斗争纪略
省立文理学院在粤北的学生运动概况
基联中学中共领导的的学生运动
战斗的友谊,深情的《告别歌》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碧血染白花,丰碑垂千古
新中国成立前华南师范大学中共党组织发展简史
回忆在连县旧城一个地下党组织的活动地点
广东省立文理学院“东陂事件”片断回忆
关于基联中学的一些回忆
忆基联中学
回忆与见证
林砺儒院长主政文理学院最后两年的回忆
文理学院在东陂之忆
回忆文理学院在连州的日子
郭大力在连县翻译《剩余价值学说史》
洗玉清在连州的经历
广东文理学院在连县
一个知识分子的道路
回忆广州女师在连县
记中山大学连县分教处
钦州师范在连县
钦州师范迁连办学情况杂忆
回忆文理附中师生
东陂生活回忆片断
悼张栗原教授
学术与研究
烽火古道的学术成果
古道明灯:从歧澳古道的杨匏安到秦汉古道的郭大力
王亚南和郭大力学术年谱(1938-1948)补遗
关于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活化利用的一些建议
抗战时期广东的公路和驿运
抗战中的教育:广东省立文理学院社会教育学系的教学研究活动
质朴与精壮:战时文理学院学生的生活风貌
连县:抗战时期的“小广州”
抗战时期华南地区学校内迁连县办学概况
抗日战争期间外地迁连学校及其影响
抗战时期的粤北广东教育
林砺儒教育思想与文理附中
华南师范大学建校以来四首校歌解读
抗战时期广东省立文理学院在粤北
战时的广东省立文理学院
讲好地质故事:地质骄子陈康早期学术成果分析
历史与档案
抗战以来的广东省立文理学院
广东省立文理学院
广东省立文理学院的近况
广东省立文理学院附中历史溯源
广东省立文理学院附中的变迁
国立中山大学连县分教处组织章程解读
国立中山大学连县分教处民国三十三年度各学院第19届毕业生名单的解读
广东省立文理学院的几种期刊
中大撤离坪石前的最后一次招生
真光中学简史
广东省立文理学院民国三十年度推行社会教育计划纲要草案魏文石整理
关于基联中学的一些管理情况
回顾与前瞻
附录
广东省立文理学院关于呈报聘林砺儒为院长等情的呈的签发稿
广东省立文理学院送部审查资格教员名册二十九年度(1940)
广东省立文理学院附属小学校二十九年度(1940)下学期教职员名册
抗战时期广州沦陷后国立中山大学大事记
广东省立勤大学师范学院、勤大学教育学院、广东省立教育学院、广东省立文理学院历年招生及毕业人数统计表(1933—1950)
国立中山大学在粤东各院系分布图
广东省立文理学院第四届毕业学生摄影纪念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沿革图
中山大学历史沿革图
华南农业大学历史沿革图
抗战时期迁驻连阳地区学校名册表
名家照片集
序言
连州市历史悠久。三代
(夏、商、周)属荆州,
春秋战国属楚,秦(公元
前221—206年)属长沙郡
。西汉初年(公元前206年
)立县,称桂阳县,含今连
州、连南、连山三县(市
)。民国元年(1912年)
,废州置县,连州改称连
县。连县地处粤北山区,
抗日战争前,由于交通闭
塞,文化因之落后。全县
除了各乡镇设有小学之外
,县城只有一所初级中学
——连县县立中学。1938
年10月,日寇进犯珠江三
角洲,广州沦陷,国民党
广东省政府在吴铁城主席
率领下,仓促退到连县,
省属许多单位以及南路的
一些大学中学,都纷纷迁
到连县来。
由于战时省会韶关经常
受敌人侵扰,连县作为韶
关疏散的首选地,为韶关
附近的重要学校提供了避
风港。总体来看,在连县
办学时间较长的学校有广
东省立钦州师范、广东省
立文理学院、文理学院附
中(1942年春改称粤秀中
学)、广东省儿教院、励
群中学、基联中学、广东
省立女子师范学校、真光
中学和培英中学、国立华
侨三中等。这些学校迁来
连县,得以在风景秀丽、
民风淳朴的环境中休整和
办学,持续地发挥它们培
育人才、服务战时教育的
作用,是民族抗战的重要
组成部分。同时,内迁办
学也有力地保存本省教育
实力,为战后教育复员和
复兴奠定了基础。
外地学校迁入连县,对
连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首先,外地学校的迁入使
得连县学子有了更多入学
机会,大大促进了连县的
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其
次,这些迁连的学校促使
邑内有识之士看到了兴办
教育的重要性,进而激发
了当地的办学热潮。然后
,迁连的学校传播了新的
革命思想和抗战思想,提
高了连县人民对于抗战的
认识。最后,外来学校的
迁入,带来了大量人口的
增长,大大刺激了连县商
业等各行业的发展,促进
了连县经济的繁荣。
2017年起,省政府大力
开展古驿道保护工作,启
动了连州骑田岭古道、丰
阳古道的保护和人文发掘
,通过寻觅藏在文献中的
记录,发掘出1939年至
1942年省立文理学院林砺
儒、郭大力、张栗原等大
师在连州古道上的身影。
1939年9月,林砺儒任广
东省立文理学院(华南师
范大学前身)院长,聘请
国内众多著名学者任教。
其时省立文理学院在东陂
镇租借村民的祠堂、民宅
办学,西塘村、江夏村等
历史建筑,传出名师上课
的高亢声音,郭大力先生
就是其中一位。他于1940
年秋应林砺儒之聘来到东
陂,边教书边翻译《恩格
斯传》《剩余价值学说史
》。
《连州华南教育历史研
学基地概览》一书收录了
近年来省内外专家学者对
连州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
地研究的重要成果,通过
这些成果,展示了抗战时
期华南院校迁至连州办学
的历史、专家学者教学科
研情况、学生学习生活情
况、传播新的革命思想和
抗战思想,比较全面地反
映当时的求学及抗战情况

连州华南教育历史研学
基地概览》初步展示了抗
战时期连州的教育及抗战
历史,希望文化部门以此
为起点,继续深入挖掘基
地革命文物,形成研学资
源载体;凝聚基地革命精
神,形成研学教育内核;
推动连州研学事(产)业
健康发展,形成连州省级
全域旅游示范区。
是为序。
《连州华南教育历史研
学基地概览》编纂委员会
2022年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2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