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氢与氢能》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删除了一些陈旧的内容,也对一些章节进行了简化,增加了近10年来氢能研究和产业的新发展。本书分21章,围绕着氢能的基础知识,氢气的制备、纯化、储存、输运、应用、安全等关键环节,从5个部分进行了介绍,并从经济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第一部分是氢和氢能源的重要性以及氢的基本性质,包括第1、2章;第二部分是氢气的制备和储存,包括灰氢和绿氢的制备、氢气分离和提纯、气液固不同状态的储氢(分子储氢和原子或离子态储氢),由第3~11章组成;第三部分是氢气输运和供给,包括气体钢瓶、液态氢气以及管道的氢气输送,加氢站的建设、种类和主要设施,由第14,16,17章组成;第四部分是氢能的应用,包括最受关注的镍氢电池、燃料电池、储氢装置、氢内燃机动力车、氢燃料电池动力车、氢冶金等材料领域的应用,电网移峰填谷等,由第12,13,15,18~20章组成;第五部分是氢气的安全问题,在第21章介绍。 本书可作为读者较全面和深入地认识氢和氢能的参考书。读者对象为化工、电子、冶金、能源、宇航、交通等领域以及与氢能源使用和研究相关的学生、研究者、工程技术人员、科研管理人员等。 作者简介 李星国,北京大学教授,日本广岛大学客座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历经日本东北大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日本岩手大学副教授和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南大学兼职教授。自1987年起开始从事氢气制备、储存和应用等研究。2002年获日本材料技术研究协会Lectureship Award,2004年获日本材料技术研究协会特别讲演会奖,2005年获GM中国科技成就奖,2018年获中国稀土科学技术奖。 目录 第1章 氢能特征与氢经济 1.1 氢与氢能 1.1.1 氢的基本特性 1.1.2 氢气的能量 1.1.3 与液态燃料的比较 1.1.4 氢能与环境 1.1.5 灰氢、青氢、蓝氢和绿氢 1.1.6 氢能源市场 1.1.7 氢能源路线图 1.2 各国能源消耗及特点 1.2.1 能源需求增长 1.2.2 能源消耗结构 1.2.3 我国的能源消耗特点和问题 1.3 氢能的特点和利用形式 1.3.1 能源发展趋势 1.3.2 氢能的四大特点 1.4 氢气的供给 1.4.1 氢气的生产 1.4.2 各种制氢方法和成本 1.4.3 氢源选择的“四要素” 1.4.4 氢与电的相关性 1.5 氢能的利用形式 1.5.1 氢气的传统用途 1.5.2 氢能源利用形式和体系 1.5.3 现在氢能应用开发动态和主要的问题 1.6 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源 1.6.1 可再生能源及其制氢 1.6.2 生物质能 1.7 氢能源社会的发展与各国的动态 1.7.1 美国和加拿大氢能源经济的发展动态 1.7.2 欧洲氢能源经济的发展动态 1.7.3 日本氢能源经济的发展动态 1.7.4 澳大利亚氢能开发 1.7.5 韩国氢能源开发 1.7.6 我国氢能源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第2章 氢的基本性质 2.1 氢的形成、存在和发现 2.2 氢原子 2.3 氢的同位素 2.4 氢气 2.4.1 H2的分子结构 2.4.2 氢气的核自旋异构体 2.4.3 氢气的物理性质 2.4.4 液态和固态氢 2.4.5 金属氢 2.5 氢的核聚变反应 2.5.1 核聚变反应的原理 2.5.2 人工核聚变反应 2.5.3 人工核聚变装置 2.5.4 人工核聚变工程 2.6 氢的化学性质 2.6.1 氢原子的电子结构和成键特征 2.6.2 氢与非金属的反应 2.6.3 氢与金属的反应 2.6.4 氢在冶金中的应用 2.6.5 氢与过渡金属的配位反应 2.6.6 氢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2.7 氢化物 2.7.1 概述 2.7.2 金属氢化物 2.7.3 主族元素与氢的共价型化合物 2.7.4 配位氢化物 2.7.5 高压氢化物相 2.8 氢化物的研究方法 2.8.1 压力–成分等温线 2.8.2 热分析 2.8.3 核磁共振 2.8.4 红外光谱 2.8.5 中子衍射 …… 第3章 氢气制备 第4章 氢分离和提纯 第5章 高压储氢 第6章 液态储氢及应用 第7章 液态有机氢载体储氢 第8章 物理吸附储氢材料 第9章 储氢合金和金属氢化物 第10章 无机非金属储氢材料 第11章 其他储氢材料 第12章 镍氢电池 第13章 燃料电池 第14章 金属氢化物储氢装置与技术 第15章 氢能源汽车 第16章 氢气的输运 第17章 加氢站 第18章 氢气与材料制备和改性 第19章 氢能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 第20章 氢能与其他领域的相关性和应用 第21章 氢气的安全性 索引 |